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是描述暗物质暗能量关系的性质,没什么实际的研究用途?

【答案】分析: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将物质的性质、用途联系起来分析,找出没有直接关系的.解答:解: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有直接关系;B、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有直接关系;C、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故有直接关系;D、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故没有直接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17、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B装置中的试剂是;(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4)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②(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
科目:初中化学
15、(1)有人把物质的构成比喻成“套娃”,套娃是由若干个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的(如图1所示).请你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写粒子的名称,表示物质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2)如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元素符号为;②画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③锂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④下列对原子的构成描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整个原子不显电性B.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到10万分之一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发现了俄国化学家1869年预言的“类铝”,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①写出由图3可以得到的有关该元素四条信息:;;;.②实验证明这种元素的性质与铝元素相似,则可证明该元素的与铝元素的相似.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是小华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铁--分子氮气--原子氯化钠--离子B.气体的性质决定了收集方法,如:O2不易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气法收集CO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如:金刚石坚硬--用于划玻璃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电池的电极D.物质因组成结构差异,性质发生变化,如:H2O与H2O2---元素组成不同金刚石与石墨--原子排列不同红磷和白磷--原子个数不同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威海)像科学家一样“观察与思考”--探秘水世界如图所示的照片拍摄于我市某处天然温泉,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当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搜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时,就是在观察.这幅实景图片包含了与水有关的信息,请你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图片,然后列出你观察到的关于水的一条信息.看到了水、雪、雾.(2)推理: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时,就是在推理,也叫推论.根据你观察到的结果,请做出一个推论.推论:天气寒冷,气温低于0℃,依据:因为只有温度在0℃以下,水才能以雪的这种状态存在.(3)理性思维: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比较/对比图中①、②、③三处分子的特征、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
比较/对比项目
比较/对比结果
水分子的能量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水分子的质量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水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分类与符号表征:天然温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物.天然温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化学元素,但不同地区的温泉成分也不完全相同.已知上述温泉富含如下成分:一是钾、钠、钙、镁、铁等阳离子,二是氟、氧、碘、硫酸根等阴离子,三是硫磺、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偏硅酸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用化学符号表示)S;由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构成的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Fe2(SO4)3 .(5)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水:在100多年的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成果莫过于物质的原子/分子模型及物质构成的理论,因为该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前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些自然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物质.请你从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构成和原子的构成等层面,描述水的微观构成(任选其中2个层面即可)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分析:物质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将物质的性质、用途联系起来分析,找出没有直接关系的.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故A没有直接关系;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故B有直接关系;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C有直接关系;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D有直接关系.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17、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B装置中的试剂是;(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4)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②(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
科目:初中化学
15、(1)有人把物质的构成比喻成“套娃”,套娃是由若干个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的(如图1所示).请你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写粒子的名称,表示物质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2)如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元素符号为;②画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③锂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④下列对原子的构成描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整个原子不显电性B.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到10万分之一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发现了俄国化学家1869年预言的“类铝”,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①写出由图3可以得到的有关该元素四条信息:;;;.②实验证明这种元素的性质与铝元素相似,则可证明该元素的与铝元素的相似.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是小华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铁--分子氮气--原子氯化钠--离子B.气体的性质决定了收集方法,如:O2不易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气法收集CO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如:金刚石坚硬--用于划玻璃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电池的电极D.物质因组成结构差异,性质发生变化,如:H2O与H2O2---元素组成不同金刚石与石墨--原子排列不同红磷和白磷--原子个数不同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威海)像科学家一样“观察与思考”--探秘水世界如图所示的照片拍摄于我市某处天然温泉,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当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搜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时,就是在观察.这幅实景图片包含了与水有关的信息,请你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图片,然后列出你观察到的关于水的一条信息.看到了水、雪、雾.(2)推理: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时,就是在推理,也叫推论.根据你观察到的结果,请做出一个推论.推论:天气寒冷,气温低于0℃,依据:因为只有温度在0℃以下,水才能以雪的这种状态存在.(3)理性思维: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比较/对比图中①、②、③三处分子的特征、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
比较/对比项目
比较/对比结果
水分子的能量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水分子的质量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水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分类与符号表征:天然温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物.天然温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化学元素,但不同地区的温泉成分也不完全相同.已知上述温泉富含如下成分:一是钾、钠、钙、镁、铁等阳离子,二是氟、氧、碘、硫酸根等阴离子,三是硫磺、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偏硅酸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用化学符号表示)S;由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构成的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Fe2(SO4)3 .(5)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水:在100多年的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成果莫过于物质的原子/分子模型及物质构成的理论,因为该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前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些自然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物质.请你从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构成和原子的构成等层面,描述水的微观构成(任选其中2个层面即可)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用作保护气,故A有直接关系;B、氧气能供给呼吸,决定了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故B没有直接关系;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C有直接关系;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故D有直接关系.故选B.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17、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B装置中的试剂是;(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4)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②(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
科目:初中化学
