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津亏大肠湿热吃什么中成药药

什么是肠燥津亏证?_百度知道
什么是肠燥津亏证?
提问者采纳
舌红少津、大肠失于濡润所致、难以排出及津亏失润见症为审证要点,数日一行,或因失血、久病,以致阴血津液亏虚 。多因素体阴亏,或吐泻,干燥难下,传导不利,或口臭
,或伴见头晕,排便困难为主症的证候,脉细涩  【概念】肠燥津亏证是指由于大肠阴津亏虚、妇女产后出血过多,或年老而阴血不足。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口干,苔黄燥,表现以大便燥结、温热病后期等耗伤阴液。本证以大便燥结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肠液亏_辨证论治_中医药_中国医药网
& & & & & & & & & 
拼音索引:                      笔画索引:                   
辨证论治-辨证
&&&&大肠液亏证是指体内津液不足,不能儒润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久病热病伤阴,或素体阴亏,或妇女产后阴血内亏等因素引起。&&&&主要临床表现: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数日一行,口干咽燥,或伴有口臭,头晕等症。舌苔黄燥,舌质少津,脉细涩。&&&&病机分析:津液不足,肠失儒润,故粪便秘结干燥难出,数日甚至十余日一行;津液不得上充则口咽干燥,浊气不泄而上干故口臭,头晕;燥热阴亏,故舌苔黄燥,舌质少津,脉细涩。&&&&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与若干便秘证要辨别开来,如气虚便秘,以气虚无力为特征;血虚便秘,以产后或失血后多见;胃阴虚证,则必伴见干呕呢逆,饥不欲食,舌降苔利等症;阳虚便秘,多见年高肾阳亏虚用E便无力为特征。而本证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津液不足之特征。&&&&辨证注意点:①大便干结难解;②口干咽燥等津液亏虚之症;③常发生于阴液耗损疾病的后期。
[整理,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兄弟站点:
& 版权所有腹泻与便秘:大肠湿热与虚亏
大肠湿热证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色黄而臭,伴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身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腹痛,排便次数增多,或下痢脓血,或下黄色稀水为辨证要点。湿热在肠,阻滞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蕴结大肠,伤及气血腐化为脓血,故下痢脓血。
湿热之气下迫,故见暴注下泻,肛门灼热。热邪内积,湿痢伤津,故身热口渴,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热为病,有湿重、热重之分,湿重于热,脉象多见濡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
肠虚滑泄证
肠虚滑泄证,是指大肠阳气虚衰不能固摄所表现的证候。多由泻、痢久延不愈所致。
【临床表现】痢下无度,或大便失禁,甚则脱肛,腹痛隐隐,喜按喜温,舌淡苔白滑,脉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大便失禁为辨证要点。下利伤阳,久泻久痢,阳气虚衰,大肠失其固摄之用,因而下利无度,甚则大便失禁或脱肛。大肠阳气虚衰,阳虚则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故腹痛隐隐,喜按喜温。舌淡苔白滑,脉弱均为阳虚阴盛之象。
大肠液亏证
大肠液亏证,是指津液不足,不能濡润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素体阴亏,或久病伤阴,或热病后津伤未复,或妇女产后出血过多等因素所致。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或伴见口臭,头晕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涩。
【证候分析】本证以大便干燥难于排出为辨证要点。大肠液亏,肠道失其濡润而传导不利,故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甚或数日一行。阴伤于内,口咽失润,故口干咽燥。大便日久不解,浊气不得下泄而上逆,致口臭头晕。阴伤则阳亢,故舌红少津。津亏脉道失充,故脉来细涩。
小结 大肠病三证鉴别如下:
大肠湿热证:
①主症:下痢脓血或黄色稀水。
②兼症: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小便短赤。
③舌苔:舌红苔黄腻。
④脉象:滑数或濡数。
肠虚滑泄证:
①主症:便泄无度或失禁脱肛。
②兼症:腹痛隐隐,喜按喜温。
③舌苔:舌淡苔白滑。
④脉象:弱。
&大肠液亏证:
①主症:大便秘结难解,数日一行。
②兼症:口干咽燥,或口臭,头晕。
