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济南2中初中毕业,能报什么学校?提升办理真实学历证?

当前位置:
& 北京二中始建于1724年,前身为清朝左翼宗学.在校教职工215人,其中一线教师134人,具有高级职称、特级教师称号、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以及博士学历的教师80人,占一线教师的61%.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
········
········
········
北京二中始建于1724年,前身为清朝左翼宗学.在校教职工215人,其中一线教师134人,具有高级职称、特级教师称号、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以及博士学历的教师80人,占一线教师的61%.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
查阅次数:87次
发布人:admin
北京二中始建于1724年,前身为清朝左翼宗学.在校教职工215人,其中一线教师134人,具有高级职称、特级教师称号、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以及博士学历的教师80人,占一线教师的61%.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3年被评定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校.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动力(一)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伴随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二中作为示范校,不能仅仅依靠过去的"辉煌"忝列于"示范"的队伍之中,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避免所谓"高原现象",必须不断激励全体干部教师保持和发扬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强的创新力,从而把一个历史悠久的老校建设成为一个既具有承前启后的深厚传统,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和创新活力的人民满意的学校.(二)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面临着新的迫切需要.这就是,选择新的突破口,立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正是面对新的形势,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正是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条件下,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这条途径,学校才能够进一步确立"敬业乐群"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全面优质,追求卓越"的共同愿景;领导班子才能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高效、务实创新;广大教师才能够保持并不断弘扬甘于奉献的高尚职业道德和不断进取的治学精神.在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大舞台上,改善我们的思考模式,变革我们的行为策略,从而为师生提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三)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要责任二中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重视、群众的关注;受惠于社区的支持、学生和家长的信任,理应通过建设学习型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学校的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群众的需求,发挥在北京市和东城区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和北京市委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部署,2005年9月,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任务,确定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创建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师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与深化教育改革、变革管理模式、培育学校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实际紧密结合;坚持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循序渐进.创建基本目标是:引导教师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扬其长,尽其能,得其所,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基本形成人人、时时、处处学习,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的健康机制;逐步建立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有机融通的系统;凝聚团队智慧,改善思维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生命质量.创建行动策略是:建立共同愿景,构建完善的学习系统;在管理模式人文化、民主化方面进行更扎实的探索;在办学理念科学化、现代化方面进行更深刻的审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激发教师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潜力和热情,提升教师的学习力、创新力,推动具有二中特色的学习精神的确立、学习机制的完备和学习过程的优化.二、创建学习型学校的过程(一)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1、以加强领导为核心的导向机制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由校长和党总支书记任组长,行政干部、党支委参加的学习型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管理系统,科学分工,明确职责,由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负责全面组织落实相关任务.编发宣传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的校内刊物,集中宣传介绍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引导全体干部教师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理论有比较系统的认识.2、以评价为中心的监督机制领导小组每学期开学初研究并指导修改各级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培训计划,学期末对计划进行总结,展示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对各层次学习培训成效全程监控.