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17个月,还只长了4颗牙齿。请问这是正常现象吗?小儿牙齿什么时候长全才能长齐牙齿。如果老这样。怎么处理?

小儿17个月,还只长了4颗牙齿。请问这是正常现象吗?小儿什么时候才能长齐牙齿。如果老这样。怎么处理?_百度知道
小儿17个月,还只长了4颗牙齿。请问这是正常现象吗?小儿什么时候才能长齐牙齿。如果老这样。怎么处理?
患者信息:女 1岁 湖南 永州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小儿17个月,还只长了4颗牙齿。请问这是正常现象吗?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小儿什么时候才能长齐牙齿。如果老这样。怎么处理?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无前4颗牙齿大约8个月长出,8个月以后。牙齿一直没动静。急!
提问者采纳
就是出牙慢出牙晚的原因,长牙不会因为缺什么的,以前的时候孕妇什么都吃不到,孩子缺的更多那也不是都长牙了么,不用担心。奶热出牙早,奶凉出牙晚。奶粉就不知道了。
提问者评价
答案来自:
其他类似问题
正常来说,两岁左右出齐20颗牙。如果一直不出牙,可去口腔科拍牙片,看看牙床,顺便查微量元素,看有无缺钙。
按默认排序
其他10条回答
2岁内宝宝平均出牙数为月龄减去4-6,17个月大宝宝平均出牙11-13颗,您宝宝典型有出牙迟缓症状,可以服用龙牡壮骨颗粒治疗,龙牡壮骨颗粒有补钙促进食欲消化的作用,能治疗和预防宝宝佝偻病(缺钙)、软骨病,对宝宝夜惊、夜啼、多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也有治疗作用。您宝宝17个月大,可按治疗量服用,1天3次,每次1袋,一般1-2个月可改善宝宝出牙迟缓症状。祝您宝宝出牙迟缓早日改善!
是不是缺钙啊???我崽崽现在是20个月,出了一口牙啦。17个月的时候也不只4颗啊
17-20个月,三个月就出齐牙了吗?
我时说我宝宝17个月的时候不只4颗呀~~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出牙了啦.我刚查了一下,16-17个月要出12颗牙才是正常的。16-24个月要出16颗牙。我家崽崽的也没长全的,出了里面的大牙,基本上都长了,你要不要带宝宝去医院看看是不是缺什么啊
如果父母双方没有相似的出牙经历,建议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找出真正原因。一般宝宝会在三岁左右出齐20颗乳牙的。
你家宝宝应该是有点缺钙,你给宝宝喝点三精的葡萄糖酸钙,平时注意均衡饮食就行。
这个就有点不对了,一般17个月应该长齐了啊。带宝宝去做个检查,看到底是怎么了
有可能是缺钙,但是每个人情况是不同的,宝宝一般是在2岁半内长齐牙齿的
给宝宝补点钙吧,多喝点汤水。长齐的话是看个人体质的,这个不好说。
我宝宝10个月了才长了一颗牙齿,钙也一直在补的。
有些小孩牙齿长得慢,,
去医院查下是 不是缺钙啊
牙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宝宝的牙长的慢正常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宝宝的牙长的慢正常吗?
&我家宝宝从牙开始出到现在1个半月了,刚长了一半是不是啊,其他的宝宝也这样吗?请大家帮帮我!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长了一半?& 孩子长牙有早有晚,别太担心。如果长的实在慢可以问医生查下钙质情况
最佳回答者:
你没给宝宝做过吗?没有就去做个就知道是不是了.
