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写规律第1键头冷气是往上还是往下笫二键头往右第三往下第四应该往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从右边数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答案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从右边数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答案是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从右边数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答案是什么
个位、十位、百位.
二‘十’三‘百’
个位、十位、百位
右边数第一位:个位右边数第二位:十位右边数第三位:百位
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个位、十位、百位一年级同步练习小红从左往右数排第二从右往左数排第一一共有几人味数学题第十九页_百度知道
一年级同步练习小红从左往右数排第二从右往左数排第一一共有几人味数学题第十九页
一年级同步练习小红从左往右数排第二从右往左数排第一一共有几人味数学题第十九页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年级数学1-3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九月份主要学习了第一至第三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准备课------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 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在比一比的教学中课堂上利用了实物投影,呈现果树、小兔子、木头、石凳,以及小兔子搬砖、铅笔、学生等景物和场面,师范性地提出了比较谁比谁多等问题,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
位置------- 学生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能从直观的数物体的数量用数字表示,体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件数,在从实际物体的件数分份将数字分开,来学习和体会数的组成,并并要求学生表述数的组成,比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 可以组成5,在5以内数的加减法中重点让学生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直观物体到抽象的数字在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并要求学生熟练的计算出5以内数加减运算。
第2篇:一年级数学课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让学生学习行、列时,既要明确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还要弄清数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综合性比较强,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和领会。本单元的教学让我体会到:
1、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2、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拼组活动,教材只呈现了一些简单的范例。教学中,可以组织丰富的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如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数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同时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数数、理解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以及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学生掌握比较好,尤其是数数,大部分学生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还会三个三个地数,顺着数倒着数基本没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数到几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该数几十,三个三个的倒着数基本不会。在比较大小方面,学生不仅会比较,更重要的的他们能说出比较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达到了要求,而且不仅能会算,还能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交流算法。 不足之处: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与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也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很困难。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52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其中学会5分5分地数又是学习1分1分地数的前提和保证。
由于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在练习中发现有
学生把5时45分认成25时4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另一班上课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一直以来我都想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这单元的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为人师的我此时最快乐!
第八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上完这个单元,我有几点感受:
1、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一开始,以老师带来的奖品为素材,从游戏猜一猜开始, 猜老师手中拿什么颜色的花,从老师手中也藏着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认为这部分上的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以礼品这一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有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增加学生探索的心里,想弄明白的心情,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中。接着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理解规律。
3、运用规律,创造规律
这部分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首先,小朋友基本上都能自己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形,自己创造规律。接着拍手游戏,其实不仅图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声音、动作也有规律,让学生接着老师的节奏拍,学生自己也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动作或声音。
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也很好,但可以增加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这样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说明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调整,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九单元《统计》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从总体来讲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为了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点来体现: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准备更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也许每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教师应该争取。
第3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水果图片,白纸,每个人发已张贴有圆和五角星的残缺不全的拼图等。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名同学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用图片或彩笔等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再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格、四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例1教学后,让学生把残缺不全的拼图补充完整,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发布地址:/fanwen/2369.html
发布时间: 22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推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热门
Copyright (C) 2014 绥棱教育信息网一年级上册数学四十二页第三题咋做_百度知道
一年级上册数学四十二页第三题咋做
一年级上册数学四十二页第三题咋做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题干信息不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数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公考,家教,作文,写作,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律师,秘书,文秘,作业,辅导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案_25000字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4. 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教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课本P2~3页的校园场景主题图。
教师: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的背着书包来到了学校。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教师要在教室里查看一遍,指导学生看对图。 教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在这幅图上看见了什么? 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句形容看见的事物,初步培养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教师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在图上你看到了几面国旗?修改与补充
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
教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白板上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教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用电子笔圈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事物都有什么呢? 学生汇报。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数字“2”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1)(2)。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翻看课本第4~5页,按照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各种事物的数量。
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5)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老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在数数时,都做到了又快又对,谁愿意说说有什么窍门?(按一定的顺序数)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数数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者从右往左;从上往下或者从下往上。这样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3、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2题。 2、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寻找身上的数。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全班反馈交流。 寻找教室里的数。
教师:快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反馈。 3、寻找校园里的数。
修改与补充
我们校园里也有许多数,大家和老教师一起去看一看,找一找,修改与补充 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初步会用“数”表示事物。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数10以内的数,并且一起数了美丽的校园里的各种事物,还找到了我们身边可以用这些数字来表示的事物。老教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再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用这些数字来表示,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一页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1、2、3、4、5、6、7、8、9、10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让学生感受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学难点:
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盖房子的动画视频。
教师:最后,小猪发现砖头房子最坚固,所以它们决定帮助小兔也盖一所这样的房子。小猪搬木头,小兔搬砖头,大家干的可起劲了!我们一起到现场看看吧!
