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动物生态学原理有哪些(第三版)

约有440篇,以下是第1-10篇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辅助教材: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泳, 李庆...
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and Sonia R. Virdee. 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第二 版)。科学出版社, 2004 3 Smith, R. L. a...
般问题。 四、 试卷结构 (一)简答: 占总分 30% (二) 综合论述: 占总分 40% (三)发挥 题: 占总分 30% 五、 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 时间为3 小时 六、 主要参考书目 1.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3 版,孙儒泳 主编...
geTlessequences[j], ActaZoolSin,51(4):630-639.[郑涛,费荣梅,吴孝兵 2005.从12SrRNA 基因和cytb 基因部分序列研究I3 种猫科 动物的分亍系统关系.动物,51(4):630-639.] 孙儒泳院十 本刊顾问孙儒泳院士简介 孙儒泳,...
Ecology 教材: 牛翠娟娄安如 孙儒 泳,李庆芬,基础生 态学(第二版)。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辅助教材: 1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2 孙儒泳等译,Mackenzie, A., Andy S. Ball...
态学原理》(第三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 《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3.
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孙儒泳,李庆芬, 牛翠娟,娄安如译. 《生态学》. 科...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孙儒泳等.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生态学基础》参考 ... Prof.LI Hongyuan//Nankai University Prof.LI...
第七章 应用生态学 ? 参考书、期刊、网站 《生态学》教学计划(环境科学专业54 学时) 《生态学》教学参考书籍 ? 孙儒泳等. 《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北京师范大...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 《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3. 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孙儒泳,李庆,牛 翠娟,娄安如译. 《生态...
牛翠芬等 牛翠芬等.. 《《基础生态学 基础生态学》》((第第22版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孙儒泳 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原理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第三版) ). . 北京师范大学出...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豆丁网
扫描下载APP
扫描关注豆丁网
微信号:doudingwang
随时赢取精美礼品A (2010.3)第1章:绪论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A (2010.3)第1章:绪论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7.0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
作 者:孙儒泳出 版 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ISBN: 版 次:3版包 装:平装 开 本:大16开页 数:636页所属分类:图书 & 计算机与网络 & 计算机控制仿真与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 & 生物信息论/计算生物学 & (分类细分与勘误)孙儒泳,汉族,生于日,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58年在前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三届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态学会评审组成员,北京市政府水产科技顾问团成员,《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副主编。 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近50年,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16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所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一版)获第二届高校教材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6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6项,并于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主要从事兽类和鱼类的生理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本版与第二版相比在内容上主要变化是: (1)新增加大尺度生态学一章,即第11章,包括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这一章对于现代生态学的基础教科书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在重新学习的基础上写成的。(2)现代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社会需要的更加密切结合,所以我在第12章应用生态学的内容上,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管理三节,同时对原来的两节也作了不少的增补。