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南都深度的做法!客观、冷眼看世界,"心碎"那是文学家的事。 你们怎么看

来自子话题:
口条不能被割掉。
口条不能被割掉。
来自子话题:
首先说一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是一本在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创始的期刊,开始时的目的是指导美国的工业革命,累计已有一百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投稿(以前封面都是打广告的,每年诺奖都有专题介绍。)还有比如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都爱阅读的广告语。 科学美国人在许多国家都有分刊,一般是买了版权,中国版叫做环球科学,不过文章改动不多。&br&环球科学和科学世界一个是美国的一个是日本的,翻译版已经成为了大陆最畅销的科学杂志,至少学校附近的报刊亭一般有卖。&br&我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一直订阅环球科学,也见证了它的变化,一般主编之类写个本期摘要和评价,几个专栏撰稿人扯淡,还有必有的50.100.150年前的杂志,最近还和nature合作发几篇nature的,年终评成就,诺奖月介绍诺奖,当年马丁加德纳为科美供稿时是它的黄金时期,比尔盖茨也发过文,就是AI的。&br&环球时报不是nature science cell级别的,它的定位是高端一些的科普及科研入门级杂志。确实最多的文章是宇宙,神经,人类,心理学,但是比科学世界放大图凑篇幅常年重复高中物理就有机会学到的强多了。&br&环球科学也爱讲生物,因为生物制药确实是热门。&br&当然看得多了就发现环球科学的主题还是很多的,有介绍美国电网的,有介绍核聚变的,LHC的。&br&当然,最多的是宇宙学和神经科学,这正是我大爱的原因。&br&至今犹记得初中一篇宇宙暴涨的核心漏洞,记得研究量子力学的幺正理论,记得引力波,记得平行宇宙,记得人择原理的转文,记得希格斯波色子的诞生历程。&br&记得人脑科学,我从懒得看,变成了大感兴趣。&br&我特别佩服这个杂志,因为它讲的是永恒的东西,我不知道它现在的主编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他的编辑和我的关注完全吻合。&br&每次看完我都要折很多角,中国人的目光太浅了,太狭隘了,我们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编不出这样的杂志,但是我们一定要看看这本别人编的杂志。&br&&br&至少中国有那么多喜欢三体的人呢,稍微进阶一点,不想太民科还是来看看环球科学吧,这本书一直在震撼我,也改变了我的很多价值观。
首先说一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是一本在美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创始的期刊,开始时的目的是指导美国的工业革命,累计已有一百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投稿(以前封面都是打广告的,每年诺奖都有专题介绍。)还有比如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都爱阅读的广告语。 …
来自子话题:
什么这话题居然还邀请过我……&br&不过也没法答。事情太乱,局外人说不清,要把游戏机实用技术历代小编ID的传承给搞清楚了都不容易。&br&局内人写过相关的杂志史,引发的口水战至今未消。写史已经变成了一种站队行为。&br&&br&流传比较广的应该是这篇&br&&a href=&.cn/n//.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国内电子游戏杂志发展史__新浪游戏&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可以给你个大致的时间顺序表你去查。&br&&br&最早有很多以书籍形式出现的电玩攻略书籍比如《电视游戏一点通》&br&&br&系列化的则是叶伟和张弦制作的《电子游戏指南》和《电玩迷》,但是因为没有出版资源无法正式出版。&br&&br&港台杂志在大陆影响较大的是《游戏志Game players》,本身也是模仿日系杂志,不过全彩印刷当时在大陆已经惊为天人,售价35元是电软的10倍,后来的游戏机实用技术实际上是模仿游戏志起家的。&br&&br&第
一本正式杂志是《电子游戏软件》,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的标题就是正式刊名,在大陆的出版管制下,大部分民间杂志并不是以众所周知的名字为正式刊名的,往往
直观的大名外还有一个用来应付官方的真名。ACG杂志更明显,比如《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正式刊名是《现代电子技术》。而《电子游戏软件》的名字就是本
身,绰号也是副刊名为《GAME集中营》,后改为《GAME风景线》。而另一本大名就是实际刊名的是《游戏机实用技术》。&br&&br&电软最初是书籍
形式出现的,名字就是《GAME集中营》。出了2期,其中第一本因为销量不佳,把封面封内倒过来后清空了库存,市面上的收藏品主要是这版。前2期内容和形
式都模仿港台电玩杂志,比如《星際遊樂雜誌》还有智冠的PC杂志,某些文章估计是照搬自其他杂志,比如明显是台湾人写的DQ5与台湾文化。后来正式创刊就
基本都是原创了。&br&&br&电软本身衍生出来的刊物几乎衍生到了除了网游以外的每一个领域,大致有:.&br&《电软XX年增刊》,类似于特刊,因为长度问题无法在正刊放下的专题都放到这里来。&br&《秘技宝典》,实际上是港台的游戏年鉴,有游戏的简要评分和内容介绍,附带一些秘技。后来出过96版和一个灰皮的新版。&br&《格斗天书》,格斗游戏专辑,影响极大,差不多到了人手一本的程度。&br&《MAGIC地带》,大陆第一本完全以动画漫画模型为内容的书,有点类似文集和资讯的混合体。后来还出过一本《三栖人》,风格差很多,文章原创性似有疑问。&br&《电玩新势力》,以光盘影像为主的副刊,因为当时网速还是56K时代,所以这是玩家接触业界影像游戏预报的最快途径。主要是游戏预告,攻略视频等等。&br&《电击收藏》,电软本身附带的光盘。&br&《菜鸟通》,主要内容是深度游戏攻略。&br&《游戏批评》,日本《游戏批评》的翻版,业界历史,局势分析,游戏文化研究等。原创和译自日本的各一半。&br&《掌机迷》,相当于掌机版的电软。此外掌机迷还衍生出口袋迷之类的特刊&br&另外还有《COOL》之类其他领域的衍生刊物。&br&&br&1994年底电软正式转为杂志出版,同期两本杂志是《家用电脑与游戏机》《大众软件》。游戏杂志进入名副其实的三国时代。&br&&br&家
游(现在名为《家用电脑与游戏》)和大软都属于电脑与游戏各占一半的,前半部分是硬件,产业,常用软件,后半是游戏。区别是家游的游戏一半是游戏机,而大
软则完全是PC游戏。电软其实也会有PC游戏的文章出现,总第三期就是软体动物的轩辕剑2评论,甚至拿出中间彩页来做,但软体动物的PC游戏月诞谈基本都
