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陈列设计计在国内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效果怎么样?

您的位置: >>
如何做好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
发布日期:&&& 栏目: &&& 发布者:德马吉编辑
  “陈列设计是一种创造”。博物馆陈列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鲜明的陈列展览内容设计要靠新颖的形式设计和精致的展览制作来实现。不论是历史展览、艺术展览、人物展览还是科技史展览、自然史展览,都是一项集思想、学术、文化、知识、审美于一体的大众传播载体。陈列展览设计必须对内容文本及其学术资料、文物标本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展览主题、陈列内容及特定展示空间的研究,来对文物展品与材料进行取舍、补充、加工、组合,运用形象思维,鲜明、准确地表达展览的主题思想。
  陈列展览设计包括展示空间设计、功能动线规划及展示版面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展示灯光设计、展品安全设计、辅助展品设计、互动装置设计等方面。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与展示空间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陈列艺术就是对展示空间充分利用的艺术,是设计人员对空间整体布局和艺术空间进行个性化创造,巧妙地将陈列展览空间与原建筑进行结合的艺术。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不是靠金钱堆砌出来的,也不是用高级材料制造出来的。一些博物馆以低造价做出高水平的陈列设计,照样在陈列展览中获得了成功。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精心设计、施工,使用一般的材料,花费较少的投资,同样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做好博物馆的展览,就必须做好以下各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专门的班子,收集、整理、研究与展览主题、内容有关的学术资料,将展览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二是展品、辅助展品等形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三是做好展览内容的文本策划设计;四是做好展览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五是做好展览形式的构思与设计;六是做好展览的制作与布展;七是保障展览的筹建资金;八是尊重展览工程的合理时间进度,留下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展览工程,避免因筹建时间严重不足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九是按照展览工程的规律进行科学规范的运作。只有真正做好上述九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把陈列展览做好做精,确保陈列展览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陈列展览形态的艺术性,制作工艺和布展的严肃性,展览造价的合理性和展览技术的安全性。陆建松教授则根据博物馆陈列展览工程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包括相关学术资料准备、展品形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科学规范的工程运作、展览内容的文本策划设计、展览形式的创意设计、展示空间规划与设计、展览设计、制作与布展控制、展览筹划资金的保障、展览工程的时间保障、选准人选好队伍等在内的十大支撑条件,以确保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水平和质量。
  体系的探索是一个大量收集资料、多方考察研究的过程。要制定合理的博物馆展览体系,就必须明确博物馆的定位,博物馆定位决定着博物馆展览体系的走向,而科学、严谨的博物馆展览体系的构建,必须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首先应深入分析博物馆自身的文物藏品资源状况,同时对科学研究水平、专业人才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例如上海博物馆是艺术类型的展览体系,各展览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有补充,并从历史文物精品展示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成就,还举办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展,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博物馆应积极探寻各自的展览体系。没有规范化的合理展览体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特色就难以体现。
  体现时代精神,树立精品意识将是博物馆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精品陈列”是指一个完整成熟、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形式新颖,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达到一定高度水平的陈列展览。专家认为,一个受欢迎的陈列展览一是要选题恰当、立意鲜明,二是要定位准确、设计合理,三是要制作精细、力求新意,四是要强化服务、注重效益。精品陈列既不是纯粹的“明星文物”罗列铺陈,也不是传统的教科书形式,而是能够给社会公众讲述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思索、使人留连的完整故事,给专业人士展示一个有所启迪、有所借鉴、有所收获的文化空间。
  一座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成功与否,不仅体现在观众数量和宣传报道数据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教育活动,把对历史的思考深度、对美的追求方向传递给社会公众,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众参观陈列展览是为了寻找一种文化体验,寻求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此,营造陈列展览特有的氛围至关重要。高质量的陈列展览远远不是简单的形式、技术问题,更是牵涉到包括文物藏品的保管质量、研究深度、讲解水平、服务能力及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等在内的博物馆各个环节,确立一个陈列展览项目并非易事。陈列展览的策划、创意、设计都有着必需的条件要求。以往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只注重陈列大纲、陈列内容设计和陈列形式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时下,国际上一些大型博物馆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又加上了一个策展的环节(即陈列展览的前期策划)。策展的深入开展可以使后续环节更为顺畅。策展研究报告是陈列展览的可行性研究,包括研究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内在联系,选题整体规划和独立项目之间的衔接,主题确立的社会意义和预期效果,叙事线索的纵向延伸和横向展开,以及重点文物展品的描述、展厅气氛营造的设想、周边环境状况的掌控和社会宣传活动的展开等方面。其主要内容是在拟定博物馆陈列展览基本构思(包括展示结构、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展示特色、展示品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的同时,开展观众群体(包括面向社区群体、学校群体、专业群体、旅游群体及特殊群体)的调查研究,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需求,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运行成本和管理进行评估。陈列展览大纲则包括展览主题、结构框架、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展品等内容。博物馆展览水准的高低,一个重要因素是策展研究报告和陈列展览大纲的质量。策展研究报告和陈列展览大纲同样重要。没有高质量的策展研究报告和陈列展览大纲,就不可能创造出高水准的博物馆展览。而对两者作用的忽视,正是制约我国博物馆展览水平的一大瓶颈。
  创作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文本之前,应首先构思其结构组成。不同的展览有着不同的选题,同一选题的展览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立意,针对不同目标观众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每一个展览的内容设计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和立意,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有针对性地搭建框架、安排节奏、组织展品,将陈列内容和创作意图融合在陈列展览内容设计文本中,方能创作出符合陈列展览主题和传播目的的陈列展览内容设计脚本,方能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之后的各个环节乃至整个工作团队,用于指导展览各个环节的工作,最终将展示内容和情感有效地传递给目标观众。
  如今,是否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决定人类在未来的发展。作为负有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责任的博物馆,如何更好地承担起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理念、传播低碳生活方式、推行低碳生活的社会责任,无疑是一个新的课题。具体而言,博物馆在采用声光电等技术、设备时,应适应陈列展示的要求,避免带来噪音和环境污染。展具的面料应尽可能使用绿色、优质、环保的木、石、棉、麻等天然材质,以更好地体现历史、沧桑、自然、永恒的文物展陈内涵,尽可能减少异味、辐射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既有利于文物展品保护,又有利于观众及展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优秀的陈列展览应该满足观众对参观舒适度的要求。其中陈列照明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目前,一些博物馆为了突出文物展品的效果,或为了营造神秘的氛围,多采用封闭式人工照明。这样的“灯光效果”恰恰忽略博物馆观众的感受,忽视了光照对人所产生的精神、心理作用,忽视了大多数人惧怕、讨厌甚至拒绝黑暗的心理。“导致观众无法把目光聚焦到展品上,不得不瞪大眼睛仔细搜寻前方是不是正确的参观通道,是不是会被障碍物绊倒。这样无疑与我们的初衷相悖”。因此,博物馆陈列的展示方式和照明不仅要烘托陈列的主题和展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观众接受环境的能力,清晰辨别展线道路以及顺利通过展线的需要。
