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报志愿后报写志愿!

热门城市 |
华北地区 |
东北地区 |
华东地区 |
华中地区 |
西南地区 |
西北地区 |
华南地区 |
2015高考信息:
特殊类招生:
高一必读:
各科辅导:
高二必读:
各科辅导:
高三必读:
各科辅导:
高中留学:
本科留学:
热门词条:
最新词条:
您现在的位置: &
高考志愿填报“考前报”“考后报”优劣大PK
来源:京华时报 文章作者:李琦 周逸梅
  目前,高考本科录取已结束,但考生和家长们对高考的关注却热度不减。不少孩子明年参加高考的家长们已经开始在高考论坛中,向今年历经高考大关的过来人&取经&。其中,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是议论热点。不少家长对考前报志愿忧心忡忡,认为这种方式会加大录取风险,不如考后填报稳妥。北京为何沿用对考生风险较大的考前报志愿方式?考后报志愿又有何隐患?对此,相关教育部门、高校负责人和业内专家分别作出了解读。
  □家长心态
  考前报志愿感觉风险太大
  刘女士的孩子明年参加高考。在高考论坛中,她发现,每年都有600分以上高分考生因为志愿没报好,仅几分之差,不仅与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也与同一梯队的其他学校说再见,直接被甩到下一个梯队去了。
  北京是考前报志愿,而且不是平行志愿,所以一志愿是家长们最纠结的。报高了,孩子成绩没冲上去,差不多的学校又不收二志愿,可能只有几分之差,却只能落到&千里之外&。一志愿如果报低了,又怕委屈了孩子的好成绩,实在左右为难。毕竟一个志愿可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这个赌注太大。但是,考后报志愿就不一样,起码自己的分数不用预判,规避了很大风险,就算最理想的大学不一定能上,但也不会差太远。
  □部门声音
  考后报志愿易导致&两极分化&
  记者从北京市高招办了解到,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北京基本都采取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只有1989年、1999年、2000年和2003年为考后填报志愿。从录取情况来看,考后报志愿容易形成&两极&结果:一方面,考生容易&扎堆&,另一方面,招生学校容易&断档&。志愿分布的不平衡比其他年份更加突出。
  市高招办有关人士介绍,对考生而言,通知成绩后填报志愿,往往认为心中有数,但因为只知道个人分数,不知整体情况,而忽略了整体分布的复杂性,最后还是很盲目,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对高校而言,无法向考生提供负责任的相对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对考生家长而言,更是备受煎熬,尤其是增加过重的心理负担。家有考生的父母总想早点进入角色,5月份甚至更早就开始咨询,直到7月底填志愿,为期几个月的战线拉得过长。
  从填报志愿的时间来说分为3种,分别是考前报志愿、考后估分报志愿和分数公布后报志愿。3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是一个实际操作问题。从&知己知彼&的角度来说,考生在考前填报志愿基本上能做到&知己&。实践证明各区县多年来形成的高招志愿辅导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知彼&即是考生想知道自己选报的学校在全市报考人数多少、录取分数的高低,而这一点无论在考前、考后或知道分数后都是事先无法准确知道的,只有考生填完志愿,全市作出统计后才能知道。另外,根据近3年来的统计,本科一批次一志愿投档率均持续超过90%,绝大多数考生的一志愿都得到了满足。
  □招办解释
  考后报不意味着风险减小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旭峰认为,志愿填报的方式和录取方式息息相关,并不意味着考后填报就一定风险减少,相反考后填报而又不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扎堆现象更严重。因为考后虽然知道了自己的高考分数,但是不了解其他考生的填报选择,同样会出现扎堆情况。他举例,不少考后志愿填报的省份如江苏、湖北、山东等,这几年都出现了录取分数大波动和名校断档的情况,这说明很多考生出于慎重的心理,都往分数低的学校扎堆,不敢填报分数高的院校。
  考前填报更体现考生兴趣
  周旭峰指出,考后填报志愿还有一个弊病,就是更加的&唯分数论&。志愿的填报完全依据高考分数,而忽视考生平时的水平和自己的专业、学校兴趣。&所以这样对高校来说,表面看起来录取分数不低,但是一志愿考生减少,很容易招收到一批并不喜欢这样学校和专业的学生。而对考生来说,有的学生并不喜欢经济金融,但是为了不&浪费&考分,违心填报了这个专业。&
  他私下表示,也许像上海这样考前填报平行录取的方式更有利考生。但同时,实行平行志愿还有被诟病的一点是,让高校招录的考生中,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之间的分差越来越小。虽然分数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一所学校录取学生的层次会比较窄,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此外,北京每年录取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特别的大小年,而相反其他地区则经常出现大波动。
  因为是考前填报志愿,北京开展招生咨询和服务的时间比较长。相对其他省,北京考生数量也较少,能够得到各高校招办更多的辅导服务。周旭峰认为,北京的志愿填报辅导机制比较成熟。
  □专家分析
  一志愿平行录取更利于考生
  志愿填报专家晨雾认为,考前填报还是考后填报各有利弊。考前填报志愿最大的好处是根据考生平时的水平进行填报,而不像考后填报志愿取决于高考这一次的发挥水平,使得志愿更接近考生平时真正的实力,从这点讲比考后填报更科学。他认为,如果单纯从更有利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说,最科学的填报方式是考前填报,然后一志愿采取平行录取。
  晨雾指出,对家长考生最有利的方式未必对高等教育有利。比如广东实行的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而且采取平行志愿的方式,这样的志愿填报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最有利的,几乎没有多大的风险。但是在实施这样的招生方式几年后,弊病开始显现,高校越来越出现一种马太效应。每个学校的排位座次非常稳定,而且会越来越稳定。每个考生根据自己的考分就&各得其所&,这种稳定不利于高校间的竞争发展,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家长不会想这样的影响,但是作为高考志愿制度设计却不能不考虑这点。&而且,考后知分填报志愿,使得名校之间对于状元及高分考生的争夺更加明目张胆,造成了掐尖乱象。
  □专家支招
  巧用&三把尺&
  晨雾支招称,志愿填报要用好&三把尺&:第一把是学校的录取线,这也是迈进这所学校最起码的门槛;第二把尺子是报考院校的平均分或者说密集录取分区,这是有把握进入这所高校的尺度;第三把尺是报考院校的录取最高分,这是是否能随心所欲在这所学校挑选专业的尺度。但是实际录取时,家长和考生为了害怕&浪费&了考分,往往只用第一把尺去量,那是很有风险的,越是接近第二把尺,把握就越大。&一分都不浪费的志愿未必是好志愿,如果浪费了一点那实际考试发挥不好也能被录取,如果发挥好了就可以进入更好的专业。但是往往很多家长不愿意那么去做,总希望去够一够更好的院校。&
  □学生案例