是不定期连载。&br&&br&家游影响比较大的,1是主机大战。因为电软上刊登了叶伟张弦的MD与SFC机能对比,所以黄明等作者在家游上也写了一系列文章,电软是MD派,家游是SFC派。中国游戏圈的所有硬件与厂商之争都可以追溯到这里。&br&2是游戏同人小说,有专门的文学创作栏目。科幻作家星河最早就是在这里出道。还有后来创建《游戏同志》的户愚吕兄弟也是。&br&&br&大软影响比较大的,1是PC游戏排行榜,全国读者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游戏,《仙剑奇侠传》在此榜上连续多年占据第一的位置,成为游戏界传说。2是大软增刊,形式类似电软的增刊,1998年增刊上朱学恒的《奇幻文学的今昔》成为奇幻小说进入大陆的起点。&br&&br&1996年离开电软的阿KING创刊了《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与电软相比弱化资讯,极度强化专题,极端情况下一个专题可以占到杂志四分之一的内容,而且分几期连载,比如雪鹰的《梦幻模拟战3》和Akira 的《樱大战》,受到玩家追捧。&br&电电另一个突破是动漫栏目,当时还没有《动漫时代》,只有《朝日快讯》的动画特刊,AKIRA在电软做过三栖人栏目,但是篇幅很小。电电一下就拿出一半版面来做动漫专题,比如Akira的EVA解说。小孔和绯雨焱等动漫系作者都是从电电时代开始出名的。&br&另外,电电也刊登奇幻文学原创作品,比如《生命》。&br&&br&电电后来因为经营问题有过几次大变,基本上从2001年后情况就比较乱了。&br&电电也有很多分支,典藏本有2期,类似电软增刊。&br&后来专门出了刊登小众游戏攻略与大型攻略的月刊《电子游戏广场》《电子游戏最新指南与攻略》。&br&&br&《游戏同志》出现在电电混乱的时期,有点类似强化同人文章的电电。后来杂志编辑出走创刊了《新游戏同志》。两本杂志持续时间都不长,但是影响很大,刊物风格比较生活化。&br&&br&《游戏日》是DRAGON离开电电后改造《电脑商情报》旗下的《数字化用户》而来,这本杂志的特点,1是生活化论坛化,编辑和读者打成一片,2是极为夸张的专题攻略,占半本的攻略很常见,堪比原厂的攻略书。&br&&br&还有一些杂志比如《游戏风》,时间不长,影响很小。&br&&br&《游戏机实用技术》于1999年创刊,形式与内容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一统天下。&br&它的副刊比如《掌机王》,《游戏人》现在仍然在出。&br&《游戏HALO》《游戏城寨》《游小说》等副刊已经停刊。
什么这话题居然还邀请过我……不过也没法答。事情太乱,局外人说不清,要把游戏机实用技术历代小编ID的传承给搞清楚了都不容易。局内人写过相关的杂志史,引发的口水战至今未消。写史已经变成了一种站队行为。流传比较广的应该是这篇
来自子话题:
我目前在美国一家航空财团做该领域的M&A (兼并与收购),从专业角度讲,陈光标在收购纽约时报前,高调释放要对该报头版甚至政治导向大刀阔斧地改革的信号,对于收购本身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大部分被收购者,都希望自己的潜在买家,能够延续自己的公司文化,并且尽可能保留自己的管理层团队,(除非这家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改革势在必行,当然这样的公司也很少会有买家问津)。所以从收购本身来说,除非陈光标能够提供高于市场几倍的溢价,用金钱来撼动纽约时报board的价值观,否则陈光标就是想主导一场闹剧。而这样的收购(以显著高于市场价格来收购),再加上传统报业本身的衰落,从投资本身来说,收益率已经无从谈起,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花大钱挣吆喝。&br&&br&从政治角度来讲,因为我常年生活在北美,经常浏览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一些评论员文章(据说国内被墙了?),其对逻辑的严谨,对事实及证据的把握,甚至其主流的价值观,都深得我赞同(利益相关?)。多少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如温|Prime Minister财产,美国投行雇佣中国官二代等,都源自纽约时报,我想这些一针见血的文章,给我国政府核心阶层带来了不少麻烦。而陈光标此举,以鄙人的揣测,不排除是想通过这种口头的高调(因为收购己己无可能),加上一些小打小闹(亲自赴美等),来讨好权贵阶层从而给自己生意上的事业铺平道路。&br&&br&说到底,陈光标是一个商人,商人都是逐利的,都回核算成本与收益,他没有义务去成为中国首善,也没有义务去“共创和谐社会”,他做的,不过是在这些光环下更好的经营自己。
我目前在美国一家航空财团做该领域的M&A (兼并与收购),从专业角度讲,陈光标在收购纽约时报前,高调释放要对该报头版甚至政治导向大刀阔斧地改革的信号,对于收购本身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大部分被收购者,都希望自己的潜在买家,能够延续自己的公司文化,…
来自子话题:
补充几点&br&国内做动漫杂志的纸媒的没几家了。&br&&br&想卖杂志必须有号,就是所谓的ISSN、ISBN,必须最初很多动漫杂志都是用盘号做,就是所谓的买盘赠书。直到去年还是有很多工作室用盘号做书。用盘号做书的有几个优点,杂志内容不需要十十分严格,因为不会有人审核。盘号很便宜,几千块就搞定了。原本动漫杂志是灰色地带,上次严打过后没多少人敢用盘号做杂志了。&br&还有就是书号和刊号了,国内买卖书号和刊号的有不少。说白的就是以书代刊,或者是挂别的杂志刊号。拿书号和刊号做杂志,发行渠道会好一点,但书号和刊号都很贵,上万是肯定的。&br&&br&排版和印刷相关&br&大部分动漫杂志美编用得软件都是indesign,制作版心、出血线裁多少,这些都是美编需要关心的问题。国内版式很多都是抄袭日刊的,去编辑部能看到很多日刊,大部分都是用来给美编看版式的。做出来的杂志风格必须统一,制作栏目底图时一般会和文编商量。&br&印刷前要制定杂志的开本、印张,用多少铜版纸和胶版纸?用什么规格的铜版纸?这些都必须定好,因为必须控制印刷成本。杂志印刷完毕后一般都会出蓝纸,这是校对的最后一环,改完蓝纸后就可以出刊了。&br&&br&稿费结算&br&按千字计算,国内动漫杂志的稿费很低,还经常出现拖稿费的现象。结算稿费的时候按照固定公式计算,比如windchaos的稿费标准是千字80(我开玩笑的,但千字80是平常价格),他写了10302字的稿子。他的稿费就是0.08X元人民币,支付方式可以走支付宝也可以走银行汇款。&br&&br&大部分编辑是不会涉及发行渠道的,一般会有人专门做发行,我所知道只有邮局和书商。
补充几点国内做动漫杂志的纸媒的没几家了。想卖杂志必须有号,就是所谓的ISSN、ISBN,必须最初很多动漫杂志都是用盘号做,就是所谓的买盘赠书。直到去年还是有很多工作室用盘号做书。用盘号做书的有几个优点,杂志内容不需要十十分严格,因为不会有人审核。…
来自子话题:
&b&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写这么长的东西,本来十一点多都打算睡觉了,看到这个问题,便勾起了回忆,写到现在竟然已经两点多了。我已经很久不写东西,加上本科研究生一直在学物理,竟然没有再去看过什么文学作品,更不用说练笔了。所以我深知我写的这些东西很难读,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另外我写的东西都十分主观,希望大家能够参考其他人的回答。假如写了什么冒犯或者不符合事实的地方,希望大家原谅。&/b&&br&&br&文章没有细看,所以只是说说我心目中的衡水市的各个中学。我的高中冀州中学是衡水中学的“竞争对手”(当然被完爆),也是全面模仿衡水中学的代表之一,自然下面也会以这个为重点。&br&&br&&b&冀州中学生活的介绍(没有兴趣可以跳过)&/b&&br&冀州中学和衡水中学一样,采取的是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依稀记得入学时领到的床垫都是军绿色的。&br&当时的作息时间是早上五点半左右起床,十分钟叠被子、洗脸刷牙和穿衣服,然后站在操场上排队等待跑操(就是排成密集方阵跑步),很多时候会有班主任在旁边监督,同时还有学校抽调的某个班的同学负责打分,队伍要排列的整整齐齐,跑步步调一致,在经过四个固定的地方的时候要喊各个班级自创的口号。