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野猪寻找阴影的证据任务dnf怎么过野猪不了?刷了m次了,每次都不得!是不是随机的?急

桃源dnf19级没专职任务可做什么任务
大山深处最执着的坚守
宣讲员& 陈龙珍
我叫陈龙珍,是桃源县牯牛山乡完小校长。小时候,我很喜欢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没想到这句诗就成了我人生的写照。我在牯牛山教了34年书,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我甘心情愿做了一辈子的护花人。
我1977年参加工作,一开始是到牯牛山公社当文化辅导员,是政府干部。1979年,因梁山村小学缺老师,我就自愿去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当时,内心中也经过了一番苦苦的挣扎,大家都知道,牯牛山是桃源出了名的偏远山区乡,年轻人参加工作都害怕往这里来,而当时的梁山村又是牯牛山最苦最穷的一个村,分来的老师在这里待不了几个月就走了。可孩子们上课没有老师怎么行,因为我自己是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所以特别同情这些孩子们,我是乡里的年轻干部,高中毕业,我相信我能把这些孩子教好,也许是心中还怀着一份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吧,我跟领导说,我愿意去当老师。
来到梁山小学,景象是一片凄凉。教室破烂不堪,课桌都是“杂牌军”,老师住房也极其简陋,四面透着风。最难熬的还是夜晚,只有我一个人留校,没有电,人家又稀少,呼啸的山风,野兽的嚎叫,经常把我吓出一身冷汗,彻夜难眠,一个人躲到被窝里哭,后悔不该来。有好几次我都认为我坚持不下来了,可当白天看到那群质朴可爱的孩子们,我的心思又软下来了。就这样一次次地动摇,一次次地心软,又一次次地坚持,我在梁山小学待了八年。我成了全乡最能吃苦,最不讲价钱的青年骨干教师。年轻的时候,我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女孩子,一得到领导的表扬,我的干劲就更足,以后哪里有老师临时请假,哪里的老师改行了、辞职了,只要联校安排我,我都随喊随到。后来又辗转到了其他几个村小,拆校并校之后,全乡仅剩下唯一一所学校,大部分的老师都趁这个机会外调到了其他条件优越的乡镇或县城去了,只有我和几位本地老师留了下来。
贫困,是山里孩子求学的最大困难,用微薄的工资给学生们垫付书费,给家困的孩子买点文具、送点衣服是我们这些山区老师经常做的事。廖飞同学家庭条件差,大冬天上学衣着单薄,手脚长满冻疮,我实在看不过意,就去给他买新衣、新鞋,一直支助到他初中毕业。由于居住分散,学生上学不易。山里溪涧纵横,下雨稍大就溪水上涨,甚至山洪暴发。每每遇到天气突变,我都要亲自接送班里的学生,确保他们安全。后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条件的改善,离家远的学生们可以寄宿了,可我们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弱,还有很多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孩子。没有办法,家长们已经把孩子托付给了学校,我和同事们只好亲自动手,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手把手教孩子们洗衣服、叠被子,孩子病了,抱着孩子看医生、喂药,孩子们有了委屈和烦脑,还要尽心开导。
在大山里待久了,视野会受到限制,为了让孩子们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2004年,我自费到县城学习多媒体软件教学技术,并用积蓄买了一台笔记本,透过电脑让大山里的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美好。2012年,我在浏览桃源政府网时,看到桃源爱心志愿者协会经常扶贫解困,当时就想,为何不将学校特困学生的资料发到网上,让他们来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呢。帖子发出去不久,爱心志愿者协会一行就来到了学校,资助了谌海洋、蒋丽萍等10名贫困学生。在学习电脑的同时,我还先后两次自费到桃师进修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付出得到了丰硕的回报。学校在联考中经常名列前茅,我的学生们有的已经长大成才,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本人也多次获省师德先进个人、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多次当选为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回首这教书的一辈子,我最大的遗憾是对家庭的愧疚。我和我老公是同乡,但老公一直在江西地质队工作,结婚三十年,也就分居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来我没有尽好一个当妻子、当儿媳、当母亲的义务和责任。1987年,老公因公伤需动手术,要我回去照顾。我当时教着毕业班,还带着作文竞赛辅导班,我这一离开肯定会影响孩子们的成绩,也许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我真是两难,最终我选择了和孩子们一起奋战,只给老公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聊表安慰。1996年公公病危,家人打电话让我赶快回江西见老人最后一面。我也是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刚接任校长,又临近放假,这可怎么办呢?反倒是公公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自己没什么大事,让我别急着回去,可他当晚就走了,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待我这个儿媳妇可像亲闺女一般,我的心中痛啊。女儿每次生病,我也不能陪伴在身边。对家人,我只留下了一次次的亏欠。有人问我,既然这样,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找机会与家人团聚,调到县城也好。我想说,机会真的不少,可每一次都因为我不忍心丢下山里的那帮孩子而放弃。
今年我退休了,终于可以轻轻松松和家人团聚了,而我将永远热爱我为之奋斗一辈子的教育事业,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喝彩!