孩子牙齿的萌出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早些,有的晚些,但就某个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牙齿萌出早的孩子,可能在4个多月下切牙就开始萌出;大部分孩子都是6~8个月开始萌出;而很少一部分孩子是1岁以后,有的接近1岁半牙齿才萌出。但对这些孩子而言,如果没有全身发育异常,就是正常的。
虽然,孩子牙齿的萌出有的开始的早,有的开始的晚,虽然牙齿的萌出总会有一定的顺序,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顺序不变萌出,有时萌出的顺序会有些少许变化,这也属于正常的范围。
记得专家门诊有这么一个咨询:&宝宝7个月,5个半月出的下面两颗牙,现在上面的牙也要出了,但不是出的2个门牙,而是门牙两边的小牙,出门牙的地方已经发白,请问正常吗?&从孩子妈妈的叙述来讲,这个孩子牙齿的萌出是正常的。有时在前牙区,无论是上牙还是下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会有所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并不是因为孩子牙齿的萌出,跟书上说的有轻微的变化,就不是正常的,这种观念和想法都是错误的。
每天的门诊,跟孩子打交道,遇到最多的疾病就是孩子的龋齿,也就是大家说的&蛀牙、虫牙&。龋齿的发病有3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牙齿的发育不好,矿化程度低;二是不良的喂养、饮食习惯和口腔清洁习惯;三是细菌的作用。对于婴幼儿来讲,主要的致病因素是不良的喂养、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
孩子牙齿的发育,早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最早开始于孕期的14~16周,直到孩子出生后一年,在这段时间内,只要出现影响妈妈(孕期)和孩子(生后)健康的不良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牙齿的发育缺陷,而发育缺陷的牙齿因为存在先天不足,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就更容易患龋齿。但有时,有的家长往往很难区分是牙齿发育缺陷还是得了龋齿,在前牙区发生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了。
上前牙好发婴幼儿龋齿,主要因为不良的喂养、饮食习惯和不良的口腔清洁习惯,再就是牙齿靠近牙龈(牙床)的部分矿化相对其他部位要程度低。而且这个部位,往往食物软垢和菌斑容易堆积,加上这些部位孩子很难清洁干净,所以往往这些部位先发生龋齿,有的会一块块、一层层剥脱,变色呈深黄色、黄褐色、褐色。而远离牙床的那一部分牙冠,则是正常的。这里需强调,如果家长怀疑和发现孩子的牙齿有异常,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
釉质发育不全
记得专家门诊时,有这么一个咨询:&我女儿32个月,从她6个月的时候长牙,之后每月长一颗,直到9月份长了4颗牙。后来就慢了,大概18个月是长全了,就是2颗门牙刚长出来的时候就只长了一半,上半靠牙根的地方还很正常,下半段却是咖啡色,请问是什么原因,我看到书上说是先天性牙釉质不全。现在孩子一切正常,就是笑起来露出牙齿的时候,门牙象蛀了一样。请问到孩子长大了,会不会一直这样呢?&
从家长的叙述,我更倾向于是牙齿的釉质发育不全。至于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要基于病史和家族史。当然,真正确诊,还应到门诊进行检查,这样便可一目了然,毕竟有时家长的描述会有出入。当然,在换牙前,乳牙的釉质发育不全不会消失,父母要做的一是认真帮,防止发生蛀牙;二是考虑修复治疗。如果家长的叙述是门牙&上半靠牙根的地方是咖啡色,下半段还很正常&则就有可能是蛀牙。
定期口腔检查
上周的门诊看到一个3岁的男孩,因为右下磨牙(槽牙)疼痛和不敢吃东西才来就诊,小家伙整个右侧脸都肿了起来。一问家长,才知道到目前为止,孩子从没有到医院来检查过,这次如果不是牙痛,还不会就诊。
完成了孩子的这次治疗,我在想,如果孩子早些就诊和检查,就会早发现龋齿,可能通过简单的治疗,一次就能完成。而发展到目前这种状况,治疗需几次,而且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会增加许多,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增加许多。
婴幼儿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龋齿,常见的咬合异常主要是反咬合,这些主要与不良的口腔喂养和清洁习惯有关。孩子定期检查,就会尽早发现:第一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开始采取口腔清洁习惯,方法是否科学和正确;第二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存在不良的口腔喂养习惯;第三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有口腔发育的异常;第四个检查方面,孩子是否有一些口腔疾病。
早期检查4大好处
首先,如果对孩子从小就采取科学、正确的口腔清洁习惯和科学、良好的喂养习惯,就会避免和预防龋齿、反咬合(由不良喂养习惯导致)的发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心理成长都有益处。
其次,还会使孩子免受疾病的痛苦。
第三,对一些发育异常,通过早期发现,可以找到治疗的最佳时机,避免延误治疗。
