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大神请问在撤去水平拉力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重力拉力关系方向向左吗,还有此时B受地面的摩擦力重力拉力关系向左A对B的

【高中物理】水平加速滑动的木块,受斜向上拉力和摩擦力,当拉力与水平夹角减小时,加速度如何变化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加速滑动,木块与水平_百度作业帮
【高中物理】水平加速滑动的木块,受斜向上拉力和摩擦力,当拉力与水平夹角减小时,加速度如何变化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加速滑动,木块与水平
【高中物理】水平加速滑动的木块,受斜向上拉力和摩擦力,当拉力与水平夹角减小时,加速度如何变化质量为m的木块在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成a角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加速滑动,木块与水平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减小a角,而力的大小不改变,物体的加速度将减小B.若减小a角,而力的大小不改变,物体的加速度将增大C.若将物体的质量与拉力都增大2倍,物体的加速度将不变D.若将物体的质量与拉力都增大2倍,物体的加速度将减小AB怎么判断.正交分解后竖直方向合力为零,水平方向有个加速度,Fcosa-u(mg-Fsina)=ma
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水平方向上F cosa - u(mg-Fsina) = maa = -ug + F/m *(cos a + u sin a)cos a + u sina 随a角度的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摩擦系数u有关,因此无法判断 a是增大还是减小从a的表达式中可知,本题中 C正确
没有办法比啊 所以都不选啊
就这样?!!!
是啊 没有u和 原本的角度的关系 ab都是不确定的
1、依题意可知最大静摩擦力f= mg=8N 用6N的水平力拉木板,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块静止,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与拉力相等,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把F正交分解,水平方向F1=Fcosa,竖直方向F2=Fsina木块对地压力N=mg--F2=mg--Fsina
地对木块的摩擦力f=uN=u(mg--Fsina )木块加速度A=F1--f = Fcosa--u(mg--Fsina )/m =(Fcosa+uFsina)/m--ug=Fcosa(1+utana)/m--ug
若减小a角,则Fcosa增大,u...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物体m,两者间有一条处于..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物体m,两者间有一条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相对地面静止.则M、m的受力情况是(  )A.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M受到m对它向左的摩擦力C.地面对M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M无摩擦力作用
题型:多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以m为研究对象,压缩状态的弹簧对m有向左的弹力,由平衡条件得到,m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故A正确.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M受到m对它向左的摩擦力.故B正确.C、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M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物体m,两者间有一条处于..”主要考查你对&&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叠放物体m,两者间有一条处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4225698219298240373322160819107638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滑块B放在斜面体A上,B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1,以及沿斜面..
如图所示,滑块B放在斜面体A上,B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1,以及沿斜面向下的外力F2共同作用下沿斜面向下运动,此时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若A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时撤去F1和F2,B的加速度一定沿斜面向下B.只撤去F1,在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C.只撤去F2,在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D.只撤去F2,在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不变
题型:多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本题可以假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斜劈A表面光滑(设斜面的倾角为θ,A的质量为mA,B的质量为mB)  A、同时撤去F1和F2,物体在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B gsinθ的作用下也一定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如果撤去F1,使A相对地面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是FN2sinθ=mB gcosθsinθ,方向向右.如图1所示.由于mB gcosθsinθ<(mB gcosθ+F1sinθ)sinθ,所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仍然是静摩擦力,其方向仍然是向左,而不可能向右.故B错误;  C、撤去F2,在物体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变化情况要从A受地面摩擦力作用的原因角度去思考,即寻找出使A相对地面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使A相对地面有向右滑动趋势的外力是(mB gcosθ+F1sinθ)sinθ.如图2、3所示.与F2是否存在无关.所以撤去F2,在物体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应该保持不变.故C错误D正确;因此,在斜劈表面光滑的条件下,该题的答案应该是AD.(2)斜劈A表面粗糙(设A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在斜劈A表面粗糙的情况下,B在F1、F2共同作用下沿斜面向下的运动就不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由题意知,在B沿斜劈下滑时,受到A对它弹力FN 和滑动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反作用于A.斜劈A实际上就是在这两个力的水平分力作用下有相对地面向右运动的趋势的.FN sinθ>fcosθ,又因为f=μFN,所以FN sinθ>μFN cosθ,即μ<tanθ.A、同时撤出F1和F2,由以上分析可知mB gsinθ>μmB gcosθ.所以物体B所受的合力沿斜劈向下,加速度方向也一定沿斜劈向下,故A正确;B、如果撤去F1,在物体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N=mgcosθ,f=μN,图中假设A受的摩擦力fA方向向左,Nsinθ=fcosθ+fA,则有:fA=Nsinθ-μNosθ=N(sinθ-μcosθ)>0所以斜劈A都有相对地面向右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是向左.故B错误;CD、又由于F2的存在与否对斜劈受地面摩擦力大小没有影响,故撤去F2后,斜劈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故C错误D正确;因此,在斜劈A表面粗糙的情况下,本题的正确选项仍然是AD.故选:A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滑块B放在斜面体A上,B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1,以及沿斜面..”主要考查你对&&共点力的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 图解法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当两个分力成一定的夹角α(α&180。)时,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或使两个分力都增大,合力的变化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推导分析,也可以用函数图像数形结合分析,但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图解法。为了便于分析合力的变化,设,借助辅助参考圆来进行分析。如图所示,F1、F2的共点在圆心,而且开始时F1、F2的合力为F,大小恰好为圆的半径。