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当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面,说父母的错误,这不是教着孩子怪自己的父母吗?

2022-08-14 12:11 来源: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来源:濮阳市教育局)
原标题:家长警惕!这100件事,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童年心理阴影!
点击蓝字
关注濮阳教育
童年时的阴影和创伤
可能隐藏得恰到好处
以致父母无从发现
但它们
会在孩子的人生中
像放电影一样重播
成为生活中的梦魇
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我们开始越来越了解情绪、精神和心灵,我们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我的问题是怎么来的?我的创伤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等等。
童年生活,是影响我们一生最重要的部分。不管我们是20岁、30岁,还是50岁,只要我们曾经遭遇过一些事件,不去疗愈与转化,这些问题就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给生活造成影响。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挫折,都有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伤痕。心理学认为,人在早期所经受的一些刺激,会形成不同的心理阴影,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预想的影响。
于是, 心理学家整理了100件可能会造成童年阴影的事件。
现在,让我们好好地想一下:童年时,我们曾有过哪些不愉快的回忆?它们是否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又该怎样避免这些阴影在我们的下一代心中出现?
1.父母经常吵架,担心他们离婚
2. 一直认为父母是完美的,却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
3.父母离异
4.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或意见总是不一致
5.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6.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7.生活在重组家庭里
8.半夜醒来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
9.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10.父母不孝敬老人
11.家中频繁更换保姆或直接照顾孩子的人
12.父母或较亲近的人患了重病
13.父母或较亲近的人突发意外
14. 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
15. 没有心理准备的亲子分离经历
16. 父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观消极情绪
17. 频繁搬家
18.父母没有与孩子沟通就转园/转校
19.受到父母的肢体或语言暴力
20. 被大人强迫进食或饮水
21.家人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
22.被大人戏弄
23. 被大人用各种理由欺骗
24. 做错事被大人辱骂
25. 提出的问题让大人感到烦躁或者讥笑
26.孩子被设立过多的禁区
27. 哭的时候被强行禁止
28. 被父母当作出气筒
29.经常被大人恐吓
30. 被当众严厉批评
31. 自己的兴趣总是被压制
32. 父母总拿孩子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
33.父母经常当着自己的面,和他人议论自己
34.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35.经常感受大人恶劣的体态语言,比如没有好脸色等
36. 被父母强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37. 父母总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38.父母给买的东西都不是孩子喜欢的
39. 被父母强迫按照他们的意愿打扮
40. 从小被错位养育(父母的养育方式过于超前或滞后,没有考虑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
41. 有独立待在黑暗地方的经历
42. 听过非常可怕的故事
43.看到暴力、血腥、恐怖的镜头
44.受到同龄或大孩子的欺负
45. 独自听到过怪声、恐怖的声音
46. 做噩梦
47.有过长时间在陌生地方独处的经历
48. 看牙医或打针的不愉快经历
49. 被朋友惊吓过
50. 遭受过性骚扰或性侵犯
51. 犯错误被当众惩罚
52. 有过走失的经历
53. 当众出丑
54. 把父母珍爱或别人的东西弄坏了受到责罚
55.特别心爱的玩具丢失了
56. 较长时间挨饿
57. 生过一场大病,有痛苦的治疗经历
58.被人殴打过
59.遇到过坏人劫持
60.受到大孩子的威胁或恐吓
61. 有被拐卖的经历
62.长期睡眠不足,总是睡不够觉
63. 遭遇精神病人
64. 因某类公职人员(如警察)受到过惊吓
65. 在泳池中呛水
66. 异物卡住喉咙或进入耳朵
67. 受到动物的攻击
68.被放在高处,感受到危险而心生恐惧
69.被烫伤过
70. 有触电的经历
71.穿很紧的衣物或鞋子,身体感到不适
72.受过很严重的伤
73. 因贪食某种食物而生病
74. 被人冤枉或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75. 被人说不漂亮、不可爱
76. 被人嘲笑“长得胖”等
77.被人说“笨”“蠢”等
78. 自我感觉好,但总不被别人承认
79.得不到老师的宠爱,什么“好事”都轮不到自己
80. 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不如别人
81.家庭经济拮据,经常被小朋友嘲笑衣着
82. 被小朋友嘲笑自己的父母
83.向别人求助时遭到拒绝
84.因某种生理缺陷而被人侮辱、嘲笑
85. 小朋友总是不和自己玩
86.总受到同学排挤
87.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总是没有
88.家人或老师偏心
89. 和最好的“朋友”决裂
90.家人或老师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91. 尿床被别人知道
92.学校里有一个总跟自己“过不去”的老师
93.在一次重要比赛中输了
94.有亲人突然离世
95.看到别人家里有亲人离世
96. 家中有人犯罪
97.目睹交通事故
98. 家里的宠物意外丢失或死亡
99.动画片里的喜爱的形象死了
100.目睹宰杀动物
我们可以参考以上100个事件, 去回忆自己经历这些事件时内心的感受。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第8项:半夜醒来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就有可能非常没有安全感,在亲密关系里总是害怕被抛弃、被丢下。然而越是这样害怕,就越可能遭遇这样的事件。
