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有没有潜伏期潜伏期严重吗?

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是什么意思
时间: 16:11:28
健康咨询描述:
今天去验的乙肝第一项呈阳性其余的呈阴性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让治疗能治好吗?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6个回答2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擅长: 皮肤性病/心理科/胃肠科/内科/男科
帮助网友:32190称赞:2098
你好,乙肝第一项呈阳性其余的呈阴性,说明你现在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需要尽早选择正确的方法治疗,以免长期不愈导致恶化.截至目前治疗乙肝西医没有特效药,建议你用传统中药川楝子,佛手柑,白术,八月柞,木蝴蝶,龟板,白芍,海南沉,高丽参,泽泻,黄芩,乌术粉,茯苓,柴胡,金精粉,白砂糖,蜂蜜,猪苦胆汁治疗;这些药物之所以可以康复乙肝,是因为他们独有的五联作用:诱生内源性干扰素,强烈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激活免疫诱导素,同时再生肝细胞,从而康复乙肝,不管大,小三阳都能使其转阴!希望你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擅长: 中西医结合、内分泌、泌尿科
帮助网友:18697称赞:1999
病情分析:要是肝功能正常检查没有任何症状的我建议可以先不用治疗,最起码我是认为不需要西医治疗这是医学界大家默认的,因为西医治疗疗效不理想,费用昂贵.但可以中医药调理,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禁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平时也可以服用肝泰乐等保护肝脏,油炸的,辛辣的冰凉的,少吃,注意休息.但要是有了症状也不要过于慌张,要尽早就医,有时湿热引起的肝区胀痛什么的,可以看一下中医调理一下,但是要就诊正规的医院,不要被那些黑门诊黑医生所骗.指导意见:
油炸的,上火的,辛辣的,冰凉的尽量少吃,少上网.不能熬夜.【乙型肝炎饮食保健与治疗食疗方】  1,忌辛辣 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 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 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 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 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 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 “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 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 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 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日常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宜  1,酸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  2,甜 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肝炎的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  3,苦 中医认为苦性食物属寒,可清热解毒,对肝胆湿热型肝病患者进食苦性食物是有益的,但啤酒例外.
帮助网友:260称赞:32
病情分析:乙肝五项第一项呈阳性,说明您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长期正常,则说明您是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知您的乙肝病毒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如果是急性感染,治疗后转阴性较高.但如果是慢性感染的乙肝,其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乙肝病毒将成为终身携带.楼主,建议您到当地医院咨询下,并检查下肝功能.指导意见: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可以注射乙肝疫苗的,注射乙肝疫苗就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肝病毒的抗体.用于预防乙肝. 乙肝病毒携带者本身机体就携带有乙肝病毒, 所以注射乙肝疫苗起不到免疫作用.也就是说,乙肝患者注射乙肝疫苗是无效的. 现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重组疫苗,注射该疫苗只是刺激机体产生乙肝免疫抗体. 没有致病或治疗乙肝的作用.
帮助网友:744称赞:71
病情分析:八岁男孩 乙肝抗原阳性指导意见:您最好带孩子去正规的肝病医院治疗或者消化内科治疗 早日康复!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1个回答2个回答2个回答6个回答
参考价格:170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155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参考价格:120
条患者评价
查看说明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
参考价格:¥170
本品适用于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活跃,并伴有...
