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血管垃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血液垃圾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清除血液“垃圾”吃什么好
来源:人民网
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中的“垃圾”也会慢慢出现,如果不及时处理,对我们的身体会带来很大影响。哪些食物可以做“清道夫”,帮助我们清理血液中的“垃圾”呢。
血液中“垃圾”对健康的影响
占人体体重8%左右的血液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体各部细胞需要的氧气和营养靠血液输送,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靠血液循环去排除。而血液的任何病理变化都可能致病。血液的成分非常复杂,有红白血球、各种蛋白质(包括各种抗体)、激素、酶类、微量元素以及各种代谢产物等。只有当血液成分处于正常状态时,细胞血液的质量才可能得到保证,人体才会健康。
人体从20岁开始,血液“垃圾”便开始沉积在血管中,最终把血管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臭水沟;暗红黏稠的血液,使血管如同河床渐渐抬升,迫使血压上升。血液“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得又脆又硬;一些脱落的斑块形成血栓,像不定时炸弹一样在血管中游荡。
当血液“垃圾”沉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人体代谢功能低下,导致高血粘、高血脂、高血压等病变,进而引发像心脑血管疾病、心脏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等病症。
吃什么可以清除血“垃圾”
1、纳豆防止心肌梗死
纳豆是由黄豆通过纳豆菌发酵制成的豆制品,研究证实,纳豆中的纳豆激酶能“溶解”血栓,防止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此外,纳豆还富含大豆异黄酮、锌、钙与维生素K,不但能补充雌激素,改善更年期症状,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为了保持纳豆激酶等成分的活性,纳豆不能加热吃,必须是凉菜状态,新鲜食用。此外,为了保持它有益于心血管的健康特色,不能在里面加入大量油脂,也不建议配合大量动物性食品食用。
2、普洱茶有助稳定血糖
普洱茶品性温和,对脾胃刺激相对较小,含有茶多酚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酶的作用,有助于稳定血糖。
普洱茶建议在两餐之间饮用。冲泡时要用100℃的沸水。喝普洱茶最好先洗一遍,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容易沉积尘埃,“洗茶”可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
3、茶水有助血液的氧化
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茶水的功效很大,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来说,喝上一杯浓茶是可以缓解压力、解除疲劳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茶是可以抑制身体里的酶,对身体血糖的稳定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肠胃病人来说,喝一点茶是可以缓解肠胃,这是因为在茶水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的存在是有益健康的。而对于茶水来说还有一个功效,茶水是可以很好的对血液进行清理工作的。
这是因为茶水里的茶酚对于血液的氧化很有帮助,对于人体来说,多喝茶水是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病,同时还能够降低身体里胆固醇的浓度,让血液流畅的更加顺畅。
4、燕麦调节血脂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调节血脂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燕麦能带来较强的饱腹感,使人长时间不饿。
建议选择最“单纯”的燕麦,即大片、整粒、不细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麦。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营养又美味。
5、芹菜帮助降血压
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素,它们都有利于控制血压。美国心脏协会杂志《高血压》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适当饮用芹菜汁确实有助于降血压。
烹制芹菜要少油少盐,否则会削弱芹菜的降压作用。可将芹菜焯水后凉拌,或者直接用来榨汁喝。
6、血循环催化剂:黑豆
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花青素还有护眼的功效。
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用醋泡有利于黑豆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泡制前需要先将黑豆炒熟,放凉后倒入陈醋使其没过黑豆,但需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以免黑豆膨胀溢出。盖好盖后浸泡,等黑豆完全膨胀后就可以吃了。黑豆还可以用来打豆浆或熬汤。
7、海带是血液净化剂
海带不但是含碘较高的食物,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成分能结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具有排毒、净化血液的作用。
可以直接将海带泡发后,制成凉拌海带丝。不过,由于海带属于凉性,建议身体较寒、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吃些海带炖豆腐,经高温加热后,能中和海带的凉性。
8、洋葱降血脂抗击衰老
在众多蔬菜中,洋葱的存在显得很特别,洋葱还有一个别致的称呼“蔬菜皇后”,可见洋葱是一个很重要的蔬菜,这是因为洋葱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维生素C,当然作为血液的“清道夫”,为了完成清除杂质的任务,洋葱中还含有独有的前列腺素A,这是目前唯一检测出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有扩张血管的、降低血压的功效,对于高血压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洋葱能够清除人体的自由基,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很大的帮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从而可以帮助人体抗击衰老。所以,对于血液有问题的朋友来说,多吃一点洋葱是非常有必要的。
