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和以前不同的中药比以前的味淡淡

').replace(/\{0\}/,nickname)
: '').replace(/\{1\}/g,'/');
document.writeln(htmlCon);
淡淡的中药味,不错
类别:口碑报告 | 发布于:
977天前 | 回复数:
0 | 阅读数:
本篇口碑报告是关于以下产品的:
2毛孔角质修护
不好意思,原谅我这么晚来写口碑,因为用了一段时间才能说的更真实,更具体。 小美的物流很给力 很快就到了,这款香皂很特别,淡淡的中药味道,本人很喜欢,泡沫也很丰富,没有刺激感,很温和的一款香皂。建议大家买来试试,真的有美白,效果很明显的。
请先或者以获取分享奖励
猜你喜欢:
回复:(0/10000)
请输入内容,回复不可为空哦!
正在加载,请稍候...  鄙人做中药材生意近30载,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到现在两鬓斑白,随着药市几次起起伏伏,自认为也算见过大风大浪之人。鄙人一直秉着做生意如做人的道理,讲诚信、不卖假、也不掺假使假。但做到最后却发现药材这条生意之路却越走越窄,表面风光浮华背后藏着的是深深危机。  麻木、利欲熏心让这个行业变得那么陌生,现在的药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治病救人的药了。近期,无意中看到一篇《中药病了》的文章,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鄙人那颗已经麻木的心又一次被刺痛,那一点点仅存的良知再次被唤醒。  这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但却是中医药继续没落的三十年。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钱这个字而已,而忘了中医药“简、便、验、廉”治病救人的精神和我们的传统文化。  鄙人鼓起勇气坐在电脑旁用不熟悉的键盘写下自己一点点感悟和经验,不为别的,只为重新唤起大家对中药材的热爱和与生俱来那一点点良知。在此次揭秘和发现之旅中,鄙人还是先从我和中药材的不解之缘说起吧。
楼主发言:69次 发图:0张
  那是1984年,对于中药材市场来说无疑是具有历史的一年,中药材价格国家不再订价,完全交给市场调解。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的记忆就是家里人为了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种植中药材能脱贫致富,家里把仅有的2亩粮食地都毁了种了沙参、牛膝和荆芥。
  自己顶一下,毫无人气哈
  继续!  
  中医亡于药~~目睹中药三十年怪状  =====================  政府花大把大把的银子都不能阻止中医像共产主义一样破产  巫术只能欺骗一时,不能欺骗一世
  秋天药材成熟了,作为一个还在上大学的大男孩儿来说去集市上卖药无疑是刻骨铭心的。家里弟弟妹妹还小,父母又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我只好周末从北京赶回来帮家里把药材拖到市场去卖。那可是家里人一年辛苦所得啊,父母对于药材可是寄予厚望的。为了卖一个好价钱,家里人忙活了几周,从收割、洗净再到晾晒!每一个步骤都是亲力亲为,对待中药材就像对待亲儿子一样!毕竟药材的收入就是整个家庭几乎全部收入了。
  继续  期待中
  父亲把从亲戚那里借到一辆板车交到我手上,装满了一车的药材,承载的是家里的希望。对于我来说,也是见过北京天安门,见过大场面的人,卖药材绝对不在话下。可我来到只有两条街道的刚刚一岁的中药材市场,看到丰收的大小车辆载满药材如潮水般涌入市场,我却傻眼了。
  这傻眼并非被市场交易火爆场面吓傻了,而是药材堆积如山,市场商家慌了手脚无从下手,根本无人敢收货。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商家给的报价却低的吓人,牛膝0.2元每公斤,沙参0.3元,荆芥穗几分钱都无人问津。中药材年初不是还被吹上天,农民奔小康,药材种一筐,现在农民种植了一年的劳动成果却比任何东西都贱。粮食种出来没人要至少可以拖回家当一家人口粮吧,药材这东西没病谁会吃呢?可当时没人懂市场经济,没有人压货,没有热钱和游资,有的只有那些无知淳朴的农民为了改善生活盲目去种植药材。以为种植药材和种植粮食一样,至少被宣传的比种植粮食赚钱多了。
  原本可爱的药材突然变得不那么可爱,甚至有些碍眼。原本满满一车推了几里路都不觉得累的药材,现在看着这一车累赘心里不免有些淡淡的忧伤。我也目睹了那些高高兴兴像我一样推着车来卖货的农民朋友,最后有些人甚至一怒之下把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丢到了水沟里。现在的朋友可能都无法理解,甚至觉得把药材丢到沟里非常荒谬,但那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鄙人身边的,我第一次对药多了是草有了深刻的认识,只是这认知是通过血和泪了解的,这经验实在太宝贵了。
  那天,我已经记不得天气是好是坏,是冷是热,是晴时雨。对于我来说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现在回想起来我想我是晕了,被当时的场景击晕了,可能那天多数人都是晕头转向的吧。但我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大学里虽不是主修经济学,但是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我更加坚信物以稀为贵是万年不变的真理,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多的连市场都无法消化时就是送给别人也不定愿意要。我把自己家几百公斤货卖了,钱少的可怜,只有不到100元,钱上都是汗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拿着家里的血汗钱,仅有的卖货钱干了件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傻到天的事情。
  @大狼狗2014
10:04:00  自己顶一下,毫无人气哈  —————————————————  支持楼主的正能量,被楼主的内容吸引了,都忘记顶贴了!  