参考价格:¥155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河南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_肝病资源专题_养生堂-泰兴网
睡前3个小行为让你永保年轻
面包保留小技巧,松软又可口
胃里发热过分喝热水有所减慢吃甜食嘴里发酸胃里发烧
秀发,康复标致的一面镜子
夏季能够多吃的食物
夏季贪图凉快坏处多
生理医治让内心
静听天籁宁心养神
靠壁站的健身功效
活动能维持血脂程度平常
离婚,别伤了儿童的心
正规的备孕要做好这三点
生理压力大的快要崩溃了更要减慢烦躁感到
我怎样跑到您肚子里去的
活动舒缓动脉硬化活动越猛烈成果越显着
轩睡态可辩病
莲子的药用代价
睡前瑜伽让你美美一觉到天亮
生理压力大怎样办儒家思想的消极桅
秀发不再黯淡失色
您目前的位置 :
>> 河南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
河南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
责任主编:肝病资源专题
日期: 18:09(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肝病资源专题】
&&&&&&&& 河南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病是我们平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内脏疾病,这种疾病[可以]分为很多种,每一种都会给患者带来大大小小的伤害。为了能够让群众提高对病的安全意识,我们特意请来了肝病医院的专家来为我们简单的说一下关于病的知识。望您可以认真阅读。
  不同类型肝炎的诊断方法
  (一)无黄疸型肝炎及慢性肝炎:应与可引起肝(脾)肿大及肝功损害的其它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等。
  (二)慢性肝炎黄疸持续较久者:须与肝癌,胆管癌,胰头癌等相鉴别。
  (三)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及胃肠炎等相鉴别。
  2.黄疸期:应与其它可引起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炎、胆石症等。
  (四)重型肝炎: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如药物中毒、暴发性脂肪肝等进行鉴别。此外,在急性重型肝炎临床黄疸尚不明显时,应注意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昏迷、神经精神症状相鉴别。  1、 不要过度补充糖类食物。
  2、 蛋白质对肝脏病人是不可缺少的,充分的蛋白质可以保护肝细胞的功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预防水肿、含血及腹水。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瘦猪肉、牛肉、豆干、鸡蛋、羊肉等。
  3、适当的维生素摄取也是预防酒精性肝炎重要的一方面:
  (1) 肝内储存着多种的维生素,并且参与肝脏的代谢。当肝脏受损时,会影响维生素之吸收,尤其是维生素A、B、C及K等缺乏,当出现维生素缺乏时,应及时补足。
  (2) 在预防酒精性肝炎方面,当维生素B群缺乏时,会出现舌炎、口角炎、阴囊皮炎、巩膜充血等,宜食各种谷类、豆制品、蛋类。
  (3) 当维生素A缺乏时,会出现干眼、夜盲、皮肤干燥等。应食用胡萝卜、绿色蔬菜、牛奶等。若服用维生素A及D药品时应遵守医生嘱咐服用,以免引起维生素A及D中毒。
  (4) 维生素C有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作用,可多食绿色蔬菜、水果等也是预防酒精性肝炎重要的一方面。
  4、在预防酒精性肝炎中,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摄取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锌。因为肝脏内的肝功能是需要锌来辅佐的,根据统计肝炎病人锌普遍都有缺乏的情形,会造成食欲不振及腹胀等病症。
  5、最重要的是忌酒及烟,因为酒精本身会引起肝损害,而烟草中则含有尼古丁,对肺及肝脏有明显毒性。  肝病的传播途径
  1、肝病传播途径
  预防肝病应远离各种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以及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
  2、注意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鲜,因为蛤、蚝以及贝类等容易受到A型肝炎病毒感染。
  3、保持正常体重
  超重可能增加患肝病的几率。
  4、不喝酒、不抽烟
  饮酒会提高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机会,有肝病的人应该完全戒洒。另外,抽烟和罹患肝癌有关,应该可能地少抽烟以及戒烟。
  5、节饮食养护肝脏
  饮食一个重要原则是“均衡”。为求速效减肥,三餐只吃水果,而不吃其它食物,或者是“低糖饮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组合,不均衡的饮食增加肝脏负担。
  6、不乱吃药
  吃进去的药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除了医师处方药,避免自行服用其它药物,
  7、注意睡眠时间
  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为8小时,正常的应该是从23点左右开始上床睡觉了,到了凌晨1至3点钟是进入深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较好时间,
&&&&&&&& 河南乙肝的潜伏期有多长??以上便是关于病的相关知识的说明,希望您[可以]认真阅读,如果以上得内容对您有帮助,那就请您务必牢记在心。同时专家还提醒,任何疾病的治疗[都]不止是医患之间得事情,病患的家属以及亲朋应该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心理安慰,使其树立一个积极治疗况且乐于治疗得心态。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TAG:天津 | 新乡 | 巩义 | 驻马店 | 南阳 | 商丘 | 三门峡 | 固始 | 卫辉 | 兰考 | 义马 | 灵宝 | 濮阳 | 新蔡 | 周口 | 沁阳 | 辉县 | 鹿邑 | 洛阳 | 郑州 | 信阳 | 济源 | 林州 | 鹤壁 | 荥阳 | 舞钢 | 开封 | 新郑 | 长葛 | 滑县 | 长垣 | 焦作 | 汝州 | 鹿邑 | 平顶山 | 新蔡 | 滑县 | 许昌 | 邓州 | 永城 | 兰考 | 安阳 | 北京 | 孟州 | 漯河 | 固始 | 长垣 | 登封 | 新密 | 禹州 | 偃师
医学是严谨的,生命是唯一的,因个体差异不同,请勿将本网站信息当做诊疗依据!本网站本着服务于民、 健康大众的原则致力于提供正确的、完整的、科学的、严肃的健康服务资讯,但所提供的任何 及治疗方 法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未到医院就医,并未遵照医生诊断和治疗建议,自行使用 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 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乙肝潜伏期能治好吗
温馨提示: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的疾病,通常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等。乙肝在人体内的潜伏期,通常为6周至6个月不等。潜伏期病人通常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那么,乙肝潜伏期能治好吗?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关注了
根据阅读为你提供的用药资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婆婆在家里每天都会念叨的话,我知道,...
