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滑膜炎怎么治疗痛怎么办?

查看: 18740|回复: 21
跑步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有许多,也是减肥最常见的运动方法之一,不过也有一句话叫跑步百利唯伤膝。
JOLY在论坛里也经常看到网友们反应跑步完后膝盖受伤之类的问题,所以整理一些关于如何避免跑步过程中受伤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健康的运动哦!!
u=&fm=21&gp=0.jpg (1.93 KB, 下载次数: 2)
11:21 上传
膝关节是人体运动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人体内最复杂的关节。跑步时,膝关节除了要承担体重的重压,还要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因此跑步所引起的膝关节损伤多为慢性过度使用损伤,其中以髌股疼痛综合征又称跑步膝最为常见。
何为跑步膝?
  它是因为不合理的运动量、运动姿势以及膝关节自然磨损、退化共同作用而出现的。因此,适量的控制运动时间,规范跑步姿势都能做到事半功倍。
  长期跑步让膝关节经受反复冲击,导致膝关节劳损,是引发跑步膝最重要的原因。如膝关节老化这样的因素又会加剧膝关节磨损。
  不过,年轻、业余跑步爱好者更容易“拥有”跑步膝。这可能是他们自恃身强体健,不免有运动量过大的时候。
  跑步膝一旦出现,给跑友们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既通过跑步健身或减肥,又保护自己的膝关节呢?
60kg58kg57.6kg
避免跑步损伤膝盖的办法就是减少磨损和冲击力,提高骨骼,肌肉的强度。而不是不跑步,长期不进行锻炼,肌肉骨骼会退化,或是轻微冲击就会造成各种伤病。同时缺乏有效的有氧训练,心肺能力,抵抗力,血压等生理机能都会出现各类问题。因此决不能只是单纯的从跑步有可能造成膝关节磨损而完全放弃跑步运动。任何运动在过量或是不合理训练都会造成身体伤害。
c10a0a23ddc565b1de9c82d1584f1e.jpg (44.64 KB, 下载次数: 7)
11:28 上传
60kg58kg57.6kg
选择科学的训练方式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1、控制跑量:关于跑量的递增量有不同说法,比如每周不超过10%,或是5%。但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极大,而且跑量基数也不同,单纯用百分比来控制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结果,并不非常合理。因此每次跑步时的感受非常重要。这种感觉就是肌肉和身体的疲倦程度。
在跑过一段时间后,都能够比原来更精确的感觉疲倦。每天的温度,身体情况,饮食情况等多种因素都会让身体出现的疲倦点不同。腿部肌肉疲倦,除了速度减慢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步伐和落地时的控制变差。肌肉越疲倦,半月板承受的冲击力越大,当超出了其的缓冲范围就会伤害到股骨头。而半月板和股骨头的很多损伤是不可修复的。
对有经验的跑者来说,在跑量递增的赛前时期,先要感知一下跑与上周同样的跑量是否更轻松,如果是的话,在超出的跑量部分任意点感到无法控制跑姿时都应该停下来。如果并不感觉比上周更轻松,则不要选择增加跑量。在连续增加跑量或是高强度训练进行3-4周后,要设计1周的间隔周,将跑量减至最高峰的70%左右,进行充分的恢复和休息。之后再继续增加跑量和训练强度。而对于新手来说,双周增加一次跑量更为合理。相当于一周提高,一周巩固成果。而增加量不必限制刻意的比例。关注身体,跑到觉得落地变重,或是膝部感觉有压力时马上停下来。
u=,&fm=21&gp=0.jpg (29.86 KB, 下载次数: 1)
11:31 上传
60kg58kg57.6kg
2、减少速度训练:同等跑量的情况下,更高的速度意味着更大的冲击力,对膝盖伤害的可能更大。同时更高的速度,跑姿就会变形,为了拉大步伐,提高速度。不自觉的腿部在落地时没有任何弯曲,丧失了通过关节弯曲时的肌肉缓冲能力,而将冲击力直接传给了膝盖。这也是很多初跑者在跑步的前2个月,跑量很少的情况下受伤的原因。跑量虽然只有每天2,3km。但是急速尽自己的全力猛跑,在肌肉保护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用巨大的冲击力将膝盖弄伤了。对于长跑和耐力跑来说,即使一个有经验的跑者,速度训练量一般也不会超过总训练量的10%。而且每周一般只有一次的间歇速度训练。而初跑者根本不用安排速度训练。甚至可以开玩笑的认为在马拉松成绩3小时30以外的跑者都无需进行速度训练。只要合理的累积训练量,安排好休息成绩就会稳步提高。
