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不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情况下,用化学方法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

怎么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除了用pH试纸和酸碱指示剂外)_百度宝宝知道河北中考实验--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两种方法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精彩微课~想跟着孙坤娜老师学习?名师吧~
还没登录呢,想跟着孙坤娜老师学习?赶快 吧~
精彩微课~想跟着孙坤娜老师学习?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的材料
该课程为新授课程,可以充分预习复习新授课!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某些化学性质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使用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扫一扫”
下载天天象上
还没有账号?
还没有帐号?请列举两种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除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外),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百度宝宝知道蓝色,是硫酸铜溶液.(2)做两两混合实验,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白色沉淀由此实验确定&E是Na2CO3(写化学式),还能确定D是HCl.(3)若只用酚酞溶液,进一步确定另外三种物质的成分,你的实验设计是(填下表):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取B、F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另取A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一支试管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另一支不变色.变红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不变的原溶液为氯化钙溶液.若试液变为红色,则原液为氢氧化钠.否则为氯化纳.(4)六种物质都鉴别出来以后,小明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再滴加稀盐酸,从开始滴加稀盐酸到过量的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出现气泡;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HCl.
科目:初中化学
(2010?顺义区一模)实验室里,试剂瓶的标签常因脱落或被腐蚀而丢失,现有失去标签的6瓶溶液,可能是NaCl、Na2CO3、NaOH、CaCl2、Ca(OH)2、HCl、CuSO4七种物质中的六种,老师将它们编号为A、B、C、D、E、F,让同学们鉴别这六种物质,请你参与下列鉴别过程.[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观察各种溶液的颜色,其中C瓶为蓝色,是硫酸铜溶液.(2)做两两混合实验,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图:
白色沉淀由此实验确定&E是Na2CO3(写化学式),还能确定D是HCl.(3)若只用酚酞试液,进一步确定另外三种物质的成分,你的实验设计是(填表):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里,试剂瓶的标签常因脱落或被腐蚀而丢失,现有失去标签的6瓶溶液,可能是NaCl、Na2CO3、NaOH、CaCl2、Ca(OH)2、HCl、CuSO4七种物质中的六种,教师将它们编号为A、B、C、D、E、F,让同学们鉴别这六种物质,请你参与小明的下列鉴别过程.[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观察各种溶液的颜色,其中C瓶为&&& 色,是硫酸铜溶液.(2)做两两混合实验,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ABDFE无现象白色沉淀无色气泡白色沉淀由此实验确定&E是&&& (写化学式),还能确定&&& .(3)若只用酚酞溶液,进一步确定另外三种物质的成分,你的实验设计是(填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 (4)六种物质都鉴别出来以后,小明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再滴加稀盐酸,从开始滴加稀盐酸到过量的现象是&&&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 )(填力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生成物是否有水、气体或沉淀产生.我也是初三的,化学还可以,以后有问题可以多出点
其他类似问题
热效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溶液温度会升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