让“国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宣讲员& 程杰建
我叫程杰建,今年33岁,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从2000年调入县人口计生局起,我就把心血和精力花在如何利用电脑科学管理人口计生工作上。通过数百千个日日夜夜地奋战,我和同事们一起开发出《计划生育网上办证大厅系统》、《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系统》、《生育关怀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计生工作软件,通过基层服务站所试营行,软件的实用性、科学管理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基层电脑技术操作员的肯定。因此,我经常被抽调到省、市相关部门参加人口计生工作软件的研发,还被省计生委聘请为全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应用专家组成员,所以我特别感谢领导们的关爱和同事们的帮助,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我能认真、专心地对待工作,才让我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我取得的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我家里条件并不好,父亲患有脑血栓半身不遂,母亲患有帕金森综合症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岳父、岳母疾病缠身,但我和我的妻子都没有被这些困难压垮,反而让我们懂得了要更加的吃苦耐劳。为人子女,眼看着老人们要承受这些身体病痛时感到非常的心痛,自己又不可能代替他们受苦,理所当然的要对他们更加孝敬、更加照顾、更加关心。为了方便照顾,我把4位老人安排居住在一起。2011年,有个提升的机遇摆在我面前,可以调入省人口计生委,但考虑到家庭状况,我放弃了这个机会。想想或许会有些遗憾,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身在于家乡,能够就近照顾我的父母亲人,能够为桃源人口计生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我是一名计生人,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把浩瀚繁杂的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化、简单化、可操作化。科技永远在进步,学习不能止步不前,在工作闲暇时,我深感自身的业务能力还不够,会用的知识还不多,所以鞭策自己要不停的“充电”。在刚开始自学C语言和其它程序编写软件,摸索着编写软件原程序代码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既没有能人又没有资金。但是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我知道不能就这样听从于命运的安排,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就算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我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反复修改原程序代码和到基层论证计生数据模块的实用性,希望能将有限的时间高效地用于工作。
屋漏偏遭连夜雨,2008年4月,我爱人在深圳打工,不幸得了卵巢癌。父母也因心血管病和肺病相继住进了医院。我是家里的独子,看到亲人相继遭此厄运,让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但是,在那段艰难的岁月,感谢那么多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人们,给了我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生活还得继续过下去,当时,我想着两边都是至亲的人,都不能拖延耽误,便选了个折中的办法,把父母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又找了个放得下心的人专程照料侍候,接着马不停蹄南下深圳,陪妻子到深圳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深圳陪妻子治病的日子里,我忧心如焚,心挂两头,真恨不得能够将自己掰成两半用。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依然坚持在晚上用笔记本电脑完成单位上的部分业务工作,继续编写未完成的计生业务软件程序。
2007年的一个夏天,我编写的《桃源县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马上就要完工,眼看就要装上基层站所电脑试营行了。可第二天早晨上班时,自己所用的笔记本电脑却不翼而飞,我顿时眼冒金星,大脑一片空白,自己编写的程序和几年的心血可都在里面啊。没有办法,我只好重新购买电脑,重头再来,大脑中努力记忆搜寻所编写的原程序代码,一条一条继续编写着,这一干就是半年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许我的诚心和努力感动了上苍,好事接踵而至:妻子、父母在医生精心治疗下奇迹般的康复了,设计的计生系列软件开发也相继完成,得到上级领导、专家的肯定。为了继续完善软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把软件安在乡镇计生办进行试用,征求他们对程序改进的意见。通过不断的改进、完善、补充,设计的计生系列软件已经全部安装在全县计生站所的业务电脑中,成为全县人口计生统计、查询的好帮手。
目前,我身兼流管站、统计股和信息化建设三职,除此之外同时还负责局网站设计管理与维护,计生应用软件的完善与维护,局微机室机房管理和全县39个乡镇计育办的电脑维护,任务相当繁重,基本上每天都加班到深夜,在任务特别忙的时候,有时候连接听电话,甚至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希望能让自己的付出取得更大的成效,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关于计生业务方面的问题,电话中不能解决的就通过电脑远程解决,实在不能远程解决的,就下到乡镇亲自查看。而这一切,我大都是业余时间完成的,对此我从无怨言。一个社会,如果不讲奉献精神,就会黯然失色,就会落入平庸,就会停滞不前,就会丧失人与人之间的本真。
奉献是本分,奉献是光荣,奉献最能体现自身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拼搏奋进,已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努力钻研,尽心探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众的需求为第一信号,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杆,时时刻刻牢记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奋勇向前,让“国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丁巧云:诚信构筑青春事业
我叫丁巧云,是桃源县国钦棉花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我是一名80后创业者,创业的最初阶段,只有一家作坊式轧花厂,目前发展到拥有合作棉农3100多户、种棉面积近3万亩、企业总资产5000多万元的棉业公司,收获是令人喜悦的。欣喜之余,我内心还有很多的感慨,回想这一路的艰辛历程,我始终信奉“诚信是永远的契约,是丰收的希望;诚信是立业的基石,更是追梦的翅膀”两句话,这也我人生的信念,更是我和国钦棉业一路走来的坚守。
承诺至上,是我创业的金钥匙
2008年9月,我放弃了在天津开办的电脑销售公司,来到桃源县枫树维回乡,创办了国钦棉业。当时,包括家人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又不是学农业专业,却跑到乡里来拌棉花,岂不是大材小用?”当时身边的各种不同的声音也让我犹豫不决,我曾经很多次地问自己:“这一步迈得对不对,我以后会不会后悔?”但是,我怀抱的梦想一直照耀在我年轻的天空,也让我坚定了信心,迈出了坚强的步伐。通过对政策的深入了解和对市场的精心调研,我了解到现在国家对于扶持“三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只要胸怀抱负,坚定理念,肯为自己的梦想付出是能大有作为的。
创业的天空也不常晴。当我满怀激情来到枫树维回乡,现实很快无情地打击了我,我没有预料到当年棉花收购情况非常差。由于棉花的品种多、品质差、产量较低,辛苦了一年的棉农没有多少盼头,严重影响了很多农民种棉的情绪,这也给我的创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我心里暗急,作为棉花加工企业,没有“棉花”这个原材料,打击是毁灭性的,就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调动棉农种棉的积极性,我不断地钻研、调研、询问,后来就想到了要集约化经营。第二年开春,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决定组建国钦棉花专业合作社,并制定了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用肥、统一施药、统一收购的“五统一”运作模式,切实站在棉农的立场上,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为了兑现承诺,我高薪聘请了省棉科所的专家,走村串户,开展技术培训,自己也积极指导农民栽棉苗、测行距、施底肥、盖薄膜。为了减低棉农生产资料成本,合作社挂牌明示优质棉种每袋优惠10元,化肥每袋优惠5元,对经济困难的棉农,生产资料一律赊销,对贫困农户则免费赠送,这样在充分体谅棉农的难处的基础上,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和种棉水平都提高了。棉花大幅度增产,很多增收的棉农高兴地称赞说:“入社这条路走对了!”现在想起来,我自己也认为当初推广棉花规范化种植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十分庆幸身边有一批支持我、帮助我、鼓励我的朋友,让我能在紧要关头顶住压力,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五年来,入社的棉农增加了10倍。尽管这一年我亏了近40万元,但是却换来了广大棉农对我和国钦棉业的信赖和支持,我觉得很值!
