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检索工具具和编研资料的区别是什么

【图文】第九章 档案检索利用与编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九章 档案检索利用与编研
大小:14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网易教育频道
 您目前的位置: >>
科技档案编研复习题(1)
日15:35:51  
  第一章
  一、单选:
  1、北魏时期的科技文献编纂成果《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
  2、北宋时期的李诫编纂的科技文献是《营造法式》。
  3、明末科技文献《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它被喻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的百科全书”。
  4、先秦时期的科技文献编纂成果是《考工记》。
  5、1957年9月,由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了《关于改进档案、资料工作的方案》。
  6、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题词讲:“开发信息,服务四化建设。”7、1986年12月,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提出:“活化科技档案资料。”
  二、多选:
  1、科技档案编研的特点是:(A B C D)
  A编研成品的创造性
B提供信息的系统性
C服务方式的主动性D产生效益的广泛性
E检索信息的原始性2、属于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有:(A C D E)A确立编研成品选题
B编研成品的整理
C确立编研成品结构体例D确定编研成品技术编排
E编研成果的出版3、科技档案编研的性质是:(C D)
  A单一性
  三、简答:
  1、简述科技档案编研的概念及其涵义。
  答:科技档案编研是以档案部门库藏的科技档案为主要对象,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题目,在对科技档案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科技档案及其整理、加工的材料,进行编排、汇集,编印成各种编研成品,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渠道,提供给社会服务的一种工作。
  科技档案编研具有以下涵义:
  ⑴科技档案编研应以档案部门库藏的科技档案为主要对象;⑵科技档案编研要以满足科技、生产等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为出发点;⑶科技档案编研具有较强的研究性;⑷科技档案编研是提供科技档案利用的高层次形式。
  2、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
  答:⑴确定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选题和类型;⑵科技档案编研选材;⑶对选择的科技档案材料予以核实、加工;⑷确定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结构体例和技术编排;⑸对科技档案编研成品进行校核和审定;⑹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出版和传播;⑺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管理。
  四、论述:
  1、科技档案编研的特点。
  答:⑴编研成品的创造性,其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编研产品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产品,编研成品的生产过程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⑵提供信息的系统性,是指为编研成品选择的科技档案材料,一般都要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予以编排、汇集、因此编研成果的提供经过了系统化的整理和加工。
  ⑶服务方式的主动性,是指档案部门开展编研工作,提供编研成品服务,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开发利用手段的主动性。
  ⑷产生效益的广泛性,是指提供编研成品为用户服务以及用户在科技、生产及其管理和社会其他工作中利用编研成品,都将产生广泛性的效益。
  2、科技档案编研的意义。
  答:(一)科技档案编研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⑴科技档案编研提高了科技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⑵科技档案编研扩大了科技档案的利用范围;⑶科技档案编研提高了科技档案信息的质量。(二)科技档案编研继承了我国科技文献编纂的优良传统编纂科技文献,保持珍贵的科技史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优良传统。科技档案部门应当继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把有关科技生产的成果,通过编研工作的形式,留存下来并传之后世。
