牛带绦虫病症状严重会是什么结果

绦虫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6页免费16页免费46页免费44页免费49页免费50页免费83页免费63页免费13页免费2页免费
绦虫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绦​虫​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3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南瓜子和槟榔治疗牛带绦虫病的效果观察--《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2年03期
南瓜子和槟榔治疗牛带绦虫病的效果观察
【摘要】:正 采用南瓜子或槟榔进行驱绦,早有报道。但两药分别单独使用疗效较差,而联合使用,无论对猪带或牛带绦虫,均获得满意疗效。作者等曾于年在广西鹿寨县,使用南瓜子与槟榔先后服用治疗牛带绦虫病,获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采用南瓜子或槟榔进行驱绦,早有报道、但两药分别单独使用疗效较差,而联合使用,无论对猪带或牛带绦虫,均获得满意疗效。‘幻。作者等曾于1989、.’l0而牟在广西鹿寨县,使用南瓜子与槟榔先后服用治疗牛带绦吸病,获得了满意效果。: 诊断方法一对自诉有白色扁形虫体节片自大便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绪正;张继瑜;李剑勇;李金善;魏小娟;牛建荣;李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蒋次鹏;[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黎学铭,杨益超,谢祖英,何为涛,张鸿满,吕先纲,罗祖知,赖彦宇,杨小春,麦富珍,廖宁;[J];广西预防医学;1998年05期
刘鑫;袁宜浓;马欢庆;李岩;;[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年03期
谢霖崇;;[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12期
梁王萍,侯玉英,郑金平;[J];山西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高媛;刘菲;王春晓;郎玉苗;黄彩霞;孙宝忠;;[J];肉类研究;2012年10期
宫玉香,常志尚,王元松;[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5期
张朝云,包怀恩,杨明,郎书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5年05期
张双福;[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年0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次鹏;[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李素容;;[J];广西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梁漱溟;李胜云;;[J];广西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谢祖英,潘士贤,麦富珍,吕先纲,何为涛,杨益超,杨小春,廖宁;[J];广西预防医学;1997年03期
卢崇亮;郑辉文;翁克亮;;[J];广西卫生;1976年01期
玉成器;;[J];广西医学;1985年02期
韦爱昌;;[J];广西医学;1985年05期
田喜风,张宝栋,周珍,徐敏;[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5年04期
邵美丽;杨帆;刘娣;;[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21期
张伟忠;;[J];健康博览;2002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绪正;张继瑜;李剑勇;李金善;魏小娟;牛建荣;李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韩腾飞;高昂;巩江;李娜;贾旭;陈晔丹;陈千良;成程;倪士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蒋次鹏;[J];地方病通报;2001年01期
李强;杨毅梅;;[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张辉;马顺高;杨毅梅;;[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周桃莉;陈琳;段建华;张锡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22期
李强;杨毅梅;;[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谢祖英;许洪波;商少明;黄铿凌;区方奇;吴钦华;麦富珍;杨益超;;[J];应用预防医学;2008年01期
牟荣;包怀恩;郎书源;李建华;沈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郎书源;郭智芳;包怀恩;;[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志国;[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浪;[D];大理学院;2010年
张辉;[D];大理学院;2010年
赵成莹;[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张战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王岱杰;[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李彦;[D];大理学院;2012年
李建梅;[D];扬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爱武,王凤永,黄秉清,韦佩琪, 杨兰,何炯;[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赵树华;[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1期
李玉章,武伟;[J];临床荟萃;1987年09期
李鸿斌,车英,甘士;[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6年03期
陶甲芬;[J];蛇志;1996年02期
;[J];江西中医药;1959年04期
戎聚全,莫兴泽,吴桂萍,谭显高,马学汇;[J];中国临床医生;1994年01期
李玉幸;武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年04期