同时在宿舍楼里有生活老师挨个宿舍检查被子是否整齐,生活用品摆放是否合格,地面(水泥地)是否干净,对了当时一个宿舍是8到10个人。&br&跑步一般是绕着操场跑两圈,结束之后直接到教室去上早读,这时候大概是六点多。班主任一般都会到教室里来回巡视,监督学生们朗读。早读一般是朗读英语或者语文作文材料,进而背诵之。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五十分钟。&br&早读结束是七点之前,这时候到了吃饭时间,大约总共有半个小时。我一般会选择再继续看15分钟的书,等饭堂人少了和基友一起去吃饭(没错,选择一个正确的基友是成功的一半!)。从教室走到饭堂,打一份粥,两个馒头,一个菜(和基友一起吃一个菜),站着或坐着吃完,再走回教室,总共耗时约十分钟。很多同学都是冲到饭堂打两个馒头,一份辣条(!),然后在教室里边吃边看书。然后就该上小自习了。&br&小自习大约持续半个小时,貌似是留出时间给学生饭后打盹。。。。一般我会选择做物理题或者化学题。&br&之后是上课, 四、五节课的样子,上午在十二点之前下课,中间在十点左右还会有一次跑操,不过我高三的时候就学会了躲在厕所里,等大家回教室的时候再偷偷回去。中午下课之后有半个多小时的吃饭时间,那时我会先在教室看二十分钟的书,然后和基友一起去吃饭,从教室到饭堂到厕所到宿舍,大约十五分钟。&br&到了宿舍洗洗脸,爬到床上去,和舍友扯扯淡。假如早上出门的时候宿舍没有整理好,比如被子叠得不整齐,或者墙面上挂了东西,这个时候就会在门口看到生活老师贴的扣分单。学生扣了分数,班主任的奖金也要扣除相应的钱,所以当把扣分单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是很不爽的,一般会训斥一顿,然后罚我们做一周的值日。回到几分钟后,会响起熄灯铃,这个时候大家就要在床上乖乖的睡觉,看书和说话都是会被扣分的(据说在某个学校两个人走路步调不一致都会扣分orz),不过仍然有很多同学中午不午休,一直在做题或背书。&br&午睡时间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会有音乐把大家吵醒,音乐是《梦里水乡》,直接导致我多年之后听这首曲子仍然身体不适(不夸张)。起床之后洗把脸直接去教室,从宿舍出发,大家要奔跑着去教室,路上会有政教处的老师监督。。。。。。&br&下午一点五十上课,四节课,然后吃饭,然后三节晚自习,晚自习中间会有半个小时给大家看电视,一般是《动物世界》或者物理化学实验录像之类的(我会告诉你大家看动物世界的时候可兴奋了吗)。晚上九点五十下晚自习,然后大部分同学会再学习一会儿,或者去操场跑跑步,然后回宿舍擦洗一下睡了。宿舍是没有浴室的,所以是擦洗。。。。。或者直接在水房脱光了,拿水桶接满水往身上浇。睡觉时间大约是十点半,但是外面各种人来来往往还不时有老师过来骚扰,一般十一点才会睡着。&br&这基本上就是每天生活的套路,周日全天自习,早晨不用早起上早读,但用功的同学仍然会六点左右就到教室看书。每个月放1.5天假,可以回一次家。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家长探望时间(是不是听着完全就是囚犯),对我这种外地的孩纸来说只是一节自习课而已。&br&&b&下面是关于衡水市各个中学的内容&/b&&br&我所知晓的衡水市各个中学的内容,大约是05年到08年初中毕业择校期间了解的,以及高中假期期间听初中同学们说的,不排除有道听途说的因素,但我想大体应该是真实的,也有待其他同学们的指正和补充。&br&首先是衡水一中,也就是传说中的衡水中学。这个我当初一念之差没有去读的学校,我仅仅在高二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时候才有幸去了一次。衡水中学给我的两个直接印象是:第一,饭堂的饭菜太好吃了;第二,午休的时候校园好安静,看不到人在走动。那篇新闻上学生跑步的操场,也是我见过的,学生们穿的也确实是衡水中学的校服。衡水中学的生源,绝对可以说是河北省质量最好的之一,我的初中学校前二十名没有去衡水中学的,大概只有五个人。&br&其次是衡水市第二中学,这个学校在我中考结束的那年,开始大规模招生,老师挨家挨户去学生家里宣传,也确实吸引了不少的优质生源,当然这些都是衡水中学挑剩下的。但也是从这一届开始,衡水市第二中学的高考成绩突飞猛进,现在已经成了当地学生择校的重要选择。但听我在那里上高中的同学们说,那里的管理十分严格,在非尖子班,老师打骂学生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有一些当时幼小的我所不能接受的惩罚措施(orz)。&br&然后是冀州中学和武邑中学,在05年,这两个学校在衡水地区是仅次于衡水中学的存在,每年大约能有个位数的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所以在当年,生源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几年逐渐没落,08年冀州中学木有人考到清华北大(还是只有一个,不记得了),我们班最好的考入的是上海交大(应届)。另外,这两所学校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法宝是招收大量的复习生,我高二的时候整个年级好像只有22个班,高三加上复习生之后变成了45个班。&br&之后是枣强中学或者郑口中学这一类,升学率就又比上面两个差一些,生源也会相应差一些。&br&最后是一些其它的县级中学,其实这些中学招收的学生的生源还是可以的,毕竟有一些天资聪颖,又不愿去外地读书,或者家在很远的农村的孩子,会选择留在本地的高中。。。。。。但是。。。。单从高考的角度来讲,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着实不太好,导致我的一些同学在里面读完三年又去外地复读。。。。。&br&&b&下面是关于题主给出的文章真实性的内容&/b&&br&我国的媒体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衡水中学拿出来报道一下,如同大姨妈一样准时。&br&第一,关于英才街挂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在07年去衡水中学的时候,一进大门就看到在一栋楼的侧面挂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陈列着几十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的照片和姓名等信息。我们母校冀州中学每年也会在某栋宿舍楼挂出最新的考入“名校”的学生的详细的名单。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的照片甚至会被贴到教学楼前面的布告栏里(依稀还记得高考前老师管我们要一寸照片,难道就是拿来做这个?让老师们失望了)。所以衡水中学把学生头像挂在学校前面的街上应该也是可信的。&br&第二,关于衡水中学的“黑洞效应”。据我在衡水中学的同学们回忆,衡水中学的学生不仅来自于衡水地区或者河北省,还有一些同学来自内蒙古,新疆等遥远的地方。至于师资力量,也是水涨船高。升学率越好,学校收益越高,教师待遇就越好,师资力量就越雄厚。当我高一时的英语老师还在骄傲地向学生们宣布自己是燕山大学毕业的时候,衡水中学都已经有北师大毕业的老师了。&br&第三,关于“朝圣者”。连我们可爱的小冀州中学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衡水中学的会少吗。。。。至于参观者的感想,我就不知道了。&br&第四,关于衡水中学李金池那段历史。我在中考结束择校的时候,衡水中学的校长已经是张文茂了。所以对之前的衡水中学历史完全不了解,需要请各位师兄师姐来解答了。&br&第五,关于衡水中学“公司化”管理。