血液“垃圾”侵害身体,对此,在饮食中将以上食物添加进来吧。
本文链接:
/news//content_5427904.htm
【责任编辑:张欣媛】
河北新闻网官方微博:您现在的位置:->
清除血管垃圾的“清道夫”有哪些
作者:郭睿璇 &&&&来源:辅酶Q10&&&&发布时间: 16:32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尤其老年人朋友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可以有效的清理血管中的垃圾,不至于导致血管堵塞呢?1、玉米进入中老年之后应该适量的多吃一些粗粮类食物,比如像玉米。经过研究发现,在玉米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中含有高达60%以上的脂肪酸。研究发现,经常吃玉米等粗粮类食物,可帮助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与此同时还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达到软化动脉血管的目的。2、辅酶Q10紫一辅酶Q10胶囊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硬化,清除血管内的垃圾,加速是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心脏相关疾病有显著效果,并可延长心肌寿命。3、海带心脑血管患者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的饮食中海带是必不可少的,专家建议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应该多增加海带等海产品。之所以要多吃海带,是因为在其中含有大量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不仅仅能够帮助人体预防血栓,同时还具有降胆固醇和脂蛋白的功效,除此之外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也有着非常卓越的疗效。4、茶叶在茶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这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帮助我们有效的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并且茶叶中所含有的茶多酚还能够缓解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脑血管堵塞吃什么好的问题上,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从而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的作用。5、西红柿要想保护心脑血管,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西红柿,研究发现在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其含量要比苹果、梨高出2~4倍。除此之外,在西红柿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芦丁,它具有提高机体氧化能力的功效,同时还能帮助人体消除自由基等血管垃圾。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清除血液垃圾,毒素,绿茶粉帮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点上面“康婷小二”……美容养生、护肤知识、时尚潮流、女性小秘密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为我们的血管操心.殊不知...
点上面“康婷小二”……美容养生、护肤知识、时尚潮流、女性小秘密 很多人以为,只有到老了的时候,才为我们的血管操心。殊不知,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再加上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吃得越来越不健康、运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提倡: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某策划公司35岁的副总,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和薪酬,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要在各地奔波,熬夜工作成了家常便饭,疲倦时不得不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来提神,平时还免不了参加各种饭局,吃饭睡觉都没个准点。由于年轻,再加上每年公司例行体检都没查出问题,所以平时偶尔有些胸闷、乏力,他也没当回事。最近天气突然转凉,有天早上起床时,他忽然觉得胸口剧痛,摔在地上不省人事。到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心梗,幸亏抢救及时才逃过了一次生死大劫。现在很多人像这位副总一样,虽然表面看起来依然精力充沛,连感冒都少得,其实身体里的血管已经悄悄老化,慢慢失去弹性,其中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人体每6.5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分布着长约6.1米的血管。好的血管让人看着特别舒服:动脉血管富有活力,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强。可有些人的血管不免让人捏一把汗,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自测:你的血管几岁了?1.在情绪压抑,过于较真;2.嗜吃方便面及饼干、点心,偏食肉类食品;3.不愿运动;4.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年龄超过400;5.爬楼梯时胸痛;6.手脚发凉;7.有麻木感;8.忘性大,经常丢三落四;9.血压升高;10.胆固醇或血糖升高;11.直系亲属中有人死于冠心病或中风。如果你符合其中1—4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尚属年轻;符合5—7项,提示血管年龄超过生理年龄10岁以上;符合8—11项,说明你的血管年龄将比生理年龄大20岁以上。提醒:后两种情况的出现,提示你患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的可能性较大。血管“天敌”黑名单1、餐餐大鱼大肉,血管容易堵。三四十岁的人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2、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三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成为“熬夜族”。