15、(1)有人把物质的构成比喻成“套娃”,套娃是由若干个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的(如图1所示).请你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写粒子的名称,表示物质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2)如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元素符号为;②画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③锂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④下列对原子的构成描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整个原子不显电性B.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到10万分之一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发现了俄国化学家1869年预言的“类铝”,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①写出由图3可以得到的有关该元素四条信息:;;;.②实验证明这种元素的性质与铝元素相似,则可证明该元素的与铝元素的相似.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是小华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铁--分子氮气--原子氯化钠--离子B.气体的性质决定了收集方法,如:O2不易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气法收集CO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如:金刚石坚硬--用于划玻璃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电池的电极D.物质因组成结构差异,性质发生变化,如:H2O与H2O2---元素组成不同金刚石与石墨--原子排列不同红磷和白磷--原子个数不同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威海)像科学家一样“观察与思考”--探秘水世界如图所示的照片拍摄于我市某处天然温泉,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当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搜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时,就是在观察.这幅实景图片包含了与水有关的信息,请你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图片,然后列出你观察到的关于水的一条信息.看到了水、雪、雾.(2)推理: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时,就是在推理,也叫推论.根据你观察到的结果,请做出一个推论.推论:天气寒冷,气温低于0℃,依据:因为只有温度在0℃以下,水才能以雪的这种状态存在.(3)理性思维: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比较/对比图中①、②、③三处分子的特征、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
比较/对比项目
比较/对比结果
水分子的能量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水分子的质量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水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分类与符号表征:天然温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物.天然温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化学元素,但不同地区的温泉成分也不完全相同.已知上述温泉富含如下成分:一是钾、钠、钙、镁、铁等阳离子,二是氟、氧、碘、硫酸根等阴离子,三是硫磺、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偏硅酸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用化学符号表示)S;由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构成的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Fe2(SO4)3 .(5)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水:在100多年的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成果莫过于物质的原子/分子模型及物质构成的理论,因为该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前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些自然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物质.请你从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构成和原子的构成等层面,描述水的微观构成(任选其中2个层面即可)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D分析:A、根据糖类的作用分析,糖类氧化可以放出能量,可做人类供能的食物;B、根据石墨性质与用途作答,石墨导电可作电极;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作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作答.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可用作人工降雨.解答:A、糖类氧化可以放出能量,可做人类供能的食物,故A说法正确;B、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通常可用于作电极,故B说法正确;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故C说法正确;D、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形成雨水下降,并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结果,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在判断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相关的性质,所以掌握物质的性质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17、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B装置中的试剂是;(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4)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导致.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与探究:追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足迹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所消耗的氧气,每秒钟可达l万吨左右.但是我们生活中并没有明显感到环境中氧气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事实上,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一些化学变化在消耗氧气的同时,另一些变化又在产生氧气,并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再生氧气主要来源于地球臭氧层电场电流对水分子的电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主要途径:根据上图,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试写出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消耗氧气的途径①②(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模拟(1)中消耗氧气的一种变化.将实验方案写在下面:将一小白鼠放在一密闭的钟罩内,待一段时间,小白鼠会因缺氧而死亡(3)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少量氧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含有元素的物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实现.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实验室里产生氧气的一个变化.(4)另外有一种实验室产生少量氧气的简易方法:用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做反应物,反应条件是常温和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根据该反应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跟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需要的仪器有.与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该反应的优点是.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1g/mL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发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速度太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5)从图中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循环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然过程.事实上,地球上的碳只有0.9%参与循环,99.1%都固定在岩石圈中,然而,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经影响到自然界中碳、氧循环.①在上面叙述中所说中碳、氧循环是指的循环.A.碳和氧的单质B.氧气和二氧化碳C.碳元素和氧元素②根据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试分别写出一个自然界中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③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维护好自然界中碳、氧循环,请你提出两点措施;.
科目:初中化学
15、(1)有人把物质的构成比喻成“套娃”,套娃是由若干个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的(如图1所示).请你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写粒子的名称,表示物质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2)如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元素符号为;②画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③锂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④下列对原子的构成描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整个原子不显电性B.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到10万分之一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发现了俄国化学家1869年预言的“类铝”,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右图所示.①写出由图3可以得到的有关该元素四条信息:;;;.②实验证明这种元素的性质与铝元素相似,则可证明该元素的与铝元素的相似.
科目:初中化学
下列是小华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铁--分子氮气--原子氯化钠--离子B.气体的性质决定了收集方法,如:O2不易溶于水--只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气法收集CO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C.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如:金刚石坚硬--用于划玻璃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于电池的电极D.物质因组成结构差异,性质发生变化,如:H2O与H2O2---元素组成不同金刚石与石墨--原子排列不同红磷和白磷--原子个数不同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威海)像科学家一样“观察与思考”--探秘水世界如图所示的照片拍摄于我市某处天然温泉,请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当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搜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时,就是在观察.这幅实景图片包含了与水有关的信息,请你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图片,然后列出你观察到的关于水的一条信息.看到了水、雪、雾.(2)推理: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时,就是在推理,也叫推论.根据你观察到的结果,请做出一个推论.推论:天气寒冷,气温低于0℃,依据:因为只有温度在0℃以下,水才能以雪的这种状态存在.(3)理性思维:对比是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比较/对比图中①、②、③三处分子的特征、性质的异同,将结果填在表中.(如果不同,需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填序号)
比较/对比项目
比较/对比结果
水分子的能量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水分子的质量
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水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分类与符号表征:天然温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物.天然温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化学元素,但不同地区的温泉成分也不完全相同.已知上述温泉富含如下成分:一是钾、钠、钙、镁、铁等阳离子,二是氟、氧、碘、硫酸根等阴离子,三是硫磺、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偏硅酸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用化学符号表示)S;由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构成的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Fe2(SO4)3 .(5)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水:在100多年的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成果莫过于物质的原子/分子模型及物质构成的理论,因为该理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前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些自然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物质.请你从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构成和原子的构成等层面,描述水的微观构成(任选其中2个层面即可)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