看到衡水中学作息时间表的那一瞬间,我的反应是:时间太TM宽松了!晚上休息时间太TM早了!吃饭时间真TM长!其它关于男女交往的规定,喊口号声音要洪亮的规定,老师加班加点看卷子,睡得比学生晚起的比学生早神马的,真心在我们冀州中学时存在的,而且无比真实。&br&第六,其它部分。在我中考结束择校的那一年,我们本县教育局就禁止大家去外地读书,但是最后大家还是想尽各种办法逃了出去。当初我们县中学还告诉我去本县高中可以获奖多少万元来着orz。至于“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神马的,是个别现象。&br&&b&自己的一点看法&/b&&br&从这种严格到残酷的生存环境走出来的人,再回头去看走过的道路时,不免心中会感到一些辛酸和苦涩。当我来到广东,第一次听说高中还可以有社团的时候,便已经被深深地震惊。&br&但是作为农民和工人的儿子,出生在穷苦的衡水地区的小县城,似乎也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余地。读书,上大学,留在外地,似乎成了当地人脱离世世代代穷困的生活的捷径,也是一种风险最小的投资。有时我会想,假如我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没有去外地读高中,会发生什么?其实看看自己的小学和初中同学们就知道了。家里是农村的,仍然回去种地,或者出去打工;父母是开商店的,便去商店里帮忙;家里有人在机关单位的,便找找关系去父母的单位接班。然后呢?就是这样一代代生活下去,娶妻生子,抚养成人,然后期待着他改变自己的生活。一辈子浮浮沉沉,在社会的大风和历史的大浪当中随波逐流。&br&也许有很多人羡慕他们在安宁的小县城舒适的生活,但是从未体验过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甚至没有去过稍微大一点的城市的他们,也期待着更好的医疗,更方便的交通,甚至只是更多的电视频道,也期待着自己的后代不那么容易被生活的巨拳所打倒,或者仅仅是能够在生活的重击之下能够多喘一口气而已。&br&我一直觉得中国最不应该被责备的,就是最底层人家的孩子。他们只是想好好生活。他们也只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罢了。 &br&另外,中国教育在线河北地区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数据显示,2008年河北高考报名人数有57.48万人,列全国第五。但河北最好的大学也就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了吧。相比广东(没别的意思,我现在在广东而已),高考压力确实略大,同时衡水的经济是在是太落后了。做法和衡水中学相同的学校,有很多,只是衡水中学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把这种教学模式做到了极致而已。
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写这么长的东西,本来十一点多都打算睡觉了,看到这个问题,便勾起了回忆,写到现在竟然已经两点多了。我已经很久不写东西,加上本科研究生一直在学物理,竟然没有再去看过什么文学作品,更不用说练笔了。所以我深知我写的这些东西很难…
来自子话题:
这事的始末特简单,我认为,李云迪团队就是BITCH.&br&啥都不说,就说两点&br&(1)接受采访后,给看了原稿(按说可以不给看的,出于尊重),结果看到采访了一些他事先不知情的外围采访对象,就说这是欺诈性采访,因为提前没跟他们说清楚要采访这些人。请问,媒体是公关吗?有没有独立采编权?欺诈性采访?多严重的词,难道全都采访你家亲戚以及告知你都采访谁,才不是欺诈性采访吗?&br&(2)此文刊登后,李和杂志进行过一次沟通。达成共识,在某个时间点删除彼此微博上的有关此事的言论,算和解。到了时间点,杂志电话询问现在可以一起删除吗?对方回:我们找不到李云迪,删除不了。&br&这不是出尔反尔,又是什么呢?&br&&br&就更不说他乱弹弹错的这种技术性失误。没意思。&br&我不客观,我就知道这两件事情。
这事的始末特简单,我认为,李云迪团队就是BITCH.啥都不说,就说两点(1)接受采访后,给看了原稿(按说可以不给看的,出于尊重),结果看到采访了一些他事先不知情的外围采访对象,就说这是欺诈性采访,因为提前没跟他们说清楚要采访这些人。请问,媒体是…
来自子话题:
终于找到我能回答的问题。&br&&br&首先讲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我今年高中毕业 暑期在VICE实习了一个月 主要负责翻译文章和视频字幕。&br&&br&&b&VICE是什么?&/b&&br&VICE是全球青年媒体 从加拿大起家 起初名为Voice of Montreal(蒙特利尔之声) 后来把&Voice&中的&o&省略 成为现在的VICE。VICE目前在全球各地有分部 网站主打时政新闻、时尚动态、亚文化传播与交流 旗下还有Munchies(美食频道)、Noisey(音乐频道)、The Creator Project(创想计划 简称“TCP”)等专栏频道。简而言之 VICE是“展示青年文化的平台”。&br&&br&几年前 VICE中国创立 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办公室。VICE中国的本质是视频网站 我们致力于拍摄中国本土的节目 虽然每周也会翻译其他VICE分支的视频及文章。这个夏天 我们在北京举行了几个线下活动 反响不错;再过一段时间 VICE中国的app即将上线 敬请期待。&br&&br&&b&为什么来VICE?&/b&&br&我从去年开始关注VICE 起初是因为VICE中国上发了一篇与substance use有关的文章 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 但这个部分人看来很猎奇的网站迅速吸引了我的注意。后来 我在美国高中闲来无事的时候 会打开snapchat看VICE的视频频道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讲述在俄勒冈州挖蘑菇的Munchies视频 我很享受这种足不出户就能探索世界的感觉。&br&&br&今年四月 大学申请终于结束 小伙伴们陆续开始制定暑期计划。当时听说有同学去大企业或知名单位实习 我很羡慕 但又不想靠父母的力量去一些我并不感兴趣的单位 所以决定自己找实习。我首先想到的就是VICE中国 于是在网站上了解了一下北京办公室的招聘信息 发现自己可以申请翻译实习 于是六月初的时候给VICE发了一封邮件 其中包括一份简历和两篇我自己翻译的VICE文章。当时我害怕对方因为我年纪小、没工作经验不录用我 还特地提出自己不要工资 只想体验一下在VICE工作的感受。最后 我的负责人觉得我翻译的风格很合适 就让我到办公室去实习。&br&&br&&b&VICE中国的团队怎么样?&/b&&br&我必须提前声明 我只在VICE实习了一个月 对这个公司和团队了解些皮毛 所以可能讲得不太深入。&br&&br&我是VICE最小的实习生 所以十分敬仰办公室里的每位哥哥姐姐。事实证明 他们的确多才多艺 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背景。举几个例子吧。我的负责人和另一位外国制片人都曾是D22时期的乐手;坐在我旁边的可爱姐姐可以画出生动的独具VICE风格的海报;主编听说我喜欢后朋、迷幻风格的摇滚 专门给我发了一封邮件 其中详细推荐了很多不同风格的乐队......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 整个团队的氛围特别和谐有爱。我曾以为职场上会有很多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 但在那里我感觉大家更多的是同事兼朋友的关系 而不是同事兼竞争对手。