以反思、激励为目标,在学校、年级、家长等不同层面,通过校园网、家长会、年终考核等途径,随时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在进行集中梳理的基础上,分别对干部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3、以确保需求为重点的经费投入机制拨付专项费用,用于各教研组、年级组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订阅理论刊物;为全体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投资提升校园网的系统能力,开辟教育、教学、校园热点、新课程改革等专栏和"网上邻居"专区;教师、学生图书馆调整为开放式布置,增设视听设备和外语影片放映室(小影院)、外文书刊阅览室等.学习型学校软硬件建设以及相关项目的经费得到保障.(二)整合健全的运行机制1、确立共同愿景创建学习型学校是学习与实践相统一,领导与群众相融合的过程,充满了辩证法.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社会进步的进程在加快,教师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主体意识、个人成就需求、自由表达的意识不断提升,我们需要从全体教师的需求和渴望出发,对体现全体教师发展意愿和事业追求的办学理念进行再思考、再提炼、再升华.在回顾学校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经过全体教师的充分讨论,我们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即:"全面优质,追求卓越".这是我们全体教师愿意为之奋斗、充满挑战和考验、具有激励和召唤意义的、一定能够实现的理想和目标."全面优质,追求卓越"是一面旗帜,彰显了学校"敬业乐群"的核心价值观,即:我们为实现共同愿景所做出的价值选择."敬业:做事认真,精益求精,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充满责任感、使命感;乐群:尊重、和谐、合作、助人、友好相处"."全面优质,追求卓越"又是一个纲领,体现在"师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渗透在学校每个发展阶段、每项重大任务、每个部门的工作中.以此出发,学校针对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还相应提出:"精心、精细、精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等口号.这些口号,既是对共同愿景的具体化,又是阶段性任务的动员令;既是工作要求,也是评价标准,教职工熟记于心,处处遵循.2、构建一个系统学习型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由全体教职工、全体学生以及广大家长共同组成的开放系统(交互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是学习.首先应当解决学校在寻求新的发展契机的过程中,确立现代管理学的科学理论支撑以及对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关系深入理解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以系统思考的方式实现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不断激发成员的创造活力,真正实现个体与组织的超越与发展.对于领导干部,从组织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三个层次的新思维入手,制定了《干部联系年级的工作制度》,中层以上干部直接参与年级、教研组的管理;坚持干部听课制度,每人平均每学期听课20-30节;主管领导直接参与教研组备课,保证教育教学管理的效度.对于教师,致力构建起一个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模式.教研组间、年级组间、各种组织内部以及跨学科间的教师交往以专家引领为指导,充分开展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突出团队意识,以促进教师个体创造能力的发展和教师团队的整体提高.学校还积极开辟空间,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有效沟通.组建家长委员会,每学期除专门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和听取意见,还聘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重要教育教学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如:考场巡视、校园开放日的策划等.结合综合质量评估,在学生中开展教育教学评价活动;开辟"家校网络平台",各班级举行网络班会、网络家长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探讨.2007年开始,正式启动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作用,由他们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全方位、多角度负责学生在校的成长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发展目标等.3、塑造和谐文化二中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并逐渐积淀下来的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处事规范,作为学校的精神财富,它发挥导向、约束、凝聚、培育的作用.我们的任务是: 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学校文化自觉的形成和教职工文化精神的提升.从课堂教学入手,落实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体现以学生为本;从师德建设入手,落实行为规范,体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文化自觉",成为塑造和谐学校文化的坚实基础和保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学校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干部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进一步坚定共同的价值选择,进一步扩大多元的文化权益,进一步陶冶自觉的文化情怀,进一步传承深厚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创新独特的文化品牌.对历史的尊重,对前辈的敬仰,对当下的把握,对未来的期盼,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空气养人——塑造和谐的文化以滋养师生"."空气养人",文化之气,和谐之气,科技之气,环保之气,渗透于制度、课程、活动、环境之中,"建设充满人文情怀的环境文化、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拓展'敬业乐群、和而不同'的精神文化、完善'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通过师生的不断实践,概括为"求真务实,恪守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敬业宽容,作风民主,富有爱心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扎实创造的学风校风",且正在逐步转化为自觉意识,"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以推动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的构成.4、塑造两支团队党政领导班子是学习系统的中枢.领导班子从组织者和教师的多重身份出发,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认清在创建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和困难,善于整合和引导教师的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要对团队学习负责,把握好学习型学校的组织构建等.