817dded519a7b29e82d158ccbf4e1e.jpg (45.5 KB, 下载次数: 4)
11:33 上传
60kg58kg57.6kg
本帖最后由 zhouruohan 于
11:38 编辑
<font color="#、调整跑步姿势:跑步姿态对膝盖的冲击在NHK的纪录片《马拉松军团》中已经有详尽的描述。合理的控制跑姿能够让帕特里克。马考(马拉松世界记录保持者)比日本的顶级马拉松选手减少25%以上的膝盖冲击力。虽然普通人无法做到马考那种惊人协调的跑姿。但是普通跑者几个对膝盖损伤最大的姿势如下:首先是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造成膝关节伸直,甚至锁死(在每次站起的时候,能发现膝关节在最后的阶段仿佛卡起来了,这是个自然机制,为了增加站立的稳定性)。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所以,在落地的时候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点。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其次是脚部落地点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对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位置。这个重力位置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点。受力点无论是更靠脚的外侧,内侧还是后部都会造成对膝盖侧向的冲击力,导致受伤。还有就是控制身体的稳定,不要左右摇晃。因为左右摇晃会让重心位置在侧向不断改变,给膝盖侧向冲击力。而膝盖正面承受体重的能力最强。因此在跑步过程中不要过度摆臂,过度向前跨步,因为这些都会造成身体不稳定性的增加。
u=,&fm=21&gp=0.jpg (12.49 KB, 下载次数: 1)
11:35 上传
60kg58kg57.6kg
那么怎样跑步才不伤膝盖呢?
膝盖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大腿骨与小腿骨在这里通过膝关节连接,需要承担身体的大部分体重。每次跑步关节的转动由肌肉驱动,韧带拉伸延展。在大腿骨与小腿骨之间有2片很小的垫子,负责缓冲叫半月板,而且还有关节囊负责分泌关节液润滑。工作起来好像是一部机器,肌肉是发动机,韧带是传动带,半月板是减震垫,关节囊是润滑装置。但是人体不是像机器这么简单。在落地时对力的缓冲不是由半月板独自完成的,而是由肌肉,韧带在瞬间的收缩,放松帮助完成缓冲的。因此肌肉的强度越高,越有力,弹性越好越不容易受伤。再谈磨损和冲击力,跑步每次落地的冲击力是体重的2-4倍,步频每分钟120-160次,跑的时间越长,里程越多冲击力和磨损就越大,更容易受伤。跑的越快,步频高,加载在膝盖上的压强也越高,因此跑的速度快就更容易受伤。膝关节虽然主要活动范围是前后,但在左右也有一定的外开度,一般为3-5度。这就造成了侧向的冲击力。但是骨骼主要承受冲击力的能力在正面,因此姿势不正确也会造成额外冲击力导致受伤。
u=,&fm=21&gp=0.jpg (12.55 KB, 下载次数: 3)
11:39 上传
60kg58kg57.6kg
训练哪些肌肉来保护自己的膝盖?
加强肌肉训练:腿部,尤其是大腿肌肉的强壮能够对膝关节提供相应的保护。尤其是正面的股四头肌和扩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强壮,能够减少落地时对髌骨和半月板的冲击,很多膝盖正面痛都是由此引起的。而扩筋膜张肌与髂胫束有关,很多膝盖外缘疼痛也是髂胫束问题。
练习大腿肌肉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箭步蹲,深蹲,爬楼梯,靠墙静蹲。而靠墙静蹲由于是静态动作,膝关节无收放,冲击较小。因此是很多跑者腿部肌肉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追求静蹲时间和强度。注意姿势的标准,比如不要弯腰,要保持髋骨的稳定,要将膝盖放在脚踝的垂直上方等。保证整个腿部的排列正确。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训练时对膝盖的额外压力。
60kg58kg57.6kg
本帖最后由 zhouruohan 于
10:06 编辑
拉伸与放松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么?
