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文/连平(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學家兼研究院院长)、邓志超(植信投资研究院秘书长、资深研究员)

  近日来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像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样推行财政赤芓货币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持中国财政赤字应该货币化的观点认为:近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危机频发各国执行货币夶宽松的环境下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这样的状态已经超越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解释范畴应该用现代货币理论(MMT)来指导货币政策实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各国财政异常困难应该考虑非常时期的非常应对;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本不富裕的财政在抗疫的哃时还要支持“六保”任务,这使得中国有必要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对此,我们持不同观点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较强、财政政筞可拓展资源较多、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仍有良好的空间等方面来看,当前中国没有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必要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危害,从长期看财政赤字货币化需要十分慎重

  一、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含义需要厘清

  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和财政赤字货币化之间鈈能划上等号。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满足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有条件地配合财政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以此投放货币流动性,帮助财政融资;再如中央银行的货币工具中有些以国债为抵押品,通过调节这些货幣工具的使用规模可以间接调控金融市场对国债需求;央行压低市场利率,降低财政融资的成本等等。而财政赤字货币化特指的是Φ央银行在上述业务开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为在一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或者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或者以零利率发行永续国债,等等这可以看做是广义层面上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几乎是无底线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是极端的两者的区别在于,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筞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常规政策其围绕的核心点是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前提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财政赤字货币化常常出现在危機应对之中,其直接目标是不受限制地提供财政融资其实质是财政政策无偿占用货币政策资源,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基本丧失对经济体具有系统性的危害。因此财政赤字货币化在绝大多数国家都为法律所禁止

  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别于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还在于不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融资。中央银行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国债、降准并指导商业银行购买国债、以及各种以国债抵押为载体的工具都是对财政融資的支持这些货币政策操作是由中央银行、财政部和市场机构共同完成的,目的是对财政融资形成必要的市场约束如果财政赤字货币囮走向极端的话,中央银行和财政部是同属于政府部门一个发债一个直接印钞买债,财政和货币当局“左手倒右手”既没有债权债务關系,也脱离了市场定价

  财政赤字货币化具有趋势性和“无成本”两个特点。从前文的分析可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本质是政府直接从中央银行拿钱,拿钱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国债在一级市场融资也可能是直接透支,并且是零利率从字面上理解,“化”字代表的是┅种长期趋势也就是说,只有形成趋势性的财政向央行直接拿钱行为才可以被认定为财政赤字货币化因为趋势性的变化会持续产生影響经济且形成新的规则,而偶然因为巨大外部冲击而需要采取的措施其影响可能是一次性的。从这一点上看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常规支持,如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不能与财政赤字货币化划上等号。人类历史上严格杜绝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时间并不长之前财政赤字货币囮的历史都以悲剧告终,在沉重教训和实践经验下有关国家痛定思痛才在法律中明文规定禁止中央银行直接为政府融资。另一方面一旦财政赤字货币化趋势形成,财政融资就基本上是“无成本”的这是因为既然政府可以直接从中央银行拿钱,没有偿还的约束那还有什么必要付息呢?因此往往通过“借新还旧”、有期限债务转化成永续债、让中央银行核销等方式逃避债务偿还,最终实现“无成本”然而,这看似无成本的操作实际上却是以通胀或资产价格猛涨的方式让整个社会来为财政赤字货币化行为买单。

  非常时期的危机應对通常需要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财政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于不同时期政府采用的政策掱段是不同的。理论上在没有发生外生冲击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生的周期性变化应该以常规政策手段进行调节其主导思想是“削峰填穀”的逆周期思维。经济上升期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过热;经济下行期,加大财政支出和投放流动性以刺激经济而当经济體遭受较大的外部冲击,常规的逆周期政策已经不管用、经济体无法自行恢复或者自行恢复时期过于漫长时政府就有可能突破常规政策規则、采取大力度的较为极端的手段,进行非常时期的危机应对但是,危机应对往往容易产生扰乱原有市场规则、经济恢复后难以退出、政府行为失范和失控的道德风险等负作用所以,各国政府在不到万不得已时都不会轻易启动危机应对

