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教您个问题,现在有一个渣打科营机会选择,财务尽职调查查offer和trade officer,请您 给些建议好吧 thx

【天津Customer Execution Team Officer 客户尽职调查招聘】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招聘Customer Execution Team Officer 客户尽职调查-看准网
8k-10k元/月
8k-10k元/月
岗位职责: - To perform CDD (Client Due Diligence) review according to Group standards and country
- To ensure no breach of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he Money Laundering Prevention Policy/Guideline/Procedure and the Code of C - To control and enhanc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 To ensure all team staffs are provided with proper training,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induction course, job related policies, operations procedures, regulations, systems and management skills for sp - To maintain a good working relationship within
- To support the Supervisors’ in daily BAU (Business as Usual).
任职要求: - Great exposure to banking operat - Opportunity to improve upon communication, problem solving, team working, multi-tasking and Eng - Exposure to banki - Opportunity to team - Promotion Path: Supervisor (with 2 years of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职位来源:
该公司其他招聘职位
更多吉安热门职位招聘
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
无该公司信息
吉安平均工资
热门公司招聘
46条招聘&&3.0分
12条招聘&&1.7分
7条招聘&&1.0分
9条招聘&&3.5分
75条招聘&&3.4分
1条招聘&&3.7分
看准网()为您免费提供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相关信息,包括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招聘、工资、面试、评价及员工、工作环境照片,以上信息均由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员工匿名提交,看准网整理发布,所有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相关内容均不代表看准网意见!
附件简历:
请上传简历!
附件简历:渣打科技营运中心offer
[问题点数:100分]
渣打科技营运中心offer
[问题点数:100分]
不显示删除回复
显示所有回复
显示星级回复
显示得分回复
只显示楼主
相关帖子推荐: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
每天回帖即可获得10分可用分!小技巧:
你还可以输入10000个字符
(Ctrl+Enter)
请遵守CSDN,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CSDN(www.csdn.net)”。如是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该公司其他职位
天津最佳人气招聘企业
举报类型:
问题描述:(选填)
邮箱地址:(选填)
感谢你的反馈意见!
微信公众号
手机适配版您好!我想问问您关于渣打科营中心的问题。请问去科营工作之后将来有没有机会去南方的分行工作呢?_百度知道
您好!我想问问您关于渣打科营中心的问题。请问去科营工作之后将来有没有机会去南方的分行工作呢?
我收到科营管培的offer,但是不想再天津工作,因为我不是北方人。请问将来有希望调到其他地方吗?
提问者采纳
珐碃粹度诔道达权惮护科技中心是个很不错的地方,它的性质实际是一个外包公司。全球只有三个 印度 马来西亚 和 中国。他处理的是全中国渣打的业务是渣打银行的心脏所在。随着业务类型的不断扩展会有更多的机会做全球的业务。现在有的我所知道的就是美国USD PAUMENT 是咱么在做。香港关于PLOAN方面也在进展当中。不知你的OFFER下来是在哪个TEAM。但是机会肯定是很多,如果你在HUB里面学的足够多的话。放心你的含金量不只是你在一个小小的支行或者分行等学到的。如果你想挑战自己的潜能,能看的长远的话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现在老的TJ HUB员工基本都TRANSFER到五湖四海,为银行业培养了许多人才。相信我如果你在这里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一定是会有收获的。告诉你银行圈子很小,尤其是外资银行。口口相传就够了,所以一定要自己努力。机会都是平等的,你表现的越好机会就越多。
非常感谢您的耐心解答!还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一下。请问在渣打科营中心operation方面有几个team?分别都是处理什么业务的呢?您还提到“老的TJ HUB员工基本都TRANSFER到五湖四海”,可是据我所知这个中心是去年才成立的,应该不存在什么特别资深的员工吧。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员工的发展情况吗?非常感谢您给迷茫求职路上的人这么重要的帮助!
2007年就成立了。整个科营中心都是 做OPERATION。面太广了,有CMS现金管理部门CB WB TRADE LPU 等等等等。你加我百度好友吧我回来和你细说。
提问者评价
对各位的答案都非常感谢!回复晚了,不好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科营中心是名义上独立于渣打银行的公司,在这边工作的经验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渣打银行的其他机构的应聘,不过是否能获得工作机会还要看具体招聘时候的表现。科营的工作和银行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只是你在这边可以获得很多技能的培训,将来在应聘其他岗位相对有一些优势。
总之,你在科营中心工珐碃粹度诔道达权惮护作,基本没希望调的其他的地方,不过有一定可能性获得在天津渣打工作的机会!
非常感谢您!我还是比较希望将来能回到南方的银行从事后台的工作的,那么科营的工作经验对于未来的这一发展能有帮助吗?科营的工作经验的价值大吗?