为此,我们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要求班子成员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驾驭学校改革与发展全局、创新管理模式、培育学校文化、促进和谐发展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坚持制度,注重成效.坚持四项制度:(1)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一次集中组织校级及中层干部学习.(2)好书推荐(导读)制度——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自觉读书,定期交流.(3)干部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4)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政干部从党性出发,开诚布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度汇谈,学以致用.抓住学习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核心,领导班子在学习中强调交流、争论、碰撞,努力做到"四个着眼于":着眼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的确定;着眼于教育教学、队伍建设中提出的新问题的解决;着眼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落实;着眼于提高师生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的前途.学校研究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集中教师的智慧,几上几下,七易其稿;2006年夏天,学校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深入讨论学校的文化传统与未来蓝图,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近期以及长远规划;高中新课改过程中,以学习型组织为平台,遵循总体方案,引导教师推出了系列研究课、展示课,开始积累新的经验.教师是学习系统的主体.根据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原则和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这个中心,激发教师自愿融入团队学习的组织系统中,突破旧有定势,改善心智模式,在集体智慧的激发下,进行"系统思考"乃至"头脑风暴",实现"自我超越",在一个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境界.各教研组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以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为中心,同伴互助,开展对话.为加大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力度,学校实行教科研课题分级管理,为教师们搭建起一个平台,激励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外出培训、讲学交流、教学研讨、主持课题等多种途径,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培训项目,筛选研究题目,拟定发展目标.学校组建了专家资源库,请来自大学以及教育科研院所的外聘专家开办讲座,授课培训;由学校行政干部、教研组长、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核心组,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教师在学习系统中的主体作用.三、创建成效建设学习型组织给学校的管理、队伍、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在学习创建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又在解决新的矛盾、克服新的难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策略和行动,谋求新的进展.从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到学习型教师队伍塑造;从教学改革与创新到学校文化和谐发展,我们抓住了每一个重大课题之间的结合点,使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贯穿其中,获得了新的智慧和办法,取得了实效.(一)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深刻变革畅通民主渠道,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紧紧抓住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契机,审时度势,努力实现高起点、高站位的谋划与拓展.学校坚持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教代会制度,凡"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必须通过教代会的讨论,对教代会代表的提案、建议案,做到件件有回复.以精兵简政为原则,实现了扁平化管理,领导班子成员固定联系教研组、年级组,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了学校措施直接高效地传达到基层.每学期,学校专门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通报工作,征求建议,接受监督;坚持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开设一站式综合事务管理办公室,每周有一名领导带班,专门接待学生和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随时听取意见建议.加强处室建设,提高运行效率.新设立了课程处、人力资源办公室,将校长办公室调整为行政综合办公室.各部门进一步修订了涉及29个部门188个岗位的管理职责条例,从教学一线到行政服务,逐步建立起反应迅速、层层负责的联动机制,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运行效率明显提高.以鼓励创新为主,深化人本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使教师更加认同学校团队的共同愿景,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学校重视发挥以激励为主旨的各项制度的引领作用,制定或修订了《教职工年度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奖励制度》及《教科研论文奖励制度》等,不同群体的评价表彰和奖励给教师们带来的是职业自豪和在"全面优质,追求卓越"中的自我实现.(二)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了团队学习力稳步提升教师个人职业生涯与学校共同愿景融为一体,享受学习的丰富,享受工作的快乐,享受团队的力量,享受生活的幸福,思考方式、行动方式、教学观念、教学效果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1、三级系统平台支撑教师自觉学习.第一级系统平台.全体教职工集体学习平台.每个月两次集中学习,开设《百家讲坛》,为教师举办政治理论、教育前沿信息、教育教学业务、身心健康等专题讲座.第二级系统平台.纵向横向学习平台.横向: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基础的学习组;由教工团支部牵头的青年教师学习组;由学生处主持的青年班主任学习组;由党总支领导、团委组织的中学生业余党校、由综合办公室牵头的职员学习组,各部门责权明晰,领导到位、管理到位.