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查不到新股配号所填的高校?

怎么看湖南大学讲师杨飞因为未发表论文而调度到图书馆,及他所写的公开信?
怎么看湖南大学讲师杨飞因为未发表论文而调度到图书馆,及他所写的公开信附:杨飞的公开信
按投票排序
谢邀这个事情涉及到非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先理一理看看有什么问题值得讨论的。1、大学教师是否必须做科研?2、湖南大学将杨飞调度到图书馆是否合适?3、如何看待湖南大学对讲师的科研要求?4、如何看待杨飞关于科研的三个看法?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看。第1个问题,大学老师是否必须做科研?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而且都很有道理。我个人观点是,在现有国情下,允许大学老师不做科研,但是不做科研,在职称晋升上应该有上限。在国外,英澳纽体系中:此外还有两种学术等级,分别是资深以及讲师,事实上如果没有卓越的特殊研究发表,很多英澳纽的大学老师到资深讲师(Senior Lecturer)就已经到顶了,此职务比较类似于美加的等级。英澳纽的(Lecturer)的要求,在过去十年来也都改成一定要毕业才有资格,也因此这个职务等同于美制的教授。在美国实行tenure,别说正教授了,没有科研工作,tenure都很难拿到吧。所以要想晋升应该是要做科研的。第2个问题,湖南大学将杨飞调度到图书馆是否合适?由第一个问题的观点,我觉得调到图书馆是不合适的。如果杨飞课上的好,学生也喜欢的话,那就应该让他继续上课。他有权利选择不晋升,当讲师。但是没有看到过关于他教学水平的报道。当然湖南大学是想学tenure,搞非升即走,但是国内高校是有编制的,有编制实际上就已经是tenure了,是没有办法让他走的,所以只能调岗到图书馆了。从这点看,湖南大学也是对他宽容的了。这也是各个大学的趋势,我们学校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不过现在提的是:科研岗做不了,就转教学岗,教学岗做不了就转服务岗,服务岗做不了就到人流中心了
我觉得这样比湖南大学做得有道理。第3个问题,如何看待湖南大学对讲师的科研要求?2年发1篇没有级别要求的论文,确实不算高。第4个问题,如何看待杨飞关于科研的三个看法?第一个观点,版面费=约稿收费=出卖版面=行贿受贿这个 肯定会告诉他,他的理解是错误的。版面费的收取实际上也是有国家文件依据的。虽然我也觉得不该收版面费,但是上面的等式并不成立。市面上确实有很多垃圾期刊,使用上述等式,同样也有不少高水平杂志,并不像杨飞说的这样。他为什么不选择向高水平期刊投稿呢?第二个观点,与本次事件无关,就不讨论。第三个观点,我最不同意3.凡是没有流传价值的东西,再短也不应该印刷出来。这里的流传价值,主要指以下三点:A.经得起时间考验;B.对学科有重大突破;C.对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有重大贡献。这句话说的是真理,也是一句废话。他提到的流传价值即三点价值,如何判断?谁来判断?如何判断,是否经得起时间考验?如何判断,是否对学科有重大突破?如何判断,是否对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有重大贡献?论文不经过同行评议,不发表出来,如何能做出上面的判断?科学是允许犯错误的。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成果就没有价值吗?只要不是刻意造假,作出的结果,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这非常正常。被证明错误的过程,就是科学进步的过程,这怎么会没有价值呢?
