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物质不灭是不灭的,地球是物质不灭,所以地球是不灭的

在yn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2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当前位置:
>>>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
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中的事实充分说明
①物种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上帝创造众多生物的说法具有荒谬性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物质具有可知性&&&C.人的主观意识改变不了社会发展的方向&&&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C&&&&2、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主要考查你对&&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对物质含义的理解:
①物质的内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发现相似题
与“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5043145066122298126729104125126752佛学与自然、人文科学的探讨---人人都是神、佛。人们不识本性,见性而知本也。无心和尚
佛学与自然、人文科学的探讨---人人都是神、佛。人们不识本性,见性而知本(上)
本文是要告知人们:人人都是神,人人都是佛。正如禅宗所云:人们不识本性,见性而知本也。
本文是要告知人们:佛学、释道儒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本是同根生,是血肉关系,是儿子打老子的关系,不是取精华的关系,是血缘关系,是超脱的关系,所谓一分为二与合而为一,我们不要挚著有神、无神,心聚成物,物聚成心。释道儒与马列主义也都是一心向善,一心求世界大同,只是时代不同,表达不同,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人们为了要比高低上下而已。纷纷争争何时了?冤冤相报何时了?人类最高等的自相残杀,但愿早日结束这历史的悲剧?
本文是原创与摘编相辅,也算是经典学习小结罢!
于2002年农历6月18日、公历7月27日在妙乐寺。农历6月19日,观世音菩萨成道之际,西方圣地显现也!在妙乐寺妙乐法师感悟下始笔。
无名弟子业障深重,如盲人一世,请妙乐法师指点,修正,以五眼之通开悟弟子。
物质不灭,物质运动周而复始,生生息息,宏观世界无穷无尽,微观世界无限可分,无穷无尽。
风、电、光、磁、分子、粒子等等无限可分、而肉眼不可见,通过科学仪器而能认识一部份。
已知生命、人体、动物、微观生命。
人体思维运动,生命信息,肉体意识功能等等,生命的思维功能是最为神奇的,是生命细微物质运动的结果。这是物质与超物质的统一性,生命具有物质的一般性,又具有超物质的特殊性。
佛法云: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外在的宇宙,内在的宇宙。
妙乐法师云,佛身上游三重天,下度地狱臣民,即无形有形,在宇宙中来去自由,我即宇宙,宇宙即我也。
宇宙,一切皆空,即虚虚太空,由无限可分的微观物质组成;一切皆大的物质,皆由极小极小的微观物质聚合组成;物质的形态,聚合与分解,所谓合而为一与一分为二;从微观物质--------中观物质-------宏观物质,不断聚合与分解,生生息息,生与死,死与生,周而复始。物质不灭,物质的微观物质不灭,物质的总量不灭,只是形态在千姿百态,只是物质的形态在生生灭灭。
生命物质是灵性物质,是一种超物质,也可以将其俗称为灵性的微观物质。是肉眼所不可见。所谓超物质界,无物质界也!生命物质的形态不断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化,生生死死,生生息息,周而复始。生命物质总量不灭,生命物质永恒存在与运作,无始也无终。生命物质无形归于有形体,肉体是生命的暂住地,是生命运动的一种暂时的载体,生命物质千变万化。缘起说:因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所以宇宙也存在。
佛说:&十方佛土,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州,&&三千大千世界。&
&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是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为中千世界,再一千倍则像征广大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几千年前就知道这宇宙的真实面貌,所谓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宇宙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佛说:&有十界众生居住的地方也同样有十界,&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上有三重天,神界、菩萨界、佛界。
中有人、畜生界。
下有饿鬼、十八层地狱界。地狱中有生命居住的地方,&八大地狱&各16个小地狱,共136个地狱。
所谓神界:中国有玉皇大帝。
伊斯兰教有真主。
基督、犹太教有耶稣基督、耶和华。
而菩萨、佛有&二处三会。&灵山会、虚空会、和灵山会仪式,有灵山万佛大会。
天庭诸界,管理有序,分工严密,和平世界,善土之乡,极乐世界;真所谓人间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
天庭中个个生命物质有记录册;生命善恶的记录册,生命轮回的记录册,生命记录分毫不差;另还有十界运行图,也分毫不差;科学只能认识宇宙的一部份,却永远解释不了宇宙,这就是科学家的困惑。
菩萨以五眼而观天下: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法华经〉、〈寿品量〉中佛云:&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
欲界、色界、无色界,生老病死四苦,成住坏空四劫,生住异灭四相,有为转变,无常变化虚有。&本有常住&的大法则与妙则。
生命永远不灭-------生命实体。愚顽不瞑的人类,&现世不易&,应该先习临终之事,后习他事;才能正确对待珍贵人生的每一刻,少做一些傻事和错事,善对自己和他人,以证正果。
人之初,性本善,但动物的本性未脱,日有五十心魔,自大、自傲、自私所谓贪、嗔、痴三界的生命的污浊状态。
释尊本人断定末法时,&五浊恶世。&
法华经中说: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世人要以习佛学为人生之乐,要以行善为人生之乐。
佛云:要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
要逐步做到口净,心净,身净,吾日三省吾身为最高乐趣。
佛云:人人皆可成佛。人的生命的死亡,表示着新的生命的诞生,&生灭灭己,寂灭为乐。&从而进化到天、菩萨、佛的新的生命体,生命体发挥出原有的超乎想像的能量。要使佛心欢喜,天下大善也!