  @u_4-12-22 15:32:52  @大狼狗2014
10:04:00  自己顶一下,毫无人气哈  —————————————————  支持楼主的正能量,被楼主的内容吸引了,都忘记顶贴了!  -----------------------------  感谢支持!
  好帖大家顶起来
  改变重大疾病的密钥肯定是植物药。也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只是目前的浮躁还没有看到中药的神奇。中药要是放开在民间服务,全国的大型医院将下岗一半
  顶  
  @水随形
15:44:19  好帖大家顶起来  -----------------------------  谢谢支持
  @悬壶医心
15:50:09  改变重大疾病的密钥肯定是植物药。也是进化的必然结果。只是目前的浮躁还没有看到中药的神奇。中药要是放开在民间服务,全国的大型医院将下岗一半  -----------------------------  现在中医到了50岁连一个学徒都不是,80岁都不能算是大师,苦逼一辈子,牛逼几天现在这个浮躁的市场怎么可能呢?西医,学到27-28就可以,40岁就功成名就可以拿着钱逍遥自在,谁愿意学习中医?
  我租了一辆拖拉机,当时拖拉机的租金真的已经忘却了,但我记得最后帮我那位大兄弟的工钱没给人家,虽然再也没有见过他,但那张淳朴的有些憨厚的脸是我对所有农民朋友的记忆。卖货的过程很快,几分钟不到交易就完成,但找买家却颇费工夫,商家出的价格都低的吓人,而货的质量又好的无可挑剔,基本是半卖半送。但是重新装货却花了我大半天时间,因为负气扔货的农民朋友毕竟属于少数,很多人没卖也没舍得扔又拉回去了,最后我估计都烂在自己家中了吧,毕竟药材当柴烧都是不可能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几位农民朋友想要扔掉的药材一股脑儿装进了拖拉机运回了家。想想当时大家的像看傻瓜的表情真的觉得有些好笑。是啊,扔掉都卖不出的药材,竟然还有人愿意花钱租车装货又拉回家中真是傻得可以。
  夕阳西下,母亲在家里做饭,父亲已经站在村口期盼我凯旋归来。最后我带给他们的并不是他们所期望已久的,而是残酷的现实,足以让他们这辈子都不再种植药材的现实。后来不论药材是涨是跌,我的父母都没有再种植过药材。不仅是他们种怕了,更重要是那种纯真的信念被击溃。他们只能像鸵鸟一样躲在地里疗伤,慢慢的等待这次伤口痊愈。也许这伤口永远都无法愈合。
  鄙人花这么大的篇幅讲述这个有些无聊、有些荒唐的故事,仅仅是想告诉大家,这就是中药材市场在改革开放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确确实实的怪相。对于外人来说也许是怪相,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从业者来说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我们已经麻木了,已经习惯中药材的暴涨暴跌。中药材这三十年的怪相有内因也有外因,鄙人根据这年的经验慢慢和大家讨论下吧。
  等了一天   就 进步这么点。  你买的是 怀牛夕,现在也不怎么贵。  不过说不贵 ,也是30-40元以上每公斤(进医院诊所的 价格)
  @美若云
19:56:42  等了一天  就 进步这么点。  你买的是 怀牛夕,现在也不怎么贵。  不过说不贵 ,也是30-40元以上每公斤(进医院诊所的 价格)  -----------------------------  市场平条16元左右;二肥17元左右;头肥18元左右;特肥23-25元之间,估计医院的货也就是下脚料,市场价格也就10元左右的货!