&br&&br&在VICE实习是我在这个夏天最棒的经历 我计划开学以后继续做freelance translator 甚至投投稿。其实很多人都想来VICE实习或工作 因为觉得VICE很酷。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 一定要付诸行动哦。&br&&br&最后 真心感谢两位负责人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以及其他哥哥姐姐对我的关照。&br&&br&下面附上几篇我在VICE翻译的视频及文章:&br&&a href=&/read/the-vice-report-blood-diamonds-and-religious-war-diamonds-and-divis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CE 报道 | 血钻与信仰:中非共和国&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read/the-vice-guide-to-travel-blood-for-water-fighting-for-the-rainy-season-in-mexic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CE 旅行指南 | 群殴求雨的墨西哥小镇&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read/how-does-it-feel-to-have-your-photography-sold-at-ike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是谁拍摄了宜家卖场里的那些摄影作品?&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read/ugly-desires-in-a-beautiful-world-a-bloodborne-photo-essa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丽世界的丑陋欲望:图解《血源诅咒》&i class=&icon-external&&&/i&&/a&
终于找到我能回答的问题。首先讲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我今年高中毕业 暑期在VICE实习了一个月 主要负责翻译文章和视频字幕。VICE是什么?VICE是全球青年媒体 从加拿大起家 起初名为Voice of Montreal(蒙特利尔之声) 后来把"Voice"中的"o"省略 成为现在的VICE…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没怎么投过稿,只能说些出版流程的经验。&br&台湾的,没怎么接触过。&br&&br&&br&大陆的,一般各大出版社都有网站,有邮箱,你可以投递——但除非是公开征稿,否则这样投递,效&br&率相当低。&br&我猜,比较靠谱的方式是,你自己做完了书稿,然后找编辑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沟通之。如果能聊出一个让编辑满意的选题,那就可以开始动了。&br&选题通过,签合同,等出书吧。&br&&br&顺便说句,选题挺重要。我被约过几次书稿,都是编辑来找我,说构思,然后让我写。他们中也有人跟我说过:&br&许多编辑,都不太习惯“看这个书稿,然后拟出一个看点和选题方向“,因为这很难,有风险;更多是愿意”有了一个看点和选题方向,再找这样的书稿“。毕竟说到底,出版是商业行为。所以,如果你写好了书稿,为了沟通方便,最好可以自己想好一个选题方向——很琐碎很无趣,但出版就是这样。&br&&br&稿费的话,非大陆稿费一般会高些。大陆一般是给你选择版税或稿费。前者按印数定,后者一次性付清。
谢邀。没怎么投过稿,只能说些出版流程的经验。台湾的,没怎么接触过。大陆的,一般各大出版社都有网站,有邮箱,你可以投递——但除非是公开征稿,否则这样投递,效率相当低。我猜,比较靠谱的方式是,你自己做完了书稿,然后找编辑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
来自子话题:
我要在下面先解释大段的常识。了解统计知识的人可以直接跳到结尾。&br&&br&从统计的观点看,度量一群测试样本间的差距(或者说描述一个分布的范围)有许多不同方法。&br&其中最糟糕的方法可能就是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br&同样10个数字,&br&A组:100,90,80,70,60,50,40,30,20,10&br&B组:100,90,90,90,90,90,90,90,90,10&br&C组:100,80,70,50,30,20,10,10,10,10,&br&&br&A组样本均匀分布在100和10之间,&br&B组样本更集中在90这一点。B组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可以把B组看作一个普遍富裕的理想国。&br&C组是一个两头高企的M型社会,&br&&br&ABC三组的最大最小的差值是相同的,但我们一目了然的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大。&br&怎么办呢?回到直觉上,先把均值当作标准。一个样本和平均值之间的差越大,则它越“不标准”。求每个样本和均值之间的差,(平方后求平均再开平方)就可以估计出“典型”的偏离程度是多少了。这就是所谓标准差。&br&&br&A组:Max-Min:90,均值:55,标准差:30.28&br&B组:Max-Min:
标准差:25.84&br&C组:Max-Min:
标准差:33.8&br&&br&在标准差的帮助下,我们证实了直觉。不均衡的程度: B组 & A组 & C组。&br&&br& 补充一点必要的说明,事实上,标准差并非万用灵丹,在分布对称有中心或无长尾的情况下,比如典型的正态分布,标准差是一个好方法。但对于长尾数据,或高度不均衡的数据,由于平均值变得不再那么可靠,基于均值的标准差也不再有效。&br&&br&=======统计学常识普及结束的分割线==========&br&&br&现代传播技术极大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使得更多人容易获取知识,我们可以肯定,它提升了整个样本的均值。但会不会变得更不平均,即扩大了人们间的知识差距?或者说整个样本的标准差会变大还是变小,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讲,在没有拿到足够的数据(事实)之前,这不是拍脑袋可以判断的事。&br&&br&张公子的类比推理并不可靠,包括类比本身。如下:&br&&br&没有火器打不起国家级战争。 我相信张公子的原义不是不把亚历山大大帝,十字军那些都不看作国家级战争,而是指平民和国家的武力差距随武器的升级而扩大。&br&但这是偷换命题。。因为原命题是人和人之间,不是人和国家之间。火药让人们之间武力差距更大?美国普遍持枪,老弱妇孺有枪之后可以击毙空手不能对抗的暴徒,难道不是武力差距变小的例子么。&br&而且,重点是,比较两个极端并无法体现人群间的差异。。这是我之前为什么要普及统计的标准差的道理。&br&&br&网络作为知识获取工具,是扩大还是缩小整个人群的知识差距。一个理科生认为,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只需要更多的数据(比如求一下知识分布的标准差)。用例子类比是沒有用的,因为每个立场都会有自己的“例子”。