1、课件呈现课本第6页主题图。
2、让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看到的事物。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同样多”。
(1)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它们在干什么?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学生汇报,教师点击白板,呈现兔子头图和砖块图。
教师总结:一只小兔对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同样多。这样一个对一个的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教师要让学生口头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教师板书:“同样多”
(2)教师:你还能找到图上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①学生独立找或同桌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 ②全班交流反馈。(同样多的物体还有:苹果和小猪、小兔和板凳、砖和胡萝卜等。)
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3)完成课本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修改与补充
(4)让学生摆出一块橡皮,并摆出同样多的铅笔。
3、教学“多”、“少”。
(1)教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有几只小猪?几根木头? 学生汇报,教师点击白板,呈现小猪头图和木头图。
(2)教师提问:小猪的只数和木头数量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两种数量不一样)
教师:一只猪对一根木头,小猪的只数与木头的根数比较谁多?谁少?我们一起用连线的办法来试一试。
(3)通过连线,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多”、“少”。
(4)教师总结: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5)教师:除了小猪和木头外,图上能比的物体还很多。同学们赶快找一找,还可以谁和谁比?
①先让学生独立找,后与同桌互说。
②全班交流反馈。反馈时,要让学生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6)完成课本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7)让学生摆出一块橡皮,并摆出比橡皮多的铅笔。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完成课本第7页的第3题
2、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同样多”和“比多少”,大家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3页。 板书设计:
同样多 多 少
教学后记:
上、下和前、后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语文书、数学书、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2、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 学生: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个方位。(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师用白板呈现课本P9的江上大桥图,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图上有哪几种交通工具? 2、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
)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
)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3、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4、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5、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
课本P9的图,请学生观察:
(1)在大桥最上层有什么车?
(2)找一找这几辆车有哪些位置关系?并回答:
①小汽车在大卡车的(
)面,大卡车在小汽车的(
)面。 ②大卡车在客车的(
)面,客车在大卡车的(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大卡车的位置关系(对小汽车来说,大卡车在小汽车的后面;对客车来说,大卡车在客车的前面)。
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6、完成练习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3、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回家后向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的前、后各是哪个同学?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你们知道你举得是哪只手吗?
学生:右手。
教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左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教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出来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教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啊!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全班同学在老教师的指令下,操练第10页“做一做”第1 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教师:请大家拿出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根据要求摆一摆:语文书在数学书的左边,英语书在数学书的右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书?最左边的是什么书?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教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位同学模仿老教师刚才的问题, 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指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6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会用1~5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地读、写1~5这5个数字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和排列顺序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今天就让老教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农村的美景。请看(出示课本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数一数
教师:你发现了农村有哪些景色?快数一数小动物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学生数数后一一汇报。
教师:除了小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汇报。
刚才大家汇报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5。(板书课题)
教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那么这些小动物都能用哪些数来表示,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一只小狗用数字1来表示,两只鹅用数字2来表示,,,,五个大南瓜用数字5来表示。
除了这些,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可以用1—5这些数字来表示的事物吗?学生观察汇报。
要求学生用学具圆片或小棒摆出这些数。 小组内学生摆一摆。
修改与补充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完成课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写数
出示田子格,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1—5各数的书写。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1—5各数的含义。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1~5这5个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与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用数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既简单又明了。
五、布置作业
修改与补充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8页。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
2.会用“>”“<”“=”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用“>”“<”“=”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教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猴皮皮的生日,12
听说为了这个生日会,准备了不少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P17主题图。
2、让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看到的事物。
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谁愿意来为同学们介绍介绍?(3只小猴、4个梨、2根香蕉、3个桃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明确比的标准,即“谁与谁比”。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任意地贴图片:4个梨、2根香蕉、3个桃子(无规则摆放)。
教师问:水果放的很乱,怎样整理可以使大家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呢?动手试一试。
(2)根据摆的结果提问题,明确“谁与谁比”。
教师:同学们,从我们摆的结果来看:桃子是多还是少? (3)让学生观察、讨论,哪两种水果可以比较。 2、教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
(教师板书:小猴 梨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4 3等于3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3、出示课本第19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每只小猴各有几个桃子?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3=3
(3)小猴和桃子各有多少?请你一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6﹥2 谁会读?
(4)一只小猴吃3个桃子,小猴多还是桃子多?1﹤3谁会读?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出示课本第19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每只小猴各有几个桃子?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3=3
修改与补充
(3)小猴和桃子各有多少?请你一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6﹥2 谁会读?