骄傲的人类应该谦虚点。所谓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个丑恶、野蛮的人类文明史。战争就是人类原始人的劣根性、动物性的丑态,争战、好战奇丑无比;人类真可怜?泱泱几千年,却野性未脱,真可悲也!
所谓现代科学,只是佛云要造福于天下苍生,科学的文明,又造就了科学的野蛮,这是人类的劣根性所决定的。人类的认识是永远有限的。末法时期,人类道德的沦丧与崩溃。佛法是宇宙大法,是拯救人类的大法。
为《金秋梦》一书而悟
&&&&&&&&&&&&&&&
五十迷途忏悔梦,
&&&&&&&&&&&&&&&&
拨开乌云见真人;
&&&&&&&&&&&&&&&&
传于世人莫情痴,
&&&&&&&&&&&&&&&&
迷途知返缘善根!
&&&&&&&&&&
无心和尚于日笔
现代佛学研究---------《佛学心要》
研究宇宙与生命的本原:质子类物质初始就存在,物质形态成因的原始物质本来就存在,只是形式上是分散态,还是聚合态;从粒子态、星云态、星体态、恒星态、行星态、中子星、黑洞、脉冲星......;准确而言,是在所谓生生息息,分散-----聚合-----大爆炸-------分散,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低级的循环。人类只是生活在一种宇宙的一个层面上,各种宇宙还有更高级的各种层面。
生命物质的本原就存在,初始就存在,只是形态在变幻,从形态上------微生物、动物、人体、不可知生命体的存在------在生生息息,物质不灭,生命物质不灭,只是形态在发生-------产生、灭亡,所以佛说有轮回说--------有高级的生命----------在高级宇宙层次上的高级生命形态与本原,有形与无形,佛说三重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宇宙物质不灭,生命物质也不灭,物聚而成心,心聚而成物,生命物质是在虚虚太空中无始无终地存在着。宇宙与生命的奥秘,宇宙与生命相辅相成,佛说关于宇宙与生命的生生息息大法,宇宙与生命的本原......。
&&&&&&&&&&&&&&&&&&&&&&&&&&&&&&&&&&&&&&&&&&&&&&&&
(一)空的辩证法
因缘=空=假=中,《四谛品》=&三谛论&。
四句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关于佛法所说&空&的理解-------按照现代科学的概念: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宇宙从虚空中来,到虚空中去,大爆炸论,奇点,黑洞,中子星,虚虚太空由无限可分的物质组成,一切皆由无限可分的细微物质演化而来;人类现知的质子皆有生命周期。人类不可见的物质在虚虚太空漫游、运动、演化,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生生死死,生生息息,聚合和分解。虚虚太空的物质随着时空,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佛法认为&一切皆空&,万物是从这个&空&的状态中产生,又不断地毁灭。从空无到有,再到空无,从唯心到唯物,再到唯心,所谓四大皆空,&死后原知万事空?&所谓唯物与唯心的争论、是深度与层次的不同。
所以,所谓&空&,可以说是&超越有无的实在&,日本创价
学会会长,池田大作语。这是佛法的大宇宙法则。物质的总量不灭,同理,生命物质不灭,生命物质的总量不灭。生命从这个虚虚太空的状态中无始无终地产生,又不断地毁灭,生生息息。正因为生命物质的不灭,才有佛法中的生命法则,以证得生命物质&本有本原&的大法,成菩萨、成佛,以证得不灭之形的法则,从有形到无形,化为万形的生命物质不灭的法则,回归生命物质不灭的本原-----成佛之道。
从唯物论,辩证法而言,佛法是辩证大法,是因果关系的辩证大法,讲到底是唯物论的辩证大法。唯物、唯心是层次面的不同;所谓心物一元论?心聚而成物,物聚而成心,虚空的物质性、运动性、生死性、生息性、周期性、物质不灭的定律,形态的转化,有形与无形,无不在这因缘=空有=假名=中道的运动规律中,人生无常及宇宙也无常。