我要在下面先解释大段的常识。了解统计知识的人可以直接跳到结尾。从统计的观点看,度量一群测试样本间的差距(或者说描述一个分布的范围)有许多不同方法。其中最糟糕的方法可能就是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同样10个数字,A组:100,90,80,70,60,…
来自子话题:
个人认为校园媒体的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贴近真实的模型训练媒体内容制作者(学生)的能力,只要这个理由,校园媒体就有必要存在了。
个人认为校园媒体的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一个贴近真实的模型训练媒体内容制作者(学生)的能力,只要这个理由,校园媒体就有必要存在了。
来自子话题:
方法论有无数种,但你首先要做的:我要立志成为作家,而非写手。&br&&br&我或许是这个星球上最讨厌写手这个词的人。写手,乐手,打手,都是雇佣关系,代表了不平等。当我在做编辑的时候,我身边的同事会用写手一词,诶,找个写手写一下。但我一直都坚持用:作者。&br&&br&对于你来说,千字八元……不要紧。没钱也不要紧。关键是你是否有一颗不安的心,跳动的灵魂,吞噬这个世界的梦想。如果你没有让自己的文字响彻天际的野望,那还是趁早离开。当然写作首先是一种自我表达,可是若论商业写作,则是另外的评判标准。&br&&br&从发表第一篇稿子都现在已十五年。去年,有一位朋友给我写的书评,其中一句,小樱证明了自己也可以胜任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这正是我努力的。写网文也好,写乐评也罢,没有志存高远,一切扯淡。&br&&br&写作者因为梦想而活。
方法论有无数种,但你首先要做的:我要立志成为作家,而非写手。我或许是这个星球上最讨厌写手这个词的人。写手,乐手,打手,都是雇佣关系,代表了不平等。当我在做编辑的时候,我身边的同事会用写手一词,诶,找个写手写一下。但我一直都坚持用:作者。对…
来自子话题:
没有冷冷和MISS我就放心了,其他的爱谁谁。
没有冷冷和MISS我就放心了,其他的爱谁谁。
来自子话题:
不全是科普类的,不过蛮欣赏这类排版设计的&br&说道科普的话,第一反应是这种比较冷而清透的纯色系&br&&img src=&/f740df4cd7_b.jp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f740df4cd7_r.jpg&&还有这种&br&&img src=&/60ad0f58cecaedaadc413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60ad0f58cecaedaadc413_r.jpg&&比较中规中矩但很耐看实在的这种&br&&img src=&/55bd65b9d5c98fecf42b44b902ea110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5bd65b9d5c98fecf42b44b902ea1106_r.jpg&&打广告的这种&br&&img src=&/9fa237f7d532e3e7d58c0bf9bcb9e4b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a237f7d532e3e7d58c0bf9bcb9e4bc_r.jpg&&等等……说到底就是纯色系大色块&br&这个的封面设计我也蛮喜欢的,可能跟背景图有关吧哈哈↓&br&&img src=&/455a43dc31d9d388a3fb8f3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455a43dc31d9d388a3fb8f3_r.jpg&&这种加个背景色的框今年也比较常见,上头加上一些数据啥的感觉很酷&br&&img src=&/a06668e7abea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06668e7abeac_r.jpg&&这本书的颜色萌萌哒~排版也很好&br&&img src=&/0dc5dcc863c41eb1d0464a23bde588c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dc5dcc863c41eb1d0464a23bde588c0_r.jpg&&&img src=&/ad2c9642cfff36ac4d08de268d051f8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d2c9642cfff36ac4d08de268d051f87_r.jpg&&
不全是科普类的,不过蛮欣赏这类排版设计的说道科普的话,第一反应是这种比较冷而清透的纯色系还有这种比较中规中矩但很耐看实在的这种打广告的这种等等……说到底就是纯色系大色块这个的封面设计我也蛮喜欢的,可能跟背景图有关吧哈哈↓这种加个背景色的框…
来自子话题:
我觉得这次“茶水代尿”事件,和以前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还是有所不同的。&br&&br&比方说几年前的那次“茶水发炎”,不是对社会问题的如实反映,而是一种无中生有,制造话题点,有悖记者的职业道德。再比方说“八毛门”和“缝肛门”的几个相关报道,即使是在专业鉴定和法律宣判之后,仍在故意截取一面之词,故意挑拨医患双方的矛盾,也是有悖职业道德。&br&&br&而这次“茶水代尿”事件,记者是犯错误了,犯得是对报道领域不够专业的错误,而在对待职业的态度上,我觉得并没有多大问题——因为他们报道的,确实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问题!&br&&br&关于这次“茶水代尿”事件,我看了焦点访谈的相关视频,可以说,这次焦点访谈关注的问题,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是故意挑拨的,而是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到呼吁解决,都没错,只是在中间一个很小的环节上出错了,就是用茶水代替了小便。&br&&br&其实,在记者暗访之前,已经在其他正规医院做过检查,证明了自己的小便是正常的。如果他用自己的小便,去那些暗访的医院,然后得出结论,那么这条报道就很好了。而且我相信,即使他不用茶水代尿,也照样能得到相同的结论。但是,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记者去暗访的医院的时候,竟然不是用自己的正常小便,而是用茶水代替了,从而使整个报道蒙上阴影。这有点像法庭抗辩,本来被告已经证据确凿了,最后因为检方的证据链出了问题,结果败诉。就因为一个茶水代尿,被人咬住了,你太不专业,结果要报道的社会问题倒是没人去关注了。&br&&br&这次报道效果的不理想,跟职业道德无关,是业务水平问题。就好像一个医生给你误诊了,可能是医学的局限,可能是业务水平不够,但都跟医德无关。&br&&br&南周这次后续报道,应该是想重新再唤起对本来的社会问题的关注,但是选择的方法我觉得并不明智。他还在企图争辩专业领域的问题,还在纠缠茶水应不应该查出红细胞,还在纠缠该不该用显微镜,还在纠缠假阳性,结果又犯了很多错误。要知道,对于记者来说,医学方面的专业东西是你们的短板,就凭借你采访获得的一点知识和自己的一知半解,怎么去和专业人士辩论?用茶水代尿得出结论肯定是错的,这早就已经被解释的很明确了,你就不该在这上面去浪费时间纠缠了,你越是纠缠这个,越是在搅乱整个报道的最终目的。&br&&b&&br&&/b&&br&&b&承认上次的方法错了,然后用可被承认的方法再去调查,报道出存在的社会问题!&/b&&br&我想,这应该是媒体应有的态度。&br&&br&这次的“茶水代尿”事件,我并不觉得媒体是在无理取闹,因为我知道,媒体报道的事情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国内的医疗市场确实需要加强监管,确实存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其出具的检验结果是不可信的,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没病给查出病来。因为这些非法医疗机构的存在,扰乱了正规的医疗市场,降低了民众对正规医院的信任度。所以,站在医生的立场上,从医生的利益角度出发,也希望能加强监管,查处这些非法机构,从而让正规医疗机构获得应有的信任。&br&当然,也希望媒体在报道的时候能够点明,这种不法现象并非社会常态,我们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影响对正规医院的信任。