诚信为本,是我立业的奠基石
2009年7月,广东某公司向我购买了100吨皮棉,但由于发货员失误,误将四级花当作了三级花。对方收到货后,考虑到与国钦棉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准备将就了事。当我了解到这件事情的始末,我想到,尽管广东公司没有提出意见,但是我必须要坚守信念,践行“诚信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诺言。于是我马上与对方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对于我们合作社的失误致以了诚恳的歉意,同时立即亲自押车将100吨三级皮棉送去。对方老总非常感动,他说出的那句赞赏的话让我至今难忘:“有丁总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放心也开心”,我认为,这是对我们国钦棉业的肯定和认可,是对我们诚信经营的最大赞许。对于办公司,我坚持讲诚信,对入社棉农,我也一样要求自己同员工做到行事较真。九溪乡入社棉农林三元发现灭芽虫的药效果不好,反映到公司后,我了解情况后,立即给棉农补偿了1万元的农药,并亲自送到棉农家中。
我认为:“产品质量如企业的生命。”无论市场行情好坏,要始终严把质量关,绝不允许以次充好,通过高标准的产品质量,我们国钦企业一步步赢得了客户信任。由于国钦棉业的信誉好,产品越来越供不应求,市场前景一片大好。特别是2011年来,国家为稳定棉花市场价格收储棉花,由于公司的产品质量标准高,当年交储皮棉500吨,2012年达到了1000吨。
守信是金,是我事业的正能量
2010年,棉花市场大幅振荡,价格一路下滑,资金告急,产品滞销,不少同类企业已停止收购棉花。这样严峻的形势导致我站在了十字路口,当时有两条路供选择:一边是公司按原约定价格收取棉农棉花,如果市场一直不景气,公司将面临倒闭;一边是公司回笼资金,继续观望,任棉农血本无归。站在抉择的路口,我当时也很彷徨、也犹豫过,毕竟人都不是圣人,但最终我还是听从了自己“诚信经营、守信是金”的事业准则,“哪怕公司倒闭,也不能让棉农亏一分钱”!国钦棉业仍按照约定,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将社员的棉花全部收购,虽然公司亏本了,但在群众中的信誉度却大幅提升,200多户棉农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力量越发强大。这年,国钦棉业虽然出现较大亏损,但通过借款实现了借贷清零。由于信誉度高,农发行给公司的支持逐年增大,2012年,农发行贷款额度甚至达到了1亿元。
前路是蜿蜒曲折的,在今后的岁月里,或许会遇到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但我相信,只要秉承着“诚信经营”的信念,坚守着“承诺至上”的原则,挥舞着“守信为民”的宝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披荆斩棘,为我的青春再添辉煌。
一腔热忱暖民心
宣讲员& 宋大鸣
我叫宋大鸣,是中共桃源县委办公室正科级干部,工作以来,获得过全县“廉洁从政优秀领导干部”、“十佳公务员”、“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
2008年,我被任命为县粮食局局长。当时的粮食局人心涣散、工作拖沓,还常常因为改制遗留问题发生群访事件,可以说是县里的一块“心病”。面对错综复杂的工作局面,我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扑下身子走访干部群众。短短一年时间里,我一个节假日都没有休息,先后走访了粮食系统所有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涉军人员等300多个家庭以及60多个粮食协会会员。在大量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保稳”的工作思路,及时变上访为下访,争取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到基层。下岗职工、伤残军人马平章,家庭困难,儿子患病住院,我和局党委其他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并派车到长沙请医院专家会诊。还组织局机关干部积极募捐,帮助解决困难。2010年11月,年近80岁的退休老干部张茂顺患重症肺炎转到市第一医院抢救,因垫付医药费不足,我立刻自掏腰包借了1万元给他应急。经过和上访户面对面沟通、点对点帮扶,长期不懈的努力换回了群众的情绪好转了,群众的困难也解决了,全局的工作局面迅速得以扭转。粮食局从原来的“上访大户”变成了全县维稳红旗单位,实现了粮食企业连续五年“零”上访。2012年,全县粮食工业产值、利税、利润等指标均比五年前实现了翻番,我县也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农户科学储粮示范点。
2013年,我从粮食局的岗位上退线了。但是退线不褪色,离岗不离心。我主动请缨,担任了枫树乡维回新村新农村建设和三龙村扶贫开发点村工作队长。半年多来,我先后下村60多次,走访群众200多人次,参与协调两个点村20多个发展项目。在实施三龙村千亩烟叶烘烤厂房建设时,责任单位县烟草专卖局因政策调整导致资金方面产生了困难,需要市烟草专卖局提供支持。为此,我和县局的领导多次到市烟草专卖局衔接工作,汇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对农民增收、农村扶贫的重要作用,最终得到了市烟草专卖局领导的高度支持,农民增建烤烟棚的要求得到了顺利批复。在维回新村百亩葡萄园项目施工时,当地群众和施工队因施工问题发生了争执,那天我正在老家陪家人过端午节,得知情况后,我顾不上家人的反对,立即从家中赶到了维回新村处理此事,经过现场多方调解,最终化解了双方的矛盾分歧,确保了葡萄园施工顺利进行。
在生活中,周围的人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我总是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县委启动“百千万”工程后,我始终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活动口号,扎扎实实走进基层、走入群众家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年多来,我累计帮联贫困户、上访户、产业大户等10户,为帮联对象解决具体问题13件,并把每次走访的详细情况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上。一年时间写了3大本民情日记,同时得到了县委龚书记的高度肯定,并以简报的形式全县推介。有一次,我在走访茶庵铺镇帮联对象70多岁的谢老汉家时,看到谢老的房子到处漏雨,屋里潮湿阴暗,已经算是危房了。我问谢老:“房子为什么不维修一下?这样住在里面很不安全。”谢老说:“儿子没有做安排,到时候再说。”回来的途中,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件事情关系到谢老的人身安全,一定不能再拖。