纵向:国家级、市级教科研课题组,市区两级的继续教育和教研活动.纵向横向两级组织分别承担起新的职责:分层建构,自主活动,教师们充满新鲜感活跃在新的学习组织当中.第三级系统平台.教师个体学习平台.个人学习在团队学习中深化;团队学习因个人学习而丰富;组织学习则基于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的进展而落实.2、"三个有机结合"助推教师自主发展.个人规划与学校规划有机结合.2005年,学校举行首届人才工作会议.会议给了教职工一个强烈的信号:人人都是学校发展的主人;人人都有超越的机会;人人都有创新的空间;人人都有成才的前途.学校需要的人才是多元的、开放的、不拘一格,因而,教师的学习和发展也应当是多元的、开放的、不拘一格.学校指导教师将个人的职业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协调,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情况分别提出指导性要求,并按照基本条件、职责和任务实行考核评价.学习活动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各教研室选定与本专业关联密切的学习题目,开展经常性的研讨活动,学有专攻;同时,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特长选择学习内容,不仅人文修养进一步提升,而且取得了多项教科研成果.培训培养与发展特色有机结合.贯彻"全面培养全体教师、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努力培养骨干教师"的整体部署,学校倡导人人都成为教学有独创、带班有特色的"特色教师",先后有448人次获得了这一奖项.总结推出名师,发挥"数学特级教师王文杰工作室"、"钮小桦校长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使名师的教育理念惠及更多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带教,开辟骨干教师网上专题区,实现资源共享;举办"现代教师研修班";支持骨干教师外出讲学.六年来,学校青年教师中有近200人次与导师结对,教学业务显著提高,部分优秀者已成长为市、区、校级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团队学习力的稳步提升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目前,全校215名教职工中:中、高级职称140人;一线教师134人中,研究生课程班68人,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2人,占任课教师的71% ;在岗教师中,特级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骨干教师11人,达到了历史新高.学校先后有12名教师成为东城区"名师工作室"成员,有28名区级骨干担任东城区兼职教研员.近年来,学校举办校本培训52次,有9734人次参加;先后有97名教师举行了市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承办市级以上教学研讨会10余次;获得国家、市、区级表彰奖励近200项.承担《引发新教师心灵智慧的叙事探究》等五项国家级、市级"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2005年以来,学校每年一届教学科研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254篇,编辑了7部优秀论文集;9个教研组和280人次的教师获得学校教科研活动表彰;223篇教科研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学校先后表彰了112名骨干教师、107对师徒、192名特色教师、30名"青蓝杯"获得者,并获得科研、竞赛、学生活动等730多个单项奖励,获奖面达到50%以上.优秀教师的团队优势不断扩大:孟艳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范锦荣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东城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李建红、杨晓琳等10人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三)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了学校自主创新力持续增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方面使组织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不断激发和实现着成员个体的生命价值.也正是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过程中,学校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校本教研、实践反思、行动研究等,与学习型组织的建构理念一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点.新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涉及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的思想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校是"学习共同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与反思型的实践者.其次,在推行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及选修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心智模式,进行新的科学系统的学习;必须借助层出不穷的教育教学事件与同事进行专业对话,在专业群体中去省悟反思自己工作中的盲点.总之,必须努力提高学习力.这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点.学校以"观念先行、科学筹划、理性操作、强化管理、整合资源、立足校本、实现创新"为指导思想,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学分认定委员会,组建了课程处,由课程处全面负责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教务处、学生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办公室、信息中心、校团委、学生会等各处室也都制定了具体的课改工作计划.对学校全部文本资源、网络课程资源、电子音像资源、人文资源、学生资源、社会资源、设施资源等进行深度整合,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化学组、历史组、数学组、语文组、外语组、政治组等各大学科先后举办(承办)了48节市级研究课、展示课,接待了约9600位来自全市各区县的教师、教研员、国家和市级专家听课点评,共同讨论二中实施新课程以来模块学习、学分认定、"长短课"结合、选修课设置、导师制、试卷改革、"选课指导手册"、"学生手册"等做法的初步成果.教师们在学习中收获越多,创新思路就越开阔,课程建设显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从早些时候的40门选修课到2007年暑假开出的138门涉及社会、人文、金融、环保、国防、艺术、体育等内容的选修课;从几个学生参加的兴趣小组到自由选题的23个研究性学习组织的50多项选题;从单纯的班主任制到任课教师全方位负责多名学生的导师制;从传统的家长会到家长与导师面对面茶叙恳谈,深度沟通;从传统的理化生专业教室到开发涉及13个专业的36个资源教室.