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实现放大作用需集电极正向偏置发射极反向偏置还是需要集电极反向偏置发射极正向偏置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三极管分压偏置放大电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一个三极管的问题
放大状态下,发射节正向偏置,集电节反向偏置,于是发射区发射电子,集电区收集电子,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但在饱和状态下,发射节和集电节都正向偏置,发射区和集电区都应该发射电子咯?电流应该从基区流入,发射区、集电区流出咯?可事实似乎不是这样的,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当三极管工作在开的状态,电流是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的啊?为什么呢?
哈哈 你也是一个新生吧
三极管有两种 你知道吧 pnp的和npn的
它们正常工作的时候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只需记着发射结加正向的
集电结加反向的
你说的 可事实似乎不是这样的,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当三极管工作在开的状态,电流是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的啊?为什么呢? 因为电位高低不一样啊 就向水一样的啊 只能从高流向低
饱和状态只是说Ic最大几乎不受Ib的控制 三极管是放大信号的 只能从一端输出
回答数:36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请问下各位前辈们,npn三极管怎样的电流方向称为集电极正偏(电流从哪里流向哪里?),发射极反偏又是怎样?_百度知道
请问下各位前辈们,npn三极管怎样的电流方向称为集电极正偏(电流从哪里流向哪里?),发射极反偏又是怎样?
麻烦请画个图加些说明下电流方向\发射,集电极的正反偏的情形,没图的解说我看过好几篇,几乎都是看不清,还是文字加图好理解,先谢谢了...我是看书的看不明白上网看解答却更加迷糊了,哎...书上最后就扔了这么一句话:无论NPN还是PNP要想进入放大区,需两条件:给集电极加反向偏置电压,给发射极加正向电压...就这样了~~NPN和PNP的电流方向是一样的吗&?我是为了这问题搞了几个小时始终没搞懂
提问者采纳
npn,pnp都是两个背靠背二极管组成npn=np pn,p点为基极对pn结加正向电压就是左正又负
请画个图可以吗
画图很麻烦的,我是手机用户,你还不如找个电子电路的书,花一两小时看,肯定可以看懂,从二极管开始看,不难的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这个你可以这样理解,NPN三极管内部为NP结加PN结,所谓的正偏就是在在N区加上负电压,P区加正电压。三极管放大时工作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请画个图可以吗
集电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当前的位置:&→&&→&
共基极(Common-Base Configuration)的基本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 图 1
主要应用在高频放大或振荡电路,其低输入阻抗及高输出阻抗的特性也可作阻抗匹配用。电路特性归纳如下:输入端(EB之间)为正向偏压,因此输入阻抗低(约20~200);输出端(CB之间)为反向偏压,因此输出阻抗高(约100k~1M)。
电流增益:&&&&
虽然AI小于1,但是RL / Ri很大,因此电压增益相当高。
功率增益,由于AI小于1,所以功率增益不大。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与特性
图2共发射极放大组态的简化电路共射极(Common-Emitter的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
&&&&&&&&&&&&&&&&&& 图 2
因具有电流与电压放大增益,所以广泛应用在放大器电路。其电路特性归纳如下:
输入与输出阻抗中等(Ri约1k~5k ;RO约50k)。&
电流增益:
电压增益:
负号表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相位差180&)。
功率增益:
功率增益在三种接法中最大。
共集电极(Common-Collector)接法的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
&&&&&&&&&&&&&&&&&图 3
高输入阻抗及低输出阻抗的特性可作阻抗匹配用,以改善电压信号的负载效应。其电路特性归纳如下:
输入阻抗高(Ri约20 k );输出阻抗低(RO约20 )。
电流增益:
电压增益:&
电压增益等于1,表示射极的输出信号追随着基极的输入信号,所以共集极放大器又称为射极随耦器(emitter follower)。
功率增益Ap = AI & Av&& ,功率增益低。
三种放大电路特性比较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偏压
&&&&&&&&&&&&&&&&&&&图4 自给偏压方式 此电路不稳定
又称为基极偏压电路
最简单的偏压电路
容易受&值的变动影响
温度每升高10&C时,逆向饱和电流ICO增加一倍温度每升高1&C时,基射电压VBE减少2.5mV
&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影响最大)
图5 射极加上电流反馈电阻 改善特性 自给偏压方式 但还是不太稳定
&&&&&&&&&&&&&&&&&&&&&&&&&&&&&&&&&&&&&&&&&&&&&&&&&&&&&&& &图6
&& 此为标准低频信号放大原理图电路路,见图6,其R1(下拉电阻)及R2为偏压电阻(这种偏压叫做分压式偏置)为基极提供必要偏置电流,R3为负载电阻,R4为电流反馈电阻(改善特性),C3为旁路电容,C1及C3为输入及输出隔直流电容(直流电受到阻碍),信号放大值则为R3/R4倍数.设计上注意:晶体Ft值需高于信号放大值与工作频率相乘积,选择适当集电极偏压、以避免大信号上下顶部失真,注意C1及C3的容量大小对低频信号(尤其是脉波)有影响.在R4并联一个C2,放大倍数就会变大。而在交流时C2将R4短路。
为什么要接入R1及R4?