  一个好的展览设计应该在必不可少的设计之外,尽量不再增加各种不必要的设计手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简约主义”,主张“看不见的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这种思潮源于西方现代主义。它的出现既是对复古风潮的叛逆,也是对简约主义美学的发展,其风格是将设计 元素简化到最少程度,以极简洁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感情、理性双重需求。这种简约主义理念也流行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努力使人们暂时摆脱繁琐、复杂的环境,找到简洁、自然的生存空间和心灵空间,契合了现代人在快节奏、超负荷工作压力下的心理需要。因此,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也应顺利潮流,“使我们的设计简洁而不简单,大气而不失底气”。
  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应不断引进新的理念,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使者,自觉走向低碳生活。例如位于幕尼黑的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选择了极少主义的内部展示空间,所有展厅材料都采用白墙和橡木地板,为馆内的艺术品展示提供了最纯粹的背景,灯具在自然采光系统引入展厅后被完全隐匿,甚至连空调系统的出风口也被减弱为墙根地板处的一排细长格栅孔,远看似有若无,墙面的各类插座及开关被全部抹去,只留下一片纯净的白色,从而凸现出那些悬挂于墙面或摆放地上的艺术作品的魅力。
  目前,博物馆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一般化地参观展览,更需要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观众是展示空间的最终服务对象,所以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感受博物馆”、“享受博物馆”的理念,赋予观众轻松愉悦的心情。博物馆应结合展厅现状,更多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根据各部分内容设计的需要,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和亮点;应从众多的展品中选择重要性与代表性的展品置于浏览节点,构成整个陈列体系的焦点,产生高潮迭起的艺术效果,形成立体化、人性化、趣味化的设计效果,以及具有韵律感、节奏感的参观效果,避免平铺直叙。
  此外,陈列展览必须为观众提供适宜的参观环境,使人们感到在博物馆参观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自觉参与到博物馆的文化活动中来。展厅空间序列的组织应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和高潮,实现展厅的分割合理、展线的布局流畅和展品的疏密有致,营造和谐变化的整体氛围。陈列展览和展厅环境设计中,越是细节部分越应体现人文思考,给观众提供符合心理需要的参观环境,帮助观众加深对陈列展览和文物展品的理解。在整体空间设计时,有关人员应在充分理解展览内容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展厅现状,合理进行空间分割,营造整体空间的氛围,使空间设计产生的意境符合展览内容设计的表现要求。
我们的客户
在线客服 Online Customer Service
德马吉(国际)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
如果您在全球任何国家有展览设计、展台搭建方面的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1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于消费者需求%2c认知的“敏感度”对品牌卖场+陈列设计方法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服装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_百度知道
中国服装业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
提问者采纳
中国服装业有四大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平低、结构差。水平低指的就是我们的服装设计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服装业只能替别人加工高档名牌服装、自己的产品难以成名的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
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
服装业在加入WTO以后,如果只依靠依赖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价格优势,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小,人民币汇率上升也对出口造成深远的伤害。
中国服装行业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但是总体来说,盈利能力还是太低。品牌没有规模。
二.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困惑
(一)日益增大的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中国人不用担心没有衣穿。现在各企业所有的库存加起来还都够在市面上卖个两年的。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企业的销售翻了好几倍,帐上的现金却没见增长多少。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
企业的库存表面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需求呈现多样化,对消费者尤其是对不同等级市场需求特点的研究是服装行业比较欠缺的,这样就造成企业无法将自己的产品精确的或者有针对性的投放到这些需求者的市场上去。一方面是大量的库存,一方面是服装消费严重落后。在中国,即使在一个城市中,市区和郊县的消费满足程度就存在相当的不同,城市消费过度,而在三类以下的城市却相对处于消费热点匮乏的状态,超级女生作为一种消费热点,最大的消费地不是在沿海,反而在四川。服装企业缺少抓住市场热点的能力,因此无法做到快速建立品牌规模的能力。市场经验的局限和研究的亏欠导致相当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行不成市场转化能力。渠道已然成为服装企业的制约短板。
从企业经营的导向上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普遍没有一种行业地位占位的意识和行为,企业经营主要还是从纯制造的角度来设计的,资源配置也是这样的,从自身的角度来设计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另外,企业可能对广告、传播、裁剪款式、生产管理比较在行,但是对市场上的销售环节就显的力不从心了,尤其是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业务发展战略,没有战略就没有目标,生产多少肯定是不知道的,在产能的压力下,肯定要形成库存。
(二)缺乏自主的设计风格
服装设计是中国服装企业普遍的软肋。中国服装设计水准还远较国际上落后,中国还没有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服装设计师。众多企业还是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国内的服装企业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而很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则更习惯自己创品牌或开设计工作室创业,而不愿意在企业发挥才华,使得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准很难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国际主流时装周上甚至根本看不到中国设计师的身影。
因此,纺织服装行业要想在今后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技术进步(但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关键是快和灵活的反应与应用),实现产业升级(主要是从纯制造型企业往市场导向型企业发展)。重视流行信息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化的重要措施,日本和韩国靠美国的二手信息也都在汽车行业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品牌。时尚品牌上升初期,无一例外不是从外观设计等次要的外在的非技术核心的部分开始的。
(三)行业专业人才匮乏
深入过服装行业的人才会清楚的意识到,服装行业整体人才队伍(生产管理、设计、营销、广告等)非常贫乏。因为服装行业多属民营企业,很多是从夫妻店起步,家族企业色彩往往比较浓厚,很多企业的战略现状不能给人才提供宽阔的舞台,因而吸引不了人才加盟,即使加盟了也留不住人才。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年代,缺乏专才,对服装行业的发展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从服装企业内部来看,人才将一直是困扰经营的问题之一,时尚性质决定服装企业的人才使用机制是高度流动性的,综观世界知名服饰公司,其设计与生产总是处于地理上的分离状态,生产走的是人力成本集约型路线,而设计走的是智慧经营的路线,这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
设计源于生活,至少要相应的生活场景支持。
因此,需要对设计和生产进行办公分离,而那些达不到原创资源支持的企业,就不要去想原创的事情,干脆就做一个彻底的跟随与模仿者,走快批模式,结合对渠道的整合,把类似沃尔玛的大卖场经营理念移植到传统的渠道经营过程中,以满足中国中层以下的阶层的时尚生活为主,这样就可以在人力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适应,中国中产以下的阶层在2010年的消费升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因此,不要去挤独木桥。
现在已经走在原创道路上的企业,就要审视自己了: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满足中国快速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的服饰消费能力,中国到2010年非实用的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将达到2.5亿,在全球化状态下生存起来的中产阶级有自己的品牌消费理念,因此,不但需要纯粹的设计人员,还要相应的市场与消费趋势研究部门,还有市场营运部门,这是一个强大的品牌机器,要做就做最好,结合自身的经营实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人力价值差距很大的设计和生产进行地域分离。时尚是成本很高的经营战略,要创造条件去满足时尚人力所需要的工作、生活、交际、提升等的环境。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人力总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掣肘因素,企业需要的是明确自身的发展战略,然后去进行相应的人类配置,否则,企业即使花高费用找到顶尖设计英雄,也不会留住,经营战略不解决,就是对自己的资源现实认识不清楚,因此,根本无法承载品牌之重:总感觉差一口气,就是说的这样的情况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国服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对外汉语的发展现状如何?