最原始的避孕方式就是古人采用的麝香避孕法,即将麝香......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乙肝潜伏期如何检查
乙肝潜伏期如何检查
09-12-07 &匿名提问 发布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 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 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乙型肝炎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在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到35%以上。据有关资料,肝炎检测阳性的患者已经达到1.89亿,而应就诊未就诊人数(携带者)将近4 亿。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病理hbv 是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一种复合体,直径为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壳(包膜)两部分,核心直径27毫微米,内含环状双股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壳。hbv抵抗力很强,在60℃经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中均不能使其灭活。煮沸10分钟后,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包膜上的蛋白质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细胞内合成并大量释放于血液循环中,其本身并无传染性。核心部分含有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度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消毒可以灭活。hbv具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表面抗原抗体系统(hbsag,抗-hbs):hbsag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部分。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指标,但不是乙肝诊断的唯一依据。hbsag能激发人体产生抗体(抗-hbs)核心抗原抗体系统(hbcag,抗-hbc):e抗原抗体系统(hbeag,抗-hbe):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染源是多样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隐性感染者与带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与带病毒者最为重要。急性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前数周开始,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阳性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的传染性与hbeag、抗-hbc是否阳性有关。凡血清中hbsag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者,称为迁延性 hbsag携带者。国内的迁延性hbsag携带者中,绝大多数同时hbeag阳性,在数量上占人群的10-15%,因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包括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随着献血员的筛选、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针灸针的推广使用,经注射的传播所占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而非注射途径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手术和血液的接触等传播途径将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触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什么是「大小三阳」?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 -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 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有效吗?何有成教授干扰素是1957年发现的,问世已有30多年。这是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自然产生出来的一种极微量的蛋白质,是人体本身的抗病物质。十多年前生产这种生物制品成本非常昂贵,每克约需5000万美元,约等于当时1.5~2 吨黄金的价值。现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备干扰素外,还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为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而干扰素是国内外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其中25~50%的患者经3至4 个月治疗后有良好反应,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从血中消失,随后临床症状缓解,转氨酶恢复正常。不少研究结果表明,欧美国家患者疗效较佳,而东方(如中国、日本)患者疗效较差。但如能仔细挑选治疗对象,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疗效仍可望提高。由于机体对干扰素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什么类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对干扰素有较好的疗效,这不仅是临床医生在决定用药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众多患者所关注的话题。199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病毒性肝炎会议上,专家们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将会影响干扰素的治疗效果: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疗前肝炎病程短(小于7 年,尤其是在2 年左右)、e抗原阳性伴低水平hbv-dna 阳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和无其它疾病(如爱滋病毒感染、肾病和糖尿病等)伴随者疗效好。2.e抗原阴性而hbv-dna 阳性的患者,应用干扰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疗效稍逊。慢性迁延型肝炎的疗效亦较慢性活动型肝炎差。3.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疗效亦较差,可能与hbv-dna 已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内有关。此时机体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下降,反应就差。病程越长,整合的机会越大,敏感性也越低。4.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转氨酶正常者,干扰素治疗基本无效。