(4)一只小猴吃3个桃子,小猴多还是桃子多?1﹤3谁会读 2、完成课本第19页的第6、7题。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大家学得很好,记得回家分享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五、布置作业
修改与补充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九页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3<4 3等于3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教师:同学们,电影院要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了,今天,老师要去买票了,哇,有好多人在排队买票呢!
2、多媒体呈现课本第20页的主题图。电影院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会先买到票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排在小朋友前面的阿姨最先买到票,因为她排在售票处的最前面,也就是第一个)。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几”。(板书课题) 2、教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排在小朋友前面的阿姨排第一,那你能说说其他人分别排在第几个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互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并教育学生买东西时要排队等候,要遵守公共秩序。
3、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4、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3、完成课本第2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和第几,并且明白了任何一个数都能表达两种意思。第一种表达数量的多少,第二种表示位置。同学们,你们都掌握了吗?回家后,记得向爸爸妈妈汇报啊!
五、布置作业
修改与补充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11页至第12页的第1题至第4题。
板书设计:
“几个”表示物体的数量是多少
“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修改与补充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学会2-5的分与合,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重点:
学会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模式:
四步法(谈话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全课小结)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2、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探索新知 1、4的分解
(1)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
(2)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3)学生分一分 16
修改与补充
(4)有不一样的分法吗?
(5)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 2、4的组成
(1)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2)学生自己说一说 (3)师板书
21页“做一做”
4、5的分与合
(1)师:(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5个) (2)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把想出来的结果写出来
三、巩固练习
1、22页“做一做” 2、23页3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3页第4题
修改与补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
2. 使学生认识加号、等号和加法算式的读、写法。 3.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熟练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教学难点:
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请每一位小朋友左手都拿1个圆,右手拿2个圆。把这些圆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圆?
教师:左手拿1个圆,右手拿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让学生反复口述)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加法);同时课件呈现:5以内数的加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1)2辆车和1辆车合起来是(
)辆车?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2)在数学上,2和1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板书:=
等号 读作:2加1等于3。
(3)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加号“+”、等号“=”),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1)让学生看书上P24汽球图。 (2)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3)根据回答板书:3+1=4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 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25页松鼠图:学生自己说说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 3.25页“做一做”。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修改与补充
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加法,而且还学会了5以内的加法计算,请同学们回家以后,利用身边的事物向爸爸妈妈展示今天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14页和第15页。 板书设计:
修改与补充
教学后记:
(4)5、3、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4、练习:2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28页第三题
2、28页第四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你学到了哪些知?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5、9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的两种含义,知道“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开始。
修改与补充
2.知道0和1~5各数一样,也是一个数,借助直尺图进一步认识数的顺序。
3. 会正确、规范地书写“0”。
4.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
会正确书写0。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能够用1~5各数来表示事物的个数。那么当事物没有时,该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伙伴—“0”。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0表示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电子白板出示P30的猴子吃桃图。 教师:小猴子在干什么? 学生:小猴,吃桃。 教师: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几来表示? 吃掉了一个,还有几个?
再吃掉最后这一个,还有几个? ,,,,
第三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教师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
教师:用数字几表示呀? 学生:用2表示。 教师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没有硬币了,0个。
(让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
修改与补充
(二)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开始
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0”在什么位置.让学生自己发现“0”在尺子的起点位置,从而引出“0”表示起点。
出示图片:直尺图。
“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教师:“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三)教学生正确书写“0” 指导书写,演示“0的写法”(注意转角要写得圆滑) 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写P30田字格中的“0”。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完成课本第31页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数数填数,要求书写规范。 2.数字排队
出示0—5六张数字卡片:你能给这六张数字排队吗?你想怎么排? 教师指导排队。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0的两个含义,你们在生活中还有其他发现吗?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19页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0表示:1.什么也没有; 2.起点
教学后记: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修改与补充
1、学会计算与0有关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相减结果是0的道理。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0,学习了0的写法,那么它和其它的数怎样运算你会吗?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有关0的减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上P30的小鸟图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汇报
教师:要求鸟窝里还有几只鸟,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谁会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3=0
教师小结:两个同样的数相减,得数为0。
(2)XXX同学表现得真棒。老师这有两朵小红花送给他吧。请问,老师手中现在还有几朵小红花?