市场需求、主要市场参与者、从业人员状况、主要汉语教授形式、课程设计、对外汉语网络发展等方面。
按投票排序
自从昨天我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没睡好,当时回答的欲望很强烈,但是还是要告诉自己得多思考再回答。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可能说不全面或者说我的观点也会比较片面,还请原谅。首先说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汉语学习者确实越来越多了,在这之中,不得不承认汉办的作用,这几年国家通过汉办的大力扶持确实让对外汉语有了大跃进的发展,同时也与中国式的经济发展一样,对外汉语的大跃进也是一个国进民退的过程。对外汉语的现状要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来说,从国内来讲,优质资源大部分集中在高校,但是高校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想转型,但是这个转型痛苦而漫长。同时民营对外汉语汉语教学机构也经过了20年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还有同行间的劣质化竞争,此行业已经由获利彼丰变成了半死不活的鸡肋状态。而在其中工作的老师,收入状态也是十分苦逼的。国外的汉语教学事业尽管突飞猛进,但是完全不像某些不负责任的机构所宣传地那样是未来的金矿,对外汉语教师职业是金领工作。整体来说,汉语在国际地位上还算是一个小语种,在英语国家汉语的学习需求排名还是排在西班语法语德语日语之后的,在非英语国家,汉语毫无疑问地排在英语之后,一般来说汉语连第二外语都排不上。在国外,很大一部分汉语学习者是华裔家庭的子女。汉办采取跟外国大学合作的方法推广汉语,送老师,送教材,请国外的老师到国内参加培训,从客观上讲确实让汉语有了蓬勃的发展,但是副作用是进一步挤压了海外民营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生存空间。从个人角度说,对外汉语教师是个不赚钱的行业,我从事对外汉语工作6年,分别在国内教学机构,国外教学机构,国内高校当过老师,还做过一年的教学主管,到目前月收入还没有超过10K……这个圈子里的老师拿到5K已经让人羡慕嫉妒恨了……对外汉语的市场需求这里我不想谈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什么的,大体上,老外学习汉语就是因为学习汉语有发展有钱赚,而且有发展和有钱赚还是一回事。汉语学习者一般分这几种:1.留学生,这跟留学生的学习背景有很大关系2.应试学习者,一般是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跟美帝的托福差不多,有的学生是想在中国上大学,要参加考试,有的是一些公司的应聘条件对这份考试成绩有要求,很多大学生要考。3.来华工作的外国人,不学没法生活工作。4.来中国长期生活的外国人,理由同上。5.已经或者想要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6.华裔子女的二代,这方面的学习需求可能没有那么功利了,文化上的因素比较大。7.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相信我,比例很少。8.外国官员,特别是大使馆工作人员。9.外国军人,间谍。总体来说,大部分人学习汉语还是为了钱。主要参与者1.国家,执行机构就是国家汉语推广办公室,简称汉办,据小道息,今年汉办的预算在50亿左右(本人对此数字不负任何责任)。尽管圈内对汉办的指责很多,但是我还是对汉办所做的工作持赞成态度,毕竟汉办让汉语学习者的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汉办所做的工作属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批次的大跃进的汉语推广可能会对我国今后在国际关系上有极大的影响。2.国内大中小学,尽管国内大中小学也隶属于国家,但是这些学校还是有自己的财政收入的,从影响力和经济利益来讲开始汉语课程招收外国人学习汉语还是很有利的。3.外国高校,有跟汉办合作的有不跟汉办合作的。不跟汉办合作的外国高校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负责人常常是民国时期已有的培养下来的,或者跟台湾联系比较密切。4.国内民营教学机构,基本半死不活。5.国外民营教学机构,发展很快,去年我跟几个国外民营机构的负责人聊了几次,基本都说在师资培养上遇到了困难。因为我曾经在国外民营机构工作过,里边的老师水平已经不能用差来形容了。总体来说市场潜力很大,特别实在东南亚非洲南美这种第三世界国家。6.国际学校,对外汉语只是国际学校教学的一部分。从业人员状况1.国内高校老师:工作稳定待遇好,进入门槛很高,一般只要专业博士。2.国内中小学:没有太多接触,待遇应该还是不错的,但是需要进中小学系统。3.国内民营教学机构:工作超级不稳定,待遇有好有坏,基本没有门槛,但是总体来说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工作量很大,可以学到很多东西。4.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开设的汉语项目:待遇尚可,稳定性一般,但是可以系统地学习一套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有机会出国,有门槛,一般只要专业硕士。5.汉语教师志愿者:有国家汉办招收派出,待遇一般是每月6400人民币,回国后在就业和考验上有一定优惠条件,但是不会安排工作。6.国际学校老师:收入不错,工作还算稳定,但是门槛也比价高,国际学校的招聘往往自成系统。授课形式和课程设计这两个问题太大,放一块儿简单说吧。1.传统高校模式:教师拿本教材背后是黑板就开始讲了,一般来说是生词——语法——课文的顺序,跟咱们学英语的方法差不多,老师可能满堂讲语法讲概念,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回去什么都忘了。2.教学机构模式:差别挺大的,跟机构的教学负责人的从业经验和理念有很大关系,整体来说,更重视学生的需求,更注重口语,更注重实用性。3.北美教学模式:此模式由现代汉语语言学泰斗赵元任开创,在美国耶鲁哈佛普林斯顿这种牛逼大学的汉语教学都是用类似的方法,这个模式是我知道汉语教学模式中最有效的,但是可操作难度很大。简单说,这个项目可能会把50到200学生送到一个语言学习基地,跟学生签一个语言誓约,规定两个月内不可以说一句英语,只能说汉语。所有课程经过少而精的学习之后开始大量的自学,学完之后跟老师进行对话操练,由老师不断提出问题,跟学生进行快节奏有目的的问答。用这种方法学习的学生效果非常好,很难复制。需要高水平的教学负责人,老师和优质的学生。顺便说一句,这个方法最早是培养美国军人和间谍的。4.任务型教学法,简单说就是把学生带入相关语境,以完成语言任务为主,优点是简单,上手快,缺点是不能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对外汉语网络发展等发展还不完善,没有找到很好的教学方式,大部分网络教学还停留在用skype进行教学的阶段。有些学校开发了内部教学软件可以导入word和PPT进行教学,但是效果也一般。有家上海的公司做出了中文播客,chinesepod,效果很不错。但是从长远来看,网络教育也是汉语教学的趋势,很多资金都在往里投,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多关于对外汉语的信息,请关注微信公共平台:
楼上各位都是专业科班出身的,讲的都是大趋势。我这个野路子出身的也斗胆来讲讲我接触的对外汉语。我在一个小培训学校里兼职汉语老师,大概做了3年,主要的学生对象是日企里的日本工作人员。这个培训学校虽然很小,但还算正规,所谓的正规也仅仅限于能开出发票供公司报销,管理上是很混乱的,兼职老师今天来明天走,试讲的时候用经验丰富的老师骗你报名,之后借口老师课多换个如未熟苹果般青涩的大学生兼职老师给你上课等等。再来说说各位上课的老师,我是日语专业,完全没有受过对外汉语的系统教育,只是看过几本浅显的汉语教学书,不过即使这样也比其他老师强很多倍了,因为还有的老师普通话都不太标准。其他老师各个专业的都有,不过一般是外语专业,日语最多,英语其次。有次来过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老师,但是听说教学效果不太好,因为她光有专业知识,但是不会日语,跟学生沟通非常不顺畅。上课用的教材也大概就那么几本,具体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要求来定。我教的学生除了有几个是有强烈的意愿想考hsk的,其他的都是抱着学着玩玩,会说一些日常会话就可以的态度。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在中国待两年就回国的会社人,公司出钱上课,不上白不上。其实我个人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的,上课不累啊,可以天南海北的瞎侃,我给一个空姐上了一年多的课,教学进度是学了三节半课,因为我俩迅速的熟了之后话题就收不住了,每次都要唠到她提醒我下课。再说说待遇,可能是我见识少,但是我所知道的小学校的汉语老师没几个是有五险一金的,天天要游走在学校,学生的公寓,学生的公司之间。按小时收的费用也大多数进入了学校的腰包,个人能得到的是特别有限的。想挣的多的话,就得使劲上课,每天的时间过的特别零碎,生活不规律。我亲身经历,一个学生要早上六点上课,一个半小时后去上班,那我就得5点半甚至更早起来。之后7点半下课了,9点又有节课,那这之间的时间我总不能回家吧,所以感谢肯德基麦当劳,让我有个落脚之地。然后这节课10点半下课了,可是我1点又有节课,所以,接着肯德基麦当劳吧。要是万一这天赶上一个学生晚上7点半上课,那得了,我这一天都在外面飘着吧。那段时间总是去久光百货上卫生间,怀疑服务员都认识我了。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对于对外汉语,我自己的感觉是,听上去很美。但是真的要投身到这个事业里的话,真的需要一定的勇气啊。当然这些话只针对于我这样的,非科班出身,没机会去汉院啊什么国家机构的人来说的。如果作为一个兼职,讲讲汉语,跟外国朋友聊聊,听听不同国家人的不同见解,消遣的同时也能挣点小钱,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以上都是个人浅见,可能还有点跑题。刚来知乎,望轻拍。
我大学所读的专业为对外汉语,学校一般,为国务院侨办直属。曾经我们学校在对方汉语就业方面,侨办还会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去泰国当志愿者的名额都给了我们学校,但是貌似是从三年前开始,我们也要和其它学校一起公平竞争。我很喜欢我的专业,也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专业,但是,我的青春等不到它的发展壮大,所以现在做起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银行工作。骚烨讲的很客观,是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在国内,学汉语的学生基本集中在高校,而去高校教学,准入门槛又很高。在国外,其实,对外汉语的教学主力是家庭主妇(曾经听老师这么讲,但是这几年汉办这么拼,应当会有变化),就像在国内,随便一个英语是母语的人就可以来当我们的外教,教不了我们语法,但是对我们的口语和听力有很大的提高。汉语上升到语法高度去教学,其实对于我们自身来讲都要难度。什么听起来、看起来、高兴起来,去上学与上学去之类的,我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释,查了教学工具再去解释,有的时候自己都觉得牵强。我大学的时候曾去泰国实习教汉语,感觉自己简直在误人子弟。虽然学生很HIGH,但我觉得他们更HIGH的是剪纸,国画,武术。毕业后,我们班一半的同学出国当汉语志愿者,去的都是一些东南亚国家,泰国,菲律宾,缅甸。今年3月份他们回国了,我没感觉他们在就业上有多大的优势,现在很多人还是无业游民。插播自己曾经的小经历。一、大学我们班有一个组去缅甸实习,政府不支持汉语教学,但是大使馆很卖力。他们在一条街上租房子做教室,学生大概有200多位,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五岁孩童。没有网络,师资不足,老师从早教到晚,学生们也很给力,汇报演出让大使馆很感动。本来学费是折CNY48,后来大使馆太兴奋,每人发了CNY50还是100的奖金。二、 我们出国实习,有的时候学生太少,我们就会去当地最繁华的地方,现场画国画,打武术,剪纸,吸引学生来报名,很像街头卖艺有木有。三、我们学校与泰国政府签有协议,每年都要大批的泰国军官来我们学校学习汉语,其中更有将军之类的军衔。不得不说,这些人素质高,学习汉语特别快,一点就通,一年下来就特别流利,而且特别愿意花钱请中国人吃饭练口语。
我下面写的这些话,不是告诉你对外汉语发展前景如何~而是想告诉你~我在大学时期的辅导汉语过程和想的问题~其实教汉语越教越有意思~连用语法自己钻牛角尖也挺有意思的~哈哈哈哈~还想告诉你别看身边的诱惑,如果真的喜欢就会坚持下去,自然而然地坚持下去~哈哈哈~
有这样一段话形容对外汉语教师,“想成为对外汉语老师,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舞得起刀剑画得来国画,剪得来剪纸写得来书法,听得来京剧勾得来脸谱,吹拉弹唱样样会,五千年历史样样懂,穿得了正装撑得起旗袍,编的了文件组的得来视频,组织得了活动hold住全场,老师保姆清洁工,样样都要显神通。”这当然只是一段戏言,但是我们也一定要说明,要想做一名真正的对外汉语老师,你就简单地说,“我是一个中国人,谁不会教汉语。”是不够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就算你说你是中文专业的,语言功底有多好。英语专业的有多会说英语,还会小语种等等,大家千万别把这些当成了不起的资本,至少在对外汉语的领域里面,因为这些都是辅助性的东西。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给一个入门班上课,需要全英授课,你没有对外教学经验的话,英语说得再好,到时一定还是讲不清楚。所以,在对外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师资问题可能是核心的瓶颈。
由于能力有限,收集的集料不是很完整,但这是我在5年辅导经验中看到的和想说的。1、教师来源
现在能够出国教汉语的,一部分是通过汉办选派,还有一部分是自找中介,以及其他途径。众所周知通过汉办派出的,有英语、中文、教育等专业,甚至还有物理等理工科专业。他们每个人素质不同,教学水平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就不同。不是说理工科的学生就不能教汉语,只是我认为他们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于汉语语言系统,甚至是理性教学。说白了,就是不是科班出身,就抓不到教学的关键。
还有一部分是找中介或者自己出国,这些人中可能有一定的该国语言基础,就在那个国家找到教汉语的工作。不能否认这些人中的确有好的对外教师。但总体来说,这部分人成分复杂,先不说有没有教学经验,可能他们连基本的语法,甚至是拼音规则、普通话都分不清、说不清。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有过长期/短期的对外教学培训。但我想说那不是炫耀的资本。培训,只是理论的外化形象体现。听到的案例和教法也只是别人的亲身经历,是适合别人自己的教学方法。当然不是说这种培训没有必要,我只是想强调实践教学经验,不是单纯的自认为教学。
有一个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曾经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我吃饭了"和“我吃了饭”有什么区别?不知道大家会怎么给他解释。我当时就这么告诉他,这两句话都表示过去。但是,作为在别人问完以后回答的句子,“我吃饭了”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回答,回答完结束,后面不需要加别的东西;“我吃了饭”不可以单独作完整的句子回答,后面常常加其他动作,如“我吃了饭以后又看了会儿电视。”我这么解释完以后,他说,你说得对,我在韩国的教授也是这么讲的。所以一定要多辅导、多看书、多积累、多总结。
现在通讯发达,微博、博客等等都可以看到对外人的足迹。然而在微博中看到很多人连最简单的词义辨析也不能很好的说明,更不要说用简单的话来解释给留学生听了。而在这些问问题的人中,大部分是现在在国内或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下面所提及的话语是出自他们的微博留言:“不必学那么多语法,干什么拿这些来折磨自己,折磨学生”;“告诉你的学生不要总问why,要多问how ”;“不要总是辨析,要多知道相同的,不用太注重不同。”;“初级不用知道太多辨析,高级开始就可以了”。
