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别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单音词往往一词多义。请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不同含义。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试验本)学科课程导学丛书(高三·下)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6题
  滁洲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未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水之涯(涯:边际。)
B.草树众而泉石嘉(嘉:善也。)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给:丰足,富裕。)
D.尚未知公之难遇也(遇:逢也。)
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以”与“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以”不相同,两个“其”也不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也相同
C.两个“以”不相同,两个“其”相同
D.两个“以”相同,两个“其”不相同
3.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烟之相滋(相互增益、映衬)
B.则其心洒然而醒(潇洒的样子)
C.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悠闲自得的样子)
D.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泛指古代少数民族)
4.对“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够说一说。
B.即使这样,对欧阳公快乐的含义,我还要说一说。
C.虽然如此,对欧阳公快乐的含义,我还能够说一说。
D.即使这样,欧阳公的快乐,我还能说一说。
5.对“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是欧阳公快乐吗?实际上是欧阳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心意呵。
B.难道是欧阳公快乐吗?实际上是在山水中所寄寓的欧阳公的心意呵。
C.哪里是欧阳公快乐呵,实际上是这山水所寄寓的他的心意呵。
D.哪里是欧阳公快乐呵,实际上是欧阳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心意呵。
6.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虽为曾巩应欧阳修之邀而写的,关于“醒心亭”的题记,可全篇贯穿始终的是曾巩对欧阳修的崇敬之情。
B.文章第二段,作者表面写得名“醒心”的原因,实际上是一石二鸟,还让我们领略了“醒心亭”周围景色的优美宜人,可谓事半功倍。
C.这篇文章一方面让我们领略了曾巩散文不饰雕琢,质朴自然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觉作者难脱窠臼,对欧阳修有溢美之辞。
D.全文两次提到韩愈,一似随意,一为有心,但其目的是统一的,即以唐朝韩愈比况宋代欧阳修,让读者借此想见欧阳公的学识、人品和在当世人们心中的地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山大附中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②。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③。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取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⑤,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①干:求取。②傅:辅佐国君儿子的官,指教师。③军政:即军正,国中执法官。④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因从请进趋之方  趋:追求,求取。
而摄乎大国之间  摄:迫近,夹迫。
遂宫而放之    宫:(在)宫廷。
叩胸而让施氏   让:责备。
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好兵者之楚
②羡施氏之有
③孟氏之一子之秦
④若全而归之
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
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不同
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文中“遂刖之而还诸鲁”的“诸”与下面各句中的“诸”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以为诸公子之傅
子路问:“间斯行诸?”
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投诸渤海之尾
下面各句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施氏和孟氏的儿子所学相同,但是他们选择的国家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孟氏的两个儿子如果像孔丘那样渊博,象吕尚那样富有谋术,就不会处处碰壁了。
卫国是一个处于夹缝中的小国,依靠武力来寻求生存,无异于自取灭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①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莒南县三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加:更加
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犹有未树也树:树敌
而彼且奚适也适:到、往
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夫列子御风而行
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子?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为了说明宋荣子、列子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子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却也是可以肯定和学习的人物。
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来看,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
把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故夫知效一、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答案解析:选B。A项,成分残缺,应在“取怪名”后加“的现象”。C项,语义重复,应为“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归功于”。D项,表意不明,将句中第二个逗号去掉或在“对方”前加“了”。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写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_百度知道
写三、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9ee6b45d27afad66ad125e38/4afbfbedabc21a8cd18;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夸张,反问,拟人,比喻
夸张,反问,拟人,借代
反问拟人拟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词的用法并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
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词的用法并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在下面(3)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名词作状语,像北斗、像蛇(5)名词作状语,像犬牙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词的用法并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主要考查你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文言实词特点: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四是通假字。虚词与实词:虚词是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反之则为实词,也就是考试时经常考到的那些,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推敲实词含义方法:1.文本迁移法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能在适合的时候迁移2.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3.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4.语法推断法借助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5.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6.成语推断法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文言实词释义九法:解答文言文试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 从字形推词义。在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形声字分声符和意符两部分,其中的意符为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条件。例如:“樯橹灰飞烟灭”,其中的“橹”我们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对“樯”就不甚理解,但我们知道“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格。2. 从通假字推字义。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例如:“兵不顿而利可全”,把“顿”理解为“劳顿”,就成了“武器不劳顿就可以取得完全的胜利”,意思显然不通,这时“顿”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关键了。这时,如果我们根据同音形似通假的规律,联想到表示“不锋利”意思的“钝”字,就可以将全句译为“(未经战斗)武器还很锋利而胜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畅明白了。3. 根据词语结构推词义。汉语的构词规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构词法就可以推断词义了。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词组。