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长期卧床儿童抽搐症状表现伴有呕血症状,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老人长期卧床导致双腿不能伸直,无法行动。
老人长期卧床导致双腿不能伸直,无法行动。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老人长期卧床导致双腿不能伸直,无法行动。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有否专业的医生能够通过按摩使其康复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68745
问题分析: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缺钙引起的,可以吃一些葡萄糖酸钙看看的
。‘意见建议:平时饮食再增加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奶制品,另外多晒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职称:医师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52923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88岁老人长期卧床、下肢不能点地,这种情况要考虑骨关节疾病和下肢肌肉萎缩的表现。应该积极带老人到腰腿疼痛专科就医专科检查为妥,发现问题适当药物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治疗,并积极功能锻炼,促进下肢功能的改善。意见建议:结合临床积极带老人就医体检为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平时劳逸结合,合理膳食营养,药物治疗可以配合局部针灸按摩理疗措施。祝您健康!
职称:医师
专长:中医科
&&已帮助用户:47705
问题分析:男,88岁,如果老人是患瘫痪或腰椎疾病或下肢神经损伤等引起的疾病,治疗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通过针灸和按摩,那么病情有好转的可能。意见建议:建议你可以考虑给予针灸和按摩进行治疗,建议平日可以适当的给患者活动下肢。
问我的老人长期卧床导致双腿不能伸直,请问应该如何恢复...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40738
问题分析:你好,考虑缺钙,建积极补充钙制剂治疗。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等
;意见建议:牛奶、乳酪、豆类及豆制品(豆腐、豆腐干、百叶等)中钙含量最为丰富,这些东西要多吃的
问我弟弟9年前出意外脑损伤,现在痴呆了,丧失语音功能,行...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60159
问题分析:治疗主要是使用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如:脑活素意见建议:,胞二磷胆碱,脑复康.复合维生素b,肌苷片等,戒烟酒.避免吃含明矾的食物如油条等,另外加上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控制精神症状的药物.
问痛风病人,手术完已一个半月,感冒发烧在打针,自手术完后就...
职称:医师
专长:脂肪瘤,痔疮,疝气,阑尾炎等,
&&已帮助用户:406337
指导意见: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肾功能损害及关节畸形者,经有效治疗可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风 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异常,如果过多吃酸性食品,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而多吃碱性食物,能帮助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问一长期卧床的病人最近一段时间一吃东西就恶心,流质的...
职称:医师
专长: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小儿腹泻
&&已帮助用户:7988
病情分析: 最好差一个胃镜看一下。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好。应该查一下意见建议:需要先除外器质性病变,如梗阻。加强营养。及时诊治
问颈椎创伤行动不便,5年前因车祸导致颈椎第四节有个很小的水泡...
职称:医师
专长:胃出血,胆囊息肉,阑尾炎
&&已帮助用户:125320
指导意见:你好,应以功能恢复为主的,一定要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还可吃些对症的中成药,像颈复康颗粒、壮骨关节丸、颈腰康胶囊。    
问主要症状:偏瘫,患侧脚肿,长期卧床下肢不能...
职称:二级营养师
专长:维生素A过多病,恶性营养不良病
&&已帮助用户:0
你好,这种情况是肌肉萎缩引起的,需要积极治疗的,可以做患肢的功能锻炼,配合按摩,针灸,电疗等物理治疗,平时可以服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华佗再造丸,阿司匹林缓释片治疗的,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低脂饮食,控制好血压,预防复发,现在还是不能确诊下肢静脉栓塞的情况的,必要时,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确诊为下肢静脉栓塞,是可以做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很好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按摩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老人发烧抽搐】_发烧抽搐_老年人_病因_什么原因-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老人发烧抽搐怎么回事
老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身体的不好的情况,特别是在生病了后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普通的我们更加的应该注意,稍微不注意后就会出现别的情况,有的时候老人发烧了后会出现抽搐的现象,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老人由于身体的特殊性,一定要重视起来,老人发烧抽搐怎么回事?