第四,尽早发现孩子的口腔疾病,尽早治疗,避免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避免孩子遭受更多的病痛,家长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定期检查,尽早发现口腔疾患,是我们的设想。希望每个家长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希望每个孩子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只有这样才能获益终生。
子出牙时间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通常孩子在出生后6-7个月便开始长牙,晚一些的却要到10个月时才萌出,个别孩子到1岁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现象都是属于正常的。
孩子出牙早晚与骨骼生长快慢有关,这是一种早期骨骼生长的差别,是遗传上的差异在婴幼儿身上的体现,对孩子今后的骨骼生长和身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说是不会影响今后骨骼的生长发育的。孩子的长高主要是靠长骨(四肢骨)的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的速度远远较躯干等增长迅速。决定孩子身高的因素是遗传因素,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运动,与出牙早晚没有直接的关系。
是否需要补钙治疗,这要看孩子是否缺钙,补钙也必须遵医嘱。当然,为了防止孩子缺钙,可适当地多吃些富钙食物,或给予一些钙保健品服用,但千万不可滥用。
儿童缺钙要标本同治
儿童缺钙,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标,内因是本,外因是摄入量不足,内因是吸收率低下。
宝宝长牙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出齐20颗乳牙,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长牙可能引起发烧、流口水、乱啃咬&&牙齿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宝宝的饮食结构,爸妈一定要好好面对宝宝的出牙期哦。
出牙期的营养与食物守则
随着牙齿数量的不断增多,宝宝的咀嚼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糊糊不再适合宝宝,营养和改变食物的性状同样重要哦。
当宝宝开始长牙时,爸妈可视宝宝的发育状况,准备一些半固体食物给宝宝吃。添加固体食物,每次应只尝试一种新的食物,并且由少量开始,食用3~4天后再逐渐增加量及浓度,添加顺序为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固体。
这是宝宝将要萌牙的时期,宝宝大约在5个月大时,口水分泌特别多,牙龈很痒,什么东西都要放到嘴里咬,这是因为宝宝的第一颗乳牙快要长出来了。
摄食行为特征
开始移动下颚,舌头推出反射消失,可以自行控制吸吮动作。
对牛奶以外的食物开始产生兴趣。
眼睛会看着别人的食物,可能会伸手到别人的盘子里。
6个月左右,除了吸吮外也开始会咬东西。
给予牛奶以外的&液状&食物。
并尝试给予&糊状&食物。
将一汤匙的麦粉加4~5汤匙的母乳、配方奶粉或开水,搅拌均匀,以婴儿喂食汤匙或用洗干净的手指,一次少量地喂食。
米、麦糊。
磨碎的香蕉、苹果汁或梨子汁。
宝宝在6~10个月大时,长出了第一颗乳齿&&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从此告别无齿行列喽。
摄食行为特征
用手指抓取任何他看得到的东西,同时把它放入口中。
会用手抓住汤匙,并开始模仿大人的咀嚼动作(但无法咬碎食物)。
给予&泥状&食物。
尝试给予&半固体&食物。
蛋黄泥、马铃薯泥、胡萝卜泥等。
稀饭、麦片粥等。
8~12个月大的宝宝,已经拥有4颗小牙牙了,他们正在练习使用新工具来切碎食物啦。
摄食行为特征
基本能用牙床熟练地咀嚼食物。
能用门牙切断较长的软质食物,比如香蕉。
给予&半固体&食物。
尝试更多味道的食物。
肉泥、肉末、蛋黄泥。
香蕉、冬瓜、西红柿、嫩豆腐。
9~13个月时宝宝上颌的侧门牙萌出,到10~16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
摄食行为特征
开始适应固体食物。
唇、舌可任意移动,并能上下任意咀嚼。
肠胃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可以自己拿奶瓶,也能握住汤匙来搅动食物,但无法将食物由汤匙送到嘴巴。
给予半固体食物。
尝试给予固体食物。
剁碎的蔬菜。
宝宝长出第一乳磨牙,大约是在13~19个月。拥有磨牙后,宝宝的咀嚼能力大大提高,更喜欢&有嚼头&的食物了。
摄食行为特征
基本适应固体食物。
能初步自主进食,用勺子把食物送进嘴里。虽然可能吃得到处都是,但是非常值得鼓励。
减少液体食物的摄取(但基本奶量应保证)
提供更多稍硬的固体食物。
软饭、烂面、面片。
较粗的碎菜、小肉丸。
12~20颗牙
宝宝大约在16~23个月时开始长第二磨牙。等这四颗磨牙萌出,宝宝的二十颗乳牙就长齐,完成了乳齿列,就可以尽享天下美味啦。如果宝宝因为出牙而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清凉、柔软的食物,如布丁、起司等。
摄食行为特征
可以自己吞咽食物。
进食技巧改进很多。
固体食物大约可占其营养来源的50%。
面条、大豆、小块蔬菜、饼干等。
一岁以后则可以渐渐地给宝宝吃一般的食物。
长牙期最需要的营养素
钙:能保持健康的牙齿,出牙期的宝宝每天需要600~800毫克的钙。
磷:有助于生长发育,并促进牙龈和牙齿的健康。
氟:有助于防止龋齿,有助于形成强壮的骨骼。
镁:使牙齿更加健康。
维生素A:,保持牙齿和牙龈的健康。
维生素B1:促进正常的食欲,帮助消化。
维生素D:通过正确辅助钙和磷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强壮。