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在胎内或出生时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绝大多数演变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这类患者内源性干扰素往往并不缺乏,故给予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常不奏效。在干扰素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治疗初期常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现象,随后e抗原和hbv-dna 消失,e抗体出现,继而转氨酶恢复正常。转氨酶升高与干扰素治疗后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体内杀伤性免疫细胞溶解破坏有关,是预测治疗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黄疸和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明显减退)等肝功能损害加重的表现,患者不必为转氨酶升高而过分担忧,更无须停药或加用降酶药物。但大多数患者在干扰素治疗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发热、肌痛、恶心、呕吐等,还应注意骨髓抑制,个别有严重反应者应调整剂量或立即停药,故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应以住院观察为宜。干扰素与乙肝 郭秀藏副主任医师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自然经过多预后不良,未经治疗5年后约50%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发展成无症状hbsag携带者(每年约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性与病毒免疫反应有关。而a干扰素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免疫调控机制起作用。1996年11月德国消化和代谢疾病学会专门讨论了慢性肝炎的治疗问题,并对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治疗后的复发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检出病毒复制,是干扰素治疗的对象;而急性乙型肝炎约90%病例可自然痊愈,不是干扰素治疗的指征。但需要强调的是,近年发现hbeag阴性和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复制,hbeag阴性患者病毒复制是前c-变异株的复制。所以区分慢性乙肝hbeag阳性(野生株)和hbeag阴性(前c-变异株)型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剂量的临床观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500-600万单位,3次/周,皮下注射6个月。如果6个月治疗后出现 hbeag/抗-hbe血清转换,可以在血清转换后继续用药2个月。治疗后数周转氨酶升高反映a干扰素诱导对hbv感染的肝细胞毒性反应,应视为良好的标志,一般不用降低剂量。对于抗-hbe阳性复制型乙型肝炎(前c变异株),初治对a干扰素的应答与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就是说这类患者a干扰素治疗后hbv-dna也可阴转。但是复发率较高,因此有人建议治疗疗程为1年。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虽然血清学hbv-dna阴性和抗-hbe持续阳性,但是转氨酶持续或波动性阳性,往往发展成进行性肝病。这类患者是因为前c变异株复制低于检出水平,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这种情况可以做肝脏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如果枪出慢性肝炎可应用。干扰素联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综合治疗 6-12月。a干扰素治疗中最常出现副反应是感冒症状。可以出现全身乏力、发热、头疼、四肢酸软等,可在注射a干扰素之前1小时给予扑热息痛 o.5-1.o克,以预防控制这些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其他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一些神经反应障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皮疹、瘙痒、注射部位局部红斑等,可以对症治疗,以减轻副反应的发生。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 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主要通过输血、不正当的性行为、静脉注射(比如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区别  HIV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 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 HIV 削弱了免役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  AIDS (艾滋病)代表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回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乙肝五项(俗称二对半),是检查乙肝病毒(HBV)感染最常用的血清学标记; 两对半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它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泪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个月,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该指标可持续阳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就是表面抗体,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然后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以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的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有了表面抗体,证明人已产生了免疫力。人自然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均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产生表面抗体。一般成人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以发生急性乙型肝炎,也可没有症状,绝大多数在3~6个月以后才出现表面抗体。检查出抗-HBs阳性,疾病即已逐渐恢复。血液里表面抗体能维持很长时间,直到老年期抗体水平才有所降低。若在婴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往往不产生表面抗体,而持续携带表面抗原,有时经过若干年后出现抗-HBs,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就慢慢转阴了。所以,如查出抗-HBs阳性结果,就表示不会再感染乙型肝炎了。