看到这些话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用语法来折磨自己,至于折磨学生,我们就不用太刻意去折磨,他们自会在学习中学会自我折磨。作为教师一定是要掌握全面的语法,这对教学有益,不是说要把所有知道的,书中介绍的全部告诉学生,只要在适当的基础上并把实际常用的语法,用简单的话告诉他们就可以。只有我们知道全了,那么学生无论怎么问,我们都能及时的、很好的告诉他们,并且他们能清楚的理解明白。
还有,有的人说要多问how,少问why。我想说,那你给他们讲什么什么的用法的时候,他们要不明白不问why,问什么啊?!讲对外的课,可能1分力是在讲how,但要用4分力去讲why,因为在讲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是你备课时想不到的问题,而学生会问到。有的人还说,不注重不同,多知道相同。辅导过的人应该都知道,你给他们讲这个词和别的词用法相同,可以互换,他们肯定很容易的就知道了并且记住。但更重要的是“不同”,这个“不同”是知识点最多的内容,也是最麻烦的,他们肯定要多学一会儿,想一会儿。老师也得多帮助一会儿,而且关键是考试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也是辨析异同中的异啊,所以怎么能不重视。
上面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半认同。对于初级学生,更注重的是词汇积累,至于词义辨析和语法等适当讲解,把最基本的语法内容讲出来就可以。在中级还有初级稍高的程度就必须要讲,因为到了一定时候学生要求所致。至于他又说高级学生再开始辨析,我就不同意了。如果到高级班才强调不同,好像有点晚了,高级时应该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积累,同时学习更深更专业化的东西。
所以,真想当这块儿的老师,就尽量多的增长经验,多看书,教法书、工具书什么的都要看,自己没经验就先从学别人开始。2、教师的教学方法
会讲课是一方面,过硬的语言功底是必不可少的,我说的不是语言理论的那种,而是实用的基本方法,基础到讲词义辨析、语法的清晰讲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市面上卖的一些语法词义的工具书,书中的讲解一般都是给中国人看的,外国人看也是半知半解、不清不楚的,那还得是高级班那样的水平。
在高校中的一些老师,他们在讲课,直接把工具书中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复制粘贴到PPT上,那么多字,满满的,学生不愿意看也看不懂,而老师有不讲清楚,只是把上面的字又复述了一遍。不排除这些老师要赶课时的因素,但用简单的话写得清楚点再放到PPT上,到时候老师自己讲也方便,学生至少也不会出现负面情绪。
其实,关键就是你是否用最简单最明了的话把知识点讲清楚,学生能不能在你不举例的情况下(不是全部都这样)就恍然大悟,这样的讲法,不管是入门班还是高级班,他们都会喜欢听,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要最清晰的知识梳理。所以,老师有这种化繁为简的语言能力很重要。
我们可以这样,根据他们的水平,如果是初级,就说基本的用法。中级以上就适当的把全部或常用的语法内容告诉他们。这一切都以学生的要求和能力为主,老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总结。比如,讲“不”和“没”的用法,其中一条区别书上是这么写“不,表达个人意愿”、“没,客观叙述”。在学习这个语法的一般是初级的学生,他们可能不会看懂,所以我在给他们讲的时候,我说,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是自己;没——是说别人,不是自己,客观的意思就是,不是自己想的.......然后再举例子把我的说明再强调一下。用简单的词字或话语把难懂复杂的东西解释出来非常有利于教学。3、课前设想
讲课前,一定要先设想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这与是否有教学经验有关。所以,老师不仅仅要会设计教案,还要有理性的预见性。比如,我在讲秋天的时候会讲到“落叶”这个词,如果学生听不懂,我会这么讲,秋天的时候,叶子从树上下来,这个动作就是落,那么叶子就是落叶,从树上落下来。把自己当成一个外国人,尽量用他们的思想来问问题,学生是你自己的,你了解他们,所以这种预想很必要。4、了解教学对象
这不是一句空话,你只有了解你所教的人,才能知道用哪种教学方法。而且这贯穿整个教学,不仅仅只是是你们初次见面前的那种了解。不断的了解学生,不断的尝试方法,不断的完善教法。5、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
其实我认为不是不会,只是问题到了你的脑子里你明白,到了嘴上却不能清楚的说出来,但是就是那么回事儿。
比如,之前有个学生问我,“永恒”和“永远”的区别,说实话我顿了一下,顿的时候我大脑飞速转,然后告诉他,这两个词都是既可以是形容词又是名词,永恒后加V.不可以,永远后加V.可以。当时我心里知道区别肯定不止这些,但是我就先告诉这些。后来回去查书确实还有一个用法我没说,我就在下次见面的时候找机会告诉了他。我想说的是,不要遇到不能马上说清楚的问题就完全的跟学生说不知道,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只要保证说的那些是对的就可以。最后,再强调一下,对外老师们,在读对外的孩子们~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工作,教好汉语,我们一定要经常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要培养自己化繁为简的语言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发现大家问的问题都是怎么找家教,怎么去公司上课?汗-_-|| 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甚至有时候,有的公司还会让我推荐讲师→_→ 但是我也要推荐自己了解和真的合适的人吧!另外我最近还在帮明星上课。最近韩国明星去中国发展的很多。说实话,估计把这个情况也写到答案里。又有一大波人要问我怎么找帮明星上课的工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说说韩国这边的对外汉语发展情况吧。作为对外汉语本专业出身,毕业后到现在一直从事韩国人的汉语教育,在国内的韩资企业内部做了两年多公司常驻讲师,之后来了韩国,从教育学硕士读到博士,呆了5年多了,系统地了解了韩国的教育体制,同时也一直在各大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想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讨论这边的对外汉语的情况的。首先是学习人群。分孩子和成年人两大类。韩国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的原因。大概是全世界学习汉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了。只要查一下HSK的考试人数比例就能很轻易地看出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了。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出于热爱中国文化的原因学习汉语的。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大部分都很现实,那就是韩国各大企业招聘时,现在都把英语和汉语作为两大基本条件。一句话,你不会汉语,就失去了一个强而有力的竞争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中小学纷纷开设汉语课程,韩国各大公司也纷纷要求职员学习汉语,甚至将之作为员工晋升和考核的条件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年年创新高。第二是韩国这边的教材,韩国这边有像???这类的专业语言教材出版机构,一些大型的语言培训机构也都有自己的教材出版部门,会定期和有名的汉语讲师合作,出版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材。也会引进国内一些有名的教材,翻译成韩文教材之后进行出版。这些教材是根据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编写的,相当不错。但是和英语教材相比,类型还是比较单一。主要以口语初中级会话和HSK应试教材为主。