我觉得这次“茶水代尿”事件,和以前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还是有所不同的。比方说几年前的那次“茶水发炎”,不是对社会问题的如实反映,而是一种无中生有,制造话题点,有悖记者的职业道德。再比方说“八毛门”和“缝肛门”的几个相关报道,即使是在专业鉴定…
来自子话题:
重大更新:想写小说的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微信号zuixiaoshuo1
,最近手上的事情快忙结束了,下面我会整理100篇约稿函的,到时会发布在这个订阅号里面,约稿函会按照文字风格、故事类型、稿费高低、进行整理。&br&&br&&br&杂志投稿看这里:&br&&br&一,确定你想写的类型,故事类的文章,还是小说类的文章。&br&&br&故事类的不想多说,一般投稿故事会,女报故事,百花悬疑(已暂停收稿,刊号问题),这里不多说,直接百度雪晴网进行了解。&br&&br&主要说小说类杂志投稿。&br&&br&擅长写校园文的请看这里:《花火》,《萤火虫》,《南风》……&br&&br&擅长写都市文的请看这里:《爱人》,《女报时尚》……&br&&br&擅长写鬼故事的请看这里:《悚族》,《新锐阅读》,《鸡皮疙瘩》……&br&&br&以上还可以细分,主要你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点,这样能少走不少的弯路,&b&有时候不是你写得不好,而是你投错了地方。&/b&&br&&br&&br&再说文字风格:&br&&br&擅长写小清晰的文请看这里:《女报时尚》……其他忘记了,不好意思。&br&&br&擅长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的请看这里:《花火》……&br&&br&&b&我想表达的就是:&/b&把你的擅长点给一个一个去找出来,在去投稿对应的杂志,会很容易过稿的。等游刃有余了,在去投稿其他杂志。&br&&br&杂志定下来之后需要做到事:买杂志,研究样文,建议买十本以及以上杂志回来仔细研究。研究样文风格,故事情节,充分了解杂志所需要的稿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研读约稿函。&br&&br&&b&下面就很简单了。一般都是这样的。&/b&&br&&br&开启热血模式写稿→毙稿→想死的心都有了,放弃。&br&&br&开启热血模式写稿→毙稿→毙稿→毙稿循环模式→放弃。&br&&br&开启热血模式写稿→毙稿→毙稿→毙稿循环模式→继续努力→过稿。&br&————————————————————————————————————————&br&推荐个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zuixiaoshuo1。
重大更新:想写小说的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微信号zuixiaoshuo1 ,最近手上的事情快忙结束了,下面我会整理100篇约稿函的,到时会发布在这个订阅号里面,约稿函会按照文字风格、故事类型、稿费高低、进行整理。杂志投稿看这里:一,确定你想写的类型,故事类的文…
来自子话题:
王天挺是《人物》杂志一位很优秀的新晋记者,最新一期《人物》中有一篇我很喜欢的《国家任务》也是由他采写的。&br&&br&正好前两天看了一篇他的采访《&a href=&/threa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王天挺:采访的时候是想赶紧采完回去睡觉&i class=&icon-external&&&/i&&/a& 》,或可解答题主的部分疑问。全文转载如下:&br&&br&&blockquote&
2月份的北京还是冬天,夜晚的平均气温是零下6℃。彼时还是《人物》杂志实习生的王天挺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夜奔走于零点下的北京城。&br&
一个月后,《北京零点后》出炉。《人物》杂志副主编林天宏在微博上转载时说,这篇特稿是该杂志改版十八期以来,在互联网上传播最广、美誉度最高的一篇,没有之一。&br&&br&&br&&b&零点下的零点后&/b&&br&
“因为采访量会很大,正式记者都比较忙,我当时是实习生没什么事,”王天挺在今年1月下旬接到了《人物》副主编的林天宏“布置”的任务,做一篇关于零点后北京的报道。这是他第一次做这类报道,他说他不紧张,“就是困”。&br&
“当时和林老师讨论主要是想从职业入手,就是零点以后的职业,”他说,“正是这些职业保证了北京城市夜间的运转”。于是,他的第一步工作便是把能想到的夜间工作职业都一一列出来。为此,他还利用了“知乎”,三天内一共得到了20个人的回答,收获了32种职业。&br&
随后,他发动身边的同事、同学和朋友去寻找这样的夜间工作者。除了来自现有的新闻报道,采访对象大都是熟人介绍的,“主要是靠很多都市报记者朋友,他们知道很多这样的人”&br&
“夜里面很神奇的,说话不像白天那么紧张,状态都很放松,”从声音嘹亮的值班助产护士到“拥有六块腹肌”的消防员,从自杀干预热线中心到“总是抽一支长10厘米、直径0.5厘米的Esse薄荷凉烟的酒吧驻唱歌手”,在半个月里的零点后,王天挺和搭档摄影记者周青松一点点去揭开睡梦中的北京城还在悄然发生的故事。&br&
每天晚上王天挺都跟周青松商量好今天的采访对象,然后分头过去跟采访对象聊,让彼此都先互相熟悉。面对面的聊天是他较少选择的方式,更多的是在旁边观察,观察采访对象的动作、神情和说的话。比如那个电台深夜栏目的采访,他就在直播间陪着主持人坐了两个小时,发现百无聊赖的嘉宾在两个小时里“把自己的鞋带解开6次又重新系上”。&br&
采访了北京各行各业的夜间工作者,王天挺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急救医生。&br&
“我跟着他们的急救车跑了几趟,他们就经常碰到很多好玩的事啊,半夜生孩子的,喝醉酒的,还有各种事故,”还包括那个开了一个多小时车,闯了10个红灯之后,最后发现快不行的“儿子”原来是只狗的故事,“他们见过各种人生百态,尤其是看过生死。”&br&
王天挺在跟车时,最严重的碰到过一个人喝酒吐血吐得一塌糊涂, 他还帮着拿过担架,他感觉跟拍电视剧似的。不过,他认为保持对周边事物的观察仍是最重要的,“比如他们那个担架,是很贵重的,他们还介绍了意大利担架和美国担架的不同,觉得美国的比较好使。”&br&
“采访的时候是想赶紧采完回去睡觉。”王天挺说。熬了十几天的夜之后,他被“关”在副主编林天宏的办公室三天没回家,“因为截稿期到了,要赶紧改完上版”。&br&
谈及微博上对《北京零点后》的一致好评,他说,“没拿去卖钱可惜了。”&br&&br&&b&92个数据串起40个人的深夜故事&/b&&br&
“事先不要设计太多框架,让采访对象随便说,他怎么说的开心就让他怎么说,他说开心了你再去问你想问的问题,一般都没错。”王天挺说起采访的技巧,“人都有倾诉欲,找到谈个想聊的点,熟起来成为朋友就没什么不可以聊的了。”&br&