  (三)科技档案编研有助于促进科技档案工作的发展⑴开展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有助于完善科技档案工作的职能;⑵开展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有利于促进科技档案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⑶开展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提高了科技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科技档案编研的原则。
  答:⑴切合客观实际需要的原则,是指开展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要符合科技、生产及其管理和社会其他工作的客观实际需要,要求档案部门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准确选择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主题内容,确定编研成品的类型。
  ⑵根据库藏科技档案基础的原则,是指要从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或科技专业档案馆自己库藏科技档案的实际状况出发,开展科技档案的编研工作,不能做无米之炊。
  ⑶查找科技档案材料有所选择的原则。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服务目的和编研成品的选题和类型,有选择地查找科技档案材料;另一方面,要根据编研成品使用和发放的范围,谨慎地查找和挑选科技档案材料。
  ⑷依法编研的原则。在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有关科技信息的所有权、使用权、出版权、修改权等法律问题,因此,必须树立和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和法律程序办事。
  第二章一、单选:
  1、在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结构中,为利用者了解编研成品的基本内容,迅速查阅有关科技档案信息提供线索的是:(B)
D封面2、在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结构中,对编研成品起保护作用的是:(C)
D索引3、在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结构中,介绍编研成品的编辑目的和意义为利用者阅读提供指导的是:(D)
D序言4、在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结构中,针对具有检索意义的信息而编制的检索工具是:(B)
D附录5、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是:(A)
D序言6、既是独立的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又常常是其他类型编研成品的必要组成部分的档案编研成品是:(C)
  A文摘汇集
C档案数据汇编
D文件选编7、专业主管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必备的参考资料是:()
  A档案数据汇编
D科技年鉴8、《XXX》是历年城市建设发展主要统计指标汇编,它属于:(B)
  A文摘汇集
B档案数据汇编
D文件选编9、连续报道科技档案信息的活页式编研成品是:(D)
  A企业年鉴
C科技大事记
D科技简报10、《XX建筑研究总院科研成果档案简介》属于:(A)
  A文摘汇集
C档案数据汇编
D文件选编11、《XX地区小型地区水电厂房设计图样汇编》属于:(D)
  A文摘汇集
D图集12、《XX水库技术资料汇编》属于:(B)
  A文摘汇集
C档案数据汇编
D图集13、以科技档案信息为依据,简明扼要地概述特定范围的科技活动或专业的基础知识与规范的资料性工具书是:(D)
  A科技大事记
  二、多选:
  1、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特点是:(A C E)
  A系统性
E实用性2、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主体部分包括:(B C D)
E序言3、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辅助部分包括:(A B C D)
E题名4、文摘汇集的信息特点主要有:(A C D)
  A客观性
E全面5、档案数据汇编的信息特点是:(D E)
  A相关性
E高效性6、图集的信息特点主要有:(A B)
  A直观性
B现实使用性
E历史性7、在以下编研成品中,属于数据汇编的有:(B C D E)
  A《产品造型图集》
B《生产设备特征汇编》
C《企业资产负债统计》D《基本建设数据概况》
E《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数据汇总》8、在以下编研成品中,属于文件汇编或选编的有:(A B C D E)A《灯芯绒染整技术论文汇编》
B《XX大跨越工程技术资料选编》C《XX市住房制度汇编》
D《XX水库技术资料汇编》E《标准化计量工作资料汇编》
  三、简答:
  1、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概念及其涵义。
  答:科技档案编研成品是科技档案编研工作成果的总称,即通过编研技术加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系统的科技档案信息研究成果。其涵义有:
  ⑴科技档案编研成品是科技档案信息的载体。
  ⑵科技档案编研成品是科技档案信息的高级形式。
  ⑶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形式的多样性。
  2、科技档案编研成品作为信息产品与一般物质商品的区别。
  答:⑴科技档案编研成品价值的实现因人而异。
  ⑵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价值难以计量。