第三是大家最关心的待遇问题了。最近几年教汉语的学院太多了,所以学院这边讲师待遇非常一般。而且收入也不稳定。一般一个月也就能挣个五六千吧。但是结合韩国的消费水平。这点薪水真是太少了。其次是大公司内部汉语培训,这里上课收入非常可观,但是竞争激烈和残酷。这些公司一般会审核教师的专业,教学经验。他们喜欢名校的硕士,博士。如果学历不行,那就会看重教学经历。一般要求有两年以上的公司上课经历。开课也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一期的,这意味着如果你教得不好。下次就会换掉你。但是教得好,公司内部也有需求,会继续开班的话,就会认定这个讲师,继续签约。如果在企业内部上课上得好的话,收入很容易过万。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曾经在韩国的外国语高中做了一年全职的汉语教师,但是说实话,除了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收入真心比不上公司讲课的收入。另外就是汉语家教,家教费用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收费。但是我是折算成人民币200元到300元一小时以上才愿意接课的。然而不管是学院,还是公司,还是家教,这些工作的最大缺点是收入都不稳定。所以据我所知,这些工作做得最多的人群就是家庭主妇。由于我现在博士在读,工作时间灵活对我而言比较重要,所以比较喜欢去公司讲课。而且不管是公司讲课还是其他工作,我的工作邀约一直不断。所以博士毕业后,我自己也不确定是否会继续在对外汉语这一行业继续工作。最后我来说一下韩国这边中小学和大学的汉语教育情况。这几年韩国中小学纷纷开设汉语课程,但是只要申请,孔子学院就会派志愿者到这些学校,由中国方面负责志愿者的薪资问题。所以个人基本上是没有途径去这些公立学校教汉语课的。一般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还有大学会招聘汉语老师,但是这些学校要求很高,薪资待遇也都各不相同,另外名额也很少。所以这里我就不讨论了。基本上这就是韩国这边对外汉语的情况,还有什么想了解的话,可以单独提问。我可以补充在答案里。第一次在地铁上用手机打了那么多字。太佩服那些写了很长答案的大神了。
就说说西北地区的情况吧,我本科汉语言文学,第一年考研报了对外汉语,虽然没考上但当时还是蛮有热情的。总的来说,这个专业没有想象中的热门,很多学校对口的地区都在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菲律宾、尼泊尔等,我今年有同学到菲律宾,且不说生活环境较差(比军训时强点吧),那里学汉语的学生也没有之前想的那么热情,一个是语言、文化差异,不好沟通,一个是中文在国外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啦。但是每个月据说会有800美金的补贴,据说。而且毕业之后如果你还想继续的话(基本不会有),每一年都会外派,但是这个灰常不稳定,主要是不好找对象。。。在沿海地区相对好一点,毕竟这些城市更开放,主要是老外比较多,比较有市场吧。btw,去年到北京玩的时候,发现三里屯那一片老外那京片子溜得。。。感觉根本不需要教啊。。。反正基本上,除非你对这个专业有特别的情结或者很难动摇的热情,一般本专业的学生很少会从事相关工作,考研会跨专业到语言学或英语类的专业,也有人从学校出来后直接就业的从事翻译的较多。再就是可以走孔子学院,但是据说选拔很严格;还有就是家教式的,像<<蜗居>>里的海清那样。。。总的来说,并没有那么热门,而且,如果你没两刷子,不给自己压力的话,有可能你学完之后中文和外语都是半拉子。
【江苏发7个专业“红牌”预警】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13年就业预警专业,应用心理学、园艺、旅游管理、对外汉语、社会工作、纺织工程、工业设计、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就业亮起“红牌”,也就是高失业风险,其中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社会体育专业连续两年被亮“红牌”。只能说每个专业都有做得好的,也有混得差的。作为一个老对外汉语人,我坚持了一线教学8年,从去年初开始转为对外汉语的在线教育行业,也算跨行业,但是仍然坚持这对外汉语人这个身份。上课的感觉很好,但是国内对外汉语行业的环境不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
就个人来说,我现在读的就是国内最好的对外汉语本科之一,可周围不少人(包括我在内)都已经决定了要跨专业考研。。当然,我这只是就个人情况和身边同学的情况来说的,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很复杂,并不只是针对这个行业本身。这个行业固然没有它看起来那么光鲜,但如果真的致力于此,还是会有不错的发展,未来的情况也说不准,毕竟任何不完善的事物都存在着完善的空间。至于我个人放弃了深造,也只能说是志不在此罢了。
不可否认,国外想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市场正在逐渐变大。但是,逐渐变大,绝对不是我们媒体说的那么夸张,动不动就是几千万数以亿计的增加。如果在国内工作的话,想从事对外汉语的工作,基本上都在高校,如今要在高校工作,都必须有博士学位,所以真正能够坚持到底的是少数。而且这个博士学位也不一定要是对外汉语方向的,也可以是中文系的,外语系的,也可以是其他系的。真正对外汉语系的也不占优势。如果是对外汉语的本科或研究生的话,大部分只能够通过国家汉办遴选志愿者的形式出去。这种途径的问题在于,你出去之后,回来还需要找工作,但是国内基本上没有给本科和硕士提供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
嗯,整個現狀其實不複雜,但是因為每個人境況不一樣,所以當真說起來要照顧到很多人的話,就複雜起來了。我就只根據自己的情況,講給真心熱愛這一行並且打定主意一條道走到黑的人聽吧。猶豫不定的就不要看了,不適合。我自己是國內對外漢語本科,學校非常一般,說出來都沒人曉得。因為一直對早期教育非常感興趣也非常想在這個領域做一些事情,又對傳統文化非一般地感興趣,一直覺得國內的整個教育系統中傳統文化的部份太少,而對外漢語的課程設置有很多這方面的內容(當然這遠遠不夠,我自己在課外也專門讀書,還有學古琴簫之類的樂器)。所以其實我的本意是想如果有機會,在幼兒園工作就蠻不錯的,用我自己去陶冶我們的孩子(其實教外國人的很多東西,我們本國人都不知道,這很荒謬)。但是後來發現很困難,一人之力可做的太少,我的平臺也太低,早期教育的知識也不成系統,只是憑藉興趣看了一些相關的書籍。當時接觸到國內最近非常流行的華德福教育,是從德國引進的,但是我慢慢瞭解之後發現,其實跟傳統教育的觀點幾乎是不謀而合的,而國內大多數人卻一心只覺得西方引進的就好,我有些著急和生氣,就盼著什麽時候能讓我跑到國外幼兒園去待那麼一陣子,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好的壞的總之要親眼親身體會之後,再拿出來供大家討論。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又有對外漢語的系統學習,加上幼兒園的工作經驗,我就來到波蘭幼兒園工作了。現在正在積極學波蘭語,準備申請早期教育的研究生讀一下,看看他們的體系和理論是怎樣的。話題有點跑……我這裡主要想說的是國外(主要是歐洲)的對外漢語發展現狀,以及自身興趣和信念能夠帶來的力量。國外的對外漢語主要面向的就是兩群人,外國人和華裔子女。外國的培訓機構爲了方便起見,會直接找當地的中國留學生去教中文,因為一來他們是中國人,二來會說當地的語言(英語當然也可,但只面向成人)。所以【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如果是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以及一門流利的小語種,那在歐洲的就業優勢就不是一點兩點了。】我是讀書期間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做兼職,工作了一年半,對象主要是3—12歲的學生。這份工作使我獲益匪淺,一來簡歷上有了工作經驗,二來是學到了非常多的教學技巧,有了跟孩子在教學中打交道和互動的經驗,對孩子的整個狀態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當時是幾乎純英文教學,但是加上大量的表情動作,他們是很可以明白你的意思的。這對我接下來到波蘭幼兒園的教學有非常大的幫助。儘管教的是完全不同的語言,但是表達上有了很多天馬行空的點子。