池田说,作为一种理解,佛法认为人和万物以各自形态存在于这个现实的世界上,乃是由于其必然&因缘&而假定(暂时)的和合=暂时的平衡。
经典的解释说:&以亲生为因,以疏助为缘。&在产生结果时,直接有关的是&因&(亲生),助长这种因的是&缘&(疏助),这种假定的和合称为&假谛。&
谛是&真实而明确&的永恒不变的真理意思。也就是从永恒的法则来究明大至宇宙,小至生命实体的意义。
空谛就是万物的性质禀性。有形体的万物都有个性。比如不论多么小的基本粒子,都有各自的特性,含有这种性质的禀性,由于因缘而和合的&假谛&,并不是永远不变的状态,迟早总会消灭的,但是即使形体消灭了,&空谛&的性质、禀性作为存在的属性会永远留下的。
&空谛&有两面性,即对作为&假谛&的&生&发生作用的一面,和冥伏于宇宙的一面。
如作为生的形态时,有自我的发展,有活力,可以无限地发挥创造力。
在死的状态中,人类的认知度在迷茫中既不可能看到,也不可能理解。
不过,&空谛&中具有生命自体永远不变的核,也就是说,作为佛法所说的&我&这一实体是俨然存在的。
所谓&中谛&,也可以说就是刚才所说的永远不变的生命的核。&空谛&、&假谛&在基本源中都始终实际存在着,作为&中谛&的&我&。
日莲大圣人明快而具体地说明是&中道------实之妙体&。《一生成佛抄》
&原子核&是什么样子,我们肉眼看不到。根据核的运动而异,由于波长完全不一样,人的视觉不可能看到它的颜色,可以想像是比紫外线还要偏紫,约为10兆分之一厘米。拿质子来说,把1兆*1兆个集中在一起,也不过1.6克重。这种肉眼看不到的原子核也在生成,消灭中反复循环,就是看起来好似不会消灭的质子也会发生裂变。近代物理学早已注目到掌握核
的这种生成与消灭的不变的法则,从这种物理法则,也完全可以理解生命自体是具有的不变&核&,即&中谛&的实际存在。
佛法中还有所谓的&业&,它包含于&因缘&之中。经典解释中所说&招果为因,并取名为业&。所谓的&我&,在生死无限循环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倾向性,这就是生命的特性。所谓&业&有来自前世的&宿业&和现世造成&现业&,它们都可以成为
给来世、现世带来&果&的原因,这种&业&所冥伏的空间,即&死&将成为&空谛&。
假谛的生和空谛的死,就是中谛&我&所表现的两种不可思议的作用。
佛法的奥义认为这&三谛不可分&,即使就正在活着的现在来说,从&色心不二&的哲理来看,也认为精神方面是&空谛&,肉体方面是&假谛&,生命自体是&中谛&;而且作为假谛的生也有三谛,作为空谛的死也有三谛,常住生命自体的中谛也有三谛。
各种三谛调和,呈现有秩序的状态,称之为&圆融三谛&,这是法华经极力主张的境界。宇宙间规则与混沌是辩证而言的。
佛法讲究文证、理证、现证。从广义而言,当您初浅地了解了佛学、佛法、佛教的真谛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所谓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现代、古代一些较前卫的学说,充其量只是佛法的理证的分支而已;佛教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对于佛经经文,人的一生可能不可能穷尽,但是对于释尊的原始佛教的教义一定要理解要义;在我人生迷茫的前五十年,我们是红旗下长大,接受的是马列主义的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开放以后,世界各种学术流派的洗礼,唯独没有接触宗教文化;由于科学的发展,社会和前人的教诲与偏见,过去对于宗教文化仅理解为神秘主义,迷信活动,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自从接触了佛学的教义,佛法博大精深,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自叹来到人间,枉生五十载,深悔参学晚矣?
