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趣味高中化学必修一试题试题???

一个化学题,求快去解答,急急急_百度知道
一个化学题,求快去解答,急急急
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则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填标号).(3)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2)在实验室里,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Cl2),该气体能溶于水,其中A?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B为未膨胀的气球,且气体溶解忽略不计).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D为胶头滴管.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甲,C为玻璃导管,并轻轻振荡.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乙两组实验.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入到锥形瓶中:锥形瓶中的物质胶头滴管中的物质观察到气球(A.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B)的变化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二氧化碳浓氢氧化钠溶液乙A气球胀大 B气球无明显变化(4)取12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③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④稀释浓硫酸时;河南)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填标号).①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热实验结束时
提问者采纳
44& 2NaOH& &x73& & & & &100g&+& & +&Na2CO3&=& &/zhidao/wh%3D450%2C600/sign=7dc592b5da25a5df5af0/cf3d7ca9dfbe096b63a93d;-&nbsp.jpg"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填标号)(②; & &/zhidao/wh%3D600%2C800/sign=6a4ee1c6ae20a33a4b2e30//zhidao/wh%3D600%2C800/sign=9d750eb837d12f2ece50aa/cf3d7ca9dfbe096b63a93d; & CaCl2& &nbsp、B)的变化& & (& & & & & & & & & &73&Y%&nbsp.jpg" esrc=" & &44&44&4; & &CaCO3& H2O乙; & & 100&nbsp,该气体能溶于. &nbsp.4g& &nbsp、F).&X& & +&nbsp:& & &B气球胀大A气球无明显变化)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 设& & &nbsp:观察到气球(A; &100gx&nbsp、③).(2)在实验室里; &nbsp.Na2CO3& & & &nbsp.4g&nbsp,胶头滴管中的物质(稀HCl)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4)& & & & & y&x&nbsp.6g&nbsp://d; & & 2HCl& & & &100& & & & & & & & &; &nbsp,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Cl2); & & &nbsp:& & & &解; &4; & &; & & & & & =& &nbsp://d; &nbsp. &nbsp.hiphotos<a href="http://d; &nbsp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44 = 100gy .4g
x = 4,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
答案是:12g + 100g - 107.4g
设 CaCO3的质量为 x ,其中A、③(2)在实验室里:②,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Cl2): 4,该气体能溶于水.4g
100 ,则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填标号).
.4g * 73 / 100g*44
= 7,或加上图以后在传给你答案、B为未膨胀的气球,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44
y = 4,C为玻璃导管,并轻轻振荡.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4g
73 ,D为胶头滴管.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甲.6g = 4?锥形瓶中的物质(以下是根据你题中的意思写的答案)
二氧化碳胶头滴管中的物质
浓清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气球(A,且气体溶解忽略不计).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乙两组实验.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入到锥形瓶中:
、B)的变化
气球胀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O甲二氧化碳浓氢氧化钠溶液乙A气球胀大 B气球无明显变化(4)取12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4g * 100 &#47,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 4?
解.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y
CO2(气体符号)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 x ?(3)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此题没有图,用嘴吹灭酒精灯.③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④稀释浓硫酸时.3%
答,有几个问题没法答,请谅解。
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填标号).①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热实验结束时
化学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期末考试复习》趣味化学题目之二《小明又一次滚出去了》之《大化西游》
&&厦门双十中学&&肖培林&
小明上次被门捷列夫老师赶出元素界后很委屈。他想看点书充实一下自己的水平。于是他就趁老师不注意,悄悄地从老师的《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育孩子的365个建议》等许多书中拿了一本《西游记》,认真阅读了几天。
有一天,他对老师说:老师,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老师:哟,小明进步很大。会提问了,表扬一下。问什么问题?
(小明心里说,人家本来就会提问题嘛。)。
小明就提了几个关于《西游记》里面的几个问题。。。&。。。
老师一听,大怒:你不知道我是数学老师吗?小明,你滚出去!