  高分没hold住一志愿落选
  方天浩是北京八中的理科生。今年高考,他考了624分的好成绩,却与第一志愿复旦大学失之交臂。
  他说,考前报志愿时,主要根据一模成绩,确定自己的区排名,再通过排位对应相应区间的高校,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选择一志愿学校。当时,他锁定了复旦的技术科学实验班和中科大的计算机专业作为一志愿的备选项。经过权衡,方天浩没有选择把握更大的中科大,而是&决定冲一冲&,报考复旦。确立目标后,对于二志愿,他无暇过问,只圈定了专业,凡与计算机或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均可,至于报哪所学校都交由父母代劳。最终他填报了北理工、武汉大学和北工大作为二志愿学校。
  直到录取结果出来以后,方天浩才为报志愿时的冲动后悔。虽然手握624的高分,但与他所报一志愿专业录取线还相差十来分。最终,他被北工大录取。不过,他的专业与他一志愿选的专业很相似,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
只给高中生用的高考APP,家长请止步!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热门关键词
百科词条:
简介: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两百余问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许多考生和家长急于掌握的填报高考志愿的基础性、常识性知识……
简介: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需要学习许多知识。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和家长从浅入深的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所需要的各种……
简介:近几年,香港大学的信息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家长都开始考虑要将孩子送到香港去上大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
简介:一旦进入高三同学们就成为了准高考生,那么,让我们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做起吧。那就是熟懂高考,把握……
简介:对于广大的考生而言,如果能够通过参与心仪大学的自主招生获得加分,无疑就意味着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大大地……
简介: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学习艺术,你可能喜欢,这没有错,但是如果真的上升到一个高度当做专业去学的话……
还可以这样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
微信号:www_gaokao_com【为了四年后不被热死,报志愿前看看这个吧!】高三党请注意,以… | 蛋花儿 趣图
Login登录蛋花儿 (
)下次自动登录 |当前位置: >
高考出分后报志愿利弊分析
青华园教育网
  2014年,北京高考志愿填报出现了一些调整。首次实施“小平行志愿“填报。2015年具体的志愿填报方式官方文件还未出台,但很多人猜测出分后报志愿的可能性比较大。无论以哪种方式填报志愿,考生都应该在报考时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院校。下面小编就来浅析出分后报志愿的利与弊。推荐阅读:  志愿填报分为三种方式考前报志愿、考后出分前报志愿和出分后报志愿。 知分报志愿中的“知分”指的是“三知”,即知分、知位、知线,也就是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知道自己的成绩在本省同科类考生队列中对应的位次,知道本省的各个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这三种方式相比,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倾向于出分后报志愿,认为成绩公布之后,自己心中有数,报考会更有优势。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来详细看一看:  出分后报志愿利:  1、 减轻备考压力。与考前报志愿相比,出分后甚至考试后,没有了学习的压力,考生可以更全面地搜索院校信息,而不用一边备考一边报志愿。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复习中。  2、 减少了估分不准引起的失误。每年都有大批的考生因为估分不准与自己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出分前报志愿,不仅需要在考场上去留意记答案,而且需要考后对答题情况进行评估。出分后报志愿,分数是已知的,考生就省去了估分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估分失误的可能性。推荐阅读:  出分后报志愿弊:  1、 报志愿易出现“扎堆名校”现象。实行知分报志愿后,尤其是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志愿选择范围却变大了,这或将引发名校之间更加激烈的争考生之战。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名校报考人数增加,录取分数有可能会明显上浮。  2、 高考知分报志愿会强化“唯分数论”。高考分数变成了决定性的和唯一的考虑因素。考生会把分数和每一所具体的高校和每一个具体的专业一一对应起来,严格按照高考分数来填报志愿,兴趣爱好和能力考虑的会相对少一点。  3、 专业冷热化更极端。知分后填报志愿有可能强化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同时一些基础学科或冷门专业,可能愈发无人问津。这样工作时竞争压力过大,最终会损害考生的长远利益。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出分后报志愿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考生唯有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最终在高考这场战役中取胜。  那么,面对出分后报志愿,考生该如何应对?  1、报志愿时考生要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单纯以高考成绩判断考生的水平,更要了解自己的班级排名、学校排名及同科类考生中在全省的具体位置等。  2、考生填报志愿都要参考高校在当地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情况,近3年的数据都要认真分析。  3、最后考生要凭借高考成绩、自己的位次、各批次提档线为依据,结合自身的爱好、未来的职业倾向和家庭情况,理智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院校和专业,特别是要着重选择好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及专业,在院校与专业只能二选一时,要优先选择专业,再挑选院校。  最后,祝各位考生都能考入自己的理想院校!推荐阅读:原创文章 禁止转载 违者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报志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