各种奶类的钙含量
原味全脂酸牛奶1133.5(毫克/千克)原味脱脂酸牛奶1225脱脂奶1233.5低脂奶1150山羊奶1312.5优酪乳1233.5
应对出牙期的不适感
出牙对宝宝来说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情,牙龈肿胀带来的不适、大量的口水,还有可能会发烧,最大的问题是拿什么来磨牙才安全又卫生。看完本文,照顾出牙期宝宝,妈妈不用再发愁。
出牙会给宝宝的牙龈带来不适感,肿、胀、痛、痒都有可能,宝宝经常到处找东西来啃咬。问100个出牙期宝宝的妈妈,你都会得到同样的回答:最头痛就是宝宝乱啃咬的问题!她们担心磨牙时的卫生保障、磨牙物的安全性;害怕宝宝误食、误吞;还有自己变成啃咬对象时的疼痛。
咬牙胶的是是非非
咬牙胶简称牙胶,又称为固齿器,其帮助宝宝锻炼牙齿的功能再明显不过。为了给宝宝合适的磨牙物,几乎所有的婴幼用品公司都推出形形色色的咬牙胶。除了形状上的不同外,更有功能上的区别,有带香味牙胶、入水牙胶、摇铃牙胶,更有许多带牙胶功能的玩具等。咬牙胶提供不同的厚度和咬感,让宝宝体验各种咬嚼的感觉。漂亮的咬牙胶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宝宝的注意,软硬适度又适合入口,宝宝还是比较爱用的。
可是宝宝们经常把牙胶当成了玩具,且因为这些牙胶淡而无味,容易咬几下就扔在地上。等牙龈又痒起来时,又再捡起来继续咬,妈妈们很为卫生担忧,每天要无数次地跟在宝宝后面拾牙胶去清洗消毒。
牙胶的材质基本为无毒塑料,何时应更换牙胶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不少妈妈对于让宝宝拿块塑料乱咬一通还是比较排斥的。还有一些妈妈则认为,让宝宝咬牙胶就如让小狗咬塑料骨头,显得好可怜。
磨牙棒的喜恶各半
可食用的磨牙棒看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味道不错,宝宝更乐意拿着啃咬较长时间,被扔在一边的几率小些。市场上所售的磨牙棒分为两种,一种是十分坚硬的,宝宝根本咬它不动;另一种是软软的和饼干无太大差别,与其说是磨牙棒不如说是手指饼干。
软质的磨牙棒,虽能起到一些磨牙的作用,但是时效不长,吃下去太多易影响奶量和正餐。妈妈们更爱提供硬质的磨牙棒,而宝宝对于磨牙棒可谓是喜恶各半,爱咬的抓到一根半天不肯放;不爱咬的,尝过一次就再不肯咬。
形形色色的磨牙物
为了给宝宝一件合适的磨牙物,妈妈们真是动足了脑筋,来看看这些实用的&土方&吧。
胡萝卜磨牙棒
新鲜的胡萝卜洗净,刨去那层薄薄的外皮,切成妈妈食指大小,适合宝宝手抓。什么调料都不用放,隔水蒸,硬度视宝宝的需要而定。最好煮成外软内硬的程度,即让宝宝可以吃到些胡萝卜又不至于被消灭得太快,是不错的磨牙物。(from蕾娜妈咪)
香菇磨牙饼
香菇去除根蒂部分,只保留顶盖备用。在沸水或任何的汤中投入整个的香菇顶盖,煮熟即可千万不要炖得酥烂。待香菇变凉就可以拿来给宝宝当磨牙饼,即鲜香又软硬适度,咬烂了就再换一片。宝宝较小时最好用新鲜香菇,肥滑、弹性好、硬度较低。等宝宝大些可以改为水发香菇,加强韧度和硬度
补钙需要咨询医生.可以吃点鱼肝油帮助钙的吸收
去检查一下,看缺不缺
一般来说,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会长出第一颗牙,两岁左右长齐20颗乳牙。不过每个宝宝的生长各有差异,有些宝宝可能在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就能长牙,有些则可能直到1周岁才长牙,只要在1周岁长牙都是正常的现象。在宝宝长牙的期间,他会表现出很多症状,比如烦躁不安、流口水,甚至到处乱咬,这些都是长牙所带来的不适。这些不适虽然会随着牙齿的成长而慢慢消失,但是它们对宝宝牙齿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护理不好,甚至可能影响恒牙的健康,所以,当宝宝长出了第一颗牙以后,就应该带着宝宝去牙医那里建立一份 属于他的档案,详细记录牙齿的生长。
20个乳牙宝宝的诞生是有顺序的,虽然不一定一成不变,但是也可以作为参照的依据。
1.下乳中切牙
2.上乳中切牙
3.上乳侧切牙
4.下乳侧切牙
5.下第一乳磨牙
6.上第一乳磨牙
7.下乳尖牙
8.上乳尖牙
9.下第二乳磨牙
10.上第二乳磨牙
长牙期的不适
口水多,经常流的满嘴满脸都湿湿的恐怕是每个长牙期宝宝经常出现的情景。随着第一颗牙齿的萌出,刺激了牙龈神经,从而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分泌的口水自然只能流淌而出。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的现象,不用过分担心,等到一周岁左右,随着口腔深度增加,吞咽功能的完善,流口水现象会慢慢消失,不过这个时期的护理工作还是必不可少。
护理小贴士
1.及时帮宝宝擦干净口水,因为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造成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可以准备一块柔软的棉布,擦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留口水的地方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动作太重,容易擦破皮肤引起感染。
2.准备一个小围嘴围在宝宝的脖子上接纳宝宝流的口水,以免口水弄湿衣服。
3.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发红的现象,那么可以涂抹一点有收敛作用的药膏,尤其是嘴角部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口水对皮肤的刺激性,保护宝宝的皮肤。不过如果皮肤已经有点溃烂,则不宜自己用药,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