小明心想,看来语文老师也不能去找了,肯定挨骂。
于是小明就去找了化学老师,化学老师认真地给小明做了解答。但是要求小明必须完成
题目里的化学方程式。不然,考试会不及格
那么,小明提了什么问题让数学老师很森气呢?&&&
&原来小明提出的问题如下:
1.《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为什么不能将孙悟空炼化:
&&&&答:古时候炼丹炉是木炭炉,最高温度只有1200&#8451;左右。而孙悟空是石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熔点1600&#8451;左右。所以不能将孙悟空炼化。
&2.为什么孙悟空会炼成火眼金睛:
&&&&&答:因为孙悟空是石猴,除了二氧化硅,还有碳酸钙的成分,在八卦炉的1200&#8451;的高温下,发生了玻璃化反应,玻璃是透明的。纯碱也可以和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它们的混合物就是玻璃。
&写出玻璃化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
&&3.为什么八卦炉又会崩塌呢?&
&&&&答:因为孙悟空在发生玻璃化反应的同时,还有气体生成。同时碳酸钙在高温下也会发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结果压强增大,导致八卦炉爆炸。
化学方程式为&&&&&&&&&&&&&&&&&&&&&&&&&&&&&&&&&&&&&&&&&&&&&&。&&&&
&&4.孙悟空出八卦炉后为什么又变得十分暴躁&?
&&&&答:由于高温下碳酸钙分解产生了氧化钙,吸收空气中水分后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发热,所以孙悟空变得很狂躁。化学方程式为:&&
&5.为什么后来孙悟空又温和了许多,被唐僧收服一起去了西天取经?
&&&&答:后来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经过500年风吹日晒。孙悟空身上的氧化钙又吸收雨水变成了氢氧化钙。所以火气大消&。性情变得温和了许多。
化学方程式为&&
&6.后来孙悟空又成佛的原因是:
答:在跟随唐僧西行取经的路上,孙悟空身上的氢氧化钙又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又变成了碳酸钙,又变得坚强无比。帮助师父打妖怪,除恶魔,战功显赫。荣立特等功3次,一等功8次,二等功不计其数。所以成佛。
化学方程式为&&&&&&&&&&&&&&&&&&&&&&&&&&&&&&&&&&&&&&&&&&&&&&&&&。
&7.&在大战盘丝洞的战斗中,猪八戒禁不住诱惑被蜘蛛精俘虏。孙悟空前去解救。
进洞后发现洞内千姿百态。钟乳石、石笋交错林立,十分壮观。这些美景是怎么形成的?
&&&答:盘丝洞内岩石主要是大理石碳酸钙。在酸性雨水常年侵蚀下。转化为可溶性碳酸氢钙。所以山体出现了洞壑。随着温度升高,碳酸氢钙又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钙而沉积,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化学方程式为&&&&&&&&&&&&&&&&&&&&&&&&&&&&&&&&&&&&&&&&&&&&&&&&&,
&&&&&&&&&&&&&&&&&&&&&&&&&&&&&&&&&&&&&&&&&&&&&&&&&&&&&&&&&&&&&&&&&。
&8.&&为什么铁扇公主用芭蕉扇煽火焰山的时候越煽越旺?可是我们用扇子煽蜡烛,却一煽就熄灭了?
&&化学老师说:这个问题你自己想想。很简单嘛。
&(小明小声嘟囔说:原来你也不会啊。)结果又被老师听到了。老师生气地说:&&
&&&滚出去!&&&
& 小明又再一次委屈地滚出去了。还边走边想,咦,化学老师也会生气啊?
温馨提示:上述题目中有几个方程式,就要写几个。
&致谢:(有些题目借网友题目,谢谢网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进入山东化学化工科技网。
您现在的位置:&&&&
第1页,共8页 9 7
 |  |  |  |  |
版权所有:山东化学化工学会
联系电话:82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2014中考化学热点终极强化训练―实验探究题(教师版)
1、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阳阳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1)由实验1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2)原营养液的组成可能是①&&&&& ;②&&&&&&&&&&&&&&&&&& &()碳酸钾(或23)()①硝酸钙、氯化钾或(3)2、②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或(3)2、、32、碱石灰是常用的干燥剂?一般是由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制成的固体混合物.现实验小组欲确定实验室某久置碱石灰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猜想】久置碱石灰中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钙.【资料】一般情况下,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才可能相互反应.【实验】取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的水有不溶性固体残留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1)有同学发现样品中加入水后器壁发热,他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分析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该碱石灰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3)加水时出现的不溶性固体是&&&&&&&& ,其来源有三种情况,分别为&&&&&&&&&&&&&&&&&&&&&&&&&&&&&&&&&& 、&&&&&&&&&&&&&&&&&&&&&&&&&&&&& 、&&&&&&&&&&&&&&&&&&&&&&&&&&&&&&&&&&&& 。&解:()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也放出大量热,所以不能由此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钙;()由于向滤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上述猜想中只有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才能变浑浊,而碳酸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的;()由于碳酸钙难溶于水,因此不溶性固体是碳酸钙;碳酸钙的来源:可能是固体混合物中本身含有碳酸钙;也可能是固体混合物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与混合物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也可能是固体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溶解于水也明显放热;()碳酸钠;()碳酸钙;固体混合物中本身含有碳酸钙;固体混合物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与混合物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3、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①&&&& ,操作④&&&&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 变质(选填“已”或“未”)(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解;()①是将固体加水变成溶液,故操作是:溶解;④是将难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操作是:过滤;()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判断有碳酸钠的存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变质;故答案为;已;()为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要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因此过量的2溶液可将碳酸钠全部反应掉,滴加足量的2溶液目的是: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故答案为: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测定溶液的,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完全变质成碳酸钠;若>,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的成分含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和已经变质的碳酸钠;故答案为: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4、(2013o乌鲁木齐)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提出假设】(1)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a.Al>Cr>Cu&&& b.Cr>Al>Cu&& 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金属CrAlCu与盐酸反应发生现象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气泡产生激烈,金属迅速溶解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控制实验条件】(2)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 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 &&&&&&&&&&&&&&&&&&&&&&&&&&&&&&&&& &【得出结论】(3)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假设中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应用】(4)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解:【提出假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的活动性比铜强,铬的活动性可能比铝强,也可能比铝弱而比铜强,也可能比铜弱,因此第三种假设是:>>;故填:>>;【控制实验条件】打磨金属表面的锈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发生物理变化;盐酸的浓度不同,会影响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速率,因此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故填:物理;盐酸的浓度不同,会影响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速率;【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和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二者都排在的前面,但产生的气泡速率比的快,因此的活动性比强,而铜不与盐酸反应,排在的后面,因此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金属铬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铬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2↑;故填:;═22↑;【结论应用】由于铬的活动性比铝弱,因此不能和氯化铝发生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铝;铬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和氯化铜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铬,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铬没有剩余,可能恰好把氯化铜置换完,也可能置换部分氯化铜的铜,因此可能含有氯化铜,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3、2;故填:3、2.&5、小冉和小海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小冉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小海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1)小冉同学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小海同学实验后发现试管内溶液为无色,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两名同学将反应后的剩余物同时倒入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废液仍然为无色。请你和两名同学一起对废液缸中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提出问豫】废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有什么?【进行猜想】①两位同学一致认为溶质为CaCl2和NaCl;②你认为溶质的组成还可能为________。【实验验证】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_,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实验结论】说明猜想_______(填①或②)正确。【实验反思】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通过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NaOH已与盐酸完全反应,你认为还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不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和pH试纸)来证明NaOH确已完全反应。&(1)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2)否;若盐酸有剩余,酚酞溶液也不变色(3)【进行猜想】CaCl2、NaCl和HCl【实验验证】锌粒;有气泡产生(锌粒;无气泡产生或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等合理答案均可。)【实验结论】②(应与【实验验证】中的答案相对应。)【实验反思】净化后排放(其他观点正确均培分。)【拓展延伸】硫酸铜溶液(可溶性的二价铜盐等合理答案均可。)6、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⑴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⑵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猜想】 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小明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写一种猜想)。【讨论】你认为小红、小明、小亮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才能倒入下水道?____________。(1)Na2CO3+Ca(OH)2==CaCO3↓+2NaOH(2)[猜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讨论]小明猜想不合理,因为Na2CO3和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或滴加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实验现象: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分析]不正确,因有氢氧化钠存在,滴入几滴稀盐酸量太少,不会立即出现气泡,但Na2CO3有可能存在[反思拓展] ①反应物是否有剩余②在废液中加酸至溶液的pH=7、(2013o永州)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2溶液呈中性(pH=7).(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 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 色为止.(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①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 ②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 种可能.(4)如果将乙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CaCl2溶液,同样进行实验(1)(2)(3)的操作,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 (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解:()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红;()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2233↓;()①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填:氢氧化钠;②若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可以是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以及氢氧化钠;若碳酸钠有剩余,则可以是碳酸钙、氯化钠、水、指示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是氢氧化钙有剩余,则可以是碳酸钙、氯化钠、水指示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故有三种物质组合,故填:;()改成氯化钙溶液,若碳酸钠有剩余,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同样可能会出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故填:可能.