梁王萍,侯玉英,郑金平;[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韩范;丁绍铎;史志明;沈志鹏;郭念恭;李泽民;;[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丽兰;甘炳春;魏建和;许明会;王旭东;;[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龙荣华;马钧;周萍兰;方艳;;[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林青;才学鹏;;[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正刚;刘文霞;;[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王秀兰;张哈旦宝力高;金亮;;[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许亦农;S;[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卢丽兰;甘炳春;魏建和;许明会;王旭东;;[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许亦农;姜桂珍;匡廷云;;[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刘粤疆;李文敏;张慧慧;吴纯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任光荣;李小兰;;[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明秀;[N];民族医药报;2006年
洪宝光 特约记者
傅林;[N];海南日报;2009年
刘纽栋;[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王 增;[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新华社记者
苏晓洲;[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梁庆华 蒋格伟 邱德生;[N];中国食品报;2010年
;[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本报记者  洪吉华 通讯员  陈贤良;[N];海南农垦报;2006年
崔红轩;[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苏晓洲;[N];经济参考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择荣;[D];暨南大学;2006年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D];山东大学;2011年
王平;[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谢辉;[D];中南大学;2007年
周晌辉;[D];中南大学;2009年
车海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周立红;[D];厦门大学;2008年
胡延佳;[D];中南大学;2009年
李宁;[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明福;[D];海南大学;2010年
李岚;[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张林和;[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邹百仓;[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张春梅;[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肖艳波;[D];中南大学;2009年
陈歆;[D];海南大学;2010年
程祝珊;[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蒋爱波;[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楚刚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猪带绦虫病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是由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其形态和生活史与牛带绦虫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重要区别。其中,人在猪带绦虫生活史中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在人肠道为肠猪带绦虫病,其幼虫寄生在人皮下组织、肌肉、脑等组织器官内则为猪囊尾蚴病(囊虫病)。囊虫病是人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中医学名英文名称taeniasis suis其他名称猪绦虫病;猪肉绦虫病;链状带绦虫病所属科室内科 - 感染内科主要症状,,,,主要病因猪带绦虫寄生多发群体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传染性无传染性
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各地均有散发病例,在东北与华东较牛带绦虫病多见,其比例为8∶1与7.1∶1,感染率由不足1%到15.2%。在云南、河南、黑龙江、吉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均有地方性流行。
传染源:感染猪带绦虫成虫的人是该病的传染源。在中国农村猪仍以分散饲养为主,猪常在圈外活动觅食,故误吞入人粪中猪带绦虫节片或虫卵机会较多。特别在经济落后或边远地区缺乏厕所,人在野外随地大便或以猪圈为厕所,故猪患感染率甚高。在这些地区,人患猪带绦虫病亦相应较多。
传播途径:人因食用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猪肉而被感染。在烹炒时未煮熟透,或尝生的肉馅或吃生肉片火锅,或生熟刀具不分等都可食入活囊尾蚴。
易感人群:人对猪带绦虫普遍易感,感染猪带绦虫后人体可产生带虫免疫,对再次感染有保护作用。国内患者年龄最小者仅6个月,最长者85岁,一般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1]病原体:猪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头节除有四个吸盘外,顶端具顶突,其上有25~50个小钩,排成内外两圈。颈部纤细。链体节片数较少,约数百个。成虫较牛带绦虫小,薄而透明,体长3~5m。头节近圆球状,不含色素,0.6~1mm。成熟节片近方形。妊娠节片窄长,子宫分支数7~13个,呈多树枝形状分布。虫卵与牛带绦虫卵难以区别。