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11时到凌晨四五点钟,是保证肝脏代谢血流的时间。熬夜时,不止你自己,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增加一倍。3、一天两包烟,血管易“中毒”。“吸烟是导致血管发生故障的元凶之一,哪怕你身体再好,一天两包烟,也肯定会给血管留毒,让它一天天脆弱下去。”研究表明,每天吸烟20支以上,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还有研究发现,熬夜时吸烟,会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4、运动少,血管垃圾多。下肢血管也很重要,但常被大家忽视。如果脑血管有问题,出现心脏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3倍,可如果下肢血管有问题,这几率就会变成4倍。正常人皮肤上每平方毫米约有600根毛细血管,平时只开放100—200根,多运动能让更多的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微循环;而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5、高血压、糖尿病拖累心脑血管。没有症状或不加控制的高血压,是引发诸多血管病的导火索。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而高血糖不仅累及微血管,还会导致大血管病变,血糖高的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3倍。坏心情伤血管。瑞士专家最近证实,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养”血管做套操人们常说,“血管年轻人不老”,可人过三十,很难有时间、精力,好好保养自己的血管。对此,教给大家一些日常护血管的小窍门。● 吃点血管“清道夫”。绿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茶多酚能极强地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茶多酚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此外,茶多酚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中风等作用。瑞倪维儿复合绿茶粉固体饮料以绿茶粉、叶黄素为主要成分,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预防高血脂引发的严重疾病,保护心脑血管系统。还能阻断脂质过氧化,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具有抗癌、抗突变的作用,防辐射损伤,改善由于放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该产品口感微甜微涩。服用时取本品1/4勺(约合1克)加入60ml温水或热水,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长期使用对于三高人群以及动脉硬化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规 格:150g/罐零售价:420元?感谢阅读,欢迎分享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Rinawale58
Rinawale58服务平台,致力于产品体验,会员服务,产品培训,案例分享;专注于每一位康婷家人.你们的支持,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护肤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教你如何清洗“血液垃圾”,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教你如何清洗“血液垃圾”,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猝死、肿瘤、肝胆疾病都与血液里的某种“垃圾”直接相关。如何判断你血液是否存在“垃圾”?到底用什么方法能有效清洗“血液垃圾”?什么饮食有效降低血脂?小白给大家搜集了可以“清除血液垃圾”的方法,一起看看吧!~选对食用油,可预防疾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油,选对油可以预防一些疾病,选错油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人们饮食摄取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应多补充多不饱和脂肪酸,以此来平衡体内脂肪酸失衡状态,从而恢复身体健康。紫苏籽油富含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是目前人体最缺的一种营养元素。α-亚麻酸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转化成高密度脂蛋白,进而形成胆酸,排除体外,从而达到消脂减肥,排除血液垃圾,调节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版,推荐阿尔法亚麻酸每日摄取量毫克。每日使用紫苏籽油5g即可满足膳食营养推荐的摄入量。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嘉宾柳鹏,为您揭秘健康瘦身“法宝”!柳鹏认为,吃对了油,不但不会形成脂肪,还能帮助我们把体内多余的脂肪吸附,分解,排除体外,达到消脂减肥的效果!橄榄油、花生油、香油无法起到促进油脂排出的作用,而亚麻籽油、紫苏籽油,都是健康减肥油,都含有大量α-亚麻酸,可帮助减肥,清除体内血脂垃圾;每天摄入1.2克α-亚麻酸,还可预防动脉硬化。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王明勇老师推荐“好油疗法”清血清肠。健康节目《百科全说》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期节目,是专门针对血粘稠、三高患者的,上面推荐了巴德维好油疗法,是将冷榨脱蜡的亚麻籽油加入到酸奶中,搅拌服食,对于清除血液中脂溶性有害物质有着很好的效果,是预防三高、癌症及不孕不育很好的一个食疗方。其中亚麻籽油一定要选冷榨的,非冷榨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活性受到破坏,很多营养素丧失活性,食疗价值并不明显甚至没有食疗价值,因此,血粘稠患者食疗一定要选择冷榨亚麻籽油。好油吃法推荐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胡大一谈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胡大一谈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胡大一
  尊敬的白会长,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早上好!