我们只要知道“恤”有“怜悯”之意,那么,“存”与之同义并列,就具有与“恤”有联系的“安抚”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义并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4. 按互文推词义。互文这种组合格式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的“殚”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尽”,就可以推知“殚”的意思也是尽了。5. 凭对文推词义。在句中,如果表达的意思互为相反,其所用词语的一方对另一方就构成了反义。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们知道“终日”与“须臾”。是反义对文,这样就可以由“终日”是“整天、时间长”的意思推知“须臾”的意思是“时间短”了。6. 凭上下文推词义。这种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的语意来推断出要解释的词语的含义。例如:缪贤对赵王称赞蔺相如时说“臣窃以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释为“勇敢”或“勇气”显然不妥,但如果联系到后面词语“有智谋”和他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的表现来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胆识的人”。7. 随文引申推词义。词有本义和引申义。如果我们按词的本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从词的引申义去考虑。例如:“朝服衣冠,窥镜”中的“窥”的本义是从小孔或隙缝向里看,按这一本义显然解释不通,我们可以顺其本义联想而推断出是“照”的意思。8. 填补省略成分推词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这无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难度。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义难以落实,若在“奔”字后面补上一个“马”字,则“奔”字意义就可落实为“奔跑的马”,这样整个句子就文通字顺了。9. 用析句法推词义。在文言文翻译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对句法的分析来确定词类,再据词类去推求词义。这种方法,对解释跨几个类别的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虚词的作用较大。例如:“信”字在“烟涛微茫信难求”一句中,从结构上看是在状语“难”和谓语“求”的前边,可以推断其词性为副词,这样就可以解释为“确实”的意思了。上面谈的几种释义方法,在解题中可以根据题干和题肢的具体要求采用某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从不同的几个侧面加以反复推断,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实词和虚词: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份。从意义上看:实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处所、时间等等,虚词有的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什么具体的意义,如“的、把、被、所、呢、吧”,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因为、而且、和、或”等等。除此以外,实词和虚词还有以下一些区别:(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是的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7、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8、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10、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6.邑人可之,稍稍宾客其父。(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7.父利其然也。(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10.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用作动词):说出。12.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13.一狼洞其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19.无丝竹之乱耳。(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20.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22.如鸣环,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3.石青糁之。(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24.卧右膝。(使动用法):使……卧,平放。25.诎右臂支船。(使动用法):使……屈,弯曲。26.而竖其左膝。(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27.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28.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2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30.故外户而不闭。(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3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3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2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24.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结霜。2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26.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名词用作状语):用笔。2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动词用作名词):景象。2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动词用作名词):马。29.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3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31.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亲的微小。3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3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3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3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3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3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38&.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39.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40.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42.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4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44.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4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发现相似题
与“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粗的字词的用法并解释。(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3929514171037254957310460789838日期:( ) A.风尚,时尚 B.注重 C.还
②盈满( ) A.充满 B.多出来 C.清澈
③泻在( ) A.腹泻 B.很快地流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月儿的?围绕月儿作者还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月儿很小,如一个光芒四射的金盘子。( )
②月亮总是那么忧伤,又那么富有诗意。( )
③乌云周围的乌云像几缕轻纱,时而遮住她美丽脸...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日期:婴儿抚触的基本手法 小儿抚触可以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加快免疫系统的完善,提高免疫力,加快新生儿对食物的吸收。 条件:抚触时小儿应在温暖的环境中,婴儿体位舒适,安静不烦躁,不能在饥饿或刚吃完奶时抚...日期:[童话知识] 童话重要艺术手法之一:夸张 一切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有其独具的特点。 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日期:[童话知识] 童话重要艺术手法之二:象征 象征是童话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童话创造典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象征性的。为了表现某种性格或说...日期:[童话知识] 童话重要艺术手法之三:拟人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日期:小儿几种常用推拿手法有哪些 推拿用的手法有几十种,小儿常用的有推、分、揉、摩、运、按、拿、捏、掐等手法。 ①推法:分直推和旋推二种。 (1)直推:用拇指掌面、食中二指掌面或掌部,在穴(部)位上向前或向外作直线移动。 (2)旋推法:用拇指掌面在穴(部)位上作快日期:平面设计常用表现手法 每当翻开一本版式明快,色彩跳跃,文字流畅设计精美的杂志,你都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即使你对其中的文字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有些精致的广告也能吸引住你。这就是平面设计的魅力,它能把一种概念,一种思想通过精美的构图、版式和色彩,传达给看到日期:不留后手法 不留后手法 一、基本判断 不留后手法是指在中局及时调整布署,使巴方子力或某环节避免对方攻击,不落后手的战术。 二、注意事项 1.先将受攻击的子力和薄弱环节加以调整,再行攻击。 2.将后手的棋变成不后手棋,再攻击对方。...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出下列合金钢的类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