流行区: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但感染率一般并不高,主要流行于欧洲,中美一些国家及东南亚等国。在我国分布也很普遍,几乎遍及全国。近年来,各地的感染人数均呈增加的趋势。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吉林,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福建、海南、青海、江苏等省,其中以黑龙江的感染率为最高(0.144%)。有的地方有局限性流行或散在发生。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农村多于城市。[2]人的感染来源于猪,是由于食入生的、半生的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结果导致感染。饮食和烹饪的方法不当,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者牛肉很容易进入人体,而出现绦虫病。广大的农村,在不发达的地区,没有固定的厕所,人的粪便就直接排放到猪圈内。在粪便中如果有绦虫脱落下来的节片,其中某些节片可能含有虫卵,这些含虫卵的节片就被称为妊娠节片。猪食入了含有这种节片的粪便,那么就等于它食入了虫卵,虫卵在猪的小肠里面又孵出了幼虫,六钩蚴逸出并循肠壁血流或淋巴到达宿主体内各部位,但是肌肉组织最多,当然可以寄生在猪的大脑、眼球等其他组织脏器。成熟囊尾蚴呈椭圆形,约20mm×11mm.,乳白色半透明。虫体在肠内慢慢发育,溶解了中间细胞形成空腔并充满液体,约10周后就会发育为成熟囊尾蚴即肌肉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特别是股内侧肌尤为明显。人们食入了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在胃内囊尾蚴囊壁被消化液作用,再经十二指肠内囊尾蚴头节外翻,再在小肠壁发育为成虫,2~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粪便中发现虫卵。
成虫在人体潜伏的时间大概为25年左右。同时,虫卵在人体内亦可发育为囊尾蚴而罹患猪囊尾蚴病,假如囊尾蚴寄生在人重要脏器如脑、眼等处则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损害。[2]猪带绦虫病的症状与牛带绦虫病相似,一般无明显症状。人肠内寄生虫数一般为一条,偶亦可有两条或以上,国内报告最多为19条。临床症状可有腹痛、恶心、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虫数多时偶可发生肠梗阻。与牛带绦虫病相似,患者多以粪便中发现节片而就诊。
猪带绦虫病的重要性在于患者肠道内成虫有导致囊虫病自体感染的危险。猪肉绦虫患者在肠道逆蠕动或驱虫时,脱落的妊娠节片均有反流入胃的可能,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自体感染囊虫病。此种途径比因卫生习惯不良或虫卵污染食物而吞入虫卵更为重要。国外报告囊虫病450例中,21.6%有肠绦虫病史,国内则为28.6%~67.3%;而猪带绦虫患者有2.3%~25%同时并发囊虫病,且感染期愈长,自体感染危险性愈大。特别在皮下型和癫痫型囊虫患者,有肠绦虫病史者各占48.1%和48.6%因此,对猪带绦虫患者不能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早期彻底治疗。[3]大便中有排出绦虫节片史,尤其伴有囊虫皮下结节或有样发作者均应考虑猪带绦虫病。病史与实验室检查结合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诊断明确。因为猪带绦虫病可并发危险的囊虫病,故应与牛带绦虫病认真鉴别。两者节片鉴别要点为:①头节:猪带绦虫较小,圆球形,有顶突及小钩;牛带绦虫较大,近四方形,无顶突及小钩;②成熟节片:猪带绦虫卵巢分三叶;牛带绦虫分两叶;③妊娠节片:猪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7~13个呈树枝状;牛带绦虫子宫分支每侧有15~30个成对分支状。
因为猪带绦虫病可并发危险的囊虫病,故应与牛带绦虫病认真鉴别。[3]与牛带绦虫病相同。血象中有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粪便或肛门拭子检查虫卵阳性率不高且无法区别虫种。从粪便中排出的妊娠节片内的子宫分支形状和数目有助于与牛带绦虫鉴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出患者粪中抗原成分;聚合酶链反应(PCR)可扩增粪便中虫卵或虫体的种特异性,以检测人体内猪带绦虫成虫,亦可帮助诊断。[4]猪带绦虫病有并发囊尾蚴病(囊虫病)的危险,故患者需注意隔离并及早彻底治疗。此外注意个人卫生,便后饭前洗手,以防止自体感染。
驱虫治疗方法与牛带绦虫病基本相同,且效果较好。5mg/kg体重,治疗猪带绦虫病即可获95%以上有效率。近年研究发现,吡喹酮治疗猪带绦虫病时,有激发患者并发猪囊尾蚴病出现症状的现象,如癫痫发作、剧烈头痛等。在流行区大规模治疗时,可能有少数猪带绦虫患者并发有脑囊尾蚴病,使用吡喹酮驱绦虫同时可引起脑内囊尾蚴蜕变死亡破裂,刺激脑组织水肿与炎性反应,导致危险的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故在以吡喹酮治疗个别确无囊尾蚴病并发的猪带绦虫患者时可采用5~10mg/kg体重疗法,但在神经系统猪囊尾蚴病高度流行区,特别在现场大规模治疗时,以采用2.5mg/kg体重小剂量疗法为宜,既可保持驱绦虫的高效,又可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
驱治猪带绦虫病应防止恶心呕吐,以免妊娠节片反流入胃或十二指肠造成虫卵自体感染导致囊尾蚴病。驱虫前可先服小剂量氯丙嗪12.5mg,服驱虫药后2小时应服泻药50%硫酸镁60ml。并发脑囊尾蚴病的猪带绦虫患者,驱虫治疗应住院,在严密观察下进行。一般在治疗囊尾蚴病的同时肠内绦虫亦可一并驱出,详细方法参见囊尾蚴病。[5]普查普治:人为猪带绦虫惟一有流行病学意义的终宿主,故彻底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使患者得以治愈,而且可减少猪囊虫病发病率。在国内东北地区推行的“驱绦灭囊”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猪带绦虫病和猪囊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加强卫生宣教:教育群众改变不良的生食、半生食猪肉的饮食习惯,严格执行生熟炊具分开,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饮食摊点的卫生检疫,患猪带绦虫病者不得从事饮食行业工作。
严格肉类检疫:屠杀生猪必须经国家指定卫生部门检疫后方可进入市场,严禁“米猪肉”上市买卖。猪毛经氢氧化钠或氯化铁显色液处理后,其毛根部毛鞘的颜色可由健康猪的白色变为病猪的褐色或棕色,准确率可达81.2%~100%,可推广应用。屠宰后如将猪肉在-12~-13℃下冷藏12h,其中囊尾蚴可完全杀死。
改变养猪方法:提倡圈养,不让有接触人粪而感染的机会。国内曾试用猪全囊虫匀浆(Q83抗原)配以给猪进行免疫接种,3年总保护率为91.39%;用Q83抗原弗氏佐剂一次接种3ml可达到100%保护率,安全保护期可达7~8个月。[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绦虫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