能列一个数学算式吗? 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自由发言) 继续引导观察发现:(如减号前面是3,减号后面还是3,就是几减几得0。一个数减去它自己,就等于0。)
(3) 想一想:5-0=?(一个数减0,等于这个数本身。) 教师:5减0表示什么意思?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0=5
教师:还能再说几个像这样,用一个数减去0的算式吗? 教师:这些算式看起来也很有意思。它们又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教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 2. 有关0的加法。 (1)、课件出示课本P30的青蛙图。(有4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又漂来一片荷叶。)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吗? 学生汇报:
修改与补充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会列式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0=4
0+4=4 师:还能写出这样的数学算式吗?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又有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呢? (同学们越来越厉害了。小秘密藏都藏不住。我们学习的是关于0的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完成课本第3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 2、开火车。 3+0=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0的加、减法,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啊?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19页第3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认识 3-3=0
5-0=5 7-7=0
6-0=6 5-5=0
教学后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修改与补充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利用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复习,探索发现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概括的能力。
3、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学习习惯,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加法表、减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节复习课,复习0—5的认识及加减法,大家高兴复习序数吗?
2、教师:放学啦!三位好朋友一起回家,看他们在说什么呢? 小绿说:我家住在第三层,到我家去做作业吧! 小蓝说:我家在他家下面一层,到我家去吧! 小红说:我家在他家上面一层,到我家去吧!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红小蓝分别住几层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汇报。
(2)复习数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过5以内数的组成,你们还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加法表
(1)小朋友喜欢游戏吗?我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谁来当邮递员呢?先算出得数是几,再把信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吧
(2)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5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呢?
怎样排列比较好?(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整理) 观察整理好的加法表,说一说横看竖看斜看,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算式特点和规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2、减法表
投影减法表,遮住部分算式 (1)补充表格
表中出现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的顺序把其余的算式补充完整
(2)寻找规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排列规律。顺着算式某一
修改与补充
行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算式的得数
(3)熟练计算减法
教师任意指定算式让学生接得数。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口算
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5以内加减法算式卡片学生抢答 2、谁会填?
( )+( )=5
( )+( )=3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复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20页至第21页《单元检测》。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0+0… 0-0…
教学后记:
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 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难点:
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哇!今天每位同学都带了一些物品,它们是什么呢?要求学生举手汇报。(3位学生即可)
教师:看看老师带了什么?(一一展示教具) 教师: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小名和一个大名,那这些物品也有一个大名。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大名叫什么吗?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教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平面图形,同学们认识吗?(教师用卡片呈现正方形、长方形,圆)学生举手汇报。
教师:但是我们今天不学习这些平面图形,我们要去:认识立体图形。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机器人图。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机器人“友友”,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请看白板,课件依次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教师:这是一个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呢?(用实物比划) 2、引导学生逐一说出正方体的特征。(课件、实物相结合) 3、教师在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你现在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方形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
(3)请你试一试吧!课件呈现。 找朋友:(请你把是长方体的物体与长方体连起来,是正方体的物体与正方体连起来)要求学生举手汇报,教师用白板笔,尺子连。
修改与补充
4、教师:这是圆柱。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大小相等的圆形。
教师:这是球,圆圆的可以滚动的。汽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的? 因为圆的可以滚动啊!
教师:现在请把你的圆柱滚给同桌,然后把你的球也滚给同桌。
5、教师:请你把属于圆柱的物体与圆柱连起来,是球的与球连起来。课件呈现。要求学生举手汇报,教师用白板笔,尺子连。
(1)我说你猜:教师描述图形特征,学生闭眼猜图形。
长长的,方方的,由长方形组成(长方体)四四方方的,由正方形组成(正方体)可以立起来,还可以滚动(圆柱)圆圆的,随便滚(球) (2)现在我们知道机器人“友友”是由哪些几何形体组成了,课件再次呈现机器人“友友”。指名回答。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你认识了几种图形?(课件呈现) 2、请你数一数下面图形的个数。 3、这回可有点难了,你还行吗?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4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同时我们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立体图形,回家后,带着爸爸妈妈找一找家中都有哪些立体图形,好吗?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37页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修改与补充
6和7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6、7的写法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请你帮他们与点子找找朋友。(用一一对就的方法上下对应。)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中的6和7。
(教师板题:6、7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习数数和认数。 ①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 ②观察思考。
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 ③交流、汇报。
④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 板书:6
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 板书:7
2、教学顺序。
①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②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修改与补充
③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 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 3、比较大小。
①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55
②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 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板书:66
4、教学6、7的序数。
①看书第43页。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②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
③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5、指导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②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写。
③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抢答练习。
①5后面的数是几? ②6后面的数是几? ③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1-3题。
①第1、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
②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第6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6、7两个数字朋友。我们知道了,,,,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24页。
板书设计:
修改与补充
教学后记:
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 6前面是几? 6后面是几? 与5相邻的是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 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修改与补充
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对口令。
2、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25页。 板书设计:
6、7的组成
1 教学后记: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修改与补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么6、7的加减法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6和7的加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左边的小朋友摆4根,右边的小朋友摆2根
说: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小棒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并写下来。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4+2=6
2+4=6) (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6和7的减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先摆出7朵小花,去掉4朵小花,同桌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如果是先去掉3朵小花又怎么列式计算?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7-4=3
7-3=4) (3)你是怎样想才会那么快就算出得数的?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看图列式:
(1)你还能摆出得数是6、7的加法吗?用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比比看哪一对同桌合作得最好,列得又快又多!(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
(2)刚才我们已经会列7-4=3,7-3=4,你还会其他7减几和6减几的减法算式吗?写在练习本上。
(3)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2、游戏:“找好朋友”
把算式和得数卡片发给学生,先请拿算式的学生上来排成一列,一个一个找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下面手拿相应答案的学生跑上来组合成完整的算式。
如“6-1=5,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算式。
3、摘智慧星: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智慧星就归他。
修改与补充 1+5=
4、做P46 想一想和做一做,并练习写算式。指名学生对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6和7的加减法,同学们都学会了吗?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26页。 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6-2=4 教学后记:
8、9的认识
教学目标:
修改与补充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一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正确的书写8和9。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 教学难点:
能规范书写8和9。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8个小圆片、9个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口答。
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主题画。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4.教学8、9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②出示直尺图。
()()()
学生填空。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修改与补充
①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②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③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6.教学8、9的序数含义 打开书第51页。
①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
②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③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7.指导书写8和9。 问:8和9分别像什么?
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练习描写。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练习十一的第1、2、3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
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6、7两个数字朋友。我们还找到了我们身边可以用这些数字来表示的事物。老教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再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用这些数字来表示,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28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修改与补充
8、9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教学8的组成。
1、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修改与补充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 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29页。 板书设计:
8、9的组成
教学后记:
修改与补充
8、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7个红色圆片、2个白色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
2、看图列式。
○○○○ ●●●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㈠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
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
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
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
㈢出示想一想:4+4=(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修改与补充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1、第7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
2、第6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
3、第8题。
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9题。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同学们已经能够根据图意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题时,要弄
清题意,想想计算的方法,然后再列算式。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30页。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想一想:4+4=8
教学后记:
备课组成员:鲜开花
主备人:崔宏伟
修改与补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
2、创造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
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
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看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桌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
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修改与补充 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
师:你是怎样想的?
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
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
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
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大声的说图意,并在书上列式计算。
2、练习十二的第3题。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师: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
过今天的游玩,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师: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
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3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
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1、猜一猜。
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
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2、教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
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
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lO”,10比9大。
3、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①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
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②出示主题图。
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总人数、气球
个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③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O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④出示计数器。
老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问:9再添上1是几?10在几的后面?
⑤10的位置与大小。
出示尺子。
学生观察。
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⑥出示点子图。
学生数数点子的个数,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2、10的写法。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3、lO的组成。
①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然后将分得结
果填在书上。)
②想一想,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汇报不同的分法。
老师板书10的组成。
④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组成,将来
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⑤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师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打手势。
2、生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对口令。
3、课本60页的做一做。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数10,还找到了我们身边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的
事物。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再数数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用10数字来表示,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三十二页至第三十三页1、2、3、4、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
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
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
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O
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
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4、想一想。
出示:5+5=口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l0。
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
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数1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三十三页6、7、8题和第三十四页。
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相应的四道算式
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
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
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晰问题
教师: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习连加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
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
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
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教师问:这个算式
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 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
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
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十2十1=8
(二)学习连减
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
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
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三、实践应用、拓展思维
1.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
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
2.练习十四的第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四、课末检测、评价体验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连加连减,同学们会算了吗?
五、布置作业
《配套练习与检测》第三十五页。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
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时
快乐六一庆“六一”二三班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全班学生度过一个“难忘而快乐”的“六一”节日,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生活的情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其个性特长。二、活动主题:快乐六…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之我见摘要: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在管理工作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广大家长切实盼望农村学校加大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办好农村学校教育。办好农村初中学校,是解决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广大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第一单元 准备课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认数、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4. 培…
维普资讯 酿 酒科 技20 0 7年 第 1 期 ( 1 总第 1 1 )LQ R MA NG S I N E & T C OL Y 0 7N .l o.6) 6 期 ?I UO — KI C E C E HN…
小学生课外阅读计划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一)激发兴趣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气是往上还是往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