其实~~科营没你们说的那么好,待遇很一般!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我之前的supervisor就调到离他老家很近的地方了
现在认识的几个管培应该也是在这边工作培训一段时间再调到其他地方的希望可以成为同事哦
渣打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有一个同学,上大学期间就梦想去CITI,大肆开始就在花旗北京打工,毕业后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著名的小蓝伞offer,结果在北京花旗发了一年的TT电文、开了一年LC终于认识到自己难有进步了。拿着一个月4000多的薪水也过不上舒服的日子。毅然决然辞职了。  中国的银行和外资银行当然有很多不一样。首先不一样的在于理念:  总体说,外资银行是以产品利润为核心,有一个赚钱的产品,就设置对应的人员进行定价、营销、IT支持等工作。中国的银行是以管理为核心,比如要对个人客户的业务管理,就有了个人(零售)银行部,要对公司客户业务管理,就有了公司银行部。相比而言,当然是外资银行的理念要先进,因为可以根据产品线核算到每个人的成本投入和产出,每个岗位的价值也就一目了然了。而以管理为核心却常常陷入管理黑洞,不知道资源到底投入到什么地方,起到了什么效果。而且往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不过总体说,在中国,目前的一套管理办法还是可行的,因为毕竟国情不同,地域差异太大,外资银行也在学习中国银行的一些管理方式。中国的银行在本土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是超过外资银行的。至少学习能力现在看是跟上了。大家不要抱怨中国的银行服务差,管理落后什么的,外资银行服务好是因为他们业务少,如果他们的柜台一天也接待上百个人,你看他们服务能好到什么地方。管理好也是相对的,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上层管理还是很好的,至少在总行层面,我看到的情况还是很乐观的。至于分行以下,由于冗员和知识面的缘故,的确存在一些很差劲的干部,但这不是主流。  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差别还体现在待遇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一般员工的待遇一般超过中资银行当地的普通员工。但差别不大,至少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我所知道的花旗、汇丰等GLOBAL的银行,普通员工月薪也就左右,未必比一些中资银行的人员好。而且中资银行的福利和保障更强。这一点请大家不要迷信。  我觉得外资银行真正强的就是他们的培训计划,针对大学生的trainee program,针对业务人员的product know how等课程都更加有力度。有人知道汇丰可以让一个毕业生到香港或者伦敦培训1年半,期间薪水不少,还发放生活补贴。我认识好几个这样的人,确实有点羡慕的感觉。但这不是普遍现象,一年全中国有多少人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呢?我有朋友在香港太古集团、英美烟草等企业做trainee,一年也能拿20万港币的样子。在这样的企业培训过了以后,首先业务上面肯定是没话说了,另外也见了很多世面,不会表现得生涩的样子。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所有银行都做得不够,多数都很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职业规划更谈不上,如果你自己不规划学习,3-4年以后根本上就废了。中国的银行崇尚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其实内部潜力很大,只不过不会利用发掘而已。这一点不能不说是遗憾。  对中资银行来说,在本土市场,外资银行可以不放在眼里,而从全球层面上看,中国大陆人的竞争力还不够。我在新加坡、香港、东京看到的做金融的华人很多,不过大部分是香港、新加坡、台湾的人,而在伦敦纽约等世界金融中心,大陆人唯一的用武之地可能就是金融工程,搞计算了。德意志银行投行和公司银行部的一个MD,北大数学博士,出国10多年了,也只能做金融工程。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楼主见解独到。顶一下
  楼主写的很精彩!期待继续写下去~~~
  其实不但是银行业,其他行业国企和外企比起来,培训\职业规划也是差很大的~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学习是 生存之本
  继续呀!!
  中国许多企业都忽视员工的培训,与其说忽视,其实是不舍得投入,非常短视。
  我在新加坡、香港、东京看到的做金融的华人很多,不过大部分是香港、新加坡、台湾的人,而在伦敦纽约等世界金融中心,大陆人唯一的用武之地可能就是金融工程,搞计算了。德意志银行投行和公司银行部的一个MD,北大数学博士,出国10多年了,也只能做金融工程。    ----  对金融领域不是很了解,但从文字来看,金融工程应该是金融领域的低水平的工作乐。请问,金融领域高水平的工作应该都是做些什么呢?
  误会,我对金融工程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原文本意是华尔街喜欢用数学头脑强大的中国人做金融工程,而忽略中国人别的才华。
  是啊 确实是这样 !
  中资银行在用人方面的确差点,不过这个是国企运作模式后遗症吧。另外,在人才的培养上,中国企业向来喜欢成品的。培养?有的,但很少啦。
  中资银行其实不错的说...
  说的太精辟了.外资银行以产品利润为核心,中资银行以管理为核心.    其实何止银行,所有企业都是这样.