  ⑶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交换,不能完全实现商品所以权的转移。
  ⑷科技档案编研成品能否成为商品存在某些人为因素。
  3、文摘汇集的种类及形式。
  答:根据文摘的形式划分可以分为文字叙述形式和表格形式;根据文摘的汇集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卷册式文摘和活页式文摘。
  4、档案数据汇编的种类和形式。
  答:根据内容,档案数据汇编可以归纳为两类:综合性档案数据汇编和专题性档案数据汇编;根据数据的形式分为传统型即以表格、图示等信息形式与纸质载体相结合的科技档案编研成品以及电子(数字)型即计算机数据库形式的档案数据汇编。
  5、科技年鉴的种类及形式。
  答:根据信息形式,科技年鉴可分叙述式年鉴和数据型年鉴;根据反映的对象,科技年鉴又分为企业年鉴和专业年鉴。
  6、科技大事记的种类和形式。
  答:根据记载的内容,大事记可分为综合性大事记和专题性大事记;根据反映的对象,大事记可分为科技活动大事记和科技人物大事记;根据编排体例,大事记可分为编年体大事记和本末体大事记。
  四、论述:
  1、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创造性。
  答:科技档案编研成品是编研人员经过智力劳动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科技档案信息载体形式,具有显著的创造性。其创造性不仅表现为编研工作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式,而且还表现为其创造了档案信息的新价值。无论哪种编研成品都不是档案信息的简单罗列或堆砌,所有编研过程无一不浸透编研人员潜心研究、精心加工的心血。通过编研科技档案信息提高了准确性和完整性,降低了冗余度,档案信息质量得到了优化;通过档案信息的系统化,深化了利用效果,创造了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
  科技档案编研使科技档案信息增值的方式,分为系统性增值与组合性增值。系统性增值指根据信息增值的规律,通过编研将相关信息聚集,并进一步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分散的科技档案信息形成系统的知识,创造了超过分散、无序信息之和的新的信息价值。组合性增值,指在系统化增值的基础上,运用编研的分析、综合等信息研究方法,将有关信息组合成新的知识体系,创造了科技档案信息的新内涵和新功能,从而赋予科技档案信息新的价值。
  2、档案数据汇编的编研要领。
  答:⑴严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方面,要对数据进行认真核对,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通过分析数据的来源,确认数据的准确。
  ⑵注意保持数据的完整。首先,必须注意研究数据自身的规律,其次,数据还具有相关性,要从不同角度描述其特征。
  ⑶数据加工方法要科学。对数据的加工主要是通过分类来揭示其数据关系,第一,要根据数据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不能随意分类,以保证数据之间的可比性;第二,栏目设置上应体现时代特点。
  ⑷选择数据应注意保密范围。应根据预先确定的利用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以确保科技机密的安全;同时,数据汇编应严格掌握使用范围,做到内外有别。
  3、图集的编研要领。
  答:第一,密切结合实际,选择具有实用价值或应用前景的主题,以便充分发挥图集现实作用强的特点。
  第二,认识图集加工方式的特殊性,图集是在选材的基础上,通过复制档案材料加工而成,只需进行必要的核实,不必作大量加工,因此,图集编研需强调选材工作的质量,防止粗制滥造,要求选择的科技档案的版本必须一致。
  第三,树立信息经济的观念,充分考虑图集可能应用产生的各种结果,在选材与编研成品的交流方面,注意保护科技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遵循印制工作对图样的特殊要求,原稿应用硫酸纸墨线绘制,幅面大小应与实际图形一致,应按照规定的幅面进行复制加工,避免重复加工。
  4、科技年鉴的编研要领。
  答:⑴加强平时相关科技档案材料的积累;⑵要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档案材料,年鉴内容要做到翔实,就要求选用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为此,一方面要在编研方案中具体明确各栏目编写的体裁、形式等要求,另一方面编研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信息加工方法。
  ⑶要处理好专栏的稳定性与新颖性的关系,由于年鉴的专栏内容比较稳定,编研工作中切忌把它们看做一成不变的定式,应善于抓住每年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予以反映。
  ⑷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讲究“述而不作”。
  5、科技大事记的编研要领。
  答:⑴合理确定选事标准。“大事”应该包括下列因素:其一,是事情本身的绝对意义,即“大事”应该能够反映记录对象本质、主流、规律,或者是导致重大事件与后果的诱因;其二,是事情所具有的相对意义,即确定是否为“大事”,还要考虑大事记的时间跨度和记录对象等具体情况。
  ⑵大事记记述要完整,要尽可能包括:地点或范围、记录对象、起因、事实或过程、结果或影响等要素。
  ⑶要建立大事记载制度,应该确定专人负责,在平时注意记载企业的活动和事情,以便为将来编写大事记提供可靠佐证。
  第三章一、单选:
  1、企事业单位的决策人员倾向于使用(综合性强、评述性)的科技档案编研成品。
  2、科研人员对编研成品的要求更注重信息的(广泛性、理论性、原始性、专业性)。