我按我的时间线来叙述这件事情首先是在微博上看到朋友转发的杨飞的公开信。PhD和Researcher一卦的转发者大多的反应是学报发表在版面费在国外亦如是,当然也的确耳闻过一些暗箱操作或学术腐败的消息,在杨飞老师这件事微博上热烈起来的左右时间上同时发生的是美国science杂志刊出的一篇神文:一个叫John Bohannon的哥们儿故意写了篇漏洞很大的paper海投很多家学报竟半数录取→ 以及外媒对中国学术腐败的报道→ , 所以杨老师这件事很容易和这样的背景结合一起来被讨论。如此,这的确看上去是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但是我们不用急于把杨飞当成代表性的受害者。在他的公开信里提到他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侧重并着意提到了自己在博客上发表的两篇论文(他给的称呼)。看了他的公开信后,因为感觉有些东西吃不太准。所以我浏览了两篇文章,再结合他的公开信,至少得出一些看法。研究方面虽然杨老师在公开信里着意提到他的两篇日志(论文)作为自己这两年还是在保持研究的证明,但是客观的说,这两篇论文的份量非常有限。对于他的全球气候分析一文,首先我支持他对全球变暖分析报告的批评,这的确是文献综述该有的态度,但是这的的确确也只能算是对单一个材料学习后的读后感而已,如果真的是研究侧重方向,就不应该向他公开信里将如何自学完这个报告强调得那么显要,因为这简直是必需要干的事情(而几百页材料打印问题牵扯出来的对于报销的腹诽也有点混淆了重点)。承接《分析》一文,在第二篇《纸老虎》里把这份报告定义为漏洞百出的推行低碳经济的宣传册就显得有待商榷的,而由此引领的证明低碳经济是‘蒙钱’的主四个依据叙述的极为情绪化,斩钉截铁的否定里一些概念或数据的定义又有些想当然(比如他的一些类比,把低碳看成不得不的豪赌又或者关于太阳能产业和化石燃料储备的问题)。他的一些关于投资回报和炒作概念谋取暴利的批判并非没有根据。但是这恰恰联系到我真正在意的一点:如果把他的评价看成是对现有研究或者现状的评估,按照研究者正常逻辑应该是得到研究的突破口(research gap),接下来的就是找对策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做研究,为什么要团队,为什么要立项目的出发点。而在这件事上,他的展开就有点奇怪了——不好搞,搞不了,然后一棒子打死(按他的话说这是鹤立鸡群的事情)。他在信里举了社会发展,担心马不够用的庸人之见,可为什么在新能源新政策遇到阻碍磕磕绊绊时自己扮演的也是站在路边一味唱衰的角色呢?在我们经受着雾霾,水污染,食品问题的当下,在经受气候变化就会恶化成水灾,风灾,冰灾的城市里,揪住2007年一个环境报告的不足之处(明确的写在报告的limitation里)进而怀疑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将研究使命让渡给宗教信仰,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研究人员负责的行为。所以我的态度是:对杨老师坚持自己价值观的行为表示钦佩,考驾照不送烟,这是你正直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研究者该恪守的是:自己有机会接触的信息量为的是去做出改变,而不是成为一个比普通人懂得多一些的愤青。 而另一点,是我在看他的信的时候一直在等的,关于教学。我爸妈也是老师,也为了评职称出版物伤过脑筋,我也不认为拿个海龟博士发几篇paper就有了能传道授业的本事。所以我可以接受杨飞对出版的态度,但要得到进一步的支持,还得有一个必要条件:你的当老师当得怎么样?他的公开信里提到了他的摄影爱好,提到了他的博客,提到了他的低碳研究,提到了他对种种俗事的态度,可就是漏了对自己教学的评价。在《纸老虎》开篇他提到学生找他带队SIT(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题目是关于碳排放的机制设计,他的反应是要做就做碳排放机制的不可行性(这也是他一棒打倒,鹤立鸡群的出处)。。。为什么就不能是对现有模型的反思和重新设计?不客气的说,这真的是在很消极的影响自己的学生。这是我作为旁观者觉得杨老师的公开信所没有公开的地方。