因为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的刺激,宝宝的牙龈会有些不适,比如牙龈痒、牙龈疼痛等,甚至有些宝宝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巴里面咬。这些都是牙齿惹的祸,等到牙齿都长出来,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不过爸爸妈妈们还是可以采用一些小办法来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护理小贴士
1.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宝宝的牙龈,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2.进行牙床训练。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牙胶之类的产品,就是为了缓解宝宝牙齿不适而设计的,可以买一些牙胶或磨牙棒之类的产品让宝宝咬,一来可以缓解不适,二来还能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一举两得。
3.因为牙龈不适,宝宝可能会咬自己的嘴唇和舌头,甚至在喂母乳的时候咬妈妈的乳头,这样不但会咬伤自己,还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引起龅牙。妈妈应该多留心宝宝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宝宝咬嘴唇就要及时制止。如果宝宝咬着不肯放也不能硬来,可以轻轻挠挠宝宝的小嘴唇使他松开。
发烧、拉肚子
少数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和拉肚子等异常现象,这些症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也不会自己消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对症下药。
清洁口腔123
1.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细菌存活的能量来源,所以不要以为小宝宝就不用刷牙,也不要怕麻烦,每次给宝宝喂养完毕用温水擦拭宝宝的牙齿和牙龈。也可以在喂养后让宝宝喝一口水,就当作漱口,也能起到清洁的作用。
2.清洁口腔的姿势:妈妈坐在椅子上,把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的头稍微往后仰,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蘸点清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跟长出来的牙齿。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针对这个年龄段宝宝使用的套在手指上的牙刷,也可以用来清洁牙齿。
3.清洁口腔的时间:每次喂养完都要清洁口腔或者让宝宝漱口,每天早晚清洁一定要非常认真仔细,尤其是晚上临睡前那一次清洁。
长牙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出齐20颗,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可能引起、流口水、乱啃咬&&牙齿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宝宝的饮食结构,爸妈一定要好好面对宝宝的出牙期哦。
  ?出齐全部乳牙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小牙牙的萌出有规律吗?
  宝宝牙齿的发育及钙化,从期就开始了,胎儿长到第二个月,乳牙牙胚就开始在颌骨内发育。宝宝出生时,牙冠的发育就基本完成了,只是要等到大约6个月时,牙齿才会纷纷顶破牙床。
  你看,宝宝真的是蛮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哦。6个月内只需要吃奶,根本用不到牙齿,所以就把牙齿收藏着。等到要添加的月龄,才把这些贝齿拿出来使用。
  出牙有迟有早,怎样对待
  乳牙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才会逐步萌出,大约在2岁~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长齐,乳牙萌出的全过程就是出牙期。
  每个宝宝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不能强求一致。有的宝宝出牙早,有4个月出牙的,有2个多月出牙的,甚至还有宝宝拥有诞生牙;有的宝宝出牙则较晚,9个月才出牙。儿保医生建议,只要不晚于10个月出牙都属正常,如果10个月仍无任何出牙的征兆,则应该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找到迟迟不出牙的原因。
  宝宝出牙的一般次序
  乳牙分为乳中切齿、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且左右对称、上下颌对应。通常最先萌出的是下颌的乳中切齿,然后是上颌的乳中切齿&&爸妈可以参考一下附图。利用本刊提供的出牙记录表,更可以轻松为宝宝制作一份出牙档案。
  月龄出牙顺序(附出牙图及空白的牙齿位供爸妈为宝宝记录出牙的顺序和时间)
  Q:宝宝出牙不按常规、乱序地出,有问题吗?
  A:如出牙图所示,大多数宝宝都是按这个次序出牙。但出牙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宝宝都有他自己的出牙次序,乱序出牙没有任何问题。
  Q:出牙一定是两颗一起出的吗?如果只出一颗牙是不是?