第14项: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就有可能会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任何人喜欢。在生活中搭建人际关系时经常表现得很退缩。那么我们就需要意识到,我们曾经无意中受到了哪些伤害,或是无意间给下一代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通过了解和“看见”,去弥补与修复创伤所产生的心灵裂缝。
事实上,每个人的关系、生活现状都和自己的心灵健康程度息息相关。当我们本身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时,我们才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生。
但是,当我们作为一个孩子时,还没有成长到学会处理情绪、疗愈创伤,我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毫无抵抗能力,一些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比如家长如果将孩子作为天然的撒气筒,一些孩子长大后甚至会因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患上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负面事件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正面事件。
既然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就需要明白我们的言语、行为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将伤害的因从自己身上停止。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少受到心灵伤害的人。
如果家长觉得自己总是处于负能量中,无法控制,就需要考虑和重视自身的问题处理和心灵成长。因为家长无意中一个行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伴随一生的伤痛。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避免
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
1
不要过分吓唬孩子
家长吓唬孩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到紧张、害怕,对家长说的话唯命是从,但这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今后在特定的情境下,容易出现莫名的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如果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孩子的恐惧只是正常的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害怕, 家长应及时带孩子认知事物,消除孩子恐惧。
2
不要指责孩子
有些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他们不懂道理,这个时候更应该做的并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教育和引导。
家长更不要当众教育孩子,不能当众斥责辱骂殴打孩子,多小的孩子,尊严都要受到维护, 他 才能 始终自信,懂得自尊自爱。
3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他人争执
家长尽量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和他人吵架,不要让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崩塌。
父母产生争执时不要带上孩子,更不要拉孩子站队,不然孩子会直接产生受害者心理。从小就在一个不断争吵的家庭中长大,孩子容易害怕、恐惧、没有安全感、自卑,形成讨好型人格。
4
不要让孩子在一个密闭空间独处
家长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都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密闭空间独处,不要强行让孩子待在一个自己害怕的环境里,也尽量不要让太小的孩子一个人待着。幽闭空间恐惧症等病症的原因是小时候的阴影引发的。
不要让孩子童年的阴影成为长大后的“枷锁”
其实
只要阳光出现
阴影也就无处遁藏
驱散孩子的心理阴影
需要给孩子
如同阳光般炽热的爱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统筹:濮教宣
责编:刘 东
审核:林 文
往期精彩回顾
不留死角!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多部门联合整治暑期违规“隐形变异”培训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巡礼”之关爱未成年人 共建文明城市 审议通过,12月1日起施行!明确这些情况应采取停课措施!




濮阳最权威教育信息发布平台
关注孩子成长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作者:洞见Hola
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
玉不琢,不成器,父母不教育孩子,纵使是良质美玉,孩子也不会成长。
若是父母用错误的方式教孩子,孩子就会变坏。
当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这本《颜氏家训》早就说透了。
01
病症一:只教谋生,不教根本。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技能的堆积。”
如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考什么就让孩子学什么,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考英语,绝不学法语;考钢琴,绝不练跳舞。
现在的父母只教给让孩子谋生的技巧,却不教他们立身的根本。
我讲一个故事。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创作《颜氏家训》的颜之推,一次下朝碰到一个同僚。同僚跟他分享育儿经验:
“我儿子今年十七岁了,通晓公文的书写,我又教他鲜卑语及弹琵琶,这些都是那些高官权臣们喜欢的东西,等到他稍微掌握这些的时候,我就可以送他去那些公卿们身边做事了,未来应该会很受看重,你也应该这样啊,这很重要啊。”
颜之推当时低着头,没有作答。
在他回到家后,对孩子们说:“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如果教会孩子这些东西就能做大官,我也不愿意你们这样。
康德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
卑躬屈膝、迎合世俗,即使用这种方式能让孩子成功,高明的父母也绝不希望孩子去做。
