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猪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休闲
字体选择: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日期: 17:10
来源: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
下载文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呈现胸膜肺炎症状与病变为特征。急性型死亡率较高,慢性型常能耐过,是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的主要猪病之一,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4-5月龄的猪死亡较多。
  汕尾市陆河县某规模养猪场发生本病,从发病、诊断、治疗、控制、好转、治愈,前后约一个月。
  发病情况
  2006年11月初,该场从揭西县购进2-3月龄猪苗200头,进场一周后开始发病。初始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发热畏寒,有的轻泻、呕吐,继而呼吸急促乃至困难,张口伸舌,呈犬坐式,有的倒地死亡;病程稍长的,出现咳嗽,也有出现间隙性咳嗽的。发病第4天,死亡仔猪13头,对部分病猪进行测温,有的体温高达41.5℃,有的在40.5℃-41℃之间。对刚死亡的3头病死猪进行解剖,发现胸膜表面有广泛性纤维性物附着,胸腔积液呈血色,口腔、鼻腔、喉头气管和支气管有血色泡沫状液体,气管和支气管有纤维性物附着,肺充血、出血,右肺叶坏死肝样病变,心包液多,肺门淋巴结肿大,肾肿。另取气管粘液涂片、肝样病变肺触片,送实验室检查。
  临床诊断
  该养猪场栏舍环境卫生较差,通风不良。据场主反映,经长途运输后猪群整体情况较差,进场后饲养管理又跟不上。
  病猪口鼻分泌泡沫状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红色斑,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初步怀疑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剖检病死猪,胸膜表面有纤维性物附着,胸腔积液,口鼻喉头气管有泡沫状血色液体,肺充血、出血,右肺叶坏死肝样病变等的变化,进一步诊断为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变肺触片和气管粘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在肺触片中,视野可见有革兰氏阴性、红色小球杆菌体,也见有其他形状的菌体。
  据此,可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防治措施
  1、隔离病猪,对有症状表现的仔猪全部隔离治疗。
  2、对假定健康和有症状的猪,在饲料中按600ppm的比例添加盐酸土霉素或新纳明,交替使用,连续拌料饲喂10天。
  3、加强消毒,使用菌毒敌Ⅱ按1:600的比例稀释,进行带猪消毒,每天1次,连续1周后,改为每周2次。
  4、对病猪按每公斤体重10毫克的用量肌注乙基环丙沙星,每天2次,连用4天。
  由于部分病猪转为慢性病例,在使用上述治疗方案后,转用盐酸土霉素注射液及青霉素,按常规治疗量交替使用,肌注治疗10天,当病猪症状消失,恢复食欲后再用药1-2天。痊愈后的仔猪不再合群饲养,避免带菌引起复发。
  5、改善饲养环境,加强栏舍的清洁卫生,适当通风透光,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安静及营养均衡,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1、本病的病原为猪副嗜血杆菌和支原体,其症状与猪瘟、猪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慢性溶血性链球菌病、猪肺疫等疫病有相似之处,应予鉴别诊断。
  ⑴猪瘟呈稽留热,且眼结膜炎症,眼睑浮肿,有脓性分泌物,怕冷发抖,剖检淋巴结大理石病变,肾脏针状出血点。无口鼻泡沫状分泌物,剖检无肺肝样病变。
  ⑵猪弓形体病也呈稽留热,其它症状与本病十分相似,但临床上无口鼻泡沫状分泌物,剖检未见肺肝样病变。
  ⑶猪附红细胞体病有皮肤发红和黄疸,尤其黄疸是其特征症状之一,而本病无。
  ⑷慢性溶血性链球菌病无口鼻泡沫状分泌物。
  ⑸本病与猪肺疫的症状和肺部的病变都相似,急性猪肺疫常见咽喉部肿胀,皮肤、皮下组织、浆膜以及淋巴结有出血点,而本病的病变往往局限于肺和胸腔。
  2、本病以口鼻分泌泡沫状物,鼻、耳尖、下腹部和四肢紫红斑等症状为特征,临床疑似本病时,应迅速选用新诺明、盐酸土霉素等拌料饲喂假定健康的猪群和病猪,对有症状的猪只肌注土霉素、强力霉素、青霉素、914注射液,可防止出现新病例,并治愈病猪。
  3、在环境、气候突变或季节变换时期,应控制饲养密度,搞好栏舍通风和清洁卫生,保持安静,减少应激因素;长途运输后要加强管理和营养。
  4、本病无特效的疫苗,且隐性感染率较高,在引进猪苗或种猪时,应先了解当地的疫情,引进后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以防引进带菌猪只。而对经治疗痊愈的病猪,不要再合群,应分开饲养,这样可避免因带菌引起本病在猪群中复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列表返回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疾病,在许多养猪国家流行,已成为世界性工业化养猪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抗生素对本病无明显疗效。猪胸膜肺炎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如何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价格网欢迎更多猪价格网网站交换链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治疗
【编辑日期:】 【来源:
中国搜猪网】 【点击数:】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该病广泛分布在全世界所有养猪国家,是国际公认的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流行趋势更加严重,给工业化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两个生物型,生物Ⅰ型和生物Ⅱ型。生物Ⅰ型菌株培养需要生长因子,曾被称为副溶血嗜血杆菌,后又被命名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生物Ⅱ型菌株培养不需要生长因子。各国流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毒力强弱也有差异,各血清型交叉保护性不强或无交叉保护。本菌抵抗力不强,易被一般消毒药杀灭,但对结晶紫、杆菌肽、林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特征性症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危害是急性感染时引起死亡,饲养成本明显提高;慢性感染猪日增重减少,出栏时间滞后,因此已引起养猪行业的普遍关注。病原主要定居于患猪的呼吸道,从急性患猪的肺炎病灶、血液和鼻分泌物以及带菌猪的肺、扁桃体、鼻腔中都可以分离到病原菌。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被污染的空气以及污染的排泄物。猪群的转移或混养、被患猪的排泄物污染的饲养人员的衣物、工具等都可增加胸膜肺炎发病的危险。