  中药是中国的瑰宝,几千年的经验流传下来的,希望楼主多扒一点,坐等
  希望楼主多普及点中药各方面的知识,吸引人气,顶
  药材价格的暴涨暴跌的怪相  中药材这个行业为什么可以吸引那么多人义无返顾前仆后继的进入?因为这个行情可以让你一夜之间暴富,也可以让你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归根到底就是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涨价能涨到天上去,跌价能跌到地板以下去。
  药材区别一般商品最根本的就是其需求刚性化。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斤苹果1元,可能我天天都会吃1-2个苹果,因为大家都知道苹果是对身体有益的水果。如果一斤苹果涨到10元,可能一周我就吃一次了。如果一斤苹果涨到100元,明明知道苹果是好东西,但不是送礼估计我是不会买它吃的。
  但药材不一样,三七涨到700元,像珍宝岛、云南白药这些三七的用药企业一样要用它,因为相对于停产带来的损失这种成本增长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同样是7000元的三七,如果笔者生病真的需要这味药治病救命,我还是毫不犹豫会使用,相比生命钱又能算什么呢?但是如果没病,三七就算送给寻常百姓都觉得占地方,毕竟药材这种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一般来,仅仅做为中药材原料中药是缺乏弹性的,还是上面的例子,三七卖200元,市场心脑血管和其他方面需求8000吨,其产量仅为6000吨,产值12亿;三七卖100元,需求仍然是8000吨,但产量却高达12000吨,产值依然为12亿。也就中药材不会因为你少种或者多种就改变了其自身的需求,所以鄙人父母就是因为盲目种植导致药材一文不值。
  但是过高的价格依然会抑制需求,就像三七涨到700元,这已经远远超过一些生产三七小药企的承受能力,他们宁可选择停产也无力承担过高的成本。同样的道理,过低的价格还是能刺激需求,三七跌到20元,估计很多人拼命也会囤货吧,但这种需求仅仅是商家是低价囤货行为。也就是说高价低价中药材的需求基本是固定的,除非有新药开发,用量才会大幅增加。正常情况应该是随着医药卫生发展,中药材用量每年都会有小幅增加,也会因为国家政策导致用量小幅减少。但这都无法阻止药材刚性的一面。毕竟药材是特殊商品。
  中医药讲究的是养性、其次养人、最后才是治病救人。如果通过食膳调养我们少生病,那就不需要看病了。随着全世界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不刚性的一面将越来越多的展示给世人。随着药材食膳的开发,保健品的发展,美容产品层出不穷,这都让中医药向养生保健方面发展。一部分药食两用的药材首先就脱离仅仅治病救人的范畴,这样其需求就不那么刚性了。虽然其需求出现了不刚性的一面,但用量大幅增加对于中医药发展是有好处的,中药只有走进寻常百姓家才能让跟多的人了解中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批药材少了是宝,多了同样是宝。但如果不按市场规律,无序盲目的发展中药材种植,超过了其需求行情依然会暴涨暴跌。
  药多是草,少了是宝的怪相  中药材暴涨暴跌最根本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用最形象的一句话表达就是“药材多了是草,药材少了是宝。”
  药材区别一般商品最根本的就是其需求刚性化。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斤苹果1元,可能我天天都会吃1-2个苹果,因为大家都知道苹果是对身体有益的水果。如果一斤苹果涨到10元,可能一周我就吃一次了。如果一斤苹果涨到100元,明明知道苹果是好东西,但不是送礼估计我是不会买它吃的。
  咋没有了咧???楼主能介绍点日常养生或者治病的案例,就更好了。  现在能买到很多中药,但不会使用
  但药材不一样,三七涨到700元,像珍宝岛、云南白药这些三七的用药企业一样要用它,因为相对于停产带来的损失这种成本增长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同样是7000元的三七,如果笔者生病真的需要这味药治病救命,我还是毫不犹豫会使用,相比生命钱又能算什么呢?但是如果没病,三七就算送给寻常百姓都觉得占地方,毕竟药材这种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喝鲜橙多的熊
11:04:10  咋没有了咧???楼主能介绍点日常养生或者治病的案例,就更好了。  现在能买到很多中药,但不会使用  -----------------------------  我是做中药,不是医生,养生和治病仅仅看过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只是略懂,这方面不敢献丑了!
  我也认为中医会变得有医无药。变为指导西医的一条道路只要人类进步,中医也算死得其所。  
  @我姓不
11:24:57  我也认为中医会变得有医无药。变为指导西医的一条道路只要人类进步,中医也算死得其所。  -----------------------------  如果真能那样,也是如此,不要挣扎。不过事实不是如此嘛,中医是受到易经思想诞生的,有阴有阳,中医就是通过全局来看问题。西医和中医是背道而驰的想法,不管哪个只要能治病救人就好!但中医不仅仅治病救人,那是中医最后干的事情,中医想做的是不生病,这个是西医怎么都不可能达到的!而且最高境界是养性,这也是西医无法企及的。药这个东西到了一定阶段一定会好的,因为不好这个行业就完了。所以人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会醒悟的!