  外企和国企的差距也是这样的……
  “大家不要抱怨中国的银行服务差,管理落后什么的,外资银行服务好是因为他们业务少,如果他们的柜台一天也接待上百个人,你看他们服务能好到什么地方。“    你太无知了吧。 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总共也没去过我的银行几次。 网上银行可以办事, 电话银行可以办事, 我有自己的支票本、信用卡, 每月银行还给我寄statement, 我没必要去银行!
连这都不知道还在这里舔着脸评论中外银行的区别。
告诉你, 和CITI BANK相比, 中国的银行根本就不叫银行。
  你才無知,最噁心你這種開口就我在XX住了XX年的人,中國有多少人會用internet banking & tele banking,credit card又有多普及? 你讓花旗來中國像中行那樣遍地分行,然後都要求國人像你那樣,不死翹翹才怪,像你這種總喜歡把外國生活方式套入中國的人,不知道該說你無知還是別有用心.甚麼都不懂還要裝,現在都提倡globalization,HSBC的口號你聽過吧:the world’s local bank. 何況你說的花旗,是commercial bank麼,明明citi group就做investment banking的多,我好幾個同學都在裡面做,周薪2K英鎊.  甚麼都不懂的人,非要開口閉口說人無知,噁心.
  观点独到,评价客观,支持!
  作者:2h3
回复日期: 2:57:00    支持你!上面那位说话实在有点没礼貌。
  作者:2h3
回复日期: 2:57:00  ---   太支持你了!!  ---    我在中国(!)还住了几十年呢,总共也没去过我的银行很多次。网上银行我也一样可以办事, 电话银行也一样可以办事, 我一样有自己的支票本、信用卡, 每月银行还给我寄statement, 我也没必要去银行!    但是国内的情况的确有国内的情况,国人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日可以改变的。如果外资银行像工行/中行那样遍地开花,的确他们也不比国内银行做得好!
  其实内部潜力很大      唯一不喜欢这句话。中国的事情很多都可以这样说。其实潜力很大。    其实潜力一点也不大,拉出去就是个松货。    这种自欺欺人的话千万不要再说了。    我们中华文明潜力很大。中国。。。。潜力很大。    优势变成胜势的本领才是真本领。如果没有这个本领,就是个破筛子,如果没有这个本领除了说你潜力很大以外,就真的没有什么好的词语可以夸你了。    楼主写得不错。请原谅我指出这点小毛病。
  我是同意潜力很大这句话的。我所在的银行有3、4个在柜台工作的员工觉得实在没有发展,就考研了,后来不是进了外资银行就是进了内资银行的总行。不能说他们没有潜力。
  我不同意潜力很大这句话。  3,4个员工相比一个分行几千人来说,1%都不到,换成“有点潜力,但不是很大”才是。
  中资银行除了了“管理为核心”以外  还片面的追求大而全  什么代理业务都揽,每次去银行缴费,排队队伍里缴手机费的,电话费的,煤气费的,保险费,什么都有。  用户等得烦,柜员做的烦。  但是据知,银行代理缴费并未收费,仅仅是达到一点点揽储的效果。    不过今年开始,我们这里工行已经停止移动缴费,移动不得不准备开始200个缴费充值点。从这里看来,中资银行或许也在慢慢向“利润核心”转变。
  基本同意,其实从总行层面来说,确实工作压力比较大,人员素质也相对较高的。  当然国企的通病还是会有的
  我们这里,中资银行现在开始压缩柜台缴费,刚开始起步,就被老百姓骂得狗血喷头,甚至还出现了不为人民服务之类的抱怨。  内资银行,尤其是四大,现在在百姓心目中,还是属于吃皇粮的一类。对他们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改革的起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楼上各位的见解都很得到,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选择什么样的银行还是需要你们各位明示!