我也说些我经历过的论文发表吧。自幼生活在大学里边,所以对评职称、发论文是深恶痛绝的,深知其中的“奥妙”。但在这件事情上,我坚定的站在了制度的一边。这不是制度对他的不公,而是制度对所有人的公平。我上的大学中有这样一位老师信基督教,我没上过他的课,也只是听过他的一些传闻比如:不用投影仪,因为教具有限他都让给其他同事了,上课板书,是正板正板的写,上完课后是自己擦。传教,课程结束后,会给学生小卡片,“愿主保佑你”。很负责,8点-12点,不迟到不早退,作业批改一丝不苟。他坚持了多年不评职称但他一直是有科研论文发表的,这是他对教学的认真态度。今年因为学校规定,将逐步把讲台让给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那么为了不离开他热爱的讲台他只好评职称了在评职称过程中,论文申报填写,科研处给他其中一篇写的是“3000字"他给改了,他说“这篇论文其实有实际作用的也就2200字,其他800字属于摘要和综述不能算科研”好了,你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不弄虚不作假的人,对制度不妥协的人,在科研论文上,也不是一篇没有啊!制度本身是有缺陷的,但最重要的是公平。所有人一视同仁,那么蔑视制度的人必须成为牺牲品。更何况,如果他上课真上的好,完全不用大字报学生会起义的另,在教学科目内毫无建树,却在文学和摄影上大放异彩,这根本就是没把教学当回事好吧,把重心放在教学科目上,我个人是不相信拿不出一篇能换来等价稿费的科研论文的。当然,如果功夫下到了,直接出书也是可以的吗。说到底,就是专业功夫不够,抨击制度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关于学生“起义”也许用词不当了,这肯定不是去闹学潮腹黑的说,一个优秀的老师是不会让学生充当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但更不会玩大字报这种没水准的事儿学生因为老师上课不专业,怠慢等等向学校投诉一点儿也不新鲜希望某位老师出任某门课的教学的情愿,也屡见不鲜虽然,有过老师拿学生当枪使的事儿发生但总的来说,如果这位杨老师真的教学过硬不下讲台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即便调到图书馆工作顺便带着原专业课也不是不可能,还多赚份儿课时费教学岗变成教辅岗,刚清闲,更方便他搞文学和摄影了当然,我腹黑的个人认为,他舍不得的不是讲台,而是教学岗位上的工资待遇。
他是一个民科。
同意 老师的意见。对于@铭蔚所提出的杨飞究竟是不是一个好老师?作为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毕业了两年的人,本科四年没有听说过此人,也没上过他的课,当然我的信息可是两年前的(因为我们学院很小,基本各个专业出名的老师大家都认识)。简单说下我了解的情况。我所接触到有名的老师通常都是学术很棒讲课也受学生欢迎的。当然,也有个别老师不精学术而专长商业的,只要完成一定的课时数貌似学校也不很干涉。这些老师如果认真备课,有很多实例可讲,也有不少很得学生的喜爱。大概因为我们学院所开设的专业还是和实际联系很紧密,而杨飞提到他的研究方向相对比较理论,所以这种种路数他都没办法走好,只好遗憾地做一个不入流的讲师,而他的研究能力,从他所公开的信息来说,并没有他自己所认为的那么强,所以他被边缘化也是自然。从个人认知来说,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制度问题的人通常都是没能力面对现实的。知乎第一答,太多信息,还是匿了。