  一般来,仅仅做为中药材原料中药是缺乏弹性的,还是上面的例子,三七卖200元,市场心脑血管和其他方面需求8000吨,其产量仅为6000吨,产值12亿;三七卖100元,需求仍然是8000吨,但产量却高达12000吨,产值依然为12亿。也就中药材不会因为你少种或者多种就改变了其自身的需求,所以鄙人父母就是因为盲目种植导致药材一文不值。
  但是过高的价格依然会抑制需求,就像三七涨到700元,这已经远远超过一些生产三七小药企的承受能力,他们宁可选择停产也无力承担过高的成本。同样的道理,过低的价格还是能刺激需求,三七跌到20元,估计很多人拼命也会囤货吧,但这种需求仅仅是商家是低价囤货行为。也就是说高价低价中药材的需求基本是固定的,除非有新药开发,用量才会大幅增加。正常情况应该是随着医药卫生发展,中药材用量每年都会有小幅增加,也会因为国家政策导致用量小幅减少。但这都无法阻止药材刚性的一面。毕竟药材是特殊商品。
  中医药讲究的是养性、其次养人、最后才是治病救人。如果通过食膳调养我们少生病,那就不需要看病了。随着全世界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不刚性的一面将越来越多的展示给世人。随着药材食膳的开发,保健品的发展,美容产品层出不穷,这都让中医药向养生保健方面发展。一部分药食两用的药材首先就脱离仅仅治病救人的范畴,这样其需求就不那么刚性了。虽然其需求出现了不刚性的一面,但用量大幅增加对于中医药发展是有好处的,中药只有走进寻常百姓家才能让跟多的人了解中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批药材少了是宝,多了同样是宝。但如果不按市场规律,无序盲目的发展中药材种植,超过了其需求行情依然会暴涨暴跌。
  希望楼主持续更新
  @伏羲福兮
17:15:44  希望楼主持续更新  -----------------------------  谢谢支持,会不停更新的!
  虽然鄙人从来不过西方的圣诞,但还是顺应潮流的感召,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还是祝每一位朋友圣诞快乐!到了滋补季节,老年朋友们可以适当滋补下身体,年轻的朋友还是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多运动才是真道理!
  药多是草,少了是宝的怪相  中药材暴涨暴跌最根本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用最形象的一句话表达就是“药材多了是草,药材少了是宝。”
  药材区别一般商品最根本的就是其需求刚性化。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斤苹果1元,可能我天天都会吃1-2个苹果,因为大家都知道苹果是对身体有益的水果。如果一斤苹果涨到10元,可能一周我就吃一次了。如果一斤苹果涨到100元,明明知道苹果是好东西,但不是送礼估计我是不会买它吃的。
  @大狼狗-25 10:03:42  药多是草,少了是宝的怪相  中药材暴涨暴跌最根本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用最形象的一句话表达就是“药材多了是草,药材少了是宝。”  -----------------------------  你是从资本的角度看中药,很实际。  我们的古人早就看清楚了资本的本质,所以,很多东西都不从资本的角度去做。  比如过去的人采药,采到够用就会不采了。现在是“竭泽而渔”。  一切都能用钱衡量是很可怕的,古人不做的事情,我们却乐此不疲。  从用的角度,中药都是宝哦。
  但药材不一样,三七涨到700元,像珍宝岛、云南白药这些三七的用药企业一样要用它,因为相对于停产带来的损失这种成本增长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同样是7000元的三七,如果笔者生病真的需要这味药治病救命,我还是毫不犹豫会使用,相比生命钱又能算什么呢?但是如果没病,三七就算送给寻常百姓都觉得占地方,毕竟药材这种东西又不能当饭吃。
  中药材捆绑销售的怪相  如果你去农贸市场买菜,在一家摊位要买西红柿,这时老板告诉你,我们家是捆绑销售,买西红柿就要搭配土豆、黄瓜出售,估计你一听转身就走了。心里肯定还会大骂,这人绝对脑子有病。同样绝大多数商品都不可能进行捆绑销售,因为这必定会让消费者极度反感。
  但中药却是捆绑销售的,中药就是这么怪,对于别的行业犯大忌的事情,在中药行业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是中药材的特性决定,因为中医药治病救人讲究的就是配伍,配伍就是君臣佐使,就是需要复方增加药效或者减少药效,多种药材配合在一起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中药单方不是没有,但非常少,在古代只有人参这一味药可以通过单方出现。