  回复:longyanglu,丫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不懂中国什么情况吧?不懂大家可以教教你。中国老百姓有几个用支票的?有几个用信用卡的?有几个会用网上银行的?有几个知道交水电煤气电话费可以不去柜台的?中国国内所有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不会超过1千万张,中国个人支票不会超过有1百万人使用。这叫啥,这叫国情,叫金融生态。你说的那些我都知道,什么银行寄statement啥的,我银行每个月也给我寄,一张按揭贷款月结单,一张信用卡账单。什么国外生活了十几年,别瞎掰了,没见过这么没教养的人。要掐架找别地儿,你丫要是活腻味了,我介绍个地儿给你,甭出门,你家卫生间有马桶,直接把头塞里面冲走的了。    
  回复:qaz1357  这位大哥说得很透彻,“其实很有潜力”听起来是有点心虚的味道。那咱也不说废话,看结果。我跟你打赌,5年以后,中国赚钱最多的银行肯定还是中资银行!10年以后,中国最赚钱的银行肯定还是中资银行!100年以后,中国最赚钱的银行也还是中资银行。呵呵,100年以后的事情我说了不算,没准都世界大同了。10年为准吧。输赢自有分晓,赌什么,兄弟再商量吧。
  让你们把中国银行说的还不错    呵呵,真有意思    人力资源的浪费叫有潜力啊。这样的人在内部再怎么培养也只是在银行内部的范围上的高。    &国外差20年,不是说瞎话,好好体会吧    现在的年青人就一点不好,太浮躁,以前自己目前的经验来应付世界就没问题了
  有潜力,也有浪费,这没错啊!看你怎么想吧,如果能用上了,就叫潜力,不用或者不知道用叫浪费。就跟中国经济有潜力一个道理。
  楼主的观念很新颖,支持一下。
  总行层面压力大? 分行的一线 压力才叫大呢,这个要考核,那个要考核,坐柜的出个差错就完了,信贷的呢,存款,贷款,不良责任……,压的你闯不过气来,然后呢,钱又少,这才是要命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从拿的钱与所做的工作来做比较的话,总行及分行的二线简直比一线的好太多了。
  回复:qaz1357    这位大哥说得很透彻,“其实很有潜力”听起来是有点心虚的味道。那咱也不说废话,看结果。我跟你打赌,5年以后,中国赚钱最多的银行肯定还是中资银行!10年以后,中国最赚钱的银行肯定还是中资银行!100年以后,中国最赚钱的银行也还是中资银行。呵呵,100年以后的事情我说了不算,没准都世界大同了。10年为准吧。输赢自有分晓,赌什么,兄弟再商量吧。  =========================================  为什么赚钱,怎么样赚钱?为了上市,国家一次性划拨几百亿美元的银行当然赚钱了!
  好文章,收藏啦!
  “为什么赚钱,怎么样赚钱?为了上市,国家一次性划拨几百亿美元的银行当然赚钱了!“  不好意思说您不明白,不过呢国家拨的那个是资本金,不是营业收入或者利润.
  俺是金融版的前辈,一段时间不来,发现很多新人,很多新贴。
  中国的银行业是培养蛀虫的沃土
  你太无知了吧。 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总共也没去过我的银行几次。 网上银行可以办事, 电话银行可以办事, 我有自己的支票本、信用卡, 每月银行还给我寄statement, 我没必要去银行! 连这都不知道还在这里舔着脸评论中外银行的区别。 告诉你, 和CITI BANK相比, 中国的银行根本就不叫银行。    你要中国人学会了用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才行啊.我在银行上班,碰到的客户都是十快钱一年的借记卡年费都不肯交的人,更有至少百分之三十的人根本不知道用取款机也不愿意去学,把卡就当存折来用,几百块叫他去取款机上取他还说要投诉你.碰到这种人怎么办???  不要一昧觉得中国的银行落后,先把国民的素质提高再说吧,等所有人都会用信用卡了再试着让他们接受支票吧!    
  你太无知了吧。 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总共也没去过我的银行几次。 网上银行可以办事, 电话银行可以办事, 我有自己的支票本、信用卡, 每月银行还给我寄statement, 我没必要去银行! 连这都不知道还在这里舔着脸评论中外银行的区别。 告诉你, 和CITI BANK相比, 中国的银行根本就不叫银行。    你自己才是最无知的人啊 !你可知道现在中国还有多少人是不会用柜员机的啊!就连按完密码要按“确认”都不知道的人还有不少啊!这是和国民素质有着重大的关系的!而且什么CDM、ATM啊,就连那些刚刚上大学的学生都不懂啊,因为他们都没有接触过,或者才刚刚接触!你还敢说什么网上银行啊?神经病!  等到中国多数人都懂了这些的时候你才说话吧!
  htcong 你是严重不了解中国金融国情的人!  你根本不发言权!你回美国吃大便吧!你没有资格做中国人!
  htcong
这个混蛋严重引起公愤!
  抱歉1 我骂错人啦!我要骂的是longyanglu !这个才是混蛋!才是卖国贼!
  楼上的 心理变态的说?  个人意见不一,何必大动肝火?    在美国呆就呆出这样的素质?
  也许就在银行工作恰如楼主说的.中国的不比外国的差到那里.  但是就服务的根本结构来说,太差了.  就我自己的情况,  我是销售人员,基本一年换一个地方.  每到一个地方在当地办工资和费用卡.  因为直到今天国内银行是不联网的,一个地方的存折到另一个地方没法用,只能用卡.  这样离开一个地方,总要在存折上损失一些余额.也不方便家庭财政管理.  就我对国内财政金融体系的了解,国内银行终端联网(跨省)近期不大可能.  如果外国银行能够作到全国的通存通兑,我立马把钱转过去.  