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引入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猪。长途运输、拥挤以及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气温骤变、气候恶劣、潮湿以及通风不畅均会促进本病的传播,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剂量病原菌人工感染时,患猪可在几小时到几天出现死亡;小剂量感染时可呈现亚临床症状。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急性期本病的死亡率很高。临床表现与对病原的感染程度、猪龄大小、免疫及环境状况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通常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病例表现猪群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可高达41.5℃,沉郁、厌食,短期腹泻或呕吐,脉搏增加,进而出现循环障碍、心衰,耳、鼻、眼及后躯皮肤发绀,后期有严重的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病猪于出现症状后24小时~36小时内死亡,死前从口、鼻流出血性泡沫。有些病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新生仔猪常伴有败血症。
  急性病例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5℃~41℃,皮肤发红、厌食,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张口呼吸,心衰、循环障碍。以上症状在病初的24小时内表现明显,症状表现与治疗情况有关。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多由急性病例转来,病猪食欲减退,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不发热或轻度发热,生长缓慢,不爱活动。慢性病例症状不明显,也可能被其它呼吸道感染所掩盖,发病初期SPF母猪可能发生流产,个别猪可能有关节炎、心内膜炎和不同部位的囊肿。流行地区常见亚临诊隐性感染,常可在运输后发展为急性病例。
  【特征性病变】&& 病变主要在呼吸道,多是双侧性的,病灶在肺的心叶、间叶和膈叶,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突然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中充满血性泡沫状粘液及粘膜渗出物。在最急性的后期,病灶暗红、硬固。发病至少24小时后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所以急性期死亡的猪病变明显,喉头充满血性液体。病程继续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遍布整个肺脏,肺和胸膜粘连,难以剥离。随后病灶逐渐变小至慢性期常见膈叶有坏死结节,外有结缔组织包囊。
  【类症鉴别】&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通过鉴别诊断与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相区别。细菌学检查可取新鲜病料分离病原,从肺部病变区、支气管、鼻腔分泌物、心血、胸水分离细菌,根据培养特性、形态学、生化特性及NAD依赖性试验、尿素酶试验、CAMP试验等鉴定要点进行诊断。另外,还可通过荧光抗体、免疫酶、血清特异抗体的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ELISA试验等进行病原的检测。具体可见表13、14。
  1.猪气喘病病变特征是融合性支气管肺炎,肺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不同。
  2. 猪流感患猪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粘稠的粘液,肺有下陷的深紫色区,可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相区别。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剖检可见褐色至斑驳状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肿大、水肿,呈褐色。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不同。
  4. 猪蛔虫病肝小叶间隔及其周围出血、坏死。可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相区别
  【防治措施】
  1.预防
  (1)胸膜肺炎一旦发生则很难从猪场根除,对未发生过本病的猪场,应着眼于血清学监测、死亡猪的剖检、加强饲养管理及猪的运输监控,制定严格的隔离措施,保证新引进的猪来源于无本病的猪群,混群时应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作病原学、血清学检查。
  (2)对已发生本病的猪场应采取措施控制或消除感染。对感染猪群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死亡率;对病猪应实行早期治疗,并将它们隔离在干净的环境中直至屠宰。
  (3)对新购进的血清学阴性猪在混入有本病的猪场前应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减少死亡率和医疗费用,提高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免疫母猪还可以为仔猪提供母源抗体。预防本病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的成分有毒素和外膜蛋白等。
  2.治疗
  (1)早期诊断及用药是药物治疗成功的前提。在患病初期药物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死亡率,延误时机则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并转为慢性病。对于能正常采食、饮水的患猪可采用饲料、饮水添加药物的手段,当猪已不能采食和饮水时,应采取皮下或肌肉注射抗生素的方法治疗。
  (2)药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并要随时检测细菌的药敏性。在药物敏感性试验中,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磺胺、庆大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E均高度敏感。最近研究表明,奎宁类或半合成头孢菌素钠盐对人工感染的病猪有显著疗效,而噻胺咪啉、林可霉素及壮观霉素联合使用对治疗自然感染的病猪效果良好。
  (3)药物治疗尽管在临床上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在猪群中消灭感染,且长期用药细菌的耐药现象亦不容忽视。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猪都是潜在的传染源,所以对愈后不良的重病猪应予以宰杀。
本网申明: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服务"三农",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rowCount++;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