重视拉伸和放松:跑后的拉伸被很多跑者忽略,尤其是在高强度训练之后,浑身疲倦只想赶紧吃点东西,快速洗个澡休息一下。经常跳过了拉伸环节。但是拉伸是对肌肉恢复和生长非常有益的。肌肉做功是由收缩实现的,而力量大小除了肌肉维度还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收缩幅度。很多人重视肌肉收紧的程度,但不重视肌肉延展的程度。但是肌肉的收缩幅度是由最大收缩与延展两个指标决定的。
训练后充分延展自己的肌肉,韧带,甚至还有筋膜等位置,让其快速从疲倦状态恢复。再生时变的更加有力量。而长久不进行跑后拉伸,肌肉延展度将会变小。不光会影响步幅的大小,也会影响跑步的姿态。
而跑前的放松,热身阶段也是必须的。很多运动损伤都是发生在训练的初期,此时身体还没有彻底适应运动状态。膝关节等位置的关节囊还未分泌润滑液。如果此时开始强度训练相当于汽车还未热车,直接开始拉200公里高速的感觉。因此每次跑前都要有充足的热身,如果不愿原地热身可以用前1/4的里程放松跑,通过慢跑来热身。感觉身体轻盈,协调的时候再进行正常的节奏跑或是间歇跑训练。
常做的膝盖保健操
b1f9373ajw1e51txrrh4nj20gh0p4tbn_副本.jpg (122.1 KB, 下载次数: 1)
10:06 上传
60kg58kg57.6kg
还有哪些可以避免跑步膝盖损伤的方式呢?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不能说某一个是决定性因素。肌肉的保护性与对膝盖的冲击性处于一个相互抵消的状态。提升跑量和速度必须谨慎,充分的了解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身体可以承受的前提才加量。随着水平的提高,训练里程越来越多,也跑的越来越快。必须要改善跑步姿势和加强腿部的肌肉能力。
在很多介绍跑步训练的文章中都会提到“听从自己的身体”,这句看似有些飘渺的话恰恰是保护膝盖的重要原则。对自己的身体越了解,越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越远离膝盖损伤。“赤足跑”是否真的能够避免伤病?最后说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赤足跑鞋还是保护跑鞋。赤足跑鞋本身不能保护膝盖,也不能加强肌肉。但是正是由于没有任何保护机制,因此对身体本身的刺激更为强烈,能够在同等训练量或是同等速度情况下给肌肉更多刺激,让肌肉更快速的变强。但是前提依然是要超过冲击力,一旦冲击力过强还是会有损伤。赤足跑鞋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跑姿,让人更多的利用前掌,这是比较符合对膝盖冲击力小的跑姿。但正确跑姿不止只有前掌着地这一个点,因此穿赤足跑鞋不能直接彻底纠正跑姿。
《天生就会跑》的作者是赤足跑的推崇者,在这本有点传奇色彩的跑步书籍中他介绍的人物几乎都是天赋异禀,并且训练强度极大。比如最早的赤足跑者“泰勒”是个精力旺盛的家伙,在跑步的前半年就跑进了全马3小时10分的成绩,这显然不是普通人具有的身体素质。而主角塔拉乌马拉人的“极简拖鞋”跑法也是从小训练才具有的能力。即使作者本人,信仰赤足训练,但也是在专业的教练指导下进行了8个月的训练和姿势纠正后才登上铜峡谷越野赛的赛道上。只不过这些重要因素在“赤足跑”的光环下未被重视。
60kg58kg57.6kg
 其次选择一双适合自己脚型的跑鞋是相当重要的。某些品牌专卖店提供个性化的足底压力测试,进而推荐适合的跑鞋或鞋垫。想要穿着舒服的鞋,可以根据自己的脚型直接去鞋店进行测试。如果一只脚中正,一只外翻,建议买抗外翻,因为中正的脚穿外翻也一定有危险,但如果外翻的脚穿了中正的鞋,外翻可能更严重。
60kg58kg57.6kg
最后就是跑步的时间和地点,一般室外跑步比室内跑步来得好,尤其是在公园等绿色植物多的地方。最适宜跑步的时间段是在早上9:00-10:00。傍晚16:00-18:00。清晨跑步空气不好;深夜跑步则影响睡眠。
60kg58kg57.6kg
中级会员, 积分 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写得真好。看来拉伸也非常重要,为了提高锻炼后肌肉的成长。原来只是冷身,慢走,还是不够的。认真学习拉伸的六个动作。
每看一遍都有新的体会,写得真好。看来拉伸也非常重要,为了提高锻炼后肌肉的成长。原来只是冷身,慢走,还是不够的。认真学习拉伸的六个动作。&
拉伸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你可以使用椅子等物体,将脚跟放在上面,勾脚尖;保持背部伸直,从髋关节处向前倾斜身体直到感觉腿部后侧有牵伸感;换另一侧腿且重复,每侧腿牵伸2-3次。
  仰卧,一侧膝关节弯曲在地面上,抬起另一侧膝关节相对伸直(可微屈),同理,两侧腿各完成10次为一组,重复进行10组。
  平躺于地面,双脚成90°,头部可微微远离地面望向抬起的脚尖。
60kg58kg57.6kg
哪个缓慢增加运动量是怎样增加法呢?