心里装着事情,晚上就辗转反侧睡不着。在这之后的几天里,我多次下乡协调此事,与镇村干部以及谢老汉的儿子一起敲定好了房屋维修事宜。一个月后,房子终于维修好了,比原来安全舒适多了,我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群众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一旦听说哪家有困难,我都会忍不住想帮一把。在牛车河镇三龙村走访时,我了解到该村一位农户准备发展黑猪养殖,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该想法一直未能实现。我自掏腰包给他借了1.5万元启动资金,解决了其资金难题。目前,这位农户已达到了22头黑猪的养殖规模。有一次下乡调研时,我无意间听别人说太平铺乡太平铺村特困户郭某因患骨质疏松症常年瘫痪在床,妻子离家出走,母亲年老多病,全家仅靠政府救助和亲朋好友接济生活,郭某的女儿正在读高中,上学费用成了他家最大的难题。于是,我立即请同行的人联系上了郭某。后来我多次到郭某家走访,并且每学期为他的女儿提供2000元学费,直到大学毕业。
做这些,我不图名,也不图利。正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始终保留着一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因为我相信,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你替村民着想,村民就拥护你。党员干部只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首位,放在心上,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趟不过去的河!
英雄不单疆场出,妙手着春解疑案
宣讲员& 万龙
我叫万龙,中共党员,现任桃源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副主任法医师,一级警督。
1990年,我选调进桃源县公安局从事法医工作。从此与这项在别人看来又脏又苦又累且无声的事业结缘。时间一晃就是24年。我在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已从警时“干一行爱一行”的承诺。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刑事大要案件特别是命案屡破屡发,法医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为了履行职责,申张正义,打击犯罪,告慰亡灵,我经常起五更、睡半夜,连续工作几天几夜对我来说,也是家常便饭。日晚上十点,桃源县漳江镇连续发生两起杀人案。由于两起案件案情重大,现场勘验、法医检验鉴定工作至关重要。案情就是命令,顶着漫天繁星,我和同事当晚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迅速开展勘验工作。等最后一份鉴定报告完成时,时间已经是第三天清晨。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法医充满着神秘感,工作都是与腐尸、凶杀、血腥这些令人不快的词语相关联。但在我眼里,法医的工作是神圣的,法医工作的每个细节都影响着案件的侦破,也关系到逝者最后的公平和尊严。工作环境的恶劣与之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记得那是2008年4月的一天,失踪已20多天的河南省镇平县人陈某(女,45岁)在桃纺一宿舍被发现。当时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尸体及房间内爬满了蝇蛆,散发着恶臭。在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尽快确定案件性质和死因,我和同事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终于使这一起杀人案得以快速侦破。
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学科,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每一起命案也都有不同的特点,罪犯绝不会按照固有的模式和程序去作案。为了使法医工作成为揭露杀人、伤害等重大刑事犯罪的无形利器,我始终坚持刻苦钻研,认真勘查、分析每一起案件现场,从看似因果关系不明显,甚至不合常理的表象中拨云散雾、剥茧抽丝,千方百计的让尸体“开口”,使亡灵“诉冤”。从事法医工作24年间,作尸体检验2100多具,活体损伤鉴定5300多例,法医物证检验1200多起,并且做到了无一例错案。日,枫树乡牛场村万某(女,48岁)死在家中。其丈夫欧某(61岁)报案称:妻子万某系用电不慎,意外电击死亡。在现场,我通过仔细地勘查,对尸体进行了认真检验,发现了极为细微的重要证据,最终让女尸开口“诉冤”,使死者丈夫欧某归案伏法。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使我在几年前患上了脊椎裂和椎间盘破裂,曾先后做过3次大手术,3个椎间盘被切除,4个椎骨的椎板被全切,现在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站立时间稍长或行走超过数百米,腰部就会出现严重疼痛。但当我看到家属们焦急的目光时,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再苦再难也要把工作做好,给逝者和家属一个交代。有一次做完手术后不久,左下肢因神经损伤而行走困难,但为了侦破发生在兴隆街乡的一起杀人案件,我硬是杵着拐杖来到了现场,迅速投入工作。
在法医这项无声的事业中,我积极探索,开拓进取,从一名普通法医逐渐成长为我省首批被公安部、人事部评审通过的高级法医。为了将局里刑事科学技术室建设成为国家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硬件支持,优化软件建设,从全局侦查员中精心选拔培养了一批优秀技术员,使我局刑事科学技术室由一个人员少、条件差的简陋技术室变成为被公安部、公安厅领导充分肯定的国家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自从警以来,我始终把“廉洁自律,执法为民,热情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法医鉴定工作中,在办理各类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中,常有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目的,通过各种形式说情、送礼。对此我一概拒收,对请吃请喝请玩的,也一概拒绝,始终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2011年元月,在对一起伤害案进行鉴定时,伤害方家属为了使法医鉴定结论有利于自己,提着高档烟酒进了我的家,并将1000元现金放在了茶几上,被我严辞拒绝,送礼者不得不悻悻而去。因为我深知法医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怯懦,即使会得罪人,我也一定要遵从职业赋予的使命。