匿名。之前看过他的公开信,吐了。把微博屏蔽关键词加了“杨飞”,然后把转发表示支持的号全数拉黑。然后来知乎这边又犯贱顺着链接看到他公开信所提到的两篇“研究文章”,简直就是个噩梦连续剧。为何我如此反感,皆因此人行文让我想起了我大学时期一个不学无术但又自视甚高的讲师。回想起来简直就是个噩梦般的记忆啊,每天听他上课,他都会先说几百遍自己是怎样的淡泊名利,然后就对着教材一只字一只字的读。
关键词:湖南,大学,图书馆求折叠
呃……陈丹青老师在《退步集》里说有段话说的特别好:我没有资格忠告别人。我非常矛盾,因为现实很矛盾——第一,我对考生说,好好啃外语,上大学,将来混饭吃,别做傻逼,别学梵高。你鼓励孩子对抗体制,你就害了他,他无法承受后果的。第二,上学归上学,但别把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太当真。所以呢,我的观点就是,别做 XX。当然,说不定图书馆工作更清闲,工资也更高,也不用发论文,那我觉得在图书馆工作也挺好的啊。
暂时不谈杨个人的想法和选择选择,我觉得的这个事件充分反映了中国高校人事管理的弊端和混乱。国内高校大致把受聘人员(faculty & staff)分为三种有“级别”的岗位,科研岗,教学岗,和服务岗(与部分行政岗),其中对于研究型高校而言,科研岗和教学岗基本是结合在一起的,人们普遍认为三种岗位的社会认可度和“档次”是递减的。国内基本情况是这样,教职员工一旦进入某所高校供职,就基本和这个高校绑定了,如果科研教学岗位做不好,高校的人事管理机构可以将其调任到所谓的服务岗(行政岗)。这样看,确实是对教职员工的福利,即使没有达到要求,也不会让你丢掉饭碗(美国教职体制是这样,assistant professor工作五六年后没有评上tenure,不好意思,你就不能再在这个学校工作了,请另谋高就。而几乎没有faculty转成staff的渠道,因为这根本是两个不同体系的工作)。但是,这种人事管理方式是对于广大服务岗工作人员的不公平,因为非转岗的服务/行政岗工作人员基本都是通过严格的招聘才获得现在的工作,而转岗的教职员工却不需要任何的职业水平考核,转岗的依据仅仅是一个假设:”以前做过科研教学岗的人一定可以胜任服务/行政岗的工作“。但事实是,没有人能够保证转岗过来的前教职员工一定能够胜任服务/行政岗位的工作,特别是图书馆、档案馆等需要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工作。所以我很想问杨飞老师,我从你原始微博里看出了这样的情绪,你似乎只是把图书馆工作当做逃避国内不健全科研体系的一个去处,却没提过你有没有能力胜任图书馆工作,所以我很想知道你对你即将开始的图书馆员工作有多少了解?你是否知道,国内图书馆员评行政职称也是需要发表论文的?至少在美国,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如果没有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认可的高校颁发的图书馆学或信息学专业硕士学位,是很难在图书馆找到librarian(图书馆员)的工作(另,根据朋友提醒,想说明一下,美国图书馆工作分为librarian和library staff,前者是需要一定专业技能,后者不太需要,而中国图书馆很多没有正式的librarian和library staff之分)。所以我的观点是,国内高校人事体制将图书馆等服务/行政机构当做不合格教职员工的回收站的做法是一种弊端,也是对广大服务/行政岗在职员工的就业歧视。
作者口口声声想表达: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但我看来,当前体制的弊病不能否定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我知道的是自然科学领域。作者说不争,其实只是怕输;作者说无欲,其实只是无力;作者说自由,其实只是不能主导当下。
"3.凡是没有流传价值的东西,再短也不应该印刷出来。"这话中确实隐含这极权的味道.
我想说如果我在公司干了两年,没有带领团队完成任何一个系统,公司现在把我转去做技术支持,我是不是也可以写篇文章说我这两年还是发表了很多博文,我爱好知乎和阅读。这公司真是迂腐不化,我是体制的受害者,然后会有一大群人来同情我对吧?