何光沪在《宗教与世界》丛书总序中指出,马克思说:&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人就是人的世界,&要理解人,就要理解这个世界,就必须看其理论,挈其纲领。唯物辩证法并没有超越佛法,只是更加专业细化了......。
显科学认为,地球生命是以碳化学为基础的,因此,把地球生命定义为&碳原子物质&。
潜科学则认为,以碳元素为基础的蛋白质生命,在地球上的存在纯属偶然,外星上很可能出现以硅元素为基础的硅原子物质的生命。并认为碳生命、硅生命都是化学生命,在中子星上可能出现非化学生命---核生命,在某些星球上也可能出现引力生命、光子生命......;甚至日月星辰都是有灵性的;科学将会证明:日月星辰不仅是物质发展的最高形态,而且也是生命体发展的最高形态;我们的老祖宗老子早就知道了与日月星辰心灵交流的奥秘?!在地球生物体里,除了真正的化学变化以外,在原子核里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无休止的变换,生命的秘密就在原子核里;化学变化只是物质反应的表层现象。
奇怪的是,当你理解了佛法的教义,你就会发现现代科学的新发现,每天都在从科学角度现证着佛法的深奥教义,佛经中是没有诳语的。科学、考古学、宇宙学、神秘学等等正在从各个角度现证着佛法的教义。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所阐明&场&的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古所预言的奇点、大爆炸论,无不从各种角度现证着佛法关于宇宙与生命的大法则;战后,海森堡、玻尔、爱因斯坦等杰出科学家突然接近佛法关于&空&的教义,有其必然性,因为宇宙与生命物质在虚虚太空原本就存在,只是在形态上的生成与灭寂,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
(二)佛学的因果论
人生一世,必须要对佛法有个全面的了解,否则是枉为人生了?愧对人生了?
首先对佛法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佛法是关于人生、社会、宇宙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法门,是缘起性空,是研究人生、社会、宇宙因果关系的法则。是人生学问的终极法门之一。
麻天祥在《20世纪中国佛学问题》中指出:宗教,含义宽泛,实不易把握,故人说人殊,世人因此理解也往往偏颇。学养差的以迷信为宗教,有点学问的则视宗教为迷信。在美国,基督教徒坚持宗教有神论,认为佛教是无神的信仰,故不属于宗教。而在当今中国,佛教尤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在太多的人的心中,佛教就是乞食化缘、经签符咒、超亡送死、更有拳脚、气功、卜巫、占命羼杂其间,把佛教搞得乌烟瘴气。于是有人以为披上袈裟就是佛徒,尤其增加了社会对佛教的错误认识。
其实,中外先哲对宗教有许多精辟的界定。有组织的教团、特定的仪式和规范等,只是宗教的形式。本质上宗教强调的是宗奉终极的存在、教化现实世界。麻天祥认为,人生和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与生存的空间和认识对象的无限性的矛盾,把人类抛进了无尽的、当然也是永无休止的历史长河。力图克服这一矛盾,实现对无限的追求,就是宗教。&心物一元论,无心而无物,无物而无心;心聚而成物,物聚而成心。&宗教就是以心力扩张为手段,藉以摆脱有限,超越有限,去认识无限,把握无限的终极追求。科学当然也是如此。它们的区别在于,宗教付诸心力,科学则付诸物力。因此,从本质上讲,科学也是宗教,物力宗教也。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也是宗教也。