不过提前做足功课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在文章中写那个保安走了多少步,是我提前就要想到的东西,否则到现场根本就想不起要去数他走的步数。”王天挺觉得保安一个人在深夜慢悠悠的走能展现孤独感,而且也很有画面感。&br&
采访的时候不停地想怎么去展现所见到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在跟救护车时,他说他主要是观察他们的动作行为,同时脑子还要构思这一段该怎么写,有没有什么他还没需要的材料没问到。&br&
写稿时,王天挺说他参考了特立斯的《猎奇之旅》,用数据推动叙事。这是他之前就看过的书,觉得很赞,后来就用上了。《北京零点后》里他用92个数据串起了接近四十个人的深夜故事。而这些数据除了采访时了解到的,大部分都出自于《北京市统计年鉴》。“从技术层面比较简单,看多了大家都能学会的。”他说。&br&
“就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还是你不知道的吧,嗯,可是每天都在发生,记者很多时候也许有记录这些东西的责任吧,”王天挺说起这次采访对他整个人的影响,不过接着又说,“其实没怎么想过这些。只是方便你写。我个人觉得什么有趣就写什么。”&br&&br&&br&&b&不是苦逼的北漂故事&/b&&br&
完成这篇稿时,王天挺来北京已经半年。&br&
而这次采访或多或少让他对北京情感的有了变化,王天挺说,“应该说人对一座城市的情感,一是来源于走过的各种有趣的地方,二是跟一些重要的人发生了一些事,这都会把你和一座城市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果然还是更喜欢北京了呢。”&br&
在那之前,北京对于他来说则是“家以外的东西”,是“冷漠的、陌生的庞然大物”。&br&
昼伏夜出的那段日子,王天挺每天零点后出门,一般四点前能回到租的房子,每次回来都在楼下KFC买汉堡和粥吃。有时候回家就睡觉,有时候也边吃东西边看美剧再睡。那段时间他每天和室友互相看着睡脸,“白天想睡多久睡多。”他回忆说,“那时候应该在重看波士顿法律吧。”&br&
谈及室友的情况,王天挺立即反问:“你是想写我苦逼的北漂生活吗?”&br&
从安微到北京,从考研到为新周刊写过稿,后来因为《人物》改版,“觉得新杂志比较有意思吧,就来实习了。”他随后说,“不过也没那么苦逼,这个题目还是很好玩的。“&br&
关于更多的个人经历,王天挺觉得涉及隐私,不愿多谈,“写来写去又写成个励志故事太low了。”&br&
生活中的王天挺是一个曼联迷与科幻迷,可以在微博上找到很多他为球赛刷夜的痕迹。&br&
他还是2012年知乎上的“知识灯塔”,在知乎根据用户使用情况自动生成的年度“个人信息报告”看到,他在2012年的“文字汇聚在8个回答中,影响了5252人的决策,相当于平均每分钟来乘北京地铁的人数”。&br&
《三国演义》是王天挺最喜欢的小说,周瑜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所以他的知乎账号和微博账号都是这个名字。微博名因为被人抢注了,就换了一个说法。&br&
现在的王天挺一般只有写稿子的时候才会熬夜,没有转行的打算。想家,对北京也有一点感情。&br&&br&中大-南都网教学实践基地实习生
罗玉池&/blockquote&
王天挺是《人物》杂志一位很优秀的新晋记者,最新一期《人物》中有一篇我很喜欢的《国家任务》也是由他采写的。正好前两天看了一篇他的采访《 》,或可解答题主的部分疑问。全文转载如下: 2月份的北京还是冬天,夜…
来自子话题:
第一步:搜索相关领域的期刊杂志,并对他们进行分类,通常分为核心和非核心。&br&第二步:搜集他们的投稿方式和投稿要求。&br&第三步:将自己需要投的稿件与他们进行匹配,风格相似的可能录取率更高。&br&第四步:投稿,注意按照对方的投稿要求投稿。&br&第五步:跟出版社联络,看对方是否已经收到自己的稿件,询问用稿周期和流程等。&br&第六步:跟踪和反馈,问一下自己的稿件是否被选上,如果可以的话问一下没有被选上的原因等。&br&PS:用稿周期1-3个月不等(以期刊为例),通常不支持一稿多投,但是一旦“广撒网”就更要跟进好各个杂志社的进度,不要连自己投过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一家采用一定要通知其他家撤稿,以防一搞多刊。
第一步:搜索相关领域的期刊杂志,并对他们进行分类,通常分为核心和非核心。第二步:搜集他们的投稿方式和投稿要求。第三步:将自己需要投的稿件与他们进行匹配,风格相似的可能录取率更高。第四步:投稿,注意按照对方的投稿要求投稿。第五步:跟出版社联…
来自子话题:
作者是宋志标。&br&写过社论,要为抒情体辩护一下。&br&首先,像这种清明节的悼词或者之前被讽刺的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什么的,出现的频率非常低。南方都市报一天至少一篇社论,现在多半都两篇了,抒情体一年顶多也就十篇,我觉得应该都没有。当然剩下的都是吭哧吭哧讲些谁都明白的大道理,品位好的读者肯定更烦了。&br&其次,譬如新年贺词之类,体例就是那样,说句实在的,读者的期待也就是那样,肯定是避实就虚的写法。当然作者水平对文章的整个气息趣味有非常大的影响,确实有好有坏,但非要说这种文体本身就趣味低劣,那就先去批评大众的阅读趣味低好了。一年来这么一两回,我觉得也没什么。再说是人就有抒情的一面,这有什么可难为情的。品味是那么了不得的事情么,这是向读者有效传递信息的工作,又不是个人创作。Ps,说到肉麻,老实讲,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我觉得也非常肉麻。&br&其实抒情体最难写,憋词儿最耗神。反正我最怕写这类稿,悼词啊,贺词啊,纪念日啊,真难写,避之不及。&br&最后,像清明节这种,说到地震的事儿的时候,真是尺度太紧了,什么实在的批评都不能说,那就只能变相地表达点不满的情绪吧。诉诸情绪肯定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曲笔真是无止境的事儿,玩儿起修辞来,感觉跟杂耍儿似的,并不好。&br&我觉得这稿子很好,不论修辞立意,底下的情感很深沉。宋志标因为这事儿被南方都市报辞退,我深深鄙夷报社领导,负责把关的人不承担,这分明就是要让作者自我审查。但是当然作者本来就自我审查,这么搞来就是要审查到没有底儿了。所以宋志标不写社论我也挺为他高兴的。
作者是宋志标。写过社论,要为抒情体辩护一下。首先,像这种清明节的悼词或者之前被讽刺的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什么的,出现的频率非常低。南方都市报一天至少一篇社论,现在多半都两篇了,抒情体一年顶多也就十篇,我觉得应该都没有。当然剩下的都是吭哧吭哧…
来自子话题:
按照浏览频繁度排序:《三联生活周刊》(内容丰富)、《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有深度)、《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的内心影响我的进程)、《第一财经周刊》(财经也时尚)、《新世纪周刊》(财经再出发)、《新周刊》(口水也有范儿)。
按照浏览频繁度排序:《三联生活周刊》(内容丰富)、《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有深度)、《南方人物周刊》(人物的内心影响我的进程)、《第一财经周刊》(财经也时尚)、《新世纪周刊》(财经再出发)、《新周刊》(口水也有范儿)。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南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