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实现了由"套餐份饭(大家齐步走,人人一个样)"到"自助餐(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目标选修课程)"再到可涉足"自制餐(自选课题、自提方案、自己准备材料仪器、自己总结实验结果)"的"三步曲".2008年新学期,学校首次以个人名义为高二学生李汉歌设立了研究蜘蛛的专门工作室,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四、创建特色(一)以"空气养人"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建设进入了新境界基于对创建学习型组织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我们从自身的文化传统出发,全方位渗透"空气养人"的核心理念,进而在一个新的层面上获得了学校文化的真正弘扬.除了前面汇报所涉及的课程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以外,在校园活动、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空间,师生共同享受学校文化的滋养,进入了新的境界."空气养人",活动文化滋养师生心灵.师生们不仅对传统文化活动情有独钟,而且创意设计了很多时尚、更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开办书画社和梨园剧社;开展对二中作家群现象的专题研究,举办民俗运动会、中秋赏月晚会等.一年一度的学生"文化节、合唱节、读书节、科技节、戏剧节、体育节"已成传统; 25个文学、艺术、科技团队乃至模拟联合国、创意学联体这样的大视野、多触角的组织,令学生跃跃欲试,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占总数的31%.每个班都设计了一面班级文化展示墙,学生们在这面墙上恣意挥洒,所有的展示又构成了学校当下文化潮流的主体.奥运文化和奥运精神深深植根于师生心灵.学生王安妮代表中国青少年参加了第 29届奥运会圣火交接仪式;校长钮小桦担任了北京奥运火炬手;金帆舞蹈团55名团员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多位教师成为了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空气养人",环境文化留住历史的足迹.2006年新校舍落成.搬家时,许多"老物件"带着尘封重现.陈年往事至今栩栩如生,是因为那里面有人物,有精神,有故事,有榜样.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学校精心规划,建设博物馆,留住历史的足迹:在教师博物馆,年轻的教师们不仅可以看到五十年前的"同事们"的教案,也可以送展自己的一件藏品,留下职业生涯的一段记忆;在学生博物馆,后生们可以发现六十年前"校友们"的毕业感言,也可以摆上自己的一篇作业,把青春的快乐送给母校.还精心建设了国粹馆、古籍室、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廊,师生们参观浏览,得到启发.雕塑壁画、楹联牌匾、园林小景,都蕴含着深深的人文情怀."空气养人",累累硕果彰显综合竞争力.学校2005年被评为东城区"学习型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工之家";2008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从2005年至今,学校连年在东城区教育系统年度综合评价中获"特等奖".2005——2008届毕业生高考优秀率在全区保持领先.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以及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部委级)奖项70个.(二)以"共建共享"为主旨的学校社区互动合作创造了新的经验2007年5月,我校光荣地被命名为东城区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市民学习基地执行主席校.接受新的命名,这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学校社区互动合作新机制的契机.开放学校资源,开发服务项目.学校与所在社区、派出所、街道建立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关系.坚持20多年的"学雷锋日"服务活动;连续15年为社区、敬老院、派出所、驻区武警部队定期上门服务的活动;坚持为内务部街道居委会提供多项服务、支援等的工作制度;向社区开放学校图书馆、操场和出多种宣传板报的专项工作;坚持10多年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以及中学生挂职居委会干部等项目.委派朱亚华、李雅静等多位教职员以及学生为社区市民学校举办讲座,受到欢迎.依托社区资源,促进自身发展.以社区为课堂,学生深入居民家中,送温暖献爱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以社区为课堂,学生"就地取材",设计了"内务部街的历史印迹"等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检索背景资料,考证历史沿革,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还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良好关系,每年有大约20名学生进入各高校实验室接受指导、参与研究活动;与瑞士、英国、日本、法国、美国、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都有师生互访;与国内发达地区名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房山区石窝中学、北京宏志中学等开展师徒结对、听课备课、教师培训等活动,发挥示范作用.以上是我校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主要工作.创建学习型学校,是一个贯穿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追求的是持续的学习、转化与改变.这个过程,同时就是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班子的过程;就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过程;也是全体师生共同奋斗、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总结四年来我校的创建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1、领导班子对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要继续努力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学校科学发展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制度上、管理上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对广大教职工的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深入.要继续引导广大教职工将投身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与自身的成长进步有机结合,落实阶段性,体现时代性,突出实践性,提高实效性.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激励,为造就新一代教育家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成长生态.3、干部教师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的成果交流、共享以及经验的传播还需进一步加强.交流手段和信息共享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畅通,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以新的思考和新的努力指导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南2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