  A:只出一颗牙不代表缺钙,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爸妈不用过虑。牙齿的萌出有先有后,牙龈有一个准备期,通常先是牙床变硬,然后牙齿才一点点地长出来。或许你现在只看到宝宝出了一颗牙,却有三颗在同时准备萌出呢。
  婴幼儿期是恒牙发育的关键期
  恒牙的发育和钙化从胎儿期就开始了,主要是在婴幼儿期进行。宝宝在3岁时,牙槽嵴上排着全副乳牙,颌骨里却已经有了恒牙的牙胚。所以,婴幼儿期,特别是2岁以内,如果宝宝患高烧、、败血症等以及营养不良,不仅仅影响乳牙的质量,更会对恒牙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牙齿数量的不断增多,宝宝的咀嚼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糊糊不再适合宝宝,营养和改变食物的性状同样重要哦。
  当宝宝开始长牙时,爸妈可视宝宝的发育状况,准备一些半固体食物给宝宝吃。添加固体食物,每次应只尝试一种新的食物,并且由少量开始,食用3~4天后再逐渐增加量及浓度,添加顺序为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固体。
参考资料:http://darlingbaby.net/yuerxinjing/benzhanredian/9125.html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洁白而整齐的牙齿,而牙齿的萌出是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有关牙齿的萌出、伴随的症状、及牙齿护理方面的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本刊特别邀请儿童口腔科专家,针对&小牙牙&的各种学问做系列专题报道,希望对年轻的爸妈有所帮助。
  牙齿萌出时间
  孩子出生时,口腔内没有牙齿,出生后约6个月,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直到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宝宝出生后1年内(1.5个月~11个月)所有乳牙釉质矿化完成,出生后2年内(6个月~24个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内,如果孩子出现全身或局部紊乱疾病,将影响乳牙釉质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缺陷,易患龋齿。
  乳牙萌出一般时间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上颌 7.5个月 9个月 18个月 14个月 24个月
  下颌 6个月 7个月 16个月 12个月 20个月
  萌牙正常时间范围
  中切牙 侧切牙 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上颌 5~15个月 6~21个月 8~29个月 8~28个月 8~34个月
  下颌 4~17个月 6~27个月 8~29个月 8~27个月 8~34个月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3种原因造成差异
  1. 遗传因素 如种族、性别等,正常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牙齿钙化、萌出的时间早。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普遍,如气温、疾病等。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儿童比温热地区的牙齿萌出迟
  3. 营养状况 营养良好,身高、体重较高的儿童比营养差,身高、体重较低的儿童牙齿萌出早。
  牙齿萌出顺序
  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是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1)下颌中切牙,2)上颌中切牙,3)上颌侧切牙,4)下颌侧切牙,5)下颌第一乳磨牙,6)上颌第一乳磨牙,7)下颌乳尖牙,8)上颌乳尖牙,9)下颌第二乳磨牙,10)上颌第二乳磨牙。
  有的孩子会有个别牙齿的萌出顺序颠倒,但最终并不影响牙齿的排列,无需处理。
  长牙时的6种症状
  2种正常反应
  1.咬东西 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任何不适,但在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等。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
  2.流涎 牙齿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这种现象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
  可能出现的4种异常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长牙4大护理原则