麻天祥认为,宋以后佛教呈衰落状态的判断,这有点像印度佛教的衰落历史,至今仍持批评态度,并提出&高层次渗透&的论点,强调指出:佛教在中国经历了千年传承,因革损益,作为一种系统文化观念,不仅向社会各阶层渗透,而且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心理深层;另一方面,丛林极度膨胀,僧众良秀不齐,泥沙俱下,寺院几成藏污纳垢之所,尤其使僧界把文化手段视作文化目的,于是超亡送死,求神问卜,买卖寺产,欺男霸女......把庄严圣地变成向善男信女招财进宝的聚宝盆,增设经签符咒,把如来、观音的精神变成谋食不谋道的工具。确实如近代禅僧所言:&池无九品之花,园有三毒之草&,僧格的没落导致了丛林制度的颓变。简单地说,宋以后佛学在渗透,佛教则处在衰变之中。佛教文化和文化佛教在同一领域,向不同方面的发展,既是文化性质决定的,也是历史造就的。近代中国,佛法已不在缁衣,学者因利生而公然研习佛理,居士弘法成为佛教文化的主流,正是佛教文化发展和文化佛教残废而偏的集中反映。章太炎先生在著名的《告佛子》、《告白衣》二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法门败坏,不在外缘,而在内因&,
&今之僧徒,半起白徒,名字未知,何论经教?&他在深入研究佛教文化的同时,又不能不正视法门秋残的原因,这是很有代表性,且具有启迪意义的。
佛法源于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是佛教最至高无上的教师。
从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从印度佛教到中国、日本的佛教,几乎全部的佛教,都是以缘起说为中心思想。缘起就是&借着种种条件而产生现象的原理&。缘起就是&缘起的道理&,亦称此缘性,缘于此、相依性,是指现象相互依存的关系。现象是无常的,常常生灭变化,但它的变化却不是没有规律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做一定的变化。此变化的法则就是缘起,它和如来的出世与否都没有关系,它就是法,就是&此缘性&。由此引出因果律,内因,外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的暂时性,相对的平衡,绝对的不平衡,绝对的无常,.......;现代哲学的理念,现代科学的理念,人文科学的理念,依然在佛法博大精深的旋涡里,接受佛法的滋润。
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体系里,万物依缘而起,在其各自的因果律中变幻着。人类、生灵在这地球村依缘而存在着,在其固有的因果律中而变幻着。
史前文化的考古学表明,位于非洲中部的加蓬共和国奥克洛20亿年前就有原子反应堆,《圣经*创世纪》第十九章里关于所多玛城和峨摩拉的核战争描述;印度古代史诗《摩河婆罗多》关于恒河上游两次核战争的描述,等等,地球村的人类已经历过几次的大劫难的轮回了,甚至地球人发动的星球大战、人类整体毁灭的轮回,人类借着种种自然界的条件而生息、发展着;按其内在的秉性而在轮回中运行,在追寻其内在的终极归宿,人类社会将飘流向何方?这个四分五裂的人类群体,这个道德日益堕落的人类群体,战争,新的疾病,人类创造力的新灾难,恐怖战争,邪教战争,人类的信仰战争,经济资源利益的战争,核战争,人类自身毁灭的战争,国与国的不平等,国与国之间的怨怨相报,人类之间的不平等,人类之间的贫富鸿沟,为富不仁,为官不正,为人不德、不忠、不孝,科技越发达,文化越昌明,人类的道德的败坏却越发登峰造极;释尊本人断定末法时,&五浊恶世&。
2626年前释尊诞生在我们这个地球村,他也有生身父母,也结过婚,生过孩子,读书学习都和凡人一样,可他放弃了王子的地位,放弃了统治国家的机会,离弃了妻妾、儿子,抛弃了荣华富贵;他看到了人生生老病死的无常之苦,他看到了当时印度奴隶社会种姓制度的人类不平等,和战乱之苦,人与人类社会的无常之苦;他走上了追求人生真理的漫漫历程,在六年的修行历程中,吃尽苦头,或一天只吃一麻一麦,或日夜不眠地修行,走过种种弯路,他彻夜不眠地与天地日月交流,追索着生命的本原,他在菩提树下观自己的本星座而悟道,缘起性空,生命本性的可大可小的万形之物,在万形中轮回的本性,心物一元论,心聚成物,物聚成心,都笑世人痴迷执着,空空肉身,百把年的身形,还不追寻您的现世和来世?释尊万念
放下,尘缘已了,四大皆空,你说佛陀无情吗?他舍得放弃个人的父母妻儿的情恩,放弃个人的荣华富贵,放弃个人的荣辱得失;无怨无悔地、无私无畏地投入到拯救臣民、亲朋、人类的教化活动,给我们现代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释尊对人类的至高无上的拯救热情,对人类的怜悯,无私的牺牲精神,都体现了人类本原的最高情怀,谁说佛门都是无情种?佛门度人、救世深深情啊?