  3、工程技术人员对科技档案信息的新颖性、可靠性、及时性、综合性的要求较高,比较欢迎(专业性强、内容精练)的编研成品。
  4、生产技术的操作者比较愿意使用(直观性强、简单明了)的科技档案信息。
  5、科技档案编研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C)
  A归档制度
C编研成品立项报告
D保管期限表6、科技档案编研立项报告是(C)的成果形式。
D后期制作7、在科技档案编研选题的依据中,资源状况是:(A)
  A库藏主体
B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
C档案的功能
D档案的类别
  二、多选:
  1、科技档案编研选题的依据包括:(A D E)
  A客观需要
C保管期限表
E编研方案2、科技档案编研选题的信息客观需要包括:(A B D)
  A层次性需要
B功能性需要
C历史资料编纂需要D时效性需要
E编制归档制度需要3、科技档案编研成品信息的层次性需要包括:(A C D)
  A决策层
C科技创造层
E科学技术普及4、科技档案编研立项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A选题目的
C计划完成时间D编研成品形式与质量要求
E编研成品的拟定价格
  三、简答:
  1、简述科技档案编研成品选题的客观需要。
  答:1)功能性需要。功能性需要是对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功能的定位,即确定其能够满足哪些方面的科技档案信息要求。
  2)时效性需要。时效性需要是指科技档案利用群体对科技档案信息的需求存在着时间层面上的差别,以此正确处理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现实需要与将来需要,以及当前急需与否等不同时效性差别。
  3)层次性需要。层次性需要是指从事不同工作的科技档案利用群体,对编研成品的内容、专业程度、信息形式,以至利用方式的要求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别。
  2、如何依据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状况进行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选题。
  答:科技档案编研成品是由科技档案信息加工而成的,因此,确定编研成品的主题必须考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条件,即具备比较理想的库藏基础,在具体选题应做到:
  1)编研选题应发挥自己的库藏优势;2)选题应该适合库藏科技档案的内容范围;3)与主题相关的科技档案要具备一定的质量。
  3、如何科学地安排编研成品的主题。
  答:1)从简到繁,难易结合,合理安排编研成品的主题;2)分析各主题之间的关系,有序地安排相关的主题;3)加强相关主题的整体建设,不断提高编研成品的价值。
  4、科技档案编研课题一般来自哪些方面。
  答:科技档案编研课题一般来自三方面:
  1)上级机关,如本单位领导下达的任务或档案专业主管部门提出的选题指导;2)有关部门,本单位、本系统或社会的信息用户的委托;3)科技档案部门的主动选择。
  5、简述预测选题法、回溯选题法、调查选题法。
  答:预测法,是指在分析利用需求时,注意发现那些具有一定价值的潜在利用需求,及时将它们确定为编研成品的主题。具体方法是:
  1)研究有关政策,掌握科技生产发展动向,预测主题;2)提高认知能力,提前确定主题;3)根据科技活动的规律,确定相关主题;4)强化信息意识,针对需求,确定主题。回溯法,是指通过总结与回顾科研、生产技术活动的成就与经验,重新认识其历史意义,选择或确定具有典型意义的编研成品的主题。其具体途径是:
  1)抓住关键环节,选择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主题;2)从科技活动的重要阶段入手,选择具体典型意义的主题;3)通过反馈信息,选择有关主题。
  调查法,是指运用某些调查手段,搜集和处理有关利用需求的事实材料和统计数据,以定量分析的方法选择和确定编研成品的主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分析利用频率,掌握典型的利用需求;2)参加有关会议,了解各种可贵需要;3)召开调查会,收集有关利用意见与需求。
  四、论述:
  1、科技档案信息的时效性需要。
  答:时效性需要,是指科技档案利用群体对科技档案信息的需求存在着时间层面上的差别,以此可以将利用者对编研成品的信息需求分为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现实需要与将来需要,以及当前急需与否等不同时效性差别。这是确定科技档案编研成品选题依据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使当今的科技档案信息成为实时性信息,其现实作用更加显著。只有树立效益观念,才能妥善处理好为当前需要服务与为长远需要服务的关系,使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尽量达到及时性与持久性的统一。
  区别不同的时效性需求,是为了强调选题的不同侧重点,以便科学、合理地安排编研选题。
  2、综述科技档案编研的选题方法。
  答:答案同简答5。
  第四章一、单选:
  1、下列哪种方法是编研选材最基本的查找方法:(B)
D收购2、下列哪种方法是编研选材补充的查找方法:(C)
D收购3、在订正符号中,尖括号“〈〉”用于对正文中错字、别字的订正;方括号“[]”用于对正文中遗漏文字的订正;方框号“□”用于对正文中残缺不全或模糊不清的文字的订正;长删节号“…………”用于表示整段删除,短删节号“……”用于表示段落内语句的删除;隐讳号“××”用于不宜披露的名称;星号“※”用于注释文字前。
  二、多选:
  1、科技档案编研材料的查找方法包括:(A C D)
E咨询2、科技档案材料内容核实的方法包括:(责任者核实、专家核实、重点核实、动态核实、政策性核实)。
  三、简答:
  1、简述发掘方法与检索方法之间的关系。