  1.口腔清洁 一些学者建议在乳牙萌出之前清洁和按摩牙龈,认为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口腔生态环境且有助于牙齿萌出。专家公认清除菌斑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而这一早期的清洁工作完全靠孩子的父母来完成。即父母手指缠上湿润的纱布轻轻按摩孩子的牙龈组织和清洁孩子的牙齿,每日一次。
  其实只要父母感觉使用牙刷安全,那么选择一个软毛且适宜孩子大小尺寸的牙刷,湿润后使用也是可以的。1岁以后提倡开始刷牙去除菌斑,3岁左右时可以开始使用牙膏,建议使用儿童牙膏。因为这一年龄组的孩子不能咳出且有潜在的氟化物吞咽,所以每次刷牙只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够了。
  2.口咬玩具 乳牙萌出时,小儿喜欢咬东西,如哺乳时咬奶头或将手指放入口内,这时可给小儿一个能咬的玩具,让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龈,使牙齿穿透龈黏膜顺利萌出。有时,也可给孩子用磨牙棒,一是利于牙齿萌出,另外,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咀嚼功能。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议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孩子10个月。
  3.口腔检查 乳牙开始萌出时,也是第一次进行口腔检查的时间,一般检查最迟不要超过孩子12个月。因为龋齿(蛀牙)是由细菌导致的,而主要的致病菌是变形链球菌。随着牙齿的萌出,这些致病菌才开始在口腔内定植。除了开始进行口腔清洁,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因此,第一次口腔检查,保健人员会帮助你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保健措施。而不良的喂养习惯,其危害是极大的,这在后面的专题中会进行阐述。
  4.生理间隙 乳牙间大多存在生理间隙,有些孩子乳牙萌出时出现间隙,也有些孩子乳牙初建牙合时无牙间隙,以后逐渐出现间隙。临床可见随着增龄变化,生理间隙变大。生理间隙有利于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因继承同名恒牙往往大于同名乳牙,生理间隙有利于恒牙替换时排列整齐。但生理间隙的存在,使食物残渣易于存留生理间隙处,不易清洁,易导致龋齿,这也是生理间隙存在的不利之处,但更需我们作好孩子的口腔清洁,避免龋齿的发生。
您好!早晚不同,最早有4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的,但大部分婴儿是从6个月以后开始长牙。牙齿通常是一对一对长出。最早出现的是下方的门牙(前牙),之后是上门牙,然后是侧门牙,再后是前磨牙和犬齿,最后是后磨牙。一般到3岁时,20颗乳牙全部出齐。 婴儿的第一颗牙出现早晚不同,一般是4&12个月之间出来都算正常。如果1岁时还未长牙,只要其他发育都正常,也不必太担心,只有极个别情况是由于代谢紊乱而出牙迟,但通常这不会只表现在牙齿上,也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 长牙的次序与遗传、体内钙含量、是否乳牙缺损等情况有关。
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比如夜啼、出汗、枕秃、生长发育情况等,如有这些现象出现,建议去医院检查血钙。
因人而异 宝宝长牙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出齐20颗乳牙,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长牙可能引起发烧、流口水、乱啃咬&&牙齿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宝宝的饮食结构,爸妈一定要好好面对宝宝的出牙期哦。
出牙期的营养与食物守则
随着牙齿数量的不断增多,宝宝的咀嚼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糊糊不再适合宝宝,营养和改变食物的性状同样重要哦。
当宝宝开始长牙时,爸妈可视宝宝的发育状况,准备一些半固体食物给宝宝吃。添加固体食物,每次应只尝试一种新的食物,并且由少量开始,食用3~4天后再逐渐增加量及浓度,添加顺序为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固体。
这是宝宝将要萌牙的时期,宝宝大约在5个月大时,口水分泌特别多,牙龈很痒,什么东西都要放到嘴里咬,这是因为宝宝的第一颗乳牙快要长出来了。
摄食行为特征
开始移动下颚,舌头推出反射消失,可以自行控制吸吮动作。
对牛奶以外的食物开始产生兴趣。
眼睛会看着别人的食物,可能会伸手到别人的盘子里。
6个月左右,除了吸吮外也开始会咬东西。
给予牛奶以外的&液状&食物。
并尝试给予&糊状&食物。
将一汤匙的麦粉加4~5汤匙的母乳、配方奶粉或开水,搅拌均匀,以婴儿喂食汤匙或用洗干净的手指,一次少量地喂食。
米、麦糊。
磨碎的香蕉、苹果汁或梨子汁。
宝宝在6~10个月大时,长出了第一颗乳齿&&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从此告别无齿行列喽。
摄食行为特征
用手指抓取任何他看得到的东西,同时把它放入口中。