  鄙人还是打比方吧,就像现在最著名的配方之一《六味地黄丸》中有六味中药材分别是: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具有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对于这个配方来说缺一不可,也绝对不可能用其他药材代替。
  是不是今年茯苓涨价宛西制药厂就不用茯苓这味药或者找其他药材代替呢?是不是泽泻价跌了配方里面就多用泽泻而少用其他药材呢?对于这么一个明星产品来来说,每一味药材都是缺一不可,用量比例也是固定的。虽然有违中医因人用药、因病用药的做法,但是为了治疗更多患者,批量生产中成药只能是满足大多数的需求配伍。也就是说就算茯苓价格涨到天上去,皖西依然要每年购买上千吨茯苓;就算泽泻一文不值,皖西还是需要购买上千吨用来生产《六味地黄丸》。
  药厂通过《六味地黄丸》获取的大量市场份额和赚取高额的利润,其中一味药材涨跌一味药跌价,对《六味地黄丸》成本影响其实不大。而且这几味药价格都在几元到20多元不等,《六味地黄丸》的成本总体还是非常低的。就算当年山萸肉涨到350元高价,对于药厂来说这么好的一个品牌,你不做自然有别人来做,药厂也不可能因为山萸肉这个品种涨价而停产吧。对于患者来说他们是不关心这六味药是涨是跌,他们关心的仅仅是《六味地黄丸》卖到他们手上的价格。
  好像是个很厉害的帖子~围观
  其他在各大电视台大肆打广告的明星品牌品牌也是一样,像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天士力的丹参滴丸等等,他们的中药产品几乎都是复方,这样都是捆绑销售。就算我们去中医院找老中医看病,他们开的方子也是各种中药搭配一起卖给患者的,患者也仅仅关注一下总价,不会因为其中一味中药比以前贵了几倍就替换其他药材,而且对于患者来说他们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味药变价了。这就基本注定药厂对药材需求是固定的,捆绑销售也就是中药特有的一种怪相。
  中药材好三年、坏三年、不好不坏又三年的怪相  “中药材好三年、坏三年、不好不坏又三年”这句话其实早在中药材价格开放以前就口口相传了。当时中药材都是国家专营,就像现在烟草一样。国家各级中药材公司肩负起国家药材储备的重任,当时处于垄断的中药材确实辉煌了很多年。由于价格是国家定价,就形成了三年拿鞭子赶,三年拿刀子砍,不管不顾又三年的怪相。
  为什么为三年拿鞭子赶呢?因为国家这一只手调控,反应明显要慢于市场。这样三年时间都是产不足销,国家就鼓励成产,提高收购药材价格。那为什么三年拿刀子砍呢?原因也很简单,鼓励了三年种植,农户积极性上来了,习惯性的不种粮食种药材,种的太多了,药材公司虽然还是继续收货但大量货却积压在库房里,最后很多因为没有疗效不得不得销毁。然后政策出面干预种植,低价打击农户种植积极性。这样经过几年库存消化,又进入下一个轮回当中。
  后期,药价放开,国家不再干预药材价格。随行就市后,国营医药公司纷纷亏损(原因很简单成本高、售价低、亏损大)时,产地和市场千万家商家替代国营医药公司成了药材种植、流通的主力军。但“中药材好三年、坏三年、不好不坏又三年”局面却一直存在下来。
  究其原因,还是中药材家种品种生产周期性决定的,最后我们就把“中药材好三年、坏三年、不好不坏又三年”当做中药材周期性的形象表述。为什么会有周期性,就是因为农民对信息了解滞后性导致,他们只跟着价格走而不会去整体的分析。但如果仅仅是蜘蛛网理论,中药材种植就像生产汽车一样属于流水线生产方式,价格还是无法出现暴涨暴跌。正因为中药材是农副产品,种植、养殖都有一个周期。而农民朋友种植总是比市场慢一拍或者半拍,所以家种中药材价格才会暴涨暴跌周期性表现的那么明显。
  在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影响农户种植积极性的唯一因素就是价格。价格高于农户成产成本,农户就种植。价格如果远高于农户生产成本,而且也远高于当地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就会大面积扩种。这样生产上来导致供需失衡价格就会下跌,价格如果低于农户成本,农户就会减种,如果远远低于自己投入成本就会不种。农民朋友永远跟着价格走,最后总是比市场价格反应慢一拍甚至两拍。
  还是打个比方,当归从播种到结子成熟,要越两冬跨三年,整个生长期785天—850天,俗话说一年育籽,二年育苗,三年收获,所以当归的生产周期是三年。因此当归一旦价低想要恢复就需要三年时间,恢复后又因为三年高价导致农户连续三年扩种,产量大的时间也是三年,最后消耗库存又需要三年,不就是“好三年、坏三年、不好不坏又三年”?