当老年人发热或有功能状态的急骤变化时,必须尽快明确病因,尽早给予正确治疗。因为研究人员经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因感染性疾病时,发热可不明显或不发热,因此易漏诊而延误治疗,从而使老年人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率均增高。如果老年人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
尽管健康老年人平均最高体温及最低体温与年青人差别不大,但体弱老年人的基础体温低于健康年轻人。老年人的平均清晨温度36.7℃,肛门温度37.3C。老年人发热的定义是指:口腔温度持续,37.2C,肛门温度持续,37.5℃。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如腋下体温)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C即表明有发热。不过应记住的是,老年人只要发现功能状态有急剧变化,不论有无发热,都要考虑可能有急性感染存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老人发烧抽搐怎么回事,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而且在出现了后要积极的进行检查和治疗,一般不能自行在家用药,这样的情况不但有时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出现耽误病情的现象,我们要及时的到医院。
3977阅读3371阅读4806阅读3756阅读4647阅读4239阅读4378阅读
3220阅读3123阅读4088阅读3143阅读3178阅读4658阅读3960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刘伟,闫虹,解放军306医院,门诊部创口治疗室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左天宇 编辑
  这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议题,随着人类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慢性疾病的困扰“压疮”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据统计因常年卧床发生“压疮”的老年人接近100%。成为威胁其生命的“头号杀手”。
  在一个繁忙的清晨,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由轮椅推入了我院创口门诊。家属描述:“老人由于多种疾病缠身,营养不良,非常消瘦,长期卧床,尽管照顾周到,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经验,老人还是出现了压疮。”
  其实“压疮”不是什么大病,更不是恶性病,但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恶化速度惊人,一旦并发感染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本例老年患者,依据压疮的最新分期,诊断为3期压疮。根据“创面湿性愈合”理念,运用新型敷料,清除局部坏死组织,控制感染,管理渗液,有效地维持伤口的温湿度从而促进愈合。经过82天医护配合的专业治疗,如图所示老人痊愈了。
  2016年4月NPUAP(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已经将“压疮”更名为压力性损伤,同时进行了新的分期(用阿拉伯数字分期)。
  压力性损伤曾用名“褥疮”“压疮”“压力性溃疡”等,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与医疗负担。
  一、压力性损伤的定义
  发生在皮肤和(或)潜在皮肤下软组织的局部损伤,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有疼痛。损伤是由于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或与医疗设备相关的损伤。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可能会受到微环境、营养、灌注、合并症以及皮肤情况的影响。
  二、压力性损伤的最新分期
  1期:皮肤完整,伴有指压不变白的红斑。
  2期:血清型水泡或部分皮层缺损,暴露真皮层。
  3期:全层皮肤缺损,暴露脂肪层。
  4期:全层皮肤缺损,暴露深层组织(肌肉、肌腱、骨组织等)。
  深部组织损伤阶段:皮肤完整,伴有褐红色或紫色改变或充血性水泡。
  不可分期阶段:全层皮肤组织缺损,被腐肉或焦痂覆盖,无法判断损伤的程度。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由于使用用于诊断或治疗医疗设备导致的局部损伤,损伤形状与设备形状一致,根据损伤程度可依据上述分期系统进行分期,此期描述了损伤发生的原因。
  粘膜压力性损伤 : 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对粘膜局部造成的损伤,由于这些组织损伤的解剖特点,此类损伤无法进行分期。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分期为4期、两个特殊的阶段、加上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和粘膜压力性损伤。
  三、压力性损伤发病原因
  1、局部组织遭受剪切力、持续压力。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不能自主翻身,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使得压力持续作用于一个或几个固定部位,导致局部血液灌注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托拉拽的被动翻身,导致剪切力的发生,这是损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2、局部皮肤受到潮湿或排泄物刺激。老年人皮肤老化程度高,皮下脂肪较少,肌肉松弛,弹性差。受到汗液、尿便等的刺激后会变得潮湿,酸碱度随之改变,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发生破溃,易继发感染,导致损伤的出现。
  3、营养不良。老年人长期受慢性病影响,体质差、免疫力低下,易并发低蛋白血症、贫血,出现负氮平衡,使得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组织器官应激代谢的调节能力减弱,也是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四、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去除病因,做到“五勤,一加强”。
  一勤:勤翻身。对于长期卧床老年人勤翻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减压方法。照护者要做到协助老人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并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如软枕等,以减少局部受压,有条件的可以应用气垫床、减压敷料、U型或C型减压垫等。加强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暴力动作,防止剪切力带来的损伤。
  二勤:勤擦洗。要经常为老人擦洗身体,保持清洁。遇出汗较多、二便失禁等情况更要随时清理、擦洗,应用润肤乳,防止长期浸渍皮肤。擦洗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大擦伤皮肤。禁止使用肥皂等强碱类清洁剂直接接触皮肤。N窝、腋窝、腹股沟等爱出汗的部位使用爽身粉保持干燥。
  三勤:勤按摩。对于长期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的老人,照护者每日应对其进行被动肢体锻炼,尽可能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
  四勤:勤更换。保持床单、被罩及衣物清洁、干燥、做到随湿随换。最好为老人准备柔软的棉质被服,在更换后一定保证床单、衣物平整,以免皱褶处压伤皮肤。更不可让老人皮肤直接接触到橡皮单或塑料单,因其影响汗液蒸发,致使皮肤受热潮湿。