会用手抓住汤匙,并开始模仿大人的咀嚼动作(但无法咬碎食物)。
给予&泥状&食物。
尝试给予&半固体&食物。
蛋黄泥、马铃薯泥、胡萝卜泥等。
稀饭、麦片粥等。
8~12个月大的宝宝,已经拥有4颗小牙牙了,他们正在练习使用新工具来切碎食物啦。
摄食行为特征
基本能用牙床熟练地咀嚼食物。
能用门牙切断较长的软质食物,比如香蕉。
给予&半固体&食物。
尝试更多味道的食物。
肉泥、肉末、蛋黄泥。
香蕉、冬瓜、西红柿、嫩豆腐。
9~13个月时宝宝上颌的侧门牙萌出,到10~16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
摄食行为特征
开始适应固体食物。
唇、舌可任意移动,并能上下任意咀嚼。
肠胃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可以自己拿奶瓶,也能握住汤匙来搅动食物,但无法将食物由汤匙送到嘴巴。
给予半固体食物。
尝试给予固体食物。
剁碎的蔬菜。
宝宝长出第一乳磨牙,大约是在13~19个月。拥有磨牙后,宝宝的咀嚼能力大大提高,更喜欢&有嚼头&的食物了。
摄食行为特征
基本适应固体食物。
能初步自主进食,用勺子把食物送进嘴里。虽然可能吃得到处都是,但是非常值得鼓励。
减少液体食物的摄取(但基本奶量应保证)
提供更多稍硬的固体食物。
软饭、烂面、面片。
较粗的碎菜、小肉丸。
12~20颗牙
宝宝大约在16~23个月时开始长第二磨牙。等这四颗磨牙萌出,宝宝的二十颗乳牙就长齐,完成了乳齿列,就可以尽享天下美味啦。如果宝宝因为出牙而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清凉、柔软的食物,如布丁、起司等。
摄食行为特征
可以自己吞咽食物。
进食技巧改进很多。
固体食物大约可占其营养来源的50%。
面条、大豆、小块蔬菜、饼干等。
一岁以后则可以渐渐地给宝宝吃一般的食物。
长牙期最需要的营养素
钙:能保持健康的牙齿,出牙期的宝宝每天需要600~800毫克的钙。
磷:有助于生长发育,并促进牙龈和牙齿的健康。
氟:有助于防止龋齿,有助于形成强壮的骨骼。
镁:使牙齿更加健康。
维生素A:,保持牙齿和牙龈的健康。
维生素B1:促进正常的食欲,帮助消化。
维生素D:通过正确辅助钙和磷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强壮。
各种奶类的钙含量
原味全脂酸牛奶1133.5(毫克/千克)原味脱脂酸牛奶1225脱脂奶1233.5低脂奶1150山羊奶1312.5优酪乳1233.5
应对出牙期的不适感
出牙对宝宝来说是一件不太舒服的事情,牙龈肿胀带来的不适、大量的口水,还有可能会发烧,最大的问题是拿什么来磨牙才安全又卫生。看完本文,照顾出牙期宝宝,妈妈不用再发愁。
出牙会给宝宝的牙龈带来不适感,肿、胀、痛、痒都有可能,宝宝经常到处找东西来啃咬。问100个出牙期宝宝的妈妈,你都会得到同样的回答:最头痛就是宝宝乱啃咬的问题!她们担心磨牙时的卫生保障、磨牙物的安全性;害怕宝宝误食、误吞;还有自己变成啃咬对象时的疼痛。
咬牙胶的是是非非
咬牙胶简称牙胶,又称为固齿器,其帮助宝宝锻炼牙齿的功能再明显不过。为了给宝宝合适的磨牙物,几乎所有的婴幼用品公司都推出形形色色的咬牙胶。除了形状上的不同外,更有功能上的区别,有带香味牙胶、入水牙胶、摇铃牙胶,更有许多带牙胶功能的玩具等。咬牙胶提供不同的厚度和咬感,让宝宝体验各种咬嚼的感觉。漂亮的咬牙胶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宝宝的注意,软硬适度又适合入口,宝宝还是比较爱用的。
可是宝宝们经常把牙胶当成了玩具,且因为这些牙胶淡而无味,容易咬几下就扔在地上。等牙龈又痒起来时,又再捡起来继续咬,妈妈们很为卫生担忧,每天要无数次地跟在宝宝后面拾牙胶去清洗消毒。
牙胶的材质基本为无毒塑料,何时应更换牙胶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不少妈妈对于让宝宝拿块塑料乱咬一通还是比较排斥的。还有一些妈妈则认为,让宝宝咬牙胶就如让小狗咬塑料骨头,显得好可怜。
磨牙棒的喜恶各半
可食用的磨牙棒看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味道不错,宝宝更乐意拿着啃咬较长时间,被扔在一边的几率小些。市场上所售的磨牙棒分为两种,一种是十分坚硬的,宝宝根本咬它不动;另一种是软软的和饼干无太大差别,与其说是磨牙棒不如说是手指饼干。
软质的磨牙棒,虽能起到一些磨牙的作用,但是时效不长,吃下去太多易影响奶量和正餐。妈妈们更爱提供硬质的磨牙棒,而宝宝对于磨牙棒可谓是喜恶各半,爱咬的抓到一根半天不肯放;不爱咬的,尝过一次就再不肯咬。
形形色色的磨牙物
为了给宝宝一件合适的磨牙物,妈妈们真是动足了脑筋,来看看这些实用的&土方&吧。
胡萝卜磨牙棒
新鲜的胡萝卜洗净,刨去那层薄薄的外皮,切成妈妈食指大小,适合宝宝手抓。什么调料都不用放,隔水蒸,硬度视宝宝的需要而定。最好煮成外软内硬的程度,即让宝宝可以吃到些胡萝卜又不至于被消灭得太快,是不错的磨牙物。(from蕾娜妈咪)
香菇磨牙饼
香菇去除根蒂部分,只保留顶盖备用。在沸水或任何的汤中投入整个的香菇顶盖,煮熟即可千万不要炖得酥烂。待香菇变凉就可以拿来给宝宝当磨牙饼,即鲜香又软硬适度,咬烂了就再换一片。宝宝较小时最好用新鲜香菇,肥滑、弹性好、硬度较低。等宝宝大些可以改为水发香菇,加强韧度和硬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齿什么时候长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