  答:在选材过程中,发掘的方法与检索的方法常常是互为补充的。根据检索工具发现相关档案材料,分析相关档案信息就能够发掘出新的查找线索,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通过再一次检索,将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档案材料,进而又将发现更多的新线索,有待于进一步去发掘。发掘与检索互为补充与配合,推动着查找工作的不断深入。
  2、简述选材工作单的作用。
  答:选材工作单是如实反映科技档案入选信息的表格。在编研工作中,选材工作单既作为入选档案材料的替身,实现了科技档案信息的集中;又作为编研加工与材料编排的对象,不仅方便了编研工作,保护了科技档案原件,而且能够解决有关科技档案材料与其利用者借阅科技档案的矛盾,保证档案利用工作的正常进行。
  4、简述信息核实的意义。
  答:第一,保持科技档案信息的本来面貌;第二,维护科技活动真实的历史面貌;第三,由于管理和经常使用等人为或物理原因,有可能影响档案的清晰度,必须经过核实和订正才能解决。
  四、论述:
  1、试述科技档案编研材料的查找要求。
  答:1)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要求是编研选材的首要条件,即查找的相关科技档案材料及其记录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的历史记录。具体要求是:
  ①科技档案实体必须是可靠的,即查找的档案材料应该是客观的历史记录;②科技档案的内容应该是可靠的,即查找的科技档案信息要客观地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过程与成果。
  2)广泛性要求。广泛性要求,即为编研主题查找的有关科技档案材料应尽可能彻底,特别要网罗与主题相关的全部科技档案材料。广泛地选择档案材料,一方面要求查找档案材料的内容范围要适当放宽,另一方面,要求查找的档案材料的形式要多样化。
  3)完整性要求。档案材料的完整性要求,即查找的档案材料应该包括必要的信息要素,能够相对完整地表达某一信息主题,在内容上自成一体。
  2、试述实地调查查找档案材料的方法。
  答:对有关主题的物质对象或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测绘或收集有关的档案及科技信息,是查找档案材料的补充方法。由于科技、生产活动的延续性,许多科技活动在其档案归档以后,还会形成新的档案材料。如果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这部分科技文件就可能没有及时形成,或者形成后没人积累、整理与归档,以至科技档案部门保存的科技档案内容残缺不全。还有的科技档案没能及时补充反映客观实际、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致使查找到的科技档案材料与目前实际不相符,造成了科技档案内容的动态失真。应当根据需要,对编研主题反映的实物或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切实掌握科技档案材料的准确程度。查找建设多年的基本建设工程、地下管线工程或安装运行多年的设备仪器的档案材料,较多地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方式的实地调查,是指编研人员主动深入到科技活动现场,向有经验的科技人员调查了解相关科技活动的发展工程与变化的情况,获得有关科技活动变化的第一手材料。实地调查是保证如选信息(材料)动态的准确性,确保实现其现实价值的必要手段。
  五、应用:
  1、分析给定的选材工作单,说明入选信息的标准。(P81)
  2、分析给出的材料范围,填写选材工作单。(P81)
  3、订正符号的应用。(P90)
 热力推荐
&&最近一小时热门文章
&&频道精选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opy“编纂”与“编研”辨正
“编纂”与“编研”辨正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编纂”、“编研”的辞源及其含义的变化作了详细考察。针对档案界以“编研”取代“编纂”的观点,分别从概念的外延、工作内容的研究成分、学科的性质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认为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档案文献编纂&&&
档案文献编研
在“编研”一词业已占据档案界话语权的今天,“网络编研”一词也频繁出现在学术刊物上了,再提“编纂”与“编研”之争这样一个旧话题来讨论,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但笔者认为,既然是学术研究,就有必要将学科最基本的问题研究透彻,这样才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在浏览档案类学术刊物时,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而言,来自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等实际工作部门的作者,大多持“编研”说;而来自高校档案学系、研究所等教学科研部门的作者,大都仍持“编纂”说。这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档案学理论界与实践界在这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也折射出当前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对于“编研”一词,国家档案局所编的《档案编研概论》是这样定义的:“以馆(室)藏档案资料为主要物质对象,以主动提供或报道档案信息内容为主要目的,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一定的题目范围,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出版物,供社会或有关方面利用。”