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一般通称e抗原。它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核心抗原在病人血清中查不到,仅在肝细胞中才能查到。故查出e抗原,其意义就等于查出核心抗原,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并且传染性较强。一般HBsAg(+)的人,用比较敏感的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查e抗原,可有61%的人HBsAg(+)。而如果HBsAg(+),其意义与在血中存在病毒颗粒,或在血中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或核心抗体IgM相同。 e抗体是乙型肝炎e抗体的简称(抗-HBe),它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的e抗体能够和e抗原结合。当乙型肝炎病人由HBsAg(+)转变成抗-HBe(+ ),叫做血清转换。抗-HBe(+)时,乙肝病毒在肝组织内的复制逐渐减少,由病毒复制活跃期转变成不活跃期,肝组织的炎症也常由活动变成不活动,血中及肝组织内病毒颗粒均减少,所以传染性也减少。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有时虽然检查出e抗体阳性,但肝细胞内仍然可以查出乙型肝炎病毒DNA,表明病毒仍然存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e抗体出现阳性是病毒复制降低并且传染减少的标志,这时病毒颗粒有可能已经很少,但并不表示病毒已被消除了。 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简称,可简写为抗-HBc。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它在血中很快被裂解),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抗-HBc是一项病毒感染的标志。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于急性期即可测到很高的抗-HBc,而在急性期过后,核心抗体水平仍保持一定高度,并持续若干年。在慢性感染状态的携带者或病人,核心抗体也常保持高水平。另外,表面抗原已呈阴性的病人,还可查出抗-HBc阳性。因此单项抗-HBc阳性,难以确定病人是近期感染,还是以前有过感染。 为了确定病人是近期内感染还是以前有过感染,常需要检测抗-HBcIgM和抗-HBcIgG。也就是说,核心抗体有两种的成分,一种是免疫球蛋白M,另一种是免疫球蛋白G,即抗-HBcIgM和抗-HBcIgG。这两种成分分别由不同的B淋巴细胞产生。当人体受到核心抗原刺激后,先产生出抗-HBcIgM,它持续时间比较短,过一段时间才逐渐产生出抗-HBcIgG,后者能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有时乙肝病毒已经清除,而抗-HBcIgG在体内仍然存在,这时检测其他乙肝感染指标已是阴性,而仅有抗-HBcIgG阳性。因此,当抗-HBcIgM阳性时,常表示是近期感染,即乙型肝炎病毒仍在复制;当抗-HBcIgM阴性而抗-HBcIgG或抗-HBc阳性时,则表示既往有过乙肝病毒感染,但现在已不复制或已不存在了。检测抗-HBcIgM及IgG对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急性乙型肝炎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急性乙肝,也就是说病人第一次受乙肝病毒感染,另一种是病人原来是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又急性发病,表面上好像和急性肝炎一样。但这两种病人血中核心抗体的情况不一样;慢性携带者急性发病的病人,血清中抗-HBcIgG或抗-HBc的水平比较高,而抗-HBcIgM比较低或是稍高;而真正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则血清中抗-HBcIgG往往阴性或低水平。因此,作这项检查有助于将两种情况区分开。鉴于它们的预后不相同,真正的急性肝炎常可彻底治愈,而慢性携带者急性发病则常易转为慢性。因此,可以看出检测抗-HBcIgM及IgG的重要。 “两对半”的判断作用 通常,我们通过两对半的不同组合来判断乙肝感染的现状和转归,下面是常见两对半组合的简明临床意义: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肝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3)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6)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仍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乙肝两对半”的简明临床意义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所谓“乙肝两对半”是指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的五项指标。即: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这五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分别是指:  1.第一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后期。  2.第一、三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传染性很强。  3.第一、三、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此时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很强。  4.第一、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  5.第一、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型肝炎,但传染性较弱。  6.第五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隐性携带者或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也说明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7.第四、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或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8.第二、四、五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说明是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已有免疫力。  9.第二、五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说明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已康复了,已有免疫力。
建议尽快到医院看看 。。。。。。很不幸,是乙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乙肝潜伏期大概是一个月,没查出的话应尽快作被动免疫,即打抗血清以保护自身。而后再正规免疫,即016三针。你最好再查查自己的抗体滴度,有没有抗体保护很关键,要是有就医般没事,没有就应注意一个月后再检查,以决定是打疫苗还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成人感染一般是急乙肝,会在一年到两年内阴转,后果不是很严重,不必过分担心,祝身体健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有没有潜伏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