  中药材产一季销全年的怪相  引用一下同行对中药种植周期的归纳“生产周期在药材中比较短一点的,即半年时间的有:牛膝、板蓝根、泽泻、半枝莲、半边莲等等,如板蓝根,可春种,也可以夏种,秋天收获,从下种到收仅半年。生产周期一两年的有:党参、沙参、太子参、丹参、当归、川芎、元胡、生地、黄芪、黄芩、麦冬、浙贝、白术、山药、天麻、附子、郁金、红花、冬花、菊花、旱半 夏、桔梗、花粉、射干、甘遂、猫爪草等等。比如北沙参,第一年秋季不起挖,第二年在夏季采种,初冬要冻化处理种子,第三年春播秋收。从种子的冻化处理、播种到收获一年以上。生长周期两三年以上的有:甘草、白芍、川牛膝、大黄、云木香、黑柴胡、龙胆草、远志肉、防风、毛知母、高良姜、吴茱萸、益智仁、金银花、牡丹皮等等。比如甘草,育秧一年,倒秧后最少一年。生长周期四五年以上的有:人参、西洋参、三七、黄连、龙胆草、枸杞子、佛手、辽细辛。生长周期十年以上的有:杜仲、黄柏、厚朴。”(以上都是正常情况,如果用激素、膨大剂等等使其生长周期缩短药效可想而知,还有防风现在都是一年生,但是家种仿野生条件种植的关防风还是需要三年以上。)
  这个怪相是接着上面怪相一脉相承的,既然中药材种植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生产被破坏那就不是短期能够恢复的。那也就说鄙人现在要继续说的,药材都是产一季销全年,这就药材这个行业区别与其他行业。小到生活必须品像牙膏、牙刷、餐具大到家具、家电再到飞机、汽车都是可以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的。
  药材从种植到收货都有一个严格时间节点,一旦错过中药材下种时节,那就必须再等一年。同样的道理,如果错过药材的采收时节,也同样需要再等一年才能收获。其实所有农副产品都是这样,不过中药材更加特殊。因为中药材品种繁杂,生产落后,国家没有任何补贴,用药部位也差异很大,有的用根、有的用茎、有的用叶、有的用花、有的用果、有的用全草、有的用果仁。
  正因为药材有生长周期较长、又是产一季销全年,如果过了产新季节后期到了用季却发现没有药材可用那就造成社会混乱了。这就牵扯到药材的储存,因为错过了产新时节就必须再等一年,或者农户不愿意种植,可能几年都会产不足销。那压货储存就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了,因为千千万万药商肩负起了药材存储的重任,承担了当初各级医药公司做的事情。真因为囤货这样药品就不会出现重大短缺,药商也因为压货赚取了一定的利润。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调节了市场,鼓了自己的钱包。
  中药材的时节性最直白的就是一句谚语形容“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个不用我说,就是过了药材的采收时节,一是可能没有药效了;二是可能药用部分是花但是错过就变成果实了;三是野生药材可能全年皆可采挖,但农民朋友只有在农闲的时候才有时间采收。
  所以正常情况下,产新时因为新货大量上市,在局部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新货干度等等因素影响,产新时价格回落是正常现象。同样产新前期,因为货源干度很好、一年货源消耗的七七八八,产新前期行情出现翘尾也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供需一直处于平衡可能中药材价格还不会暴涨暴跌,但是就是平衡是变态,不平衡是常态才能导致暴涨暴跌。打个比方就像党参产新前如果严重供大于求,所有人的心理都是悲观态度,加上大势不佳,那党参后市估计会一跌再跌,最后跌到一文不值。如果产新发现党参今年产量很少,库存非常空虚,这个时候大家一窝蜂式的囤货,本来党参可能正常情况只能从15涨到30,但是因为大家疯抢,最后药厂也坐不住去采购,价格可能就上150了。
  中医药是最原始的行业同样是最朝阳行业的怪相  中医药就是这么一个怪的行业,首先中药材是最原始的一个行业,之所以说他原始,因为中药材种植前端生产极度落后,很多中药材种植还没有从纯体力劳作里解脱出来。他们还是每天北朝黄土面朝天,靠天靠体力吃饭,和小麦等经济作物种植相比都大大不如。上面也说中药材药用的部位不同,种类也千差万别就注定很难给中药材设计与之匹配的生产工具。当我们要求农民朋友不要用膨大剂、不要农残超标、不要熏硫的时候,我们是否给予他们同样的帮助?中药材种植属于风险行业,没有科技大力帮助,也没有政府真正有效的支持(政府基本都是拍脑壳,农民都是一拥而上一哄而下)。而且低价农户就必须承担,高价都是囤积商人赚钱,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给我们种植药材的农民朋友们呢?如果他们都去城里打工,未来谁还为我们种植药材?