  楼上的楼上要考虑一下不同的国情吗,国情不同当然方式有不同,  中国的发展程度还没达到那一步吗?
  楼主见解深刻独到!  偶在柜台实习半年,累得半死不活.hr经理美其名说是让我们熟悉银行业务,有利于以后工作.剧我自己了解,这样的工作要真正上手其实花不了一个月,我刚毕业的魄力和冲劲就是在这半年的存存取取中磨灭掉了!  另外,其实柜台业务如果是按楼主所说的以产品利润来衡量的话,那么4大应该就把这些业务丢掉,因为这些业务占用了银行80%的人手但拿不上20%的效益,完全就谈不上什么利润.鸡肋!  但没办法,国情不一样,观念不一样,这几年来已经4大已经在不断的改革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的,对吧.
  我知道楼主说的德意志银行的那个MD.是不是姓“王“?
  就我对国内财政金融体系的了解,国内银行终端联网(跨省)近期不大可能.
上面一个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就不知道他的了解从什么地方来的。实际上建设银行的实行数据集中以后,实现了南北两个中心,这样南方各省之间实现了终端联网,北方各省之间也实现了终端联网,而南北之间的联网也是会很快实现的。另外兄弟提到了将来要转到国外银行,实际上有些人总是批评国内银行的服务低下,实际上去了解一下国外银行的收费水准,就能够知道人家的服务为什么能够那么优质了。
  作者:longyanglu
回复日期: 23:52:00
      “大家不要抱怨中国的银行服务差,管理落后什么的,外资银行服务好是因为他们业务少,如果他们的柜台一天也接待上百个人,你看他们服务能好到什么地方。“        你太无知了吧。 我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总共也没去过我的银行几次。 网上银行可以办事, 电话银行可以办事, 我有自己的支票本、信用卡, 每月银行还给我寄statement, 我没必要去银行! 连这都不知道还在这里舔着脸评论中外银行的区别。 告诉你, 和CITI BANK相比, 中国的银行根本就不叫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几家大银行都提供上述所有服务。    除了支票本不怎么普及之外,一样可以不去柜台,通过网络、电话办大多数业务。    井底之蛙看到的外国月亮,自然比磨盘还大。
  说的有道理
  1、目前,外资的普通职员总体收入和中资差别不大,甚至不如中企,因为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经过严格的市场咨询调查,一般都会非常详细了解投资地的工资水平甚至生活、风俗习惯,所以别迷信外企收入高的说法,商人都是精明的。    2、中资是以“管理”出效益,而外企是以“产品”出效益,因为中资的利润大多数是出之储蓄和贷款间的利差,而外企的利润大多数集中在投资上。    3、中资企业不是不重视培训,而是因为培训出来的人往往嫁作他衣,外资银行在分配制度上要比中企公平,有些外企根据职工在本企业服务的年限递增薪水和享受福利待遇,甚至还有在职员退休时候一次性发给养老费的,因此跳槽的人微乎其微。
  真长学问
  泡泡洋浴缸
      我还真不知道原来银行代收水电煤是么的是不和这些公司收钱的。。难怪我这里的银行都不怎么办理这些业务。。。    
  大家对银行的见解听起来都好高档的样子诶,象我这样一个06届理财专业的大专毕业生能进银行工作真是好难啊!年后就要去中信实习并工作了,怎样才能在银行生存发展呢?希望侧耳聆听各位前辈的教诲!MSN:
  好贴!  四大银行很有共同语言嘛!  我最烦办代收代付业务,电费/手机费/保费/、自己的客户都跑光了。这种不收手续费的业务最好不要办!让花旗去办!大家反正喜欢外资银行!
  上面多从宏观的角度,就毕业生而言,我们03金融班毕业的时候大概20人去了银行,基本上80%是走关系进去的,现在大概5人左右离开(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据他们自己说是不堪忍受!!),现在留下来的基本上反应比较痛苦,原因    1人浮于事,有的上级和身边的老年同事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都非常低,每天不干活光说闲话,而且工资还高,    2太重视拉贷款的个人,跟爷一样在银行里捧着    3学不到东西,待遇奖金等不知道为什么就多了,等过几个月搞不明白又被扣了,简直朝令夕改,不让人心服!!    我不是银行的,只是身边很多银行的朋友,只能尽我所知地谈问题,不到之处见谅!!!多谢各位!!