(1)当保持力F2不变,只增大F1时,如图所示,合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1夹角α保持不变,在增大其中一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2)当两个分力F1、F2都增大时,如图所示,合力F 的大小也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减小、不变或增大,即,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两个力F1、F2夹角α保持不变,在同时增大两个分力时,它们的合力F大小可能减小、不变或增大。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 ②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 ③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隔离法: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②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③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④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和整体法常常需交叉运用,从而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简捷明了。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物体、物体系。 (2)找出所有接触点。 (3)按顺序分析物体受力。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不接触力).再依次对每一接触点分析弹力、摩擦力。 (4)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防“多”分析力) (5)看受力与运动状态是否相符。(防“漏”力、 “错”力) (6)正确画出受力图。注意不同对象的受力图用隔离法分别画出,对于质点和不考虑力对物体的形变和转动效果的情况,可将各力平移至物体的重心上,即各力均从重心画起。受力分析的步骤:第一步:隔离物体。隔离物体就是把被分析的那个物体或系统单独画出来,而不要管其周围的其他物体,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第二步:在已隔离的物体上画出重力和其他已知力。重力是一个已知力,可首先把它画出来。另外,物体往往在重力及其他主动力作用下才与其他物体产生挤压、拉伸以及相对运动等,进而产生弹力和摩擦力,所以还要分析其他主动力。第三步: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就是查找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点和接触面。弹力和摩擦力是接触力,其他物体对被分析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只能通过接触点和接触面来作用,这就是说寻找物体所受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和摩擦力只能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相接触的点和面上找。查找接触点和接触面要全,每个接触点或面上最多有两个力(一个弹力,一个摩擦力)。第四步:分析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在被分析物体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处,如果有形变(挤压或拉伸),则该处就有弹力,反之则没有。在确定弹力存在以后,其方向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第五步:分析摩擦力。摩擦力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处不光滑,除挤压外还要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相对滑动。因此分析接触面上有无摩擦力,首先要看接触面是否光滑(这是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其次看有无弹力,然后再进行摩擦力的判断:接触面上有相对滑动时有滑动摩擦力,其大小,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接触面上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滑动趋势时有静摩擦力,它的大小和方向总是跟迫使物体产生相对滑动趋势的外力有关。受力分析中的技巧: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 (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判定未知力。也就是说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时刻结合研究对象所处的运动状态,同时对不易确定的力。可结合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其反作用力是否存在以及方向如何等情况。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滑块B放在斜面体A上,B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1,以及沿斜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9752426520338593103446417199108926高中物理大神帮帮我、题在下面、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_百度作业帮
高中物理大神帮帮我、题在下面、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
高中物理大神帮帮我、题在下面、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一质量为2m的物体P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bc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和bc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大小为v0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返回后在到达a点前与物体P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求(1)木块在ab段受到的摩擦力f;(2)木块最后距a点的距离s.(图片弄不成,抱歉、麻烦到百度查一下) 我想问的是整个过程运动情况的变化、1那整个系统受不受外力,水平竖直都讲一下.2木块最后的速度方向向左么、、它怎么做到的呀?又往下滑.又向左运动.分析一下整个运动情况.
(1)设木块和物体P共同速度为v,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mv0=(m+2m)v…①mv^2/2= 1/2((m+2m)v2+mgh+fL…②)由①②得:f=m(v02-3gh)/3L
(2)木块返回与物体P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动量守恒)全过程能量守恒得:1 /2
mv0^2=1 /2
(m+2m)v^2+f(2L-s)…④由②③④得:s=(v0^2-6gh
)L希望能帮助你 - -请问这题怎么做 高中物理大神们 请进来_百度知道
请问这题怎么做 高中物理大神们 请进来
//h://h.jpg" esrc="/zhidao/pic/item/8bfa08fa513d://h.hiphotos.baidu.baidu.hiphotos.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wh%3D450%2C600/sign=07d45a0231adcbeff02eb/8bfa08fa513d;<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pic/item/14ce36d3d539b600c0bc5b71ecb782.hiphotos.hiphotos<a href="http://c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意味着合力为零,所以判断时候没必要算的那么准,要快。数值上。方向与之相反,两个cos应该约掉的。 磁场力的公式是F=BILcos a合力是mgcosa 选择题、支持力。导线受重力,算磁场力的时候肯定有个cos,导线不是垂直切割磁感线的。AC都不对可是还不能判断~~因为题中没看见磁场的方向~~~但是B肯定不对、磁场力。所以磁场力应该水平向左,磁场力应该等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静止
我擦。。。没上过高中。。。话说
将来又不当教授。。。如果只是做名普通工人学这些有什么用。。。
导线最多受3个力,关键是看有没有支持力,若没有,则安培力和重力平衡,方向向上,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向左。若有支持力,就回到高一的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平衡。望采纳
首先导线静止,所以受力平衡。分析受力情况,受重力、磁场力,由于是光滑斜面,所以不受摩擦力。这是必然存在的力。两种情况第一种,不存在斜面给导线的支持力。1、所以重力等于磁场力,mg=BIL,再分析磁场方向。似乎不用分析,直接选D。排除B。第二种,存在斜面给导线的支持力。支持力是弹力,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即垂直斜面向上。此时,要想受力平衡,磁场力在一定角度内都可以。对,是在一定角度内,方向,大小都可以变化。具体如图红色笔标出。当然,垂直斜面向里那条线不可能存在的。再以此,推出磁场方向范围。选C。排除A。
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擦力大于拉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