杨老师的长微博乍看起来貌似说得有理有据,迎合了当前很多人对教育现状的诸多不满。但是科研的意义、发表论文的意义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若真如其所说,没有流传价值的东西不应被发表出来,那现今社会何以产生循序渐进的启发与评判标准呢?文中对道义感的宣泄属于自己不作恶的最基本价值底线,就如同谷歌don't make evil的企业价值观。这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特别高尚的东西,就是一个通过搜索经营信息业务的公司高空作业的安全网,这就好比医药公司要承诺“不做假药”,食品餐饮公司要承诺“安全、卫生”等等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google不可能那么顺利整合全世界的信息。但是正是因为相对有太多无道德操守的企业,所以google有这样的价值观显得又很难得。类比说来,杨老师考驾照不送烟、不花钱发表论文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底线,本应该是社会期予教师的最基本职业操守,只不过相对于当今社会诸多怪相而言有些难得罢了。虽很难得,但这不应该是他不愿花钱发论文、不申请科研经费开展项目研究、不出版没有流传价值印刷品等论点的佐证。依托大众对社会现象的情绪宣泄引导他人支持自己和自己的立场,实在有“混为一谈,故意回避”的嫌疑。
你看看他微博其他言论就知道了,不敢说他浅薄,至少他不深刻。个人觉得其文字除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悲剧英雄”的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文字各个行业稍微有点年资的人都可以写得出来
忍不住吐槽啊!老师已经详细的进行了分析,我就说点自己的看法。1、为什么科研这么重要?换成十年之前,在高校,他还能做到「四十岁,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而现在的高校体制中,没有科研成果一定会遇到天花板,这是向国际接轨,也是一套评价标准。科研是对教学的系统梳理,没有一篇篇论文的发表,怎样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怎样写出对学生、社会有价值的专著?要知道,能教到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几十人,而期刊图书能影响更多的学生,甚至是行业。前几天,刚刚在总局向司长做了发言,讨论跨文化影视传播的实际问题。深觉高校教师,是能够影响到行业走向,政府决策的。没有媒介传播你的思想,真的没有这样的机会。2、现有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教学其中的一个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只有学生评价。这年头,孩子们都聪明着呢,只要不是差的可以,分分钟都打好就行了,免的个人信息万一泄露得罪人。你说科学么?科研是可以量化的,就像高考分数一样,你可以质疑合理性,但也难以选择出其他的标准。对于高校来说,论文是硬指标,但想要评上教授副教授,是需要在CSSCI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很多论文。这还真不是杨老师说的走关系交钱就能上的,呵呵。3、两年时间,一篇不发是否合理?高校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每个体系发表对发表论文要求不同,教学为主型是最少得。我留校两年,CSSCI 发了一篇、核心期刊发了几篇、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发了几篇,其他非核心期刊的也陆陆续续发了几篇。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学术水准有限,能提升的实在太多。4、发表论文要不要钱?以上我发表的论文,一分钱也没有出过,还收到了些许稿费。5、调离是否科学?我只能说,我相信在调离之前,学院肯定给杨老师打了无数预防针的……但……6、教学是否重要?非常重要,无比重要,这是大学的意义,要不大家都网络课堂得了。系统的梳理备课,良好的教学方法,都会让学生受益匪浅。我的观点是,教学的成果需要再传播,写篇文章真的没啥。杨老师说:「之所以不愿发表论文,最重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应该要做得更好,出手就要是精品。」我觉得这心理问题,相信每个写论文的人都遇到过。————————————————杨老师还说:「我的爱好是摄影和写作,十多年来,我的图片和文字作品发表了一大堆,从地方报纸、航班杂志到国家地理,每次都是我坐在家里收钱。」以上让我觉得杨老师应该来我们学校教摄影与写作……欢迎来到海底捞大学……匿了……要不挂了……
这么有原则的人一定是精神病
干嘛把自己塑造成悲剧英雄啊?!有那么多功夫,修炼自己啊,写论文啊。干嘛等着别人给自己调岗啊。规章制度写的明明白白,自己在什么岗位就得做什么事儿。不喜欢就换个地儿啊。