  五勤:勤观察。每日为老人擦洗身体、更换衣物时做到仔细观察,看皮肤有无压红、水泡、破溃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尽早专业治疗。此外对于应用医疗器械的患者,应在器械与皮肤的接触面提前给于减压保护,并随时观察有无压红或损伤。
  一加强:加强营养支持。对营养缺乏、消瘦、体弱的老年人,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进食困难者应尽早采用鼻饲法,以保证营养和水份的供给,增强机体抵抗力。
  做到上述几点,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将大大降低甚至完全规避。掌握伤口湿性愈合机理,治愈患者;遵循循证医学科学方法,宣教患者及家属,从而积极预防骨凸部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家庭负担,为老龄化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推行健康科学普及知识,作者为中华医学会理事
2640文章数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起来后突然跌倒,一条腿失去知觉,还有想呕吐的感觉,大小便失禁。这_内科_英汉互译
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起来后突然跌倒,一条腿失去知觉,还有想呕吐的感觉,大小便失禁。这
来源:|人气:790 ℃|类别:|时间: 11:56:46
问题: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起来后突然跌倒,一条腿失去知觉,还有想呕吐的感觉,大小便失禁。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解决?
这是中风了.可能是脑梗塞或脑出血,赶快送医院. 补充: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预防中风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医学家们正从各个方面探索中风的预防措施。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西医学将本病主要化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常可导致出血性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常形成缺血性中风。另外高血糖、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情绪的异常波动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可确诊。中风并发症脑出血或大面积的脑梗塞后,常会并发身体其他脏器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肺部感染和急性肺水肿、褥疮、中枢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啊逆、脑卒中后抑郁等,分述如下:(1);肺部感染:脑部病报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3)急性消化道出血: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4)脑心综合征:发病后1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5)中枢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6)中枢性呢逆: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编辑本段]中风老人的护理 如果老年人得了&中风&,生活不能够自理.作为老人的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病重的老人.那么,作为子女该从何做起呢?首先要劝说老人树立信心,锻炼四肢,以免肌肉和神经发生萎缩。经常按摩各个关节和肌肉,是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好方法。等到肢体可以主动活动时,就应鼓励老人经常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用脚蹬床档或踩地面,或手里转动核桃(症状轻者可用健身球)。再进一步,则可搀着老人练习站立和行走了。有些子女怕“中风”的老人摔倒发生不幸,于是不让老人进行活动,这样并不妥。其实,愈是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据统计,卧床不起的“中风”老人在5年内的死亡率为54.7%,而能活动的“中风”老人仅12.1%死亡。为了防止畸形,瘫痪老人的肢体应当用绷带、沙袋或枕头固定在“功能位”。肘部应成90°,腕部要放在旋前位。老人易发生足下垂,千万别拿被子直接压在脚背上,最好用支架把被子托起来,脚下再垫个枕头,使踝关节成90°。预防褥疮非常重要。老人瘫痪后,翻身不便,往往由于骨头突出部位和床褥相压而使皮肤发生坏死性溃疡,因而要勤翻身。一般应每两小时翻一次身,翻身后用酒精或滑石粉轻轻按摩骨头凸出部位,以利于血液流通;用气垫或泡沫塑料垫在骨凸部位,可减轻压力。另外,还要经常为老人擦洗皮肤,在皱摺处、会阴区和臀部扑些痱子粉,以保持清洁、干燥。一旦出现褥疮,可用大灯泡烤干患部,涂抹紫药水,或撒中药生肌散,并压迫疮面。老人长期卧床,食欲不好,应吃些蛋羹、豆浆、牛奶、藕粉、米粥、水饺、鸡汤、细面条等易嚼、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喂饭要有耐心,咽下一口再喂一口,切不可过急,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如果瘫痪老人不习惯于卧位排尿,出现排尿困难,可用手轻轻按摩下腹,或用热水袋敷下腹,会收到一定效果。卧床的老人由于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而便秘又往往是“中风”复发的原因,故不可等闲视之。如3天不解大便,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对右侧半身不遂,出现听障碍的老人,要劝其慢慢讲话,多听收音机,多让儿孙和他(她)交谈,以重建语言功能。当然,这个过程较慢,需要极大的耐心。“中风”老人在恢复期死亡的原因约60%是肺炎。所以,注意室内通风,适时增减衣服、做好保暖,防止发生感冒。照顾&中风&的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如果“中风”的老人能得到细心照料,多数人可在一年内恢复,其中半数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 [编辑本段]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5、多吃果蔬 不易得中风。蔬菜和水果为何能降低脑中风的风险?首先,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起到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国民迅速调整膳食结构,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第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富含钾、镁、叶酸等营养物质。钾元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镁元素也具有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等预防脑血管病的功效。而叶酸能将中风病人体内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脱氨酸的浓度,从而减少患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此外,许多果蔬中含有寡糖,有减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风。