  一句话,如果中国银行国家不支持,4大银行早就破产清算了,银行的坏帐都到了腐败人的手中,然后有中国老百姓的纳税的钱去填这个窟窿。NND
  作者:形骸放浪
回复日期: 11:39:00
      1、目前,外资的普通职员总体收入和中资差别不大,甚至不如中企,因为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经过严格的市场咨询调查,一般都会非常详细了解投资地的工资水平甚至生活、风俗习惯,所以别迷信外企收入高的说法,商人都是精明的。        2、中资是以“管理”出效益,而外企是以“产品”出效益,因为中资的利润大多数是出之储蓄和贷款间的利差,而外企的利润大多数集中在投资上。        3、中资企业不是不重视培训,而是因为培训出来的人往往嫁作他衣,外资银行在分配制度上要比中企公平,有些外企根据职工在本企业服务的年限递增薪水和享受福利待遇,甚至还有在职员退休时候一次性发给养老费的,因此跳槽的人微乎其微。        阁下很有见地,在外资银行高就?
  请楼主指点一下,我现在银行做长期贷款项目评审的,就是基建\固定资产投资之类的.主要做做尽职调查,写写评审报告还有合同签定前的等等工作.因为地点的原因需要跳槽,目前可以去什么样的岗位呢?
  的确,中资银行的不重视培训,一方面是理念的问题。另外也存在怕为他人做嫁衣。  
  喜欢这个论题,顶起来,沉下去可惜了.
  作为一个大国,我一直认为,中国需要出现世界性的大企业,其中银行必不可少,而且我也坚信会有这么一天。10年前,谁也料不到华为和中兴通讯可以可朗讯、北电等相提并论。  政府的扶持要有针对性,我认为政府不能为愚蠢的行为买单,比如拯救中海油,这样只会助长愚蠢。但另一方面,政策要跟上现代金融发展,目前的银行税收、个人薪酬、鼓励金融创新、利率市场化等方面都不如国际上其他国家有竞争力,很大一部份责任要政府来承担。改革开放20多年了,银行领域的改革简直少只又少。到目前也就刚刚开始减员增效和股份制改革,这简直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老国有企业的路子,没什么创造力。
  不破不立,以后争取自己搞实体.
  分析精辟
  胡说八道,德意志投行部得MD?知道多少钱吗?大投行得MD都是百万美金年薪!  中外比较?从你得分析,首先知道你不是银行得人,道听途说,还要在这里贻害众生。当然不要对外资银行迷信这个态度是正确得。
  作者:minco   胡说八道,德意志投行部得MD?知道多少钱吗?大投行得MD都是百万美金年薪!    中外比较?从你得分析,首先知道你不是银行得人,道听途说,还要在这里贻害众生。当然不要对外资银行迷信这个态度是正确得  ——————————————————————————  嗯?还有人叫板啊?又遇到一个没教养的人,我只有叹气了。  百万美元年薪跟我讲的问题好像不矛盾吧?本文也没有讲到MD的薪水问题。不过根据我接触的情况,他们的薪水也没那么夸张,要不你把他们的PACKAGE贴出来,我服。  我不是银行的人?哈哈,真没有话说了。  “道听途说”?这意思你是亲身经历了?期待这位没教养的人的文章。  “贻害众生”? 靠,我要有这个功能,先害你白痴一辈子。    
  兄弟,你得“德意志银行投行和公司银行部的一个MD,北大数学博士,出国10多年了,也只能做金融工程。”这话明显对外资投行的MD有所鄙夷。  叫板就是白痴?兄台你的气量何在?有此等鸡肠小量,你的文章见地能深到哪里去?李连杰的《霍元甲》也就是“与武会友”,一介武夫尚能如此,chuanchengwu兄何如呢?  既然chuanchengwu兄已经出招,在下就以文会友了:  要是谈到“中外资银行比较”,chuanchengwu兄的“中外资银行比较”确实大了,行文来看,充其量就是个“中外资银行职业发展比较”。在下水平有限,无法对两者进行详细评论,唯一要所的,两者都是银行,惟“盈利”耳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我就讲外资银行职业发展,令兄同学对花旗追求的失望不在花旗本身,而在与其对花旗提供的offer了解不深。著名外资商业银行比如花旗、汇丰、渣打等,在大陆招人,应该说是采用2种方式:第一种就是management trainee plan,主要是以培养适合自身文化的本土银行家为目的,率选的条件都很苛刻,录用后也是待遇优厚,并且接受系统的银行家培训,被选中的人就像中了科举,一举进了翰林院,在外资银行的发展,最少也是以RM为起点(RM待会在解释)。而这种也是在校大学生所憧憬的外资银行职业发展梦想。第二种,外资银行除招聘trainee外,还会从毕业生招聘各种各位的staff,clerk等,这些员工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厉,进去以后,一般从最低级别坐起,如果是业务部门,就是officer,assistant等职位。通过这种途径成长,无功无过的话,就会安照银行的升迁计划一步一步往上走,终极也许就是个RM(如果是业务部门)。当然银行内部对外的招聘都是允许内部员工竞争的,通过第二种形式进来的员工,也是有机会通过考试或者第一种方式的“举人”资格。  现在谈谈银行一般的分工,概而言之,就是业务类和技术类,内外资使然。业务类,一般知道的使Officer和Relationship Manager,Officer或者assiastant,在外资银行,都是辅助RM进行业务的角色,没有业务压力,比如说资料收集,前期信用分析等等,而RM是有业绩压力的,或者说是要承担责任的,一般RM都是外资银行重重视的人才,他们也是属于外资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  技术类的,大家知道的一般有bills和风险管理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对文凭以及金融以及会计法律素质要求较多  。我想说bill这块,因为大家如果做bill以后,会对这个有误解。一般进入bill这部门后,前2年会跟一个师父做很无聊的校对工作,因此心怀大志者会很气馁,而一般心怀大志者也不会被招入这种部门,因为个性对这个很重要。这个工作看似枯燥无味,其实是一个很讲技术含量以及经验的部门,如果能够在这个部门待上3~5年,那你这辈子都银行都能够找到稳定且收入颇丰的职位。  现在讲讲内资银行,其实就一句话,惟关系耳,惟你在银行内部的关系以及你在外面的关系,能走多远,就看关系。当然,如果你是做bills的除外,到哪你都是块宝。  好了,要说的还是有很多,略供各位新毕业的师弟师妹鉴考之。    
  看得我都乱了....  好象每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  首先,进哪家都不容易啊.