法医这项工作干久了,性格也会变得坚定、执着、更加平和。在工作中,我常常接触到许多从农村来做鉴定的群众。为了使他们能当天赶回家,我经常中午不休息,好让他们能早点赶上返程的班车。有些伤者行动不便,我就主动上门到他们家中或所住医院做鉴定。有些群众对案件的处理有过激的想法,对法律不了解,我就耐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讲法律。有的群众经济困难,我就自己掏钱给他们安排食宿,给他们买回家的车票。2012年8月的一天,一位老大娘提着一篮红辣椒从距县城80多里的山区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对我说:“我知道,好烟好酒你不会要,但这篮辣椒你得收下,这是我的一份心意。”时隔多年后的今天,这篮红红的辣椒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徘徊,激励着我在法医这一神圣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来自大山的坚守
&宣讲员& 吴正庭
我叫吴正庭,是桃源县国有天台山林场职工。
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为了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我们湘西金矿职工子弟中学115名同学一起下放到了桃源县南部山区的国有天台山林场。青春激昂,放飞梦想,18岁的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期待。我暗暗下定决心,要让这片大山由荒山变为青山。我特意从三阳带来两棵银杏树苗,种在了林区的入口处,让它见证我们的成长,现在银杏树已经变成参天大树了。
国有天台山林场位于桃源县西安镇,地处桃源与怀化沅陵、益阳安化交界处,海拔1000多米,这里交通十分闭塞,刚开始,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粮食要从山下近三十里的乡粮店挑回,全程是羊肠小道。我们每人每月生活费仅15元,每月粮食指标45斤。劳动强度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挖土育苗、砍草炼山、挖山造林、锄草抚育、培育林木、伐木、搬运。工作单调贬味,常年与锄头、柴刀、扁担、撮箕打交道。环境艰苦,工作地点全是山坡、山顶、山谷、山凹。没多久,同伴就呆不住了,1974年至1976年,下放到国有天台山林场的知青一批一批的被推荐上学、招工返城,其实我也有过动摇,但一看到自己几年来亲手栽过的树苗慢慢长大,要是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呢?当时我种下的银杏树也有1米多高了,我真有点舍不得,后来咬咬牙,也就留下来了,1976年,我正式聘为林场正式职工,从此与这莽莽林海结下不解之缘。
2001年国有天台山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林场共有林地总面积12675亩,立木蓄积 2142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7.99%,林场界定为国家重点公益林10286亩。林场下设三个工区:一工区(天台山)面积1230亩,二工区(三角尖)面积2415亩,三工区(姚家溪)面积9030亩。在三个工区中,我被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天台山工区,开始了一个人、一座山的生活。作为一名护林员,林木抚育、森林防火是我的职责,每天我都坚持上山巡山一次,山上到处布满荆棘,蚊虫叮咬,经常还会有一些毒蛇出没,砍刀和干粮是必带的工具,带上砍刀一是方便防身,二是也可做一些除杂工作。巡山是体力活,每次巡山都要沿着荆棘的小道走上5个多小时,路程达10多公里,经常是饿了就用干粮充饥,渴了就喝口山间溪水,有时候天黑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工区。2008年冰灾,天寒地冻,林道结了冰,为了了解冰灾带来的灾情,我像往常一样去巡山,因为山路坡陡路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摔得人仰马翻,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在山上砍去被积雪压着的树枝,一干就是一整天,我想:人摔了跤爬起来就行,可是不能让积雪和冰冻压坏了大树呀。40年来,为了护林,我不知走了多少遍工区的山路,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林场里的数万棵树,都是我亲手栽种,每一棵树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经过经心的呵护长成了参天大树,望着这大山里满眼的绿,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天台山工区虽然面积小,可林场位置重要,地处桃源、安化两县交界,社情复杂,而且方园几公里无人居住,山顶上有一座寺庙,山脚下住着西安镇土洞溪村吴家湾组的几户人家,每年都会陆续有桃源、沅陵、安化的群去众到寺里烧香,森林防火任务特别繁重,每到过年过节,我的心里就绷得紧紧的,生怕引发森林火灾,清早,天还没亮我就用竹扫帚清扫落叶,还要提醒周围的群众注意防火,开始还有些群众觉得我是太较真了,时间长了,我们就成了朋友,大家的防火意识也大大增强了,有的老百姓看我一个人守山挺辛苦的,常常给我送些米酒、腊肉、笋干等,让我非常感动,更加让我感到护林工作使命光荣,我对自己说:天台山林场的护林防火任务,没有周围村民的帮助和支持,我也负不起这个责。40年来,我清查各类进山人员1000余次,没有漏报一次火情,无一起森林火灾。
我的老婆孩子早几年前就已去城里务工,我就把林场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人迹罕至、渺无人烟、觉得寂寞了,我就喜欢对大山吼两嗓子,唱几句山歌。最让我开心的事,就是每个月能与妻子、孩子通一次电话。40年来,我虽然过得清苦,但很充实,是大山磨炼了我的意志,是大山教育了我人要有一个宽阔的胸膛,现在我对管区的山情、林情、民情了如指掌,大家都说我是林场“活地图”,40年来,天台山林场从原来的荒山变成了青山,森林覆盖率接近98%,我负责看管的天台山工区的林子,没有出现一起乱砍滥伐,没有出现一起森林火灾。近几年,通过生态公益林保护建设项目的实施,天台山工区的生态植被比保护前有明显增加,生态防护作用有明显的增强。今年3月经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测算杉木每公顷蓄积达180立方米以上,德国森林经营专家哈特穆特·阿伯格先生(Mr.