[1]该书在内容体系上与曹喜琛先生主编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不同的是,在“档案文献”(一次档案文献)编纂的基础上增加了“档案文献报导型材料”(二次档案文献)的编写、“档案文献撰述性资料”(三次档案文献)的编写两部分内容。因此,有的学者主张以“编研”取代“编纂”,其主要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编纂”一词范围过于狭窄,已不能适应当前档案工作的需要。如严永官在《析编纂到编研的意义》[2]、魏勤政在《智人的选择:从“编纂”到“编研”的转变》[3]等文中都持这种观点。他们的思想实际上都是源自曹喜琛先生的《档案文献编纂学》一书。曹先生在该书中是这样阐述“编纂”与“编研”的关系的:“档案文献编纂是按照一定的题目对档案文献进行查选、考订、加工、编排和评介,以出版的方式(包括公开和内部)提供档案信息的工作。”“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完整地说应当包括:利用档案文献撰写论文、著作和编史修志;把档案文献依其原文编纂成书,即档案文献编纂;制作各种参考资料和检索工具。可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档案馆编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4]据此,很多学者认为档案文献“编研”应该包括“编纂”在内。“编纂”只是“编研”的一部分,两者的区别在于,“编研”研究的成分更多,价值和质量也更高。
第二、“编研”一词突出了研究的成分,有利于改善档案部门的社会形象。这种观点认为,档案文献“编纂”仅仅是做些“诸如把档案文献依其原文编纂成书之类的工作”,因而“研究性较弱”,造成档案部门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是很高。而档案文献编研通过“大力深度挖掘本馆的档案文献资源,利用它们来撰写论文、著作和编史修志以及制作各种参考资料和检索工具等研究性较强的工作”[5],因此更能体现档案部门文化事业的性质,从而也提高了档案部门的地位,改善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形象。
第三、“编研”一词增强了档案部门的活力,更有利于档案部门人才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此种观点认为,由于“编研”思想和理论突破了传统“编纂”的范畴,解放了档案编研人员的思想,增强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选题的多样性。“一个‘研’字,使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再是整天重复过去那种研究性较弱的单一的编纂工作,而是充分突出了其工作的研究性……进而有利于整个档案部门活力的增强。”[6]同时,随着档案部门在社会公众中形象的不断改善,进而能吸引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自觉聚集到档案部门来实现自我价值,必然使档案部门的人才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编研”一词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吗?“编纂”真的只是限于将档案原文编纂成书的一项研究性较弱的工作吗?档案文献编纂究竟该以档案信息的开发服务为主还是以研究为主?笔者不揣浅妄,对上述说法颇有些疑虑,特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首先,我们不妨对“编研”一词的由来作一简单回顾。客观地考察“编研”一词的由来,我们会发现它的产生多少带有一定的偶然性。1958年河北省筹备成立档案馆,因当时从事档案编纂的人员大多是从省直机关调来的新手,对编纂业务还不熟悉,故取名“编研组”,取“边学边干边出成果”之意,也就是一边编写一边研究的意思,这就是“编研”一词的最初由来。“编研”出现之后,并没有得到全国档案界的承认,仅在河北省流行,因此他们在1960年第2期《档案工作》上发表《我省档案馆的编写研究工作》一文时,只好将“编研”改成了“编写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编研工作实际上也仅限于根据文书档案的内容编写几种“档案参考资料”的范围,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长期归属于档案管理学的利用部分。“文革”十年中,这个词也销声匿迹了。1980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工作基础较好的档案馆,要着手进行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研究档案内容、汇编档案史料,参加编史修志,为历史研究服务。”[7]从此,“编研”一词在官方文件的认可下才被合法地得到了公认,逐渐成为档案工作和档案研究的一个专业术语了。可见,“编研”一词的推广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官方文件的权威性。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编纂”的工作内容并不仅限于将原文编纂成书,也包括编史修志等撰述性工作,其涵盖范围极为广泛。我们不妨再来考察一下“编纂”的辞源。在文献学里,“编”原指古时用以穿联竹简的绳子,后代指书或书的一部分,亦用来指书的制作过程,有编次、编排、编写之意。“纂”,从糸,算声,本义为赤色的丝带。《汉书·景帝纪》载:“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纂”有收集、汇集的意思,如《楚辞·天问》有“纂就前绪,遂成考功”的话。可见“编纂”有先收集后整理编次的意思。“纂”亦有继承之意,与“缵”通,如《汉书·艺文志》言:“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可见“编纂”的作品大多有所凭借。“编纂”连用,最早见于白居易《河南元公志铭》:“观其著作编纂之旨,岂止于文章刀笔哉。”[8]这里的“编纂”有编述、编写之意。自唐以后,“编纂”一词的使用已较为普遍。