  今天和大家共同讨论“健康从心做起”。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心身全面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我在美国学习期间,记得有一句话“Do not feel your body”。健康是一种“忘我”的完美状态。健康的人不会感受到心跳。胃肠每天都在蠕动,谁能感觉胃肠的存在?当你感到身体某一部分存在,它可能已经不是完美状态了。我理解:健康是一种忘我的完美状态,不会感到自己的器官和肌体的存在。
  为什么讲健康从“心”做起?有三层含义。第一,要对自己的健康上心、关心,多用点儿心。不管你的事业多么成功,没有一个人可以经得起健康的意外。每个人不但要对自己的事业、工作承担责任,努力奋斗,更重要的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包括我们医生自己。第二,我们讲的健康是“心身的全面健康”。从1995年开始,我一直在开展双心服务。感到心慌、胸闷、胸痛到心脏专科门诊看病的患者,确实相当一部分有心血管疾病器质性问题。但同时也有不少患者,尤其是没有危险因素、没有家族史背景、症状不典型的中青年的女性,很多是焦虑、惊恐、抑郁这样的精神心理层面的症状。如果大家不注意心理健康,会浪费医疗资源。非心脏病的中青年女性,去做CT、冠状动脉造影,不仅是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辐射,带来一生癌症的风险。大家都很担心日本核辐射,实际上不必要的影像检查也会造成大量的辐射。所以我比较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将心理因素融入到整个查房、门诊、病后康复全过程中,这才能体现“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用更节约的医疗成本,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自从开展“双心”服务,大家感到医患关系融洽多了。第三,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源头是共同的,都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从“心”做起,能起到“一带五”的效果。非传染疾病防控今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6月份莫斯科卫生部长会议、9月份联合国非传染病专题大会,讨论得非常激烈。主要列举了四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疾病。众多的非传染性疾病,虽然在疾病中下游是到不同的科室看,但在其上游,都有共同的可检查可防治的因素,主要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比如环境污染,二手烟危害。30年前我接待国外医学代表团,这些专家早上在北京饭店看到长安街都是骑自行车上班的人流,感慨:中国人真是健康!当时我在医院工作,一年最多有50多个心肌梗死,大部分是六七十岁老人,很少看见二三十岁的。现在自行车不见了,全是堵塞的汽车。上楼坐电梯,出门就打的。不该吃的肉类糖类吃得太多,该吃的蔬菜水果吃得不够。过量饮酒,烟酒不分家。这些都是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从源头做好预防,其实是一盘棋,不仅心血管病、脑卒中减少,而且对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性疾病都会有全面的综合效果。
  没有健康是没有尊严的。健康是尊严,健康是幸福,健康是成功人生的基础,健康是生产力。我在广州军区讲健康,张司令员讲健康是战斗力。如果部队培养的年富力强的干部和士兵出现健康隐患,我们就损失了战斗力。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疾病。动脉血管供应全身的脏器,如果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会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动脉狭窄,也会出现下肢血管病变。这是一个全身疾病,导致致残、致死后果。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重负。2000年,全球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2秒死亡1人。近年来不仅死亡率在增加,而且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年龄明显提前。这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命运,而且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明显有着负面影响。当前大家最愿意强调的是两个关键词是“维稳”和“发展”,防控心脑血管疾病与维稳和发展密切相关。今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遏制中国慢病流行》的报告,讲了健康生产力指数。将健康生产力的人作为分子,带病生存的人作为分母,这个比例的变化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快速老龄化的人群,随着老龄化进展,带病生存会是越来越常见的现象,所以老年人会进入分母。非常遗憾的是,一些中青年人,本来应该作为分子的人,提前变成分母,对社会发展是负面的影响。