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时,他的第一句话开口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自然智即得现前&。如来智慧德相是什么?就是佛性,这佛性,是人人皆有的,此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依法修炼,转迷成悟,皆可成佛。但依法修炼,转迷成悟,主要靠自己实践力行,所以人人所具有的佛性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好比镜子上蒙上了尘垢,必须自己依修炼的方法把尘垢磨去,恢复本来原有的光明,这就全靠自己修炼,与外教的仰仗他者不同。世人不明其理,把凭靠自力修炼的佛教认为是迷信,这是颠倒黑白,不明是非。
释尊在几千年前就指出,一碗水中有八万四千条生命。肉身每天要以呼吸空气为本,空气中有无限的微生物。微生物需要肉身为寄生体,肉身又需要微生物的交溶;生命体每天都在相互交溶,又在周期性的轮回,低级的轮回和中、高级的轮回在交溶着......。
那么生命的秉性是什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a.本有本原,美妙之实体。佛法讲究心物一如,从空、假、中三谛而言,就现代自然科学而言,生命本体是以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所谓夸克为基点的运动体。如庄子云&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事不竭。&所谓无限可分,空空如也的生命本原。
b.无初始无终点。生命本体不断地在按照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在轮回中生生死死。
c.生命本体原性的无限性和暂时的冥伏性。在轮回中的生命体的原性是冥伏状态,所谓沉睡的佛;得道成佛的生命体,
原性呈无限性,形态的无限性,能量的无限性,变化的无限性,创造的无限性,神通的无限性......。
d.生命本体本有佛性,本有永生,所以人生修炼,回归西方的极乐世界,一生追求成佛之道,追求高级宇宙层次的生命之道。所谓冲破肉身的樊篱,使身内身冲破肉身的樊篱,回归生命的本原。妙乐法师云:&肉身是有限的,而中阴身是无限的,是由因果二字来决定它的去向。由无明形成暗室,故而没有光明,形成六道轮回之中的错综复杂,万法归心所造苦乐,
由于心的缘故苦乐由心所造,善恶报应由心所招,恶能招祸,善能招福,善恶报应当自受之,因果丝毫不漏。&肉身是暂时的,生命的本体是永恒的。
e.生命的本体的自由性,&本来无一物&,本体的空性,三千大千世界,只是缘生性空,有什么会束缚我们?就是有,也是自己束缚自己。心物一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为一切主,心聚成物,物聚成心,天地万物皆有灵性,皆有佛性,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都是我们自己;因此,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时候,他就敢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总之三界唯心,所以没有束缚,人生本来是解脱一切,自由自在的。
f.生命的本体的主宰性。修行的佛教徒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g.生命的本体的创造性,创造便是人的生命,宇宙万物,生生不息,那也就是创造。修持也是创造,创造成佛的生命,不仅自己必须创造,人类、社会、世界更需要创造;诸佛菩萨所以要度化众生,庄严佛土,就在于此。创造才有进步,理想才能实现。
佛法告诉我们,无明、行与爱、取、有等等错误的思想与行为,一定会遭受到苦恼。而以十二缘起为首的种种缘起说,也就是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三界轮回的一切苦恼,即由于无明、渴爱等烦恼及行、取、有等业因而产生。
南方佛教与后世的大乘佛教,均把十二缘起解释为三世两重因果,这也是一般佛教的传统的说法。
1.无明即无知。
2.行即身、语、意三行,亦称三业。
无明,行为过去世二因。
3.识即五蕴、十八界的识,识即六识,阿含经中将&缘识有名色&的识,分为三种:入胎的识,在胎的识,出胎的识。
4.名色乃指识之所缘的六境----色、声、香、味、触、法。
5.六处指眼以至意的六根。
6.触即六根、六境、六识三者的和合。
7.受和五蕴中的受相同,意指苦乐等感受,即眼触所生的六受。
识、名色、六处、触、受为现在世五果。
