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五下第十课7课

查看: 1595|回复: 0
新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
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自然界中具有天然纹理的景物,欣赏这些纹理形态别具特色的美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感受抽象纹理的形式美感。
2、学习对印的方法,利用水彩、水粉颜料加水后流动的特性,探索对印技巧,创作出色彩变幻、肌理美观的无笔画;培养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对印制作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无笔画教学范画、教师示范所需的工具材料。纸张、水粉色彩、调色工具等。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对印的方法和步骤;创作出色彩变幻、肌理美观的无笔画。
难点:把握色彩加水后流动的特性,探索对印技巧。
教学过程:
(一)展示欣赏,激发兴趣
1、观察:课件分别展示云纹、水纹、木纹、石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物体的纹理。
2、欣赏:美术作品《青山绿水》,《秋色浸染》。
3、导入:我们认识和欣赏了自然界中的纹理和美术作品中的纹理,这节课也要尝试制作纹理——揭示课题“无笔画”。
(二)观察分析,探究方法
1、探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了解对印的过程(学生分析教材演示对印方法的图片)。
讲解:取表面光滑的纸张对折,在其中一半用水彩、水粉颜料(可以调糨糊、加墨水)随意涂色。可以采用多种涂色方法,让色彩在底板上具有自然生动的渗化效果。趁颜色未干时,把另外一半纸津贴在画面上轻轻压印。揭开纸张,形与色就被转印到另外一半纸上。得到的画面形态自然生动,纹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具有抽象的趣味性。
(1)无笔画的制作示范:现场演示对印方法和步骤。
(2)讲述制作的要点:
A.纸张上着色要用涂色、洒色、点色等多种手法,合理使用水分,让色彩交融,以获得多变的肌理效果,达到生动和变化的效果。
B.纸张上的色彩要有深浅的对比,同时要注意色彩的调和。可以借鉴《青山绿水》,《秋色浸染》,《红满江南》。
C.印制的时候,要随时观察效果,可以反复对印。
3、尝试:选择明度不同的色彩组合,试一试对印方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乐趣
1、任务:尝试用水粉颜料对印的方法制作一幅抽象画,根据画面效果取合适的题目。
(1)水分把握:颜料的干湿,流淌的变化。
(2)颜色搭配:色彩组合构成画面的意境,取得需要的色彩效果。
(3)对印手法:对印时的按压技巧,揭画时的速度和停顿。
3、辅导:提醒学生制作前进行构思,准备选择哪些色彩组合。
(四)交流评价,总结拓展
1、展示无笔画习作,说说自己喜欢的纹理效果。
2、除了用对印方法制作无笔画之外,我们以前还学习了吹画、喷洒、拓印等方法。
3、清理桌面环境。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7课&&水)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盼水、用水的心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
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
  1——/&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   (师评:读得正确————  5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 (生开火车读——“”  板书:挑水
2“”  3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盼水、用水的心情。
     (师评:再次听到你的乡音,希望你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1——“”   (如何感受水的珍贵?)  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  5  6  7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  2.  3.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水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4.……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久旱无雨,天降甘露,你说该怎样读?  5.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6.  7.——  8.   板书:享受  9.  10.——  11.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五下第7课怎么改成诗_百度知道2016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课件PPT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2016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课件PPT
||暂无简介
总评分4.0|
浏览量249640
大小:21页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下第十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