夏季老年人应防“热中风”眼下正是盛夏高温季节,医生提醒,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的老年人应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夏季高温应谨防热中风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医生提醒,预防中风首先要重视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易引发脑中风的病症,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 夏季老年人还应避免过度贪凉。老年人的血管大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温易使其发生意外。因此,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同时,及时补水,防止血液黏稠出现血栓,引发中风、心绞痛等病症。对于有过中风史的老年人来说,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编辑本段]中风前都有哪些症状 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一旦发现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应相同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止降压措施。最好请医生出诊,否则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另外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后,以后复发的机会更大,所以,要加强监护,一旦发生上面情况,要加紧送往医院,记住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中风后的语言恢复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中风引起的语言障碍。医学上将中风病人的语言障碍分为失语症与构音障碍两大类。前者又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等。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虽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口头的、书面的),但不能用口语或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病人完全不能讲话叫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如果病人只能说简单语句而不会说复杂语句,叫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又称接受性失语症,病人虽有说话能力,但不懂别人的话意和自己的话意,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断断续续,经常答非所问,用词错误,无法进行正常交谈。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时的意思又不会说。命名性失语病人虽能说出物品的用途,但不能讲出该物品的名称。有时偶而说出物品的名称,但瞬间就忘记,故又称健忘性失语。失语症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专作用于语言中枢。积极治疗原发病,大多数病人之失语可随原发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特殊的功能训练对失语症病人的顺利康复十分重要。现在认为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在病后3个月内恢复较快,一年以后则难以再恢复。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短语训练、会话训练、朗读训练、复诵句子训练、文字辨识、指出物品名称、执行命令以及图片、实物配对练习等。对完全性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学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如让病人发“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诱导发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再依次教双音词、短语、短句、长句等。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起来,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方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这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故事,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感觉性失语症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方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盘,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方法即家属或陪护人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混合性失语症的病人功能训练更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中风引起的另一类语言障碍为构音障碍,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调、语速及节奏等异常以及鼻音过重等。康复方法必须尽早进行发音训练,包括开始发音、持续发音、音量控制、音调控制等;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如唇、舌的运动以及软颚抬高等;发音节奏训练,包括重音训练、语调训练以及停顿练习等。这类病人多出现全身肌肉过度紧张,包括咽喉语言肌肉的过度紧张,通过呼吸训练、呼吸控制及其他松弛疗法,降低咽喉语言肌肉的紧张度,可为呼吸及发音打下基础。通过心理行为或药物进行松弛疗法,降低语言肌的紧张度,也是这类病人的重要康复方法之一。预防脑中风多食土豆 首先,土豆富含钾,钾在人体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维持着细胞内的渗透压,参与能量代谢过程,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调节心脑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具有抗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此外,不少医药学专家都认为每日吃一个土豆,能大大减少中风的危险。因为身体缺乏钾的人,往往容易精神紧张,而精神过度紧张则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其次,土豆中还含有降血压的成分,即类似转换酶的物质,具有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的功效,能阻断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紧张素II,使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的血浆水平下降,使周围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再次,土豆中的粗纤维可以起到润肠通便作用,便秘者用力憋气解便时,会使血压突然升高,这也是引发中风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常吃土豆对于预防脑中风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是进医院找医生瘫痪了?是,就是“中风”了!不超过3年就入土了!
高血压老人能补钙吗80岁以上老人跌倒率高达50%高血压糖尿病 老人 需定期查眼底老人跌倒还可发生于酒后患有高血压后遗症的的孤寡 老人 李凤英需要大家的帮助军医提醒:血压高的 老人 惹不起-新华网
||||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卧床病危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