Hartmut Abberger)、彼得·赫斯先生(Mr. Peter Hess)来此,对天台山工区的森林经营工作表示满意。
我今年59岁了,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但我还是舍不得这片森林,我将会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桃源的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沅水岸边的生命“救星”
宣讲员 伍炳君
我叫伍炳君,是桃源县原航运公司下岗职工。
我仅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不同的是我有一个特殊的“家”。1994年我和妻子从航运公司下岗后,在一些船厂以修船、造船为生,但是随着儿子上学费用的增加,我们两口子下岗后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生计。作为一家之主,当时一咬牙,将县城里的房子卖掉,从航运公司买了一艘废弃的的趸船,一家人从此以船为家,住在了沅江上,这一住就是15年。说句心里话,住在水上的这十几年,最让我揪心的并不是这个“家”随时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而是每年夏天那些被暗涌急流吞掉的生命。
每到夏天,沅江边上总有不少人群来这里纳凉散步,又正好赶上放暑假,许多孩子趁机溜到沅江里面洗个冷水澡。我“家”所在的地方正好是一个回水窝,所以做事的时候就多留了一个心眼儿,只要看见有人想要下水游泳,就会及时的去制止他们,但是他们总估摸着“这里不能游,那我远一点儿走。”这十多年,不知不觉就多了一种习惯,对这片水域多了一份责任,日常也就多了一件“份内”事儿。
日下午,烈日当空,我正在做事,忙得满头大汗,“救命,救命啊……”突然传来一阵惊恐的疾呼声,不好,我心里一惊,急忙丢下手上的活儿,跑到船头一看,发现水中三个孩子时起时伏,眼看就要被转入漩涡之中,没来得及多想,我立刻跳入水中,朝着那三个孩子游去,先救起了一个十二三岁孩子,将他平安的送到岸上,折回来又救上一个,当我再次转身准备去救第三个孩子时,水面上已经搜寻不到他的踪影了,而身边这个孩子因为溺水已经昏迷过去,在进行简单救治后,发现这个孩子还是没有动静,情急之下我拨打了120,没一会儿,这个叫李沐阳的孩子居然自己坐了起来。看到他醒过来的那一刻,我这个老头子的眼眶全部都湿润了。让我无法释怀的是,还是有一个年轻的生命被无情的江水吞噬了。事情过了这么久,虽然没有人责怪,但这事儿总在我眼前浮现,为那个孩子惋惜,如果我还年轻几岁,如果我能够及早发现,或许三个孩子能一个都不少。
以前觉得“救人”那是英雄的事儿,和我这普通百姓八竿子都打不着,却没想到,自从住上这条船开始,自己竟然与“救人”搭上了线。十多年来,每每出现危急情况,心里头总希望能够“有惊无险”。亲戚朋友曾劝我说:“老伍你这是何苦呢,一把年纪了,救不好说不定连自己的命都得搭上。”但听到那些急促的呼喊,看到一张张惊恐的面庞,看到和自己子女般年纪的孩子,我就是放不下,当面临危险的时候,又再一次毅然跳进了水里。
1999年夏,一天傍晚时分,我看到一名男子在江边游泳,我连忙提醒他附近水况复杂,要谨慎。但是他自恃身体好,竟还向远处游去。游到中途他小腿抽筋,他的同伴看到情况不对,急忙向岸上呼救,被在船头洗菜的妻子听到,她赶紧招呼我,我扔下劈材的斧头,拿起救生圈,就匆匆跳入江中,奋力向江心游去,虽然我的水性很好,但当时水流很急,又是在江心,几经摸索才终于找到快要沉入水底的男子,此时男子手脚已经僵硬,并且他的块头完全超过了我,这让我狠狠的呛了几口水,最后拼尽全力才将该男子套上救生圈拖上了岸。我经常想如果那些人能够听听劝,多一点安全意识,是不是会让亲人少几分悲痛。
还有一次,我至今想起来仍有些后怕。2002年,同样是夏天,单位一名同事在他的船边修船,我前几分钟还看到他三岁多的女儿在船上玩耍,但一会儿就没了踪影,便马上警觉起来,立刻就问:“你女儿在船舱里吗?”同事见我问得急,他也慌了,在船上找了个遍,“没有啊,刚刚还在这儿呢?”我心想坏了,出事儿了,便向四周的水里望去,只见下游远处水里一朵小红花一沉一浮。我拔腿就跳入水中,游到小女孩身边将她托起,将小女孩平平安安的交到她妈妈的手中。
我仅仅是一名普通百姓,没想过要当英雄,得到谁的崇拜;也没想过要有回报,得到谁的感激。救人只是良心使然,下水的时候一心只想如何快点把人救起,救起来之后,感觉累了,倦了,就只想着好好躺一躺。有人要下河游泳时,我就劝几句,提醒几句;有人要执意下河时,我只能竖着耳朵多留意一点;有人遇到危险呼喊时,我就抓紧时间进行抢救。
中国有句古话:好人有好报,十几年了,我们一家在趸船上修修补补,平平凡凡的日子其实也非常幸福,儿子2005年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成家立业,现在又添了孙女,一家人热热闹闹,生活虽然清贫,但我已经很知足了。
久病床前有孝媳
宣讲员& 杨兆玉
我叫杨兆玉,家住桃源县兴隆街乡大山深处蕉林村11组。
1997,婆婆曹冬香不慎跌破了右膝盖,不能动弹,为了及时把她送进医院,我背着婆母跑了几里路。在医院开刀、打了石膏出院回家后,我细心照料,背上背下,一背就是3个多月,有时还要与丈夫抬进抬出。每天必办的三餐饭菜、三次汤药和送茶水、勤洗换等,都由我一人承担。2001年9月,年过七旬、身患高血压、风湿病的婆母,又不慎跌倒在地,造成中风、昏迷不醒。我发现后,慌忙将其背到床上,并立即请医生诊治,还托人赶往20多里外的乡医院购买药物。婆母高度昏迷了七天七夜,一直针头不抽、吊液不断,后来虽然经抢救捡回了性命,但却全身瘫痪。从此,我白天守在病床上处理脏物,晚上与婆母共枕、料理到天明。有一次,我发现婆母的喉咙里有异物堵塞,情急之下,用自己的嘴连续猛吸,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改用手指抠出了一块一块的淤血,七天里先后10余次抠出40多块血块。
&&& 1998年冬,丈夫唐国顺领着待婚的儿子在山中烧炭,车运回家途中,遭车祸儿子身亡,丈夫手骨折断、腕关节错位、膀胱破裂被送进医院,我瞒着丈夫忍痛独自为儿子办了丧事,同时还着重兼顾了对丈夫的护理。15年来,我没让丈夫饿过、冷过、湿过。一日三餐坚持给丈夫喂饭在先,自己吃饭在后。一个汤,几个菜,荤素搭配。炒的肉食,总是把素肉拣出来让给丈夫,就是吃一个小鱼,也要把中间的一截剔剌留出来。就这样一口一口地喂,我一直在默默坚持着。