借用社会力量干预校园内部政治。
整理一下思路,开始回答问题。
首先,因论文原因调岗是不是事实的真相?大家把这件事看成了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在国内有没有其他高校因教师未发表论文而将其调岗?湖大之前有没有将其他未发表论文的教师调岗?我相信未发表论文的高校老师是少数,但绝不是仅杨一人。有只有此一例,那么由于未发表论文将其调岗这件事本身就有问题。结合我之前的信息,我认为这是特例,高校重视科研的方式对错估且不说,但还不至于逼人调岗,我不认为未发表论文调岗这件事具有普遍意义。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大家看到的杨在色影的言论已经是他编辑过的,最开始的更为露骨,只是我没有保存,也就不多说,所以我个人的判断湖大调岗的真正理由恐怕不那么好说出口,但是杨抓住这一点搞万言书就很有意思了。问题回答完毕,再引申来说。看完赞同最多的答案,我的感受是知乎上最不靠谱的是人文,各个牛人无论发表什么答案,总有一帮脑残粉赞同,我第一次不太抗拒"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个说法,你真的觉得你了解真相么,看过几本乌合之众就觉得自己是那清醒的少数人?分割线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以上10月12日夜更新最近没时间,先不带任何立场的先给大家补充些有关该名教师的信息,看看大家会不会有新的观点,后续有时间来的时候我在补充我的答案。国内有个很知名的摄影论坛叫色影无忌,杨老师的用户名:以下为杨老师的发帖内容:兄弟我也在大学混饭,最近北大教授和丽江小妹挺热门,评论是骂人的居多。兄弟我私下认为,如果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互日乃是正常情况,为啥一定要分职业和年龄?蒋公曰:地不分南北,人不分长幼,皆有对日作战之职责。用到这也是合适的。我觉得唯一要注意的是安全。现在的学生可不是吃素的,私生活有的相当乱,这是诊所的医生告诉我的。当然,也有很保守的。我在学校也十年了,经历过和听过的师生恋故事很多,基本没人觉得奇怪,校方也没管过。大多数都是男教师和女学生,也有少数男生和女老师的。我就被女生追过,我一般都不主动也不拒绝。我的基本意见是,大学师生的关系怎么搞都行,至于中学生,我觉得尚未成年,须得极其谨慎,高中师生之间也许有个别情况,但我觉得16岁以下是绝对不可以的, 这也是兄弟我私下认为的师生恋之年龄底线。
有规定就按规定执行,当时进了这个圈就默认你同意了这个圈的规定,自己有能力就努力发好论文。自己的原则不能强求说有人陪你,也不能要求说有人迁就你,当时做了事就要知道做事的后果。现在捅出来应该是想呼吁,但也不看看什么可行性就这样呼吁,最大的可能也只是加点戾气。毕业证不见了,学号编号不记得,学信网查不到信息,应该在学校填资料的时候,名字和身份证不一样.怎么办_百度知道
毕业证不见了,学号编号不记得,学信网查不到信息,应该在学校填资料的时候,名字和身份证不一样.怎么办
..导致现在学信网无法查询到个人学历信息,说是系统有问题.求助求助,毕业证不见了!..,还是嫌麻烦不愿意帮查呐!,学号编号一概不记得,是学校系统真有问题.!.!!!,在学信网上也查不到信息.现在面试要求用毕业证...,学校也查不了!,应该是当时在学校填资料的时候.!,名字填得和身份证不一样.,打电话问学校.......!,该怎么办.RT!!..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是在校大学生,为什么在学信网上查不到我的学籍信息?信息填写均无误,_百度知道
我是在校大学生,为什么在学信网上查不到我的学籍信息?信息填写均无误,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是普招还是统招的,如果是普招的肯定查不到
那个也不知道,我是2010年高考考上的,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学籍信息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南京工程学院”这所大学,为什么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网上却查不到?_百度知道
我想知道到底有没有“南京工程学院”这所大学,为什么填报志愿的时候有,网上却查不到?
提问者采纳
个真的有.njit.edu.edu: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学校的网站是www,前身是南京电力专科,学校成立于2000年,我就是在校生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南京工程学院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南京工程学院 百度排第二个,我晕,你什么眼神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交通违章查不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