、(2013o遂宁)如图,甲乙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完成酸与碱、酸与盐反应的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当乙同学沿废液缸缓慢倾倒废液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为科学处理废液,甲乙同学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只有NaCl一种溶质;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溶质;你的猜想是: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实验探究】:如果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反思交流】: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实验室产生的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中产生的污染物必须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解:【猜想与假设】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液体中有酸和碳酸根及钙离子;所以知甲同学的试管含有2、;乙同学的试管中含有、23,由题意知,二者混合若完全反应,则滤液中只有,若2过量,则是乙同学的猜想,若23过量,则废液中含有、23;【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或与氯化钙、氯化钡、氢氧化钙等物质反应生成沉淀设计实验,可向取废液放于试管滴加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正确,方程式是:23═22↑;故答案为:()、23;()23═22↑(合理均可).9、(2013o淮安)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解:()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将酚酞试液滴入()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2溶液呈碱性;()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钙,因为盐酸过量,所以溶质中还含有氯化氢;()由于碱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23溶液加入()2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由于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而氯化钙可能被碳酸钠反应掉,也可能没被反应掉.因此答案应该是: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2;由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检验是否含有氯化钙,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内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钙,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氯化钙.故答案为:()碱性;()2、;()密封保存;();2;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内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氯化钙,如果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氯化钙.10、(2011o抚顺)化学课上,老师拿出一个包装袋,上面写着“食品保鲜剂”,让同学们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信息:(1)食品保鲜剂是利用它的有效成分能吸收空气中氧气或水蒸气来防止食品腐败的.(2)此袋保鲜剂的有效成分是以下四种物质中的一种:①生石灰&& ②氢氧化钠固体&& ③铁粉&& ④浓硫酸[初步探究](1)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上述四种物质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都不适合做食品保鲜剂,理由是&&&&&&&&&&&&&&&&&&&&&&&&&&&&& .(2)同学们打开保鲜剂的包装,观察到包装袋内的物质为白色固体,则该保鲜剂的有效成分一定不是&&&&&&&&&&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该袋物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研究,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步骤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形成白色浑浊液体,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热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2:过滤步骤1中所得浑浊液体,将滤渣和滤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盛有滤渣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该样品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向盛有滤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 [拓展应用]同学们还发现,有的食品采用充气包装的保鲜,对所充气体的基本要求为:①无毒;②&&&&&& ;③廉价易获得.请你写出一种可以填充到食品包装内的气体&&&& 解:()根据作食品保鲜剂的物质必须无毒、无害、无腐蚀性,因为氢氧化钠和浓硫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都不适合做食品保鲜剂;()保鲜剂袋内的物质为白色固体,而铁粉是黑色的,因此保鲜剂一定不是铁粉;只可能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根据碳酸钙遇盐酸放出气体,滤渣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因此样品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或3);向盛有滤液即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不能确定的物质是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或()2)拓展应用充气包装的保鲜,对所充气体的基本要求为:无毒、无味、无嗅,化学性质稳定,廉价易获得;可以填充到食品包装内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和浓硫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③(或或铁粉);①生石灰(或或氧化钙);2()2&;碳酸钙(或3);氢氧化钙(或熟石灰或()2);拓展应用不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化学性质稳定);氮气(或2、二氧化碳或2)..&11、(2012o静安区二模)初中化学教材有这样一个学生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以下是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我们一起对实验分析、完善并归纳.[实验药品]铁片、铜片、银片、20%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FeSO4溶液[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Fe>Cu>Ag[实验方案]取体积相等的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序号步骤Ⅰ步骤Ⅱ实验操作将铁片、铜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将铁片分别放入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试管中ABCDE[观察分析]①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是&&& (填字母A、B、C).②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实验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方案完善]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在此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帮助小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讨论归纳]根据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请你归纳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一般有:&&&&&&&&&&&&&&&&&&&&&&&&&& 、&&&&&&&&&&&&&&&&&&&&&&&& &①A(试管A)&&&&&②Fe+CuSO4==FeSO4+Cu& ;置换&&③④通过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 :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交流评价]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正确或错误理 由甲组&&乙组&&解:随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这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溶质24逐渐减少,24逐渐增多,故第一个空的答案:24逐渐减少,24逐渐增多.酸和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开始溶液为酸性,溶液为无色;当滴加的氢氧化钠恰好和硫酸反应时溶液中性,也不变色;当第二次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中除硫酸钠这种中性物质外还有氢氧化钠这种碱性物质,故溶液变红色.故第二个空的答案: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甲组用硫酸铜检验,硫酸与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只要有硫酸就不会产生蓝色沉淀,所以用硫酸铜可以检验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故答案:甲组正确 理由:试管中出现蓝色沉淀,可知溶液无硫酸,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且已被耗尽,甲组结论正确.乙组不正确,理由: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乙组结论不正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化学必修一试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