另外我非常想重點說明的是:幼兒教育並不是像家教一樣教聽說讀寫那麼簡單(主要對應某樓同仁的回答,其實我就是因為看到了那句話才決定冒個泡說點啥……),不止是教得越多越好,怎麼教以及這個年齡段是否適合以及怎樣相對正確地傳達,還有就是對孩子的看護和對自己言行舉止的謹慎都是很重要的事。要首先是個幼兒園老師,然後才是對外漢語老師。你面對的首先是一個孩子,然後才是你的學生。所以如果是面向兒童的教學,那麼早期教育的瞭解和經驗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是負責任。而你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狀態,才會使得孩子的家長信任你和樂於選擇你。學習對象是外國成年人的狀況,前面諸位已經講得不勝詳盡了,我前面也大概提了一下兒童的教學。其實啰嗦那麼多,無非就是想說明兒童教學領域是個非常龐大的潛力群體,但是重點是要掌握他們的母語,以及重中之重是要對這個群體有盡可能多的瞭解,不是因為喜歡孩子所以去教這麼簡單的事。對於華裔以及混血子女,其實也是非常大的市場……但是,要求就不太一樣了。對傳統文化的東西要求更多,而且是扎扎實實的不是耍花架子的那種,在課堂上剪個紙什麽的,太小兒科了。文化課要學,兒歌童謠盡可能地多掌握,另外論語詩經道德經大學什麽的經典也要流利誦讀,樂器不強求,但是對書法和國畫的需求還是蠻大的……越說越覺得像中文系+藝術系+外語系的合體,我覺得這個就要老師個人對自己是個有要求的人。不是各方面懂點就可以教,肯定還是要有兩把刷子什麽的,中文系或者藝術系如果會小語種的話,是相當有優勢,而且也相對比我們對外漢語出身的更有資歷。爲什麽非要小語種不可?英語全球通沒錯,但是對孩子來說掌握程度還沒有那麼好,另外老師在國外也是要生活的嘛……╮(╯▽╰)╭ 好了總結一下,針對想在歐洲發展的諸位:【1、英語請流利,小語種請起碼保證日常生活。 2、讀書寫字畫畫彈琴什麽的,踏實學習以及勤練習,藝多不壓身。
3、有對應的知識,商務中文的最好懂點商務,兒童中文的最好知道點早期教育 4、機會沒來之前先規規矩矩地學習和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別空著腦袋找機會,免得來了都抓不住。】還有就是,一樓的前輩說得一點沒錯,學漢語的外國人裏面真正對文化感興趣的是極少數,多數是另有目的,這也是我對成人教學不太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哈哈。對孩子而言,隨便成人送他們來學中文的目的是什麽,我只要盡心盡力地傳達我所體會到的中文之美,中華文化之美,他們自然就會在心裡埋下美和愛的種子,時機適當的話,會生根發芽。時間很長,但我不怕等,並且永遠滿懷期待。O(∩_∩)O話太多拖出去亂棍打shi……一打開話匣子就收不住了orz
……嗯,就對外漢語這個領域國外的發展空間還蠻大的,然後還是待開發中,所以好好積累自己的軟硬實力,不愁沒地方發揮的。總之就是很希望諸位想在這個行業發展的同仁們,能夠把提升自己和瞭解并尊重對方需求放在首位,那麼去任何行業都不愁的,跟這個行業發展前景什麽的關係不大。
本人对外汉语本科毕业 ,参加汉办志愿者一年,刚回国,现在在家里苦逼的找工作。说说我了解的,汉语志愿者的工资待遇是不错,每个月8百美金,足够你吃喝玩乐了(我在泰国)。我没有选择留任的原因,其一:教学没有成就感,感觉学生没有学到什么,又特别吵闹,心里比较挫败。其二,这份工作没有安全感,志愿者只能工作3年,3年后呢,何去何从。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说实话不太理想,想找份对口的好工作,机会不太多。转行的话,我在国外的工作经验基本是没用了。到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可是职业生涯还是一片空白,这样的设想,是我不愿意面对的,所以我选择了回国。现在准备转行。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在国外做汉语老师的,汉硕毕业,年薪30w。有时候不是未来不够好,是我们不够努力而已,你都没有去争取,凭什么奢求一个好的结局?
前言:前几年,汉语热不仅在国际上掀起了一阵学汉语的狂潮,更是影响了中国教育行业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无数高考毕业生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进行学习。然而很快的,这阵热潮就逐渐偃旗息鼓,无数对外汉语的学生在毕业之际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一、揭秘各类机构及相关证书无数学生被迫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职业,也有学生选择了考汉硕,最终通过国家汉办的考试,出国做志愿者或教师。在此情况下,无数中介公司看准了商机应运而生。于是又出现了新的状况:在国家汉办停办官方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近十年中,无数打着官方认证的资格证蜂拥而出,号称自己与国际某某学校或某某机构有合约,该证书能够被某某洲某某国家或某某大学认证。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这些打着官方旗号的证书们,几乎都是骗人的,只是各大中介能多捞些钱的手段而已。打个比方,一个中介所如果只收中介费,可能每人只有2000元,有了证书加上相关培训,就可以飙升到元不止,有的甚至更多。那么所谓的“国际某某认证”是怎么回事儿呢?有的机构只要有足够的资金,通过关系在国外注册一个小公司或是机构是轻而易举的,再加上去取一个足够“高大上”的名字就完全可以糊弄大部分只看称呼的中国大众了。前段时间,国家汉办否认与某证书组织有合作关系便是一大证明。由此可见,所谓“证书”的水分含量有多重了。二、几大途径于是就有许多人开始问,那到底怎么办呢?想要出国就业目前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一)政府官方途径——孔子学院在国内,想要通过正规途径出国做公派老师,只有国家汉办的孔子学院,通过孔子学院的选拔选择出国做志愿者或是公派教师。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和老师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只是简单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英语成绩,公派教师要有2年教龄),但是实际上选拔条件极为苛刻。首先志愿者选拔几乎大部分是从研究生起价,英语过6级,且有中华才艺者优先,这就让许多本科本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失去了机会;而教师的选择则更多的注重教学经验和英语水平。志愿者出国可以呆1-3年时间,月工资大概每个月1万元人民币左右。一般第一次外派国家多为东南亚以及不发达国家,除了中小学外,会有一部分被分配到到孔子课堂。(很多人无法理解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课堂就是类似一个办公区域,或者一个语言培训机构,并非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参加孔子学院有几大好处就是:它是国家承认的,受政府保护的,有官方权威和力量的一大途径;它的工资较高,有国家补助;在现代国内对外汉语教育过程中具有号召性,有利于今后的相关工作。然后它也有几大缺陷:首先,它的任期时间较短,任期结束后必须遣返回国,回国之后又得重新找工作;其次在许多大国家,认为孔子学院由国家政府主办,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有故意传输中国文化的嫌疑;其三实际选拔条件苛刻,机会不多。(二)走非官方途径——中介有官方的,自然就有非官方的,中国人民的智慧真是层出不穷。而今,通过中介出国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里所说的中介是指外派中介,而非证书中介。报名中介往往收取较为高额的中介费,据我所知,东南亚一带以泰国为首,收费约为1万元至2万元不等,包签证机票等;而去往日韩国家的中介费往往3至5万不等,有的甚至7万元以上;去往欧美国家往往价格最高,据说已经达到10万元以上。参加中介的时候,中介会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比如一些相关的培训:课堂教学方法、X国文化讲堂、初级X语培训、中国文化才艺培训等等,一般为35课时。(部分为收费内容,签订协议时请一定要注意!)