  bill具体是作什么的?  愿闻其详。。。  俺没雄心大志,但俺是个好兵,也喜欢稳定一点的工作~
  citi一个月拿4000元的确少了点
  见招拆招:    “兄弟,你得“德意志银行投行和公司银行部的一个MD,北大数学博士,出国10多年了,也只能做金融工程。”这话明显对外资投行的MD有所鄙夷。”  ——————————————————  早就有回复如下:    作者:chuanchengwu
回复日期: 1:14:00
      误会,我对金融工程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原文本意是华尔街喜欢用数学头脑强大的中国人做金融工程,而忽略中国人别的才华。  ------------------------------------------  “只能做金融工程”云云,是无限惋惜,这么有才华的前辈,要是爱尔兰人、犹太人的话,恐怕早就是董事总经理了。并非对金融工程的鄙薄。    另外,德意志银行只有两个大的部门,一个部门叫CIBD,一个叫(PCAM) 分别是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ing department和Private Clients and Asset Management的缩写。人家内部叫投行部,其实和美资如高盛、大摩的投行是大不相同的,薪水方面也不一样。商业银行的MD一般会较低一些,百万美元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说以文会友。如果对我文章有不同意见,可以指出来研究探讨,只要言之有物,我和各位朋友都欢迎。但如果一上来就扣帽子摆姿态,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毕竟不是我先挑事,谁先口不择言大家一目了然。    中外资银行比较,本来是有写成系列的打算,因为独木难支,我个人视野有限,只能抛砖引玉,大家互相补充最好。请有经历过的朋友们都来参与,就职业发展、薪酬待遇、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以飨后来人。  
  bills部门就是做信用证(LC)相关操作的部门(内资银行的国际业务部),新进员工都是做校对工作,因为信用证要求“单证一致”,这个需要细心。而至于经验吧,因为信用证采用的都是国际标准条款,各种的交易情况和对条款的理解是很讲究经营的,其实信用证条款也是国际贸易结算一个国际交流语言,所以经验很重要。条款理解错了,或者写错看错一个字,损失的也许就是上百万美元。因为bills的业务收入占到外资银行一个很大的比例,而内资银行很多还是起步阶段,所以说,如果你在外资银行的bills部门待上3~5年,你到哪里都是稳做钓鱼台,特别是女生。所以啊,各位mm,不要被开始的枯燥工作打击了工作的热情。  至于chuanchengwu 兄的表现,就由各位看官评价了。
  感觉这种纯体力活真的很容易诱发精神病,而且外资行现在在新水上真是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现在工作不好找,不能要求这么高呀
  怎么不继续呀  
  个人觉得现在的金融改革其实还是比我们的国情有超前的趋势的  毕竟我们不能因为在东南沿海地区  见识到了更多更先进的西方的管理和模式  就一味这样要求中国的银行和企业啊  大家要更多考虑我们的贫困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情况啊  记得老师对我们讲过一句话:  在中国,不论做什么,先问符合不符合国情,  之后再问到底科学不科学  深有感触~
  citi一个月拿4000元的确少了点  -------------  实际上,中国大陆的citi的 staff就是这个薪资水平。我的一个朋友刚从那里跳出来,他说citi的研发全都在美国和香港做,内地的citi branch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个销售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所以抱有雄才大略、实力超群的人去了内低的citi不免会有很多的失落感和懊丧。
  谢谢各位的介绍,看了之后对外资银行的了解清楚多了
  任何银行都有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  只看是否适合你:)深圳外资银行群,职业交流。
  作者:cdragon1976
回复日期: 13:50:00
      我们这里,中资银行现在开始压缩柜台缴费,刚开始起步,就被老百姓骂得狗血喷头,甚至还出现了不为人民服务之类的抱怨。    内资银行,尤其是四大,现在在百姓心目中,还是属于吃皇粮的一类。对他们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改革的起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  来自基层的大实话~~~~!