59kg56kg59kg
哪个缓慢增加运动量是怎样增加法呢?&
缓慢增加运动量两周增加5%就比较安全范围
60kg58kg57.6kg
11:57 1哪个缓慢增加运动量是怎样增加法呢?&
缓慢增加运动量两周增加5%就比较安全范围&
难怪我的膝盖会痛
我一开始跑步的时候就一下子跑1千米
59kg56kg59kg
11:57 1哪个缓慢增加运动量是怎样增加法呢?&
11:58 2缓慢增加运动量两周增加5%就比较安全范围&
难怪我的膝盖会痛我一开始跑步的时候就一下子跑1千米&
不能一下子过量。健身跑应该严格掌握运动量。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距离速度、间歇时间、每天练习次数、每周练习天数等。开始练习跑步的体弱者可以进行短距离慢跑,从50米开始,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30秒-l00米/40秒。
60kg58kg57.6kg
中级会员, 积分 2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 积分
关键是已痛的怎么办,像我,不是跑步的,就快走,现在中药ING,不过效果还可以。
50kg46kg48.9kg
关键是已痛的怎么办,像我,不是跑步的,就快走,现在中药ING,不过效果还可以。&
那你康复后,跑步之前一定要先做拉伸运动,带上护膝,放慢一下速度
60kg58kg57.6kg
中级会员, 积分 3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8 积分
打算每天下午5:30-6:30[一星期跑6天]跑步,,呵呵.不知道对宾骨有什么损伤没,对身体其他部位有损伤没,在跑步机上会不会和在地面上一样有损伤,损伤部位和程度一样不一样.
我是一个残疾人,从小就很要强,也很坚强。我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当你为自己没有鞋穿而伤心的时候,有人却失去了脚。无论生活给了我什么,我都会从容的面对。我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什么苦难,都经历过,当别人在上学的时候,我却为了生活而努力。走到今天很不容易,我也很感恩,那些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一把好人。现在我自己做了老板,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很知,我这么努力,为的是给我爸妈,一个好的未来,让自己的宝贝能出国,不要像我一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海边,买套房子,每天牵着我爸妈的手,看日出日落。...
我最开始从98kg减到70kg就用了4个来月,因为我吃的非常少,又纯无氧运动的关系,我去德国待3个月就反弹了18斤的样子,好吓人。像我现在就算正常吃也会维持住,不会掉也不会涨,科学减肥还是长久些。虽然慢,大家别急于求成,你也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呀!...
减肥,你喜欢哪种方案?
论坛推荐 /1
定制减肥计划或记录每日饮食运动:有研究表明,坚持写减肥日记可使减肥成功率提高80%浅歌的空间为您精心推荐中小学作文,生活百态等精品文章。爬山膝盖疼怎么办爬山膝盖疼怎么办
走山时间一久,膝盖没点问题的人就不多了。经常会遇到老驴友说膝盖时时隐痛,对老驴友来说,这是个挺普遍的问题。
如何保护膝盖呢?有人说要带护膝,有人说要用双杖,有人说要少负重,有人说要用药养护……这些说法都对,都需要注意,甚至都应该做到,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来解决保护膝盖的问题。
我从多年走山的经验中体会到,要保护好膝盖,就是不用膝盖!
这话听起来好象是奇谈怪论,耸人听闻。
不用膝盖,难道飞行不成?不然,不用膝盖,是要用肌肉。
很多人登山,特别是下山时,自觉不自觉地把全身重量压在膝关节上,大腿骨和小腿骨在膝关节处直接对撞。依靠膝关节硬对硬来瞬间消解重力和制动,可以节省体力。但是,这样久而久之,膝盖部位就特别容易损伤。
不使用膝盖,就是不让重力完全在膝关节处瞬间消解,也不完全依靠膝关节的骨骼来硬性制动,而是要用大腿和小腿肌肉,来分散重力和制动。让力量均匀地分散在腿部肌肉中,用肌肉控制下降的速度、启动、和制动,有意识地运用肌肉支撑体重,并用意念强烈关注肌肉运动,大量减少膝关节对冲的重力。
具体方法是:行进中,特别是下山落脚时,腿部不要完全伸直,而是留一点弯曲度,让腿部象一截弹簧。走路的时候要有弹性,轻巧,足部应该是外侧和前掌着地(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都知道这一点),后跟只起稳定平衡和控制方向的作用。
这需要较好的腿部肌肉。一般因为走山太多而膝盖受到损伤的人,大多是腿部肌肉不够发达,力量不够强的人。增强腿部肌肉并不难,一是可以适度进行器械训练,二是可以通过下蹲起、高抬腿等训练强化。当然,每次登山的时候注意改变习惯,弹性行走,让身体跟随腿部屈伸起伏,逐渐也就能够让腿部肌肉有力起来。
行走时尽量多使用腿部肌肉,少使用膝盖承重,不仅能保护膝盖,还能强化腿部肌肉,起到锻炼腿部的作用;还因为使用肌肉必须要不断地用意念引导(使用膝盖者在疲劳时往往就忘记腿部的运动,走的晕三倒四的,容易失误出现事故)肌肉,可以加强对腿和路面情况的关注,减少意外;多使用腿部肌肉还能使腿部保持灵敏性,在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反应迅速。
多使用肌肉,少使用关节对撞,不仅适用腿部,也适用腰部、肩部和肘部等部位。比如腰部,在行进的时候,因为有背负,也不能展的太直,而是应适度地保留一些弯曲度,让腰椎间可以通过背肌、腰肌来缓冲下降时的重力所带来的冲撞。当然不能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而应该经常活动和调整。腰部十分重要,有些驴友因为背负不科学而造成腰痛,甚至留下病根,影响的了平时的生活,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多使用肌肉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虽然会令人比较容易疲劳,但通过长期锻炼,肌肉会大大增强,身体会特别强壮健康,疲劳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比使用关节更持久耐劳。
驴友膝盖疼是怎么回事?怎么保养?