2004年,丈夫雪上加霜,患了胸膜炎,先后从背上进针抽浓水已达20多次,成了废人。全家四口人,包括一个7岁的外孙。家里7亩多田,10多亩山,除耕田等女人干不了的农活靠自己与邻居换工外,治虫打药等农活都是自己去干。平时,无论在哪里干活,我隔两小时总要回家照看一下婆母,帮助老人大小便。一日三餐,我先给婆母喂,轮到自己再吃时,不是饭冷了,就是菜凉了。婆母瘫痪在床,经常弄湿衣被,为了烤干衣被和生活取暖,每年所需木炭不下2000斤。前些年里,每到入冬,我就换工请人,一同进山砍柴烧炭。
这些年,虽然日子很苦,但是我却从无怨言,从不叫苦,总是心怀乐观,面带笑容,精心照料好自己的亲人。
& & & & & & & & & & & & & & & &&绵山漫道上的坚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宣讲员& 张碧银
我叫张碧银,现年65岁,是黄石镇寨坡村(现观音洞村)赤脚医生。在寨坡村工作、生活的四十余年里,凭借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全村群众的齐心协力,家人的理解,为寨坡村贡献了自己的一点热量。2012年有幸入选中央电视台中国最美乡村医生候选人、2013年当选为第二届感动桃源十大人物之一。
寨坡村是桃源县黄石镇西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全村127户,分散居住在7平方公里的山中,没有一条连接外面的公路,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大山深处的人们一旦生病就不得不拖着病体走完一条50多里的崎岖山路去镇卫生院看病,很多人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作为一名党员,群众的痛楚时刻揪着我的心。为解决乡亲们的看病难问题,1976年,在家人的反对声和同事质疑的眼光中,我放弃了从教6年的教师职业,改行做了一名赤脚医生。对于毫无医学基础的我而言,快速掌握医疗知识和技能是加入该行后的当务之急。为了能让群众放心的让我诊治疾病,我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看医疗书籍,到乡卫生院向医生、护士们请教,并报名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医术有了很大长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愿意让我诊治疾病,百姓所患常见疾病再也不必往返50多里山路到乡卫生院去诊治了。常年的村寨行医经历,也让我对全村人的健康状况有了基本的掌握。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什么疫苗,谁家大人打工去了,小孩有病,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药,这看似复杂的情况,在我心里清清楚楚有一本帐。
寨坡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在这里行医,要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一年正月的一天,天下着冻雨,一个青年气喘吁吁的跑到我家,说有人喝农药了,要我赶快去。群众的求救声就如军人的号角声,我马上清理所需药品背着药箱就和前来求助的青年一起往患者家跑。十多里的山路,三座连山坡,加上雨后路滑,我不知道在泥泞的山路上滑到了多少次。厚厚的棉衣都被汗湿了,但我心中只有唯一的信念,救人要紧。赶到农户家时,喝药的妇女已经是危在旦夕。我急忙进行催吐、静脉输液等抢救措施。3个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虽然我累得差不多要瘫坐在地上,但看到脱险的病人我心中很是欣慰。还有一次深夜,忙了一天农活的我早早的睡了,突然一阵慌乱的敲门声吵醒了我,我想肯定是出大事了。果然,村里周巧云与隔壁堂姐两家共计11人,全部突发疾病,上吐下泻、四肢无力倒在床上无法起来。我立马拿起药箱与村民们摸着夜路快步向周家赶去。周巧云家两个小孩躺在床上,只有一丝气息。旁边的三个大人神志不清,不停地吐着。原来,这天早上周巧云家与隔壁堂姐家一起在饮用自家水井的水后就出现了上呕下泻的症状了。周巧云堂姐信迷信便在家里开始求神问药,一直到晚上周家人看实在不行才想起了找医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水质的查看,我初步断定他们是因为饮用了被污染的井水而患上了细菌性痢疾,加上延误治疗使得病情变得严重。当时我的药箱里治疗此病的药不全,怎么办?11口人集体运出去,没有公路只能人工抬。山路崎岖又要上山下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得了,而且病人也不适合长时间颠簸。只能到镇上去拿药,我马上动身,一路上跋山涉水,终于在中午十二点赶到了镇卫生院,并在下午五点前背着救命药赶到周巧云家。9位乡亲脱离危险,可是两个一岁多的小孩由于抵抗能力差,被病魔夺去生命。此事过后,我一直深深自责,要是交通条件好点,要是群众卫生知识多点,要是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两个幼小的生命就不会被无情的夺走。
从医几十年,我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原则:花1元钱能治好的病,坚决不让病人花2元钱。因为我认为病人的钱是用来治病的,为病人节省钱就是积德。我所在的寨坡村是省级贫困村,非常落后。有时遇到拿不出钱来的病人,我还经常给病人垫钱。因为我觉得,能治好他人的病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1997年,我当选了十三届人大代表,并担任了寨坡村支部书记。至此,我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关键处。终于,通过全村人的努力,6.5公里的村主干公路修通了;村里有线电话拉通了;人畜饮水工程也搞好了,全村80%的农户都已经吃上了干净卫生的山泉水。目前,我村仍有6.5公里的村主干道未硬化,现在的我在家人的支持下卖掉房子,来为硬化公路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作为一名党员,我的根在寨坡;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我的服务对象在寨坡。寨坡需要我,我也离不开寨坡。这些年来,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但群众和各级政府却给了我很多沉甸甸的荣誉,我很满足也很知足。对今后的我来说,只要能改变山区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就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我也将继续为山区群众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 & & & & & & & &&