在此,建议非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推广)专业的同学可以参加相关培训,本专业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看情况选择,据小修调查了解,大部分机构的培训水分极其重,大多无实质性内容。走中介也有几大好处:一是能够免于复杂困难的选拔,一般交了钱就可以任教;二是可以累积一定的教学经验,有利于工作准备;三是部分学校可以留任,只要在任期间教学成果良好,可以续约留任。当然它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价格昂贵,就拿泰国来说,取平均值算一万五的中介费,每个月工资约3000元人民币,工作6-8个月,或许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其次正因为其中介性质导致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影响汉语教师口碑;三,没有官方的权威性和稳固性;四,部分地区教学条件艰苦。(三)独辟蹊径,慧眼识金尽管如今我们的网路被一道无形的墙壁所阻拦,但是总有机智的国人去打破一条通道,翻墙而出。小修就认识这么一个人(十分佩服)。她是一个女生,对外汉语专业,在校期间自学泰语,大四实习在某语言培训机构做实习生(也就是端茶送水,点名敲到的工作),其实她之所以选择这个实习工作是因为这里的外教经验丰富,且来自世界各国。在实习期间,她通过自己流利的口语和泰语与其中一位泰语老师保持了良好的关系,通过泰语老师的推荐,她选择了赴泰任教。目前在泰国工作已经3年了,工资9000左右,虽然不多,但是她感到十分满足。还有一些人,他们自己通过网络找到各大学校的网站,并观察是否需要中文教师,直接与该校联系,也在国外做着汉语教师。另外,有的人通过出国旅游的机会进行各大学校的面试,最终得到了工作签证留在当地做了汉语老师。(不过我并不推荐这种做法,旅行签证改为工作签证在一定程度会影响一个人的信誉度)三、出路何在——如何选择机会?那么,说着就业机会不多的对外汉语专业看起来似乎也具有许多可能性,到底应该如何抉择呢?在此,小修将为大家一一分析:(一)如果你一心要做对外汉语教师,并愿意为了这份事业付出自己的一生: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建议你考研。不管如何,考研对你来说是必须的。说句实话,小修认为在本科阶段,即使是本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情况下)接收到的对外汉语知识实在是太少,更多的学校只是把它作为一门汉语言和英语专业的结合来教授的。考取研究生,能够更多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去接触和了解更多的对外汉语知识,对你是极其有益的。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会推荐你读博,因为更高的学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事业发展。在选择考研学校的时候,我推荐你尽量选择沿海地带的大学,或者选择与国外学校有教师协议的大学,这样在你读研究生时很有可能就被外派工作,累积教学经验了。(二)如果你只是想要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并未有决心为之坚持一生的话:首先,我建议你去参加考研。考研对于中国人来说,学历高意味着你社会地位也会因此提升,而今的研究生也遍地都是,越来越“贬值”,考取研究生无疑是增加自己砝码的一大良机。如果你考上了研究生,就请好好学习,争取外派或者参加孔子学院选拔,能够有几年的教学经验,回国后可以任教或者跨专业工作。如果你没有考上,那也没关系,至少你有好好的复习考研知识,在这个时候,不要放弃,依旧申请孔子学院的志愿者(3月和10月,在考研期间就应该申请),申请成功出国工作,申请不成功选择中介出国。如果你只是想要实现自己的一个小梦想,或者只是单纯不甘心自己浪费了4年大学时光,我建议你直接走中介。走中介首先要好好选择(小修会准备如何选择中介的专题,请期待);其次要有心理准备,并不是现实情况就和你想象中一样美好,他或许是艰苦的,没有成就感的(你想想,只是做一年的汉语老师,还是叫中小学生,教学成果并非你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三)不想花费时间和金钱,但是想教外国人学中文如果这样的话,可以选择国内任教。目前很多城市都有针对外国人的汉语培训机构,可以在这些地区选择任教。多关注跨国公司或企业的中文教师招聘信息,也会有利于你的就业发展。实际上,国内语言培训的工作岗位需求是更多的,覆盖面也更广,只要你英语能力或二外水平较高都可以尽情选择。好了,这次的分析到此结束。最后小修强调一下,一定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够掌握一门二外,这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文章来自微信:对外汉语人的个人修养欢迎关注~也有微博~
认识机构里面一位老师,刚从泰国任教归来,通过汉办出去的。目前自由职业,问她为何回来而不想办法留下,她说玩够了。问她为何不去欧洲发达国家,她说去欧洲需要研究生学历,自己不够格。建议想出去的人,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再考虑下回国以后的发展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有个以前的朋友,在湖南读了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大学四年得了很多英语竞赛、演讲的奖项,今年毕业找到新东方,做了新东方的英文老师。算很不错吧!
楼主西北某普通二本专业的对外汉语毕业生,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那种人,在学校期间也研究汉语语法,苦练英语口语,但总体而言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大于花在汉语本身的时间。个人感觉把汉语当做一门专业来学的话,真的很难很纠结,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要去解释一二三很不容易。。。毕业时就像很多外汉的学生那样,汉语和英语都是半吊子,最后放弃本专业,现在在国内较大的一个快消企业做市场。同学中有不少考研继续读学专业,读专硕的多于读学硕的,读专硕的几个年前都去国外实习了,泰国,保加利亚等等,听她们讲,在国外的生活对自己的阅历和能力锻炼很大,目前在国外的都是正能量满满,还没就业(今年6月毕业)所以不知道就业情况会怎样。班里其它没考研的基本都在做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汉语老师、银行、文秘等等,还有就是考各种就业考试的。
回答的比较乱,自己现在对这个专业也是一种麻木的状态,反正做出了选择就得承担后果,后悔又没什么用。总体而言,不建议那种不出身于书香世家,没有很深的文化积淀,又对自我要求比较高的孩子读这个专业,汉语能力真的不是四年就可以积淀来的。当然,如果你可以一直厚着脸皮在讲台上不断地通过“这是约定俗成,没有理由”或者“这个就是这样的,你记住下次这样用就好”这种理由回复学生的人除外。
汉语在泰国很热,教室队伍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切泰国的教育系统不严谨也导致了教室队伍一直无法整体提高素质。总之一个词:坑爹。
对外汉语人进来站队。有空说两句。
对外汉语本科大三,超级普通的工科类二本大学,我这专业就被淹没在机械电信食品化工里了。目前的想法是,申请志愿者出国一年,个人年龄不大,回来之后考虑转行还是继续做还来得及,因为家里没有能力让我出国,觉得通过这个出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知道能不能长长见识,自己也有一些这方面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比较多,会民族乐器,现在也在兼职做,不过正式上课经验还没有很多。本来一心想着志愿者的,不过看来很多前辈们的感想,好像说志愿经历很好的没有几个,都是说用处不大之类的...不过还是没动摇,今年11月份应该会有2015年的申请了,那时候大四,不过也在同时看了考研的信息,两手准备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装陈列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