8.爱指如渴者求水般激烈的欲求。
9.取有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等四取。
10.有即存在。
爱、取、有为现在世三因。
11.生指有情生于某一有情的部类,或指日常生活有某种经验的产生。《长阿含经》中,生从有起。
12.老死在《缘起经》中,于老死之后加上了愁悲苦忧恼,生是老死缘。
生、老死为未来世二果。
过去世二因,现在世五果组成了一重因果;现在世三因,未来世二果又组成了一重因果;所以将十二缘起解释为三世两重因果。
&&&&&&&&&&&&&&&&&&&&&&&&&&&&&&&&&&&&&&&&&&&
&&&&&&&&&&&&&&&&&&&&&&&&&&&&&&&&&&&&&&&&&&&&&&&&&&&&&&&&&&&&&&&&&&&&&&&&&&&&&&&&&&&&&&&&&&&&&&&&&&&&
(三)真善美
十二缘起说是内证的法门,是释尊在菩提树下开悟时及成道后思维禅定下的观察所得。四圣谛说则是为了他人易于了解缘起说而说示的化他法门。
以四谛说作为佛教的根本教理,完全排除了迷信邪教的不合理性与不伦理性,也是与其它宗教的根本区别。四圣谛说是以实践为主的。
苦谛-----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苦成为八苦。
集谛-----事物集起的原因。《四谛经》以&到处不断地追求快乐的渴爱&为苦的原因,渴爱缘无明而生。
灭谛-----是将渴爱全部灭去而毫无剩余的意思。原始的经典给涅??下的定义,超脱生死,灭尽贪、?_、痴,追求生命的本原,不生不灭的解脱之道。灭是佛教的理想,亦想涅??境界。
道谛-----是达到涅??的修行方法,即八正道。八正道被称为八支圣道,是指悟的世界中的修行法,但也适用于一般社会的日常生活。
1.正见-----正确的见解,有关佛教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缘起和四谛的智慧。
2.正思维-----指在身、语行为以前的正确意志或决定。柔和、慈悲、清净的心来思维。
3.正语-----正思维后所产生的正确语言。
4.正业-----正思维后所产生的行为。
5.正命-----正确的生活,正当的职业过正当的生活,以及每天过规律的生活。
6.正精进-----具足勇气、正确地努力的意思;增加人生、社会、学识一切方面有关善知识和行为的长进。
7.正念-----要时常念念不忘佛教的正确意识,无常、苦、无我等等。
8.正定-----精神统一,亦即四禅定。
八正道与戒、定、慧是佛教僧俗弟子日常生活中修行的准则。
从社会革新的意义上而言,二千多年前释尊在缘起论上高举&众生平等&的大旗;追寻社会的善良净土;反对人类自相残杀和对生灵的残杀;追求人间善的大同;追求社会的真、善、美;追求个人真、善、美的生死解脱;这六面大旗无论对古代社会,还是对现今人类社会都将有深刻的意义。
现今的人类在追寻社会主义,追寻人道主义,追寻自由民主;和平,发展,和共同富裕是世界大同社会的根本目标。
二千多年前释尊在几十年的教化实践中,亲身立行追求&众生平等&,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人,言行一致。释尊在几十年的教化活动中高举唯真、唯善、唯美的旗帜,彻底改造人的心灵,让人的心灵彻底地自我净化了,&我为人人,不求一点回报,使凡心为圣。&所谓现代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的人人自觉,几千年来,唯真正的佛教徒也。释尊在教化中阻止着
国与国的战争,阻止着人与人的自相残杀,阻止着人对其它生灵的残杀。释尊在教化中力行中道修行的法门,清心寡欲,广开布施法门,实行严格的戒律;扶弱济贫,惩恶扬善,正身正行,树立了光辉无比的神圣形象,超越了现代的一切人,完美而无缺,修行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教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人身像其它物质世界一样&即色即空&,都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成,永远处在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人身如此,以人为载体的尊卑荣辱,成败得失,贫穷财富等更是如此。它们也是相对而互相转化,虚幻不实,转瞬即逝,都不具有终极的价值。亦即&无我我所&。只有清净的本心,