  农民朋友从种植到除草到收获的过程完全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儿,搁现在农民朋友都不愿意干了,还有谁愿意干呢?还有中药材种子的培育和经销也做的非常不到位,基本都是那些药商炒了药材又炒作种子,都是在高价时期忽悠老百姓买高价种子种植。就算有经验的农户也多是自己留种,最后导致种源退化。优良品种的培育在哪里呢?野生变家种没有利益谁还在做呢?世上还会出现下一个徐锦堂先生为农民朋友着想,愿意通过自己毕生努力去帮助他们呢?就算徐锦堂先生解决了黄连必须砍树搭棚避免水土流失的方法,但这么好的方法现在到底推广没有呢?朋友们去黄连主产区石柱看看就知道了。
  我觉得中医还是很好的,很多都能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不像西药有很多副作用,我们的公牛旺口服液,就是纯中药,原料是牛鞭、海马、肉苁蓉、人善、大枣一类的,楼主觉得怎么样!还可以吧!
  中药材种植不但生产落后,而且极度分散,这和我们人口结构有关系吧。同样我们坐飞机在天空看美国农村,基本就是几里地才会有一家农场主,他们土地资源非常丰富。而在中国每隔几里路估计就是连成片的村落,人口众多,分得的土地也就少了,加上再生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继续平分这一亩三地,这样随着人口越多,我国人均耕地也就越少。因为中药材不是几个大户种植出来了,而是分散在各地的农户,你一亩地,我一亩地种植出来的。这样他们抵抗风险能力要低的多。不过现在随着土地流转包地大户的涌现,未来可能是农民朋友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租出去让包地大户种植管理。
  那我们的流通端的情况呢?虽然多数市场的经营者都搬进了现代化多功能的大市场,但做的却是几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的交易。虽然说他们是商人,骨子里还是农民思想。而且做得都是前面是门面,后面是加工厂和仓库,都是灰色利益链条。为了利益一个药材流通环节可能多达几十道,为了利益掺假使假无法制止。
  但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世界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我们这个古老的行业现在、未来都将是最朝阳的行业。看看我们的后端,都是些有先进技术的大企业,和我们前端和流通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们老祖宗就把学习自然为首要目标,我们现在要做依然是学习自然利用自然。我们抱着老祖宗留下来的金饭碗,却在要饭真的可悲有可笑啊!
  @骄傲的妖姬
15:48:57  我觉得中医还是很好的,很多都能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不像西药有很多副作用,我们的公牛旺口服液,就是纯中药,原料是牛鞭、海马、肉苁蓉、人善、大枣一类的,楼主觉得怎么样!还可以吧!  -----------------------------  中药有很多药食同源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我们滋补=调养也非常有用!
  @懒猫崽子
16:07:27  好像是个很厉害的帖子~围观  -----------------------------  呵呵,感谢支持,只是了解中药、中医的人越来越少了
  一喜欢的妹纸过生日,花了一个月工资买了一条项链做为生日礼物.  妹子:"你不想向我告白吗?"  当时那个激动啊,当即表白!  妹子盯着我看了半天很轻蔑地说:"项链还你!"  当时心就凉了:"你不喜欢吗?我一个月工资买的啊!"  妹子说:以后都是一家人了,快把项链退了,贵死了!"  有点接受不了啊...  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怪相  其实这个作为中国人应该都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养育一方药材。大到宇宙万物,小到我们人体本身,都存在一定的自然法则。头发是长在头上的,不可能出现在身上。手指头也不可能长在胸前,如果出现脚趾头长在脸上我们认为这就是畸形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地球上生长的植物和动物也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生长,不可能任何地点任何环境随意生长。一方水土一方特产,中药材本质上是特产。关防风的生产条件,要求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无霜期短不足100天,沙壤土,半干旱,如此生长5—7年,才能生产出关防风。华北大平原上也试种关防风,一年一产新和大葱一样,能够叫关防风吗?