  我说几句,这几天正好赶上mm行里报销费用,她所在支行有一客户经理姐姐,年芳28,自建行起先在柜员干,前些年储蓄没人管,客户来了就写成自己的户了,现在转做客户经理,她们是计财的人算你能报多少,这位姐姐可好,三个月能报3w多,这还不是最多的,一年光报销就能10几万,你说年薪多少  还有一大叔,公司部下来俩月了,也不知道拉了多少存款,能报快2w吧  不过不知道外资的是不是也搞这一套
  ==================================    bills部门就是做信用证(LC)相关操作的部门(内资银行的国际业务部),新进员工都是做校对工作,因为信用证要求“单证一致”,这个需要细心。而至于经验吧,因为信用证采用的都是国际标准条款,各种的交易情况和对条款的理解是很讲究经营的,其实信用证条款也是国际贸易结算一个国际交流语言,所以经验很重要。条款理解错了,或者写错看错一个字,损失的也许就是上百万美元。因为bills的业务收入占到外资银行一个很大的比例,而内资银行很多还是起步阶段,所以说,如果你在外资银行的bills部门待上3~5年,你到哪里都是稳做钓鱼台,特别是女生。所以啊,各位mm,不要被开始的枯燥工作打击了工作的热情。    至于chuanchengwu 兄的表现,就由各位看官评价了。  ==================================  所言甚是.  有过中外资行的单证工作经验,但是什么时间才能熬出头.  .  我觉得trade service是工作复杂,地位不高,一般审单的收入不高,但是工作都要很费神.  
  我没做过单证,我觉得我一定会被开始就枯燥的工作打击掉工作的热情得。个性就这样。
  在中资行做的确是要自己不断的学习,中资从来都不会投入任何资金去帮员工培训(除非业务需要),所以有很多人喜欢到外资行工作不是因为外资行的人工,福利这些,而是在外资行你可以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或者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在中资行不可以做到的  
  谢谢chuanchengwu和minco两位高手的分析,可以显见都是从切身经验为后来人指路。很是受教。  马上就要开始找实习,面对银行众多的部门和方向还真是有点不知所措。11号起,外资银行可以介入人民币业务,虽然有相当高的金额门槛,但在那些巨头眼里,肯定够不成障碍。想听听高手们对此带来的机遇分析,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哪类金融人才会因此抢手呢?
  肯定手里有重要客源的客户经理抢手!
  呵呵,楼主的话确实比较有道理,让我对银行业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
  留名。
  看高手过招就是受益匪浅!学习啦!谢谢chuanchengwu和minco的精彩论述、
  中资银行的员工不能指望得到多好的培训    多数时候只有自救了    自己去学习 才有出路
  1、目前,外资的普通职员总体收入和中资差别不大,甚至不如中企,因为外企在进入中国市场前都经过严格的市场咨询调查,一般都会非常详细了解投资地的工资水平甚至生活、风俗习惯,所以别迷信外企收入高的说法,商人都是精明的。            2、中资是以“管理”出效益,而外企是以“产品”出效益,因为中资的利润大多数是出之储蓄和贷款间的利差,而外企的利润大多数集中在投资上。            3、中资企业不是不重视培训,而是因为培训出来的人往往嫁作他衣,外资银行在分配制度上要比中企公平,有些外企根据职工在本企业服务的年限递增薪水和享受福利待遇,甚至还有在职员退休时候一次性发给养老费的,因此跳槽的人微乎其微。    -------------------  简单点说,当时外资银行是被中国政府经营管制的,国有行的主要业务他们根本不能操作,所以外资行把特有产品主体业务。另外外商独资银行在规模,网点等硬条件实在无法跟国有行抗衡,也只好另辟蹊径。    国有行为何以“管理”为主?很简单,因为规模庞大,机构太多,而且时刻要紧追中央精神。呵呵。    外资商行给的薪水少?那是当然,没有盈利怎么发钱?
  关于楼主说的培训问题,我想补充两句  中资行为什么不敢在培训上花大力气,因为它们明白,手下员工本事大了第一件事就是跳槽  外资行热衷于培训,是它们知道好的培训是对本企业有好处,其实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说到底,还是竞争力不同啊。。。。。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尽职调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