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求圆锥体积的体积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6厘米的圆锥分成完全相同的两半,表面积增加30平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_百度作业帮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6厘米的圆锥分成完全相同的两半,表面积增加30平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把一个底面直径是6厘米的圆锥分成完全相同的两半,表面积增加30平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我看错了题目,按圆柱体回答的,发现看错了就自己把回答删了。如果你还需要,我可以再按圆锥回答
增加的是两个等腰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高就是圆锥的高,三角形的底边是圆锥底面直径。
30÷2X2÷6=5  这就是圆锥的高
圆锥底面半径  6/2=3
圆锥的体积   3X3X3.14X5X1/3=47.1立方厘米
表面积增加的是两个底边为6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S=1/2*6*h;其中S是三角形的面积,h是圆锥和三角形的高因此30=2S=6*h,h=5厘米圆锥体积=1/3*h*s;其中s是圆锥底面,即直径为6厘米的圆的面积圆锥体积=1/3*5*3.14*3*3;其中3.14代表圆周率,因为不会打那个pai结果是15*3.14;其中3.14代表圆周率,因为不会...&& 教案内容
[备课日期:]&&&& 教案来源:电子教案管理系统&&&& 备课教师:郭梅姬 &&&& 阅读:77次[字体:
圆锥的认识&&&&&&&&&&&&
教学时间:第三星期四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学过程: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特征: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总结: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五、课外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
圆锥的认识
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教学反思:教学时,先呈现生活中有关圆锥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圆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通过圆锥实物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圆锥的特征。最后通过转动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活动,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进一步认识圆锥的特征,效果较好。
(2)圆锥的体积&&&&&&&&
教学时间:第三周星期五
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 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六、课外作业:
1、求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是30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是5分米,高是12分米。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9厘米。
2、解决问题:
(1)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形的麦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1.5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50kg,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Sh将圆锥从顶点沿着高切成两半后,表面积增加了30平方厘米,圆锥的高是5厘米,圆锥的体积问题二用硬纸板做成A\B长为2厘米,CD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绕B\C或A\B旋转一周,所形成图形体积最大是多少_百度作业帮
将圆锥从顶点沿着高切成两半后,表面积增加了30平方厘米,圆锥的高是5厘米,圆锥的体积问题二用硬纸板做成A\B长为2厘米,CD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绕B\C或A\B旋转一周,所形成图形体积最大是多少
将圆锥从顶点沿着高切成两半后,表面积增加了30平方厘米,圆锥的高是5厘米,圆锥的体积问题二用硬纸板做成A\B长为2厘米,CD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绕B\C或A\B旋转一周,所形成图形体积最大是多少
30/5=6厘米(底面直径)6/2=3厘米(底面半径)3.14*3*3=28.26平方厘米(底面积)28.26*5/3=47.1立方厘米(体积)3.14*3*3*2=56.52立方厘米(最大的体积)
把一个底面半径为3分米,高,为3分米的圆锥形零件,改铸成地面直径为6分米的圆柱形零件,铸成的圆柱零件高积分米
6/2=3分米(圆柱与圆锥底面半径相同,底面积也一样)
3/3=1分米(改成圆柱的高)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及说课稿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及说课稿
大小:3.6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锥体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