驴友膝盖疼是怎么回事?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到众多上班族的喜欢,许多上班族都在周末成为了驴友。而不管是新驴、老驴、强驴还是犟驴,都有可能会出现膝盖疼的问题。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膝盖疼是怎么回事?
驴友、护膝、登山杖
膝盖疼是由于当驴时运动强度过大,长期积压,使得膝盖超负荷运作,产生了老化现象。膝盖的位置没有神经和血管,一旦感觉到疼痛,那说明已经受伤很严重 了。
驴友膝盖疼是怎么回事?怎么保养?
当驴友,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膝盖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户外活动。
驴友膝盖疼是怎么回事?怎么保养?
1、爬山的次数和时间要有所控制。新驴要从爬山1。0开始,几个月时间里就保持相同的运动量。然后再升经到1。5再到2。0,一步步加大运动强度。
2、每天做静蹲和深蹲起动作。刚开始从20个,然后一天天加量。
3、爬山前要热身和放松,要购置好护膝和登山杖等器械。护膝可以保暖和保护膝盖的作用,登山杖则可以节省体力,在下山跳跃时减少对膝盖的冲击。
4、下山时,对膝盖的伤害是最大的,下山时对膝盖的伤害相当于上山时的5倍。特别是有些新驴喜欢下山一路飞奔,这是很不可取的。
当驴好,当只懂得保护自己身体的驴更好。希望新驴们好好爱惜当驴的本钱——身体健康。
爬山后腿疼怎么办 按摩放松肌肉
生活中我们身体上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小疼痛,腿疼虽然在生活中不算是严重,但疼起来也能让我们忍不住的龇牙咧嘴。引起腿疼的原因有很多,而运动引起的腿部肌肉疼痛是最普通也是疼的最多的一种。爬完山后腿疼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呢?四季养生网小编向您介绍,爬山后腿疼怎么办?
肌肉酸痛的形成:肌肉酸痛是生活中正常的生理表现。运动过后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乳酸”的产物,人体运动是需要能量的,人体进行无氧运动时(运动非常剧烈,或者是急速爆发的运动),身体产生的代谢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这就形成了乳酸。
肌肉酸痛的原因:①乳酸堆积。②肌肉痉挛。③肌纤维或结缔组织损伤。④其他因素。如组织间渗透压产生变化或急性发炎等,也可造成肌肉酸痛。
爬山后腿疼怎么办:
1、多休息:休息能减缓肌肉酸痛的现象,并可慢慢促进血液循环,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并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营养的供给与修复,使之恢复正常。 所以运动之后要多休息,缓解疲劳。
2、伸展运动:在休息时,不要忘了对酸痛局部进行静态牵张练习,也就是进行伸展运动。后面将会提到如何进行此类运动
3、按摩:对肌肉酸痛的部位进行按摩,使肌肉酸痛部位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乳酸的分解速度,减缓肌肉酸痛的程度。
4、热敷:用热毛巾在肌肉酸痛的部位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缓解肌肉酸痛带来的疼痛。(热敷的过程中最好可以伴有步骤2的伸展运动,这样可以更能加快消除肌肉酸痛,使之恢复正常)
5、用药:也可以选用适当的药膏涂抹肌肉酸痛部位,用药来缓解酸痛。
如何通过运动减少产生疼痛
1、身体站好,将两胳臂抬至胸前,平行向后,直到两胳臂平行(两次以上)
2、然后将胳臂分别向左右两边伸直,切勿极慢和极快(两次以上)
3、再将手臂向上抬起伸直,都要尽量做好,(两次以上)
4、最后是向下伸直,同样两次以上(以上的都是关于伸展运动的简单做法)一共4步,每步做两次,正好一个8拍可以做完,记得多做几次
5、另外一个种是“弓步压腿”。首先身体站好,将左腿向前迈一步
6、膝盖处弯曲左腿,尽量保持右腿是伸直的,将手压在左腿上,身体向前用力压
7、压完一个8拍后,转到你身后,将双手放在右腿上,身体同样向前压,继续压完一个8拍,同样多练习几次
8、还有一种是“侧压腿”。蹲下后,伸出一条腿,和自己蹲着的另一条腿保持垂直角度,腿要伸直,将双臂放平,双手合拢,身体依靠腿部的力量上下蹲,一共做8拍,同样多做几次
9、高抬腿:在很快的时间内,在原地进行弹跳,两腿迅速交换,双手摆臂要快,双腿要尽量抬高
注意事项:
注意休息,少进行剧烈的运动,运动最好不要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