  名人的猝死引起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上月一家国际知名的制药企业中国区总裁,43岁,因大量喝酒猝死。实际上,冠心病的患者,至少有一半人以致残致死的后果作为首发的临床表现。之前毫无先兆,第一次出现胸闷、胸痛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或者猝死。这绝对不是偶然发生的罕见事件,它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是令人遗憾和悲痛的故事。大家一定要丢掉幻想。不要觉得自己医保条件很好,离医院很近,有几个医学专家朋友,得病了也不用担心。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对心血管病这样一种规律的疾病,怎么强调预防也不过分。
  对医院和医生来讲:要改变消极地等着病人得病,坐堂行医的习惯。医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人民健康,而不仅是等着看病。我自己从北医毕业,相当长时间认为医生就应该坐堂。这是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和医疗模式决定的。今天我们在协和讲健康,协和医院早年成立时是防治结合,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是整体的。我到北大医院的时候,北大医院还有群防群治科,我们到厂里给老百姓量血压,把药送到车间看着患者吃药,当时有非常好的医疗服务。现在大部分医院都是等人得病,更荒谬的是等得带来经济利益的病,完全违背了医学的目的。要改变重治轻防,甚至只治不防的局面。对于我们广大百姓来讲,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不能平时抽烟,得了肿瘤、得了心肌梗死,才开始考虑到底戒不戒烟。
  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大量出现呢?吸烟、超重或肥胖、缺少运动、饮食不健康和大量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都是以千万和亿来计算。
  下面一起探讨一下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规律。心脑血管病是非传染疾病,和传染病不同。传染病是病因单一、因果明确、有传播途径的疾病。所以对传染病的控制途径有三方面:一是隔离,切断传播途径。这是SARS最成功的地方。二是疫苗;三是抗病毒、抗菌药。这是非常清晰的思路。现在我们面对大量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个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环境引起的,当然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比如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高血压,男性55岁、女性65岁之前患冠心病,子女同样病的概率会高一些,但遗传引起发病的比例不到10%。至少85%的比例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方式、行为决定的。还有5%目前要进一步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心脑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其根本途径是改变不健康生活环境,个人改变不健康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这两者相辅相成。所以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来推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生物学进程。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形成心脑血管病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吸烟既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疾病发生在18岁以前,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到中年特别是男性30到45岁是疾病的快速发展期,会开始出现一些由于饮食不健康,胆固醇、脂肪在血管壁沉着,形成斑块。只有当血管狭窄的程度在70%以上(严重狭窄),才会出现快速行走当中胸部或咽部压迫性、窒息性的胸痛。所以这个病变是十年甚至二、三十年逐渐发展才会出现所谓的心绞痛。
  为什么一半的患者在第一次胸痛就发生心肌梗死呢?因为“垃圾”越堆越多,就像包饺子,饺子馅儿越来越多,皮越来越薄,破裂的危险越来越大。如果熬夜、吸烟、不控制血压,本来就是大馅儿薄皮儿,再不注意就会出现斑块破裂。我们知道:手上如果有伤口,血小板会很快聚集止血,这在体外是保护机制;但在血管内,斑块破裂,血小板也会快速集合,这样就形成血栓,加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来不及到医院而猝死。我们把血管壁上张力很大的斑块叫易损斑块或者不稳定斑块,这导致半数患者第一次发作就导致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要从年青时做起。美国对朝鲜战争遇难的士兵300例尸体解剖发现:平均年龄22.1岁的士兵,77.3%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39%有导致血管狭窄的斑块。这里有一个猝死患者的实例:之前就有斑块,但管腔很大,血管没有狭窄;由于连夜开车、吸烟、劳累过度,引起斑块破裂。血栓像核爆炸蘑菇云一样快速形成,导致猝死在路上。
&&&&&&工具:
电话:010-
更多关于&& 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脑血管疾病讲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