③舌苔:舌红少津。
④脉象:细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席作武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阴虚津亏肠燥型便秘验案
蒋某,男,58岁,2007年8月初诊。
大结10余年, 5~6天1次。前医诊为,曾屡服果导片、三黄片、番泻叶等通便泻下药物,可暂时收效,停药则便秘如故。患者平素情志不畅,夜多不寐,便秘后失眠更甚。诊见:大便5天未解,腹胀,时隐痛,欲便不能,口苦口干,五心烦热,夜眠少寐,舌质淡红、苔少无津,脉弦细数。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便秘,辨证为郁热伤阴,阴津亏虚,肠燥便秘。治宜养阴清热,润肠行气通便。方用增液麻子五仁汤加减,药用玄参12g,生地15g,麦冬15 g,麻子仁15g,白芍20g,枳实、杏仁、郁李仁、松子仁、桃仁、厚朴各12g,大黄10g,柏子仁15g,柴胡12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2剂后大便1次,腹胀痛明显减轻。服4剂后,又解大便1次,纳食已馨,腹胀满基本消失。守方续服l2剂,每天大便1次,便软畅利,诸症消除而获痊愈。
[按语] 便秘证多由素体阴虚,津液不足,或热病之后,津液耗伤,或年老体虚,阴血不足,或女子经带胎产,损伤阴血,过食辛辣厚味、醇酒炙博等,均可致津液不足,大肠干涩,针对病机应滋阴补血,清热生津,润肠通便。方中玄参壮水制火,滋液润肠,以解热结;麦冬能润能通,以利于大便畅行;生地滋液而不腻并能走肾。三药合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作增水行舟之计。麻子仁润肠通便,辅以杏仁降气润肠,升提肺气行肃降之职,助大肠传运;白芍敛阴和脾,养血生津;陈皮理气行滞,厚朴苦辛温,消胀除满,枳实苦微寒,破结消痞,三药行气除胀,气行则大肠得以运化;更取质润多脂之麻子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桃仁、杏仁、芍药等,一则增加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则甘润减缓大黄、枳实、厚朴、陈皮之燥性,使下不伤正。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增液,行气润肠通便之效。本方临床应用灵活,随证加减。若兼有痞满燥实坚者,加用大承气汤;若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等气虚症状者加黄芪30 g,白术15 g;若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口唇色淡,脉细等血虚明显者加当归20 g,熟地15 g,枸杞子15 g;若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者减,腰酸困,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等阳虚症状者加肉苁蓉12 g,牛膝30 g,锁阳12g;若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腹中胀痛,薄腻,脉弦等气机郁滞明显者加木香12 g,槟榔9 g,香附15 g;若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舌苔白腻,脉紧等阴寒积滞明显者加附子6 g,细辛3 g;若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等胃肠积热明显者加大黄12 g,厚朴至20 g。若胀满轻者可去枳实,腹痛者加白芍;腹胀明显者加重厚朴、枳壳各至20 g;大黄用量宜因人因病而异,以软便为度,不可峻泻。大黄虽有峻下之性,但掌握运用得当,虚、实证均可用之。大便干结难解,面色少华,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等偏阴血虚者加制首乌10 g、黑芝麻30 g、枸杞子10 g、怀牛膝10 g;热重加黄连6g、蒲公英20胀痛拒按、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加丹参12g、乳香、没药各9嗳气、情志不畅时诱发,苔薄白或黄燥,加柴胡12g ,白芍至15g、香附12g ;纳呆者加焦三仙。
发表于: 10:14
席作武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席作武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席作武大夫提问
席作武的咨询范围:
肛肠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如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慢性结肠炎、顽固便秘(直肠前突、粘膜内脱垂、耻骨直肠肌肥厚、慢传输等)、肛门直肠尖锐湿疣等肛肠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肠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