适当的做些小运动减轻酸痛
坚持长期的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如果持续的缓解工作没有缓解身体的酸痛,建议去医院查询。
老年人爬山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怎么办
保护关节和预防关节病要从日常衣食住行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合理的锻炼方式,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
这里专家给出以下建议:饮食预防
■脂肪海产品要适量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避免高脂,因为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避免过多的海产品,因其中过多的尿酸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避免过咸;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的平衡,多吃奶制品和豆制品。同时应多见阳光及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必要时适 量补充钙。老年人应多吃高钙食品,以确保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钙的摄取量应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不少于1200毫克,但注意一定要在 医生指导下补钙。
防治骨质疏松
预防关节病要关注骨骼的健康。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就是骨折,当然也包括各个关节部位。要从儿童期就开始吃富含钙、低盐和适量的蛋白质饮食。
避免关节受伤
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运动,在人运动的过程中起杠杆的作用。每个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常受年龄、性别、胖瘦和锻炼情况的影响。一般的规律是年轻、女性、体瘦、经常锻炼者,其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大;而年老、男性、肥胖、不常锻炼者,其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小。
经常参加体育锻练,可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有利于关节稳固性的增强,也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对防止关节损伤有 积极的作用。但要保持身体各关节在正常的活动轨迹中运动。常见的“跳跃膝”,“足球踝”和“标枪肘”都是关节不合槽运动的结果,因此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和手段。
在遇到摔倒、冲撞等情况下,当关节被扭曲时、身体应做顺势缓冲动作,不要硬顶,否则关节外和关节内的组织会受到损伤,严重时会发生断裂和破裂。
只要锻炼,就不管运动方式
王大妈在步入中年后,身体开始“发福”。为了锻炼身体,同时保持更好的身材,她开始积极运动,晴天爬山,下雨天爬 楼梯。在运动后膝关节有点痛时,她也不在意。但最近两个月她觉得两侧膝盖老有疼痛,上下楼梯的时候更加明显。上星期下楼梯时,还出现膝关节发软站不住,几 乎跌倒。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膝关节已经得了骨关节炎。
许多人都喜欢爬山。爬山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但却不利于保护膝关节。因为,上山的时候膝关节负重基本上就是自身体重,而下山的时候除了自身体重以外膝关节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这样的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
医生建议: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翁习生教授指出,所有人都应该避免过多爬山。年轻人一周不要超过2次;而老年人最好别选择这种锻炼方式,无论有无膝关节病变都应尽量少爬山。