觉悟了的主体意识才是永恒的。人类之苦果固然有物质匮乏等等外在之因,但从根本上讲,那是人类自身的欲壑难填而酿就的一桶桶苦酒。佛教引导人们走的是一条通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随缘,正精进,相对而非对立的大彻大悟的超越之路。无论是对佛,对庄严净土的外在追求,还是对自我,对自心净土的内在追求,都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存意识的精神。没有
这种超越精神就不成为佛教。现代人则以科学方式解析人体,指出人的脂肪只够造七块肥皂,磷的含量也不过制2200根火柴,所有的铁质仅可铸一枚一英寸长的铁钉......总值不过十来块钱。二说异曲同工,结论是人的价值不在躯壳。它们都是针对现代人过分追求物质,注重肉体享受的倾向而发的。当然,以心灵安宁和以创造性思维为满足的有限超越,与佛教以觉悟
大千世界本真而驰骋于各种对立之中,更重视自心认同、人性陶冶和道德纯化的无限超越相比,毕竟是平地与高山之比。
麻天祥指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现有的社会制度都不能说是最完美的。它不仅存在着冲突和战争,存在着奴役和压迫,存在着贪污腐败、杀人越货、盗窃欺骗种种罪恶,存在着兄弟阋墙、妇姑勃?G、饥饿贫穷、愚昧贪鄙,而且出现了诸如失业、破产、人为物役、自我失落、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爱滋病等等新的社会问题。因而,以最佳生存环境为追求方向的文化批判精神显然是必要的。佛教的产生就是因释迦有感于人生的诸多苦难而触发的。佛法把人生以及以人生为轴心而旋转的社会视作苦难的流程和沉沦的苦海,由生老病死的生理之苦,进而论及爱有别离之苦,怨憎有相会之苦......充分表明了人生的逼迫性,曲折地反映了阶级压迫和政治腐朽所造成的现实苦难。他悲悯众生,批判专制制度的残暴;等视有情,批判君主对人权的践踏;庄严净土,批判污浊的社会政治。总之&有漏皆苦&、&三界火宅&、&人间地狱&的观念,鲜明地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和人类既得立场的否定和批判。释迦立教,原本就不是为了解脱个人生死。他为了寻求人类生存的普遍真理,百折不挠,上下求索,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利益众生与献身的基础。佛教传说中舍身饲虎,割臂救鸽的故事已经把这种献身利群的心态推向了一个最高的境界。儒家也推崇赴汤蹈火、舍生取义,但它仍以生命为个人所有,在生和义不可得而兼的时候,忍痛献身。佛教则把躯体视为与自然合一,基于这一认识,涵咏众生平等乃无差别的心志----世间有情无情,混融如一,奉献也就无所谓得失而成为绝对自然的了。虽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差异,但至少说明,献身利群是实现普遍觉悟或者说通向最佳生存环境的必由之路。有人视佛教为迷信、为解脱个人生死、趋寂自利的工具,显然是一种偏见,当然也是过去和现在自利的佛教徒们留下的阴影。佛家以生死事大,故由苦悟空。它上契无生而求佛道,追求的是终极层面上的智慧之果;下教十善的普度之行,实践了菩萨利乐有情的精神。佛法的终极托付在于&觉&,然而它不只讲自觉、自度,更重视觉他和普度。在佛教的全部实践活动中,五乘、六度、十行、十回向等均以利他、觉世、救护众生为核心内容和达到最高果位的真修实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汉魏以下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其主流也多体现了自觉、自度向觉他、普度转化的过程。在中国佛教中,成佛虽然同样是修习佛道的最高果位,但菩萨的果位无疑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手持柳枝、净瓶,端庄祥和而又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理想人格完全渗透在中国文化之中,鲜明地凸现了佛教利乐有情的献身精神。所以,历史上的大德高僧多不以佛的境界为现实之终极,而愿以菩萨之身行救世之事。他们以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准则,公开倡导&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思想家、政治家也以菩萨行为指导,以百姓之心为心,化导社会,拯民于水火之中。其心感天地,其行照河山,为世人修行的楷模,乃完美无瑕的菩萨之道,圣人所不可及也?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不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