  打个比方,为什么川芎这个品种行情容易大起大落。最根本原因,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四川敖平一带主产。次产区像彭山、邛崃等地产量有限。为什么中国这么广大的土地川芎仅仅分布在这么弹丸之地。因为敖平周边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川芎,这里的种植户种植成本相比新产区和次产区也是最对的。全国其他地区也不是没有人没试过种植川芎,价高的时期涌现了很多外地的新产区,最后还不是大浪淘沙消失的无影无踪。
  像中药材这种产地非常集中例子比比皆是,东北的人参、岷县的当归、云南的三七、新泰的徐长卿、重庆石柱的黄连、云南的草果、浙江的浙贝母等等年用量少则上千吨多则上万吨的品种产地都非常集中。前期鄙人也说中药材种植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天灾人祸就足以影响整个药材的产量。就像十年九灾的甘肃,一旦育苗或者生长期出现冰雹等异常天气,对于党当归、党参、黄芪这类品种影响是巨大的。中药材适合种植的区域有限的,甚至上面说的品种是非常集中的,但是药材的需求却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这样很容易产生供需矛盾,引发天价和地价。
  生产地集中的品种是大货储备者最偏爱的品种。很简单,产地集中的品种,透明度高,便于调查掌握产销矛盾,更便于操作,吸货和控制货源容易,容易集拢人气。所以,这也是产地集中品种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中药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怪相  古人有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似非常简单的道理,但绝大多数人却不明所以。  一些人机关算尽,最后棋差一招。就像周郎几次想杀孔明,最后不但没有得逞,还被孔明化灾害于无形,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气量太小活活被气死,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旁观者只能感慨,何必呢!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不过就算孔明天机洞察,也在天意下地下了头,死敌司马懿父子被困火中但老天下雨,自己的续命灯也被魏延弄灭。我们局外人只能感概天意如此!
  中药材市场也随时充满了如此戏剧化的场面。去年地肤子没涨价前价格仅仅5元,一个药商给药厂发了30吨货,药厂嫌东嫌西,最后随便找了一个借口把货退了回去。刚一退回地肤子就因为多年低价,加上主产区东北五星地肤子的主产品铁扫帚没有销路,农户没有收益几乎不种导致产不足求行情大涨,价格翻了5倍。最后药厂哭了,药商笑了。这种例子在药界比比皆是,一个品种压力几年都不见涨价,自己一抛货价格就涨了。去年的连翘受到严重的倒春寒很多产地几乎绝收,商家望风而动,连翘一时间成了市场的香饽饽,价格也从20多元涨到40多元的历史最后。不过连翘这类挂果类药材小年过后就是大年,来年产新的大山压得药商喘不过气。很多药商虽然低价拿货,但却没有全部卖出,心里那个焦急如焚。当2014年没有倒春寒的消息传到连翘商家耳中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可想而知。想低价抛货都无人敢接货。但是随着产新开始,却发现产地手上货,今年再次减产消息不胫而走,商家喜出望外,连翘行情继续大涨。
  唯心者认为这些都是天意如此,该你赚钱和亏钱,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把一切都归结于命。唯物主义认为天地万物变化都离不开自然规律,日出日落,打雷小雨,丰收歉收……。对于中药材而言鄙人前面也说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差,面对自然灾害中药材种植显得无能为力。这就是天意。
  不过我们辩证的看问题,正因为鄙人所述中药材存在那么多怪相,才能被人加以利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意。如果没有自然灾害,没有家种药材的周期性,没有野生药材的稀缺性。没有药材的刚性,没有农户的滞后性,没有产一地销全国,没有产一季销全年,没有产地那么集中,没有这一切天意,就没有那么多人意。
  支持!是人心坏了啊
  人意如何产生?在国营专营时代不会产生,因为价格和价值是扭曲的,扭曲到没有人意。在中药材价格刚刚开放定价那会不会那么明显,因为大家都是穷光蛋。只有在中药材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商家原始积累完成,热钱游资大量涌入之后,这个人意就显得特别明显。而正常的天意又短期内显得不那么明显。
  这个时候有人就站出来说人定胜天,有钱猪会飞,鸡毛也能满天飘。诚然,面对复杂的市场对后市预测判断越来越困难,以致一些人认为药材价格已经无法预测,只要有钱就能把一个品种砸出天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七,因为有药厂大资金介入,价格一飞冲天。但鄙人想说的是,如果没有多年低价,导致药贱伤农,资金想要把鸡毛吹上天那是痴人说梦。现在三七的情况,有那个大资金敢说自己可以重新把三七从140元吹到700元呢?还是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势而生,逆势而亡!
  感谢分享,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平淡淡才是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