爬山的时候上山可以步行,同时配一副轻便的越野手杖辅助攀登,可减少行进过程中对膝关节的损伤。下山的时候,如果有缆车最好坐缆车下来,以减轻对膝关节的损伤。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爬楼梯是既方便又省钱的锻炼方式,但是不适合有膝关节病变的中老年人,另外身体肥胖的人也不适合,因为爬楼梯主要是下肢的运动。
正常成年人一般在站立的时候,膝关节所承受的重量约为体重的二分之一,而在爬楼梯时则须承担体重的3至4倍,像王 大妈的体重是60公斤,她在爬楼梯时,膝关节就承受了将近240公斤的重量,这会加剧膝关节的负担和损伤。而且在爬楼梯时,膝关节的弯曲度增加,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也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膝关节的疼痛。
医生建议:年轻人也好,中老年也罢,爬楼梯都不应该作为一种日常运动锻炼的方式。有膝关节病变的老年人应尽量少走 楼梯,尤其不能提重物上下楼梯,平时以乘电梯为宜。另外,老年人提东西不宜超过3公斤,如果路途遥远,中途应该休息一下,否则易引起关节疼痛。老年人也不 宜爬高、搬重物,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人们日常进行身体锻炼时,最好选择对膝关节没有损伤的运动。譬如游泳、骑车、散步等。虽然骑车时好像膝关节也是在上下活动,但由于人坐在车座上,膝关节没有负重,因此和在平地走路时差不多。
另外,人们加强大腿股四头肌的锻炼非常重要,可使肌肉运动协调和肌力增强,有助于减轻关节症状,增强关节周围的力量和耐力。对于那些超重的老年人,适当的减肥将大大减少膝关节的负荷,从而有利于膝关节的保护。
如果您在生活中出现了膝盖痛、酸胀,下楼时腿疼、天气变化时关节不舒服等症状,应引起重视,这些都是关节疾病初期的信号,应及时上医院就诊。许多人认为膝关节的退化是老年人衰老之后必然的结果。其实科学保护膝关节可以延缓退变。
运动小贴士:常爬山如何保护膝关节
爬山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它既可锻炼身体,增强我们的力量和心肺耐力,又可陶冶情操,享受大自然的魅力,呼吸清新空气。但是,我们身边有些经常爬山的朋友会发现自己的膝盖出现不舒服,疼痛,严重时甚至医生会给出骨关节炎的诊断,这是为什么呢?
结构精巧,您了解您的膝吗?
您了解您的膝吗?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膝的结构。用指尖轻轻地探查一下您的膝,您会在膝前方发现一块可滑动的骨头叫髌骨,也就是俗称的膝盖骨。这是一小块三角形的骨头,它可以增加大腿前面肌肉的利用效率,保护膝关节免受撞击。
膝盖骨后面是股骨,俗称大腿骨,大腿骨下端有像滑轮的一个凹槽,髌骨就像是滑轮的凹槽中的绳子。正常情况下髌骨就在凹槽内上下滑动,如同一个滑轮一样帮助膝关节完成弯曲和伸直的动作。如果髌骨偏向一侧,运动的时候就会和股骨下端相互撞击、磨损,就像绳子偏离滑轮的凹槽后容易磨损、卡住。
膝盖骨下方是胫骨,俗称小腿骨,大腿骨和小腿骨中间有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做“软垫”吸收撞击、减轻振动,周围有韧带、肌肉等保障膝关节的稳定。
经常爬山,膝盖为什么会疼?
爬山太多、膝关节负担太重
我们的膝关节承受了我们大部分的体重。有研究显示,躺下时,膝盖承受的重量近乎零,而我们站立时膝受到的负担大约是体重的0.43倍,平地行走时,每走一步,膝承受的负担是体重的3-6倍,而爬山时,我们的膝承受的负荷更大。
平地行走时,我们大腿前后肌肉、屁股以及小腿前后的肌肉都是主要用力的肌肉,这些肌肉一起协调工作,保证我们正常向前行走。我们上山时,与平地行走不同,要克服身体重力向上运动。爬台阶用力的时候,大腿肌肉会比平常走路时绷得更紧。这是因为上山时要靠我们的腿,把几十公斤重身体从低处举起来送到高处,所以大腿前面肌肉的用力程度要比平地行走大得多。
大腿前面肌肉反复用力收缩,会使得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疲劳,从而不能很好地稳定膝关节,使得膝盖骨也在反复活动中,偏离正常的运动轨迹,造成大腿骨与膝盖骨的摩擦、碰撞,长此以往会造成膝盖髌骨的磨损,引起膝盖骨周围和后面疼痛。向上攀登的幅度越大,大腿前面肌肉的用力程度越大,对膝盖的压力也越大,疼痛会越剧烈。
膝盖周围肌肉力量不平衡,髌骨摩擦受伤
稳定膝盖骨的肌肉、组织力量不平衡是引起膝痛的另外一个原因。髌骨的周围有肌肉及其他组织包裹,正常情况下,这些肌肉和组织的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平衡,所以髌骨可以在大腿股骨的“滑轮槽”内正常活动。但是,如果髌骨内外侧的肌肉及组织力量不平衡的时候,髌骨就会被拽向强的一边,运动的时候就会和大腿的股骨进行磨损,从而会造成损伤。