如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收获量理论,而且加进了配额控制、收获努力调节等管理及其实例;对有害生物防治加进了基因防治。此外,无论是有益还是有害生物,作为生态系统成员都为生态系统服务作出贡献,这是对单纯利用和防治的观点增加了一个新的重要思考,这一个思想就包括在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之中。(3)第七章全章,即行为生态学,是由房继明教授重新写的。这不仅是因为行为生态学在近20余年来的快速发展,而且还由于我对于此领域的具体发展了解不够,和前一版中介绍了许多不必要的动物行为学内容。(4)在第4,5章种群生态学部分,作者主要作了增补。如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的区别及其种群动态和模型特点;空间尺度和种群的空间结构;空间异质性和集合种群。自然种群数量变动部分增加了不少最近研究的成果,包括一些近几年在NATURE、SCI-ENCE和PNAS等报道的。这里也看到,近来对于自然种群长期记录资料的分析和研究、野生动物种群的实验研究,包括对应用驱除寄生物、天敌和其他人工干扰等手段以及相应模型研究的重视;并介绍了种群调节理论的新进展等等。(5)在第10章生态系统部分,对于全球初级生产力的估计,与前两版有相当大的区玑我们采用的是Field等1998年在SCIENCE上新报道的,因为他们是根据遥感这种新技术测定的,并有9年(陆地)或6年(海洋)的资料估计的,尽管对遥感测定的结果一般应该有地面资料的验证。此外,在海洋生产力方面,新介绍了新生产力和病毒的重要作用;沿食物链的上行和下行控制。(6)第2,3章,即有机体与环境部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研究员帮助增补。新增加的内容有:持续代谢率、对于常温动物冬眠起源的新认识、个体大小的生态学意义、全球气候变化对于物种分布区和数量的影响。(7)第6,8章,即生态遗传学与种间相互作用,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张大勇教授帮助增补。其新增加的内容有:衰老的进化、似然竞争、斑块环境中的种间竞争与共存、捕食策略与功能反应、微寄生物传染病模型。在教育方法方面,本书作了下列新的安排:(1)在附录中增加了网址。现代网络上具有大量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新出版的教科书都开始增加网址,我们也为此作了努力。这里包括各章网址、主要生态学期刊网址、重要生态学教科书网址、与生态学有关的单位网址四部分。我们希望读者能在使用中得到好处。(2)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也给在教科书中插入彩色图片提供了条件。感谢出版社责任编辑对我的提醒。我在书中主要选出了我国代表性生物群落、主要珍稀濒危动物、动物行为和生活方面的彩图。(3)各章末都提供了思考题,我相信它包括了大学生基础课程必须的基本原理。(4)应本书责任编辑的要求,根据全书体例协调一致的原则,个别章节做了稍微调整;同时每章开始以一个主题图和一段导言统领全章。第一章 绪论一、生态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二、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三、生态学的发展史四、生态学的分支学科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有机体与环境(一)第一节 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一、环境二、生态因子及其分类三、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四、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耐受限度五、生物对各生态因子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七、适应组合八、生态位第二节 温度及其生态作用一、地球上环境温度的分布及其变化二、动物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极限三、温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四、动物热能代谢的类型和体温调节 的特点五、动物对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的适应六、个体大小与尺度问题七、温度与动物的行为八、温度与动物的地理分布九、温度与动物的数量变动十、热污染第三节 水分的生态作用一、陆地环境中水的分布二、水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三、水生动物的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第三章 有机体与环境(二)第一节 光和辐射一、光、辐射的一般意义二、光照周期与动物的季节 节 律三、光与动物的昼夜节 律四、月周期或潮汐周期第二节 大气和水环境一、气体代谢与大气、水环境中的氧二、水中溶解的其他气体三、pH值及其在水生动物生活中的作用四、水的物理性质对水生动物生活的意义五、水体的基底性质和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六、空气的流动――风七、水流八、火的生态作用第三节 土壤和基底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一、土壤的一般意义二、土壤的化学性质对于土栖动物的意义三、土壤的结构及其机械组成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四、土壤的湿度及通气性对土壤动物的意义第四节 气候对动物的综合影响一、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共同作用二、大气候和小气候三、物候学与生态学第四章 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一、生物因子的特点二、种群的定义三、种群生物学和种群生态学四、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五、研究种群生态学的意义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统计一、绝对密度测定二、相对密度测定第三节 种群统计学一、种群的基本参数二、种群的年龄分布和性比三、生命表四、内禀增长能力第四节 种群的空间格局一、种群的空间分布型二、空间尺度和种群的空间结构三、空间异质性与集合种群四、空间生态学第五章 种群增长第一节 种群增长模型一、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差分方程)二、种群的连续增长模型(微分方程)三、实验种群和野外种群的证据……第六章 种群遗传与进化生态学第七章 行为生态学第八章 种群间相互作用第九章 群落生态学第十章 生态系统第十一章 大尺度生态学第十二章 应用生态学参考文献英文名词索引中文名词索引有关网址
相关分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学原理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