&& &因为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半导体器件,温度变化将导致集电极电流的明显改变。温度升高,集电极电流增大;温度降低,集电极电流减小。这将造成静态工作点的移动,有可能使输出信号产生失真。在实际电路中,要求流过R1和R2串联支路的电流远大于基极电流IB。这样温度变化引起的IB的变化,对基极电位就没有多大的影响了,就可以用R1和R2的分压来确定基极电位。采用分压偏置以后,基极电位提高,为了保证发射结压降正常,就要串入发射极电阻R4。
R4的串入有稳定工作点的作用。如果集电极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发射极对地电位升高,因基极电位基本不变,故UBE减小。从输入特性曲线可知,UBE的减小基极电流将随之下降,根据的电流控制原理,集电极电流将下降,反之亦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工作点。分压偏置基本放大电路具有稳定工作点的作用,这个电路具有工作点稳定的特性。当流过R1和R2串联支路的电流远大于基极电流IB(一般大于十倍以上)时,可以用下列方法计算工作点的参数值
&& 图7 PNP共射放大电路
的放大作用" target="_blank" href="/jicu/changsi/161.html">放大原理作用
复制带链接的文本推荐其它网站→
本站所有文章不得转载!可以链接网址使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有问题可到本站-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您所发表的观点需审核,过几个小时就能看到您所发表的评论。
网友[]评论:楼主慷慨分享真是好人啊!— 23:56:32发表网友[]评论:还 可以啊— 00:17:59发表网友[]评论:hao— 20:14:52发表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NPN为例==
热门型号:
&&&当前位置:
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NPN为例
用户名:youer
注册时间: 9:16:00
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NPN为例
1.半导体电子器件,有两个PN结组成,可以对电流起放大作用,有3个引脚,分别为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有PNP和NPN型两种,以材料分有硅材料和锗材料两种。2.的分类:a.按材质分:硅管、锗管b.按结构分:NPN、PNPc.按功能分:开关管、功率管、达林顿管、光敏管等.3.三极管的主要参数:a.特征频率fT:当f=fT时,三极管完全失去电流放大功能.如果工作频率大于fT,将不正常工作.b.工作电压/电流:用这个参数可以指定该管的电压电流使用范围.c.hFE:电流放大倍数.d.VCEO: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表示临界饱和时的饱和电压.e.PCM:最大允许耗散功率.f.封装形式:指定该管的外观形状,如果其它参数都正确,封装不同将导致组件无法在.4.判断基极和三极管的类型:先假设三极管的某极为“基极”,将黑表笔接在假设基极上,再将红表笔依次接到其余两个电极上,若两次测得的都大(约几K到几十K),或者都小(几百至几K),对换表笔重复上述测量,若测得两个阻值相反(都很小或都很大),则可确定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否则另假设一极为“基极”,重复上述测试,以确定基极.当基极确定后,将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笔接基它两极若测得电阻值都很少,则该三极管为NPN,反之为PNP.把黑表笔接至假充的集电极C,红表笔接到假设的发射极E,并用手捏住B和C极,读出表头所示C,E电阻值,然后将红,黑表笔反接重测.若第一次电阻比第二次小,说明原假设成立.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分别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极。基区很薄,而发射区较厚,杂质浓度大,PNP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空穴,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故发射极箭头向里;NPN型三极管发射区"发射"的是自由电子,其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发射极箭头向外。发射极箭头向外。发射极箭头指向也是PN结在正向电压下的导通方向。硅晶体三极管和锗晶体三极管都有PNP型和NPN型两种类型。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和管脚识别常用三极管的封装形式有金属封装和塑料封装两大类,引脚的排列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底视图位置放置,使三个引脚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从左向右依次为ebc;对于中小功率塑料三极管按图使其平面朝向自己,三个引脚朝下放置,则从左到右依次为ebc。目前,国内各种类型的晶体三极管有许多种,管脚的排列不尽相同,在使用中不确定管脚排列的三极管,必须进行测量确定各管脚正确的位置,或查找晶体管使用手册,明确三极管的特性及相应的技术参数和资料。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我们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β=ΔIc/ΔIb,这时三极管处放大状态。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怎么变化,这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三极管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饱和导通状态。根据三极管工作时各个电极的高低,就能判别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因此,电子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经常要拿多用电表测量三极管各脚的电压,从而判别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状态。使用多用电表检测三极管三极管基极的判别:根据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我们知道三极管的基极是三极管中两个PN结的公共极,因此,在判别三极管的基极时,只要找出两个PN结的公共极,即为三极管的基极。具体方法是将多用电表调至电阻挡的R×1k挡,先用红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只脚上,用黑表笔去碰三极管的另两只脚,如果两次全通,则红表笔所放的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如果一次没找到,则红表笔换到三极管的另一个脚,再测两次;如还没找到,则红表笔再换一下,再测两次。如果还没找到,则改用黑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个脚上,用红表笔去测两次看是否全通,若一次没成功再换。这样最多没量12次,总可以找到基极。三极管类型的判别:三极管只有两种类型,即PNP型和NPN型。判别时只要知道基极是P型材料还N型材料即可。当用多用电表R×1k挡时,黑表笔代表电源正极,如果黑表笔接基极时导通,则说明三极管的基极为P型材料,三极管即为NPN型。如果红表笔接基极导通,则说明三极管基极为N型材料,三极管即为PNP型。
用户名:youer
注册时间: 11:06:00
本人出来乍到,才疏学浅,请各位多多指教!
用户名:邓超
注册时间: 15:24:00
相当不错!虽然大家都知道
用户名:youer
注册时间: 15:57:00
谢谢大家的支持!
热门型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极管的集电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