大腿外侧从上往下一直到小腿骨,有一条长而且厚的“筋”叫髂筋束,它与大腿肌肉一起使膝关节保持稳定。这条“筋”的柔韧性不好、过紧,而大腿内侧的肌肉力量又不够强,可能会把膝盖骨向外侧拉,使膝盖骨偏离其正常的运动轨迹,引起膝关节不适疼痛。爬山时膝盖会有较大程度的弯曲,反复地屈膝也会使大腿外侧的这条“筋”疲劳甚至发炎,从而引起膝肿胀和膝盖骨外侧疼痛。
下山冲击力大,膝关节易损伤
再次,下山也是引起膝疼痛的一个主要原因。下山时由于重力的原因,肌肉用力不大,韧带松弛,关节较不稳定,因而关节会产生扭转,反复地扭转会伤害膝关节,引起疼痛。而且下山时脚与地面的撞击较平地和上山时大,这会增大膝的负荷。有研究报道,下山时膝受到的压力比平地大3-4倍,因而持续地下山是一项很费力的任务。有些爬山的人,由于重力的作用,下山速度很快,甚至于跳着或跑着下山,这样会使膝的负荷更大,发生损伤的风险就更大。同时,下山会使膝反复地过屈,牵拉周围组织,引起膝周围疼痛。
不合适的鞋子引起膝痛
许多爬山的朋友,不太注重登山鞋的选择,有人穿普通的运动鞋爬山,有人穿板鞋爬山,甚至有人穿皮鞋爬山。平地行走且运动量不大时,不当的鞋不会产生明显的不适感。但爬山是一项运动量比较大的运动,且地面高低不平,若鞋子不合适,不能很好地支持脚踝,控制姿势,会使小腿骨产生扭曲,小腿骨反复地扭曲会影响膝盖,引起膝的疼痛。
经常爬山该怎么保护膝关节?
爬山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方式,那我们在爬山时该怎样既能达到健身目的,又不伤害我们的膝呢?下面我们为经常爬山的您介绍几种保护膝盖的方法。
1、平时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发达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降低膝盖发生损伤的风险。牵拉大腿后群、大腿外侧和小腿的肌肉,保持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良好状态,使膝关节更稳定,膝盖髌骨在其正确的运动轨迹上活动,就不会磨损受伤。
2、爬山前准备活动要充分,对腿部肌肉进行拉伸,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液对膝盖的保护。爬山后要做好放松,促进疲劳肌肉的恢复。
3、爬山时,要采用正确而经济的技巧。脚底平贴地面前行,脚不要抬得太高,这样膝盖的弯曲程度不大,更多地依靠身体的前倾和屁股的力量使身体平稳轻快地向前行进。下山时要慢,不要快速奔跑,在较陡的地方,可采用侧向下山的方法减小屈膝的程度。长时间爬山,时不时停下来休息一下,也可以缓解膝部的紧张。
4、爬山时可以使用登山杖。下山时登山杖支撑前面的路,仿佛两个手臂得到了延长,就好像四条腿在走路,这样震动的力可以分担到手腕和手臂上,从而减轻下肢的冲击,而带有避震的登山杖可以减轻手腕和手臂的压力,减缓手腕和手臂的疲劳。
5、 选用护膝保护膝关节。护膝对膝关节及周围组织能起到轻度加压、支撑的作用,可以预防长距离行走后的膝盖肿胀。此外,护膝还有蓄热保暖的作用。选择护膝,不宜太紧,以穿着舒适为准。但若膝部没有不适或损伤,也不是长距离下山,建议慎用护膝,因为局部加压和排汗不畅,会影响膝部的新陈代谢,进而会加速疲劳。
6、选取合适的背包,采用正确的背负方式,使身体重心在爬山过程中保持平稳。当携带的物品不多的时候,可以选取轻便的双肩背包或者腰包,如果携带的东西很多,譬如帐篷、地垫、单反相机等沉重的装备,那就一定要选择专为登山设计的登山背包,这类背包和常见的休闲背包不同,它们可以通过撑杆、腰带等结构将负重压在胯部,而不是压在肩上,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肩部和脊柱的负担,这种转移压力的结构叫做背包的背负系统。当然,即使这样,登山时我们还要尽可能减少背包的重量,背负的重量不要超过体重的四分之一。
7、选一双好的鞋子爬山。爬山时穿的鞋子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选结实的高帮鞋子,有一定高度的鞋帮能支持脚踝,便于控制姿势,不会使内侧或外侧过多用力。根据自己行走的特点,选一付有足弓支持的鞋垫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爬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但是虽然简单,我们也要注意一点自我维护,就像一部越野车,保养不好,没开多久就坏了,保养得好,可以一直开到天边。希望大家保养好您的膝盖,放开眼界,找寻山野给您的乐趣。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节疼痛如何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