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曾将文献的生产归为“著作、编述、抄纂”三种形式,基本概括了文献的产生方式,其中“编述”和“抄纂”合称就是古人编纂的概念。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著作”的理解。王充在《论衡·对作篇》中说:“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是也。《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仓颉造字,奚仲造车,伏羲作八卦,都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所以叫“作”,强调的是“前所未有”。《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很明显,著和述是有高下之分的。凡是前无所继承,而是一个人的创造,这才叫“著作”;凡是前有所凭藉,而只是加以编次整理的功夫,这只能叫做“述”。按照这种划分,像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整理《六经》,都不过是整理古代文献而已,并不是自己有什么新的创造发明,所以他给自己下了一个“述而不作”的自我鉴定。司马迁准备修《史记》时,士大夫壶遂曾将他的这种工作和孔子修《春秋》相提并论,司马迁却郑重其事地说:“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见《史记·太史公自序》)可见“著作”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连司马迁也认定自己所做的仅仅是编述工作,而不敢以著者自居。在古人的眼里,“著作”的地位是很高的,只是众多文献中很小的一部分。而除去这少部分的“著作”外,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编述”和“抄纂”的文献,都是“编纂”的成果。
那么什么是“编述”呢?所谓述,《说文》解释为:“述,循也。”前面有人开创,后面有人遵循,开创者为作,遵循者为述。清代学者焦循对述的理解是这样的:“已有知之觉之者,自我而损益之。或其义久而不明,有明之者,用以教人,而作者之义复明,是之谓述。”(《雕菰集·述难篇》)可见,这种因循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有所创造的继承。它要求述者对前人的作品有个消化、吸收、领会的过程。在领会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所增益,使之更加完整;或有所删订,使之更正确。而对于那些隐晦的道理,还要作一番探微素隐的工作。这种编述工作是古代非常普遍的一种文献编纂方式。孔子编纂《六经》就不消说了,已成为档案文献编纂史教材中重要的内容。仍以司马迁修《史记》为例,除了采用《六经》中的资料外,还博采《世本》、《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之类的古书;依据《尚书》写成夏、商、周《本纪》;依据《左传》和《国语》写成列国《世家》;依据《论语》写成《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其他如《孟荀列传》、《老庄申韩列传》,也都是从诸子百家的书里,通过提要钩玄的工夫总结出来,用裁剪、熔铸的方式加以改编,成为贯通古今的通史。除了修史外,文献的注释也是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属于“述”的性质。儒家系统汗牛充栋的书籍,几乎都是祖述六经的,基本上应归于“述”的行列。如《十三经注疏》里的传、注、笺、疏、正义、集解、音义、章句、集传、集注、直解、解诂等。它们虽属于编述的作品,但有的成书难度并不亚于作品的原创,如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和李善《文选注》被称为历史上的“四大名注”,照样可以成为不朽的传世名篇。
所谓“抄纂”,是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对原始文献不加改窜地照录,这跟我们现在理解的“文献编纂”含义基本相同。古代文献中最为典型的“抄纂”方式就是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等,都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一定的次序加以编排而成的,辑录方法都是对原始文献的不加改动地抄纂。所不同的是,有的注明了资料的出处,如《太平御览》等,也有部分不注明出处,如《册府元龟》、《清稗类钞》等。此外很多总集的编纂,如《诗经》、《楚辞》、《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也是采取这种编纂方式;档案文献中诏令集、实录、奏议集、长编等的编纂也是采取这种编纂方式。