真正的教育是成长的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的生活。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胡雪岩也说:“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而不是他的才干。”
父母应该更重视孩子人格的培养,学会在纷繁中坚守本心,在生活中获得成就和快乐。
02
病症二:孩子还小,长大再教。
小孩扔砖头砸到人了,在学校打同学,吃火锅往汤锅里丢纸巾……
父母都会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因为年纪小,就什么都可以原谅。
教育家洛克说过:“一般人教育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使儿童的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习于遵守约束和服从理智。”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幼儿如同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不夭折,也难成材。
古时候就有所谓的“胎教”之法,王室后妃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就要搬到专门的宫殿居住,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待孩子稍稍长大,便有负责教导的专门人士,教导他们仁孝礼仪。
《颜氏家训》中说: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在孩子知喜怒,识脸色的时候,就应对他们加以管教,这样才会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孩子要趁早教育,长大才能懂事,若所有的事都是一句“孩子还小”,孩子长大了却不成人,悔之晚矣。
03
病症三:不懂放手,溺爱孩子。
都说父母是这世上最无私的人,甘愿为孩子洗衣做饭,端茶递碗,认为这就是为孩子好。
等到孩子长大了,成绩很好,知识很多,可是自己不会系鞋带,也不会穿衣服。
每一个不成器的孩子后面,都有一个不肯放手的父母。
毛姆说:“年轻人在成长中被寄予厚望,童话和幻想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而这些都无法让他们适应现实生活。不彻底打碎他们的幻想,他将会痛苦颓唐。”
而他们之所以会落到这个地步,都要怪他身边那些半瓶子醋:父母、教师,他们全都对他呵护溺爱,无微不至。
梁元帝时期,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非常受父亲宠爱。
他要是有一句话说的漂亮,当爹的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天天将挂在嘴边;可要是有一个字说错了,他就百般粉饰遮掩,只在心里希望儿子能自己默默改掉。
后来,这位学士暴躁傲慢的脾气日渐滋长,最终因为言语不当被当权者所杀。
人之爱子,是为天性,但大多数父母往往有爱而无教。
当爱变成无条件的宠溺和呵护时,再无私的深情,也是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刀子!
《颜氏家训》中说: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溺爱孩子的父母,最终要吃人生的苦果,值得教给孩子的永远是使人坚强的东西。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需要遇上岛屿和暗礁,我们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和能力,才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孩子的路很长,父母不会一直陪伴,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面对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
04
病症四:亲密无间,毫无威严。
现在的教育界有一种声音——和孩子做朋友,这样一来就可以走进孩子的心扉。
但是后来却发现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简直是无法无天,不听话,甚至还会打骂父母。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当孩子真的把你当成亲密的朋友时,你再以父母的角度教育他,就很难到达你理想的效果。
《颜氏家训》有言: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父子之间不能过分亲昵,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显得不庄重,容易让孩子失去尊敬之心,从而懈怠父母。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父子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亲密有间,威严有度,才能教育好孩子。
05
病症五:偏心对待,骨肉生隙。
《少年说》中的小女孩崔兢就曾向她父亲哭诉:为什么你从来不理解我想什么!
在她的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要让着妹妹,只要妹妹告状,不分青红皂白,爸爸都会把她训斥一顿。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做父母的就鲜少有不偏心的。
看过一个统计,在多孩家庭,超过68%的哥哥姐姐曾被父母要求谦让弟弟妹妹。
但是很多父母恐怕不知道: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知乎上曾有一个回答:“每次爸妈因为弟弟而打骂我后,我就会更加用力地打弟弟,而且随着次数的增加,我打弟弟的愧疚感就越来越少。”
南北朝时期,琅琊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弟,生性聪慧,很得父母宠爱,衣服饮食都和太子一样。
皇帝每次看见他都说:“这孩子聪明,日后一定大有成就。”
后来太子继位,琅琊王移居到别宫,但太后还是觉得不够,且经常挂在嘴边说。
高俨才十几岁,就骄奢无度,一旦稍有不满就说“凭什么皇帝有的我没有。”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郑伯克段于鄢的翻版。
果然,高俨最后因假传圣旨,杀害朝廷重臣,被皇帝处死。
武姜之于共叔段,父母的偏心宠爱,却反而给他们招致祸殃。
对待孩子,最怕在比较中分出个高低好坏。
遭冷落的子女在心灵上势必受到伤害,受偏爱的子女也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伤害。
《颜氏家训》: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的兄弟姐妹之间,所有的矛盾,归根结底都是父母不公正的对待。
如今国家鼓励二胎,照顾两个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愿我们能从《颜氏家训》这本书中汲取古人智慧,解决当今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