“还情”支书的还情路
宣讲员& 邹言龙
我叫邹言龙,目前担任龙潭镇杜家坊村党支部书记。我是一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27岁便当上了公社党委书记,后又在委办科局担任过主要负责人,在本应是尽享天伦、含饴弄孙的年龄,我却抱着一份“还情”的信念,毅然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回到阔别40余年的家乡担任村支书,帮助村民兴产业、强基础、促增收,让家乡走出贫困落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屋脊上开门,鬼都不上门”,这是几年前杜家坊村留给大家的印象,村民贫穷,村庄落后,村集体还欠债50多万元。谁能带领大伙儿走出困境呢?大家想到了我。在杜家坊人眼中,我算是村里较为知名的人。多年来,不论哪家有事,只要能帮上忙我都鼎力相助,没有半点“官样”,于是全村群众、党员分别全票选举我为村主任、村支书,20多名党员还联名签字按印到县城请我回来。
乡亲们的信任让我为难。妻子极力挽留:“我们的儿女都大了,屋里就我们两个人哪,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你这一走,离县城也有四五十公里,平常肯定不得回来,我不一个人在家里守空房?”儿女们担心,家乡那栋建了40多年的老屋已经破旧,艰难的生活条件能否适应?我也有顾虑,当了一辈子干部,惟独没当村官,万一“晚节不保”怎么下台?
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思量,我深深觉得,一张选票就是一张请帖,上面写满了家乡父老乡亲们的信任与期盼,面对这么多的请帖,有什么理由不赴约呢?面对妻子的不舍,我说了句:“群众投你的票,就好比跟你上了人情。我现在去当村支书,是去还人情债哩。”说完,便匆匆忙忙地走马上任了。
吃水难一直是困扰该村的老大难问题,为让全村百姓喝上了干净水,我四处奔波,筹集了80万元从两河口水库引水进村,整个供水网络覆盖全村11个组229户。看到清澈明亮的自来水流进灶台,村民们欢呼雀跃,自发放起了鞭炮。
随着电力设施老化损耗,杜家坊村用电高峰期连日光灯、电扇都无法启动。我多次汇报衔接,大力争取电网改造项目,终于引资28万元新增变压器一台,并对11公里高、低压线进行了改造,村民的洗衣机、电冰箱等大宗电器有了“用武之地”。
“要想富,先修路”,2012年我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筹资138万元对4.7公里通村公路进行硬化,为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我昼夜守在施工现场监督,夜间巡视因摔跤把手电筒摔坏好几把,公路最终如期竣工,“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脸灰”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同时,邹我到陕北拜访村里出去的名人,“化缘”23万元修了一座桥,方便了村民出行。此外,我还引资建起220平米的村部、整修了村级小学校舍,村里的面貌得到大改观。
为帮村民找准致富路子,我决定从发展养鸡业入手,我找到县直相关科局争取资金建鸡舍、定购鸡苗,村集体带头养鸡,最初养的5780羽鸡没多久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沉寂的山寨一下沸腾了,很快一栋栋新鸡舍林立在屋前屋后,现全村规模养鸡大户30多家,养殖蛋鸡近10万羽,年产值近500万元。
根据杜家坊村山多田少,适合种植特色树种的特点,我又动员大家人造经济林,变荒山为宝山。经多方筹资,村里投入20多万元种植桉树600亩,投入10万元种植蜜桃400亩,另外还种植了300亩青蒿和150亩“山下红”柑橘,现如今,杜家坊村的每一个山岗,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几十年公社党委书记、委办科局主要负责人的从政经历,我练就一套独到的农村发展眼光。为实现杜家坊村快速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经济,我立足当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库村同治的想法,即在改善两河口库区和移民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依托水库和周边林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农业。邹言龙计划在未来几年里,首先把基础设施建起来,修通原杜家坊村至原左家溪村的8公里公路,结束原左家溪近600村民靠船出行的历史,并对两河口水库下游3公里河道进行整修;然后把旅游品牌亮起来,建一座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山庄,包括农家乐山庄、钓鱼区、果品采摘林、岛心娱乐场和野营区等,另外再建一条环湖游道、修一座农民休闲广场;最后把自然资源用起来,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木,配套搞好风景林种植,利用国家二级水质标准的水库资源开发一家品牌水生产厂。库村同治项目完成后,必将成为“两河口名片”,成为杜家坊乃至龙潭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925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男气功刷真野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