由上所述,古代“编纂”的概念是很宽泛的,不仅包括“依其原文编纂成书”,也包括利用文献“编史修志”,甚至包括在原有文献的基础上有所引申的文献注释、著述活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著作”一词外延有所扩大,而相应地“编纂”一词的外延缩小了。在古代很多属于“编纂”的作品,在今天完全可以看成是著作了,如《史记》、《论衡》等。但无论“编纂”一词外延怎样缩小,只将一次档案文献的编纂看成是档案文献“编纂”,而将二、三次档案文献的编纂看作是另一种研究性质的工作——“编研”,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诸如档案文摘、全宗介绍、专题概要、综述、参考资料等二、三次档案文献的内容,都是从原始档案中经过一番整序、浓缩而来的,都不是无所凭籍的“著作”,都没有脱离古人“编述”的范畴,仍是“编纂”的成果。即使是现阶段,一次档案文献的编纂仍是整个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主体,真正对历史研究最具价值的仍是那些大型的资料汇编,其价值是那些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信息无法比拟的。因此,无论是从历史和现实“编纂”一词涵盖的范围来看,以“编研”取代“编纂”都有舍本逐末之嫌。此其一也。
至于说“编研”一词更能体现学科的研究成分,则只能说是无视“编纂”一词悠久的历史。有谁会相信现阶段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浓缩的工作就一定比司马迁修《史记》、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工作更能体现学术研究性呢?有人会说,因为现代“著作”一词外延扩大了,像《史记》、《资治通鉴》都应该属于史学著作,不应该属编纂的范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又将“撰写专门论著”和“利用档案撰写论文和专著”这样一个外延广泛的工作看成是“档案编研”的范畴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笔者认为,“研”是一个过于宽泛的词,可以说任何学术活动都有研究的成分,毋须特意标明。有人认为只要打出“研”的旗号就腰杆硬了,殊不知这正是学科缺乏自信心的表现。笔者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什么“文献研究学”、“物理研究学”之类的名词。相反,倒有不少社会上的学术机构仍偏爱“编纂”这个词,如“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可谁又会怀疑他们工作的研究性质呢?一般来讲,任何学科都讲究要有宽泛的学术基础、深厚的学术根基,放着“编纂”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又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词语不用,而用一个并不为档案界以外的人们所熟知的“编研”来替代它。真不知道这究竟是有利于改善这门学科的社会形象,还是适得其反?此其二也。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信息环境和档案文献信息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当然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好地为当前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建设服务。但学科理论发展不能盲目跟进,不能脱离学科发展的历史,更不能偏离学科本身的性质。从档案馆的性质和其开放兴起的原因来看,都在于为历史研究服务,而不是取代史学家的工作。这一点,即使是在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那份国家档案局文件中也明确指出,档案“编研”应“为历史研究服务”。在此,笔者无意否定档案编纂的研究性质,相反要强调它在汇编的选题、档案信息的筛选、考订、加工、编排以及二、三次档案文献的撰述等过程中独有的研究特性,其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殊不知,造成档案部门社会上地位不高的原因恰恰是目前档案界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和服务工作。那种主张将“撰写专门论著”纳入“档案文献编研”范围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为历史研究服务”和“历史研究”的界限,也模糊了档案文献编纂学与历史学两者的学科性质。以“编研”取代“编纂”,实际上是一种理论上的冒进,它极易使档案文献编纂学失去自己的学科根基和特色,并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此其三也。
以上三点属本人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愿就教于方家。
国家档案局编,曹喜琛主编:《档案编研概论》,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严永官:《析编纂到编研的意义》,《山西档案》1998年第1期。
魏勤政:《智人的选择:从“编纂”到“编研”的转变》,《山东档案》2004年第3期。
曹喜琛:《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6页。
魏勤政:《从“编纂”到“编研”》,《兰台世界》2004年第3期。
[6] 同上。
任存志:《“编研”一词的由来和编研工作层次》,《档案学通讯》1995年第4期。
韩宝华:《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作者简介:李明杰,男,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图书情报知识》编辑。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学》和《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邮编:43007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大检索工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