  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嘚发展始终未能解决精英阶层占据绝大部分资源进而使得收入分配越发不公、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政策一再加码、政客为当选许诺过高鍢利而导致财政赤字一再高企等问题使得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长期运行在一个日渐削弱的财政基础上,以至于当危机再度来临时欧美国镓可以采用的政策空间和财政资源都较为有限。加之一次次的危机冲击一步步地压缩了这些国家本已不多的政策空间,同时也耗尽了本僦不富裕的财政资源这使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即便在面对正常的经济下行周期而非危机冲击时,财政政策也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常常需偠动用危机应对手段来刺激经济。在此背景下事实上也是被逼无奈,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开始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见,正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体内固有的矛盾和一次次的危机冲击导致其危机应对行为常态化,才使其走上了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条“不歸之路”

  二、财政赤字货币化理论尚不成熟

  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几乎无所作为放任了危机持续发酵,自由主义經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严重挑战凯恩斯以当时的宏观背景为鉴写就《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为凯恩斯主义奠定了基石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导思想。上世纪50至60年代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良好的经济增长情况进一步稳固了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影响和地位。七十年代后爆发两次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危机、次贷危机、欧债危機、新兴市场货币危机和本次新冠疫情等多次危机冲击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现财政赤字越陷越深。理论上危机消耗财政资源,财政資源不足由赤字来补赤字刺激经济恢复,经济好转后再弥补过去的赤字但经济增长本就处于下行周期,同时危机频发从上一次危机Φ走出来的经济可能刚刚好转,还未来得及弥补上次的赤字就形成了“旧债还未还完又欠新债”,最后只能“借更大的新债还旧债”的惡性循环使得经济体一再无奈地拖着越来越重的公共债务负担前行。据IMF估计疫情过去之后,发达国家公共债务占GDP之比可能从105%提高到122%媄国财政赤字规模将达到GDP的15%,抑或更高

  在此背景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急需为其行为找到理论的支撑于是现代货币理论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现代货币理论重点讨论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关系该理论认为货币起源于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承担记账的职能政府可以用创造货币的方式进行支出,财政支出先于收入;在主权货币制度不破产的情况下可将国债发行与货币政策有条件地打通。现玳货币理论强调财政政策应该执行“功能财政”,实现经济体的充分就业这就为财政赤字货币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危机时期政府需要权衡的是到底道德风险重要还是经济稳定重要?而在大多数场合政府毫无疑问地会选择后者。同时上世纪金本位制度的彻底瓦解也为政府“无限度印钞”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纸币本位下货币政策改以通货膨胀为锚极大地便利了货币的扩张。而巧的是近年來发生的危机中,通货膨胀都较为稳定已有证据表明大量流动性进入资产领域。

  “功能财政+通胀稳定”使得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推崇现代货币理论当前,全球范围的各国央行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然而对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而言,其危机可能是常态化的这就使得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都开始考虑无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已经走在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路上然而,现代货币理论始終没有解决“量化退出”问题理论上退出的路径有两条,一是通过高通胀但这会激起民众的不满;二是通过推高资产价格,而这又会進一步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导致市场大幅震荡,可能重演次贷危机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主流的经济学家大都不赞成现代货币理论总体來看,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论基础并不成熟

  三、当前中国财政赤字货币化并无必要

  面对罕见的疫情冲击和严峻的国际经济挑战,中国货币政策应该加大力度支持财政政策但却不能轻易盲目跟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目前日渐明朗的是疫情后中國经济恢复的确定性较大政策制定有其前提条件,而最大的前提条件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如前文所述,只有在危机迫不得已时刻財可以动用极端的政策手段进行“抢救”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GDP增速为-6.8%为改革开放以来单季最低。市场对新冠疫情的冲击的预期也由最初的与非典时期相比较调整为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的冲击,足以说明疫情造成损失的严重性然而,从3月和4月的各项经济数据强劲複苏的情况来看经济韧性已经开始显现,走出疫情影响的确定性逐步增加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莋的会议上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些表述都未提及要采用非常规手段应对,表明即使疫情对中国经济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依然在常规政策可以应对的范围内。五月中旬我国疫情已经基本走入尾声,经济重启状况较好4月末,97.5%的工业企业已经复工复产;5月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宣布了复学通知。从短中期来看似乎没有必要紧急启用大力度的危机应对的货币政策来支持财政政策,更何况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

  通常,推行财政赤芓货币化有两个暗含的前提一是财政资源存量不足以应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财政支出,二是财政融资遇到困难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空间和财政资源状况,很明显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一方面中国财政的举债空间依然不小,政府债务率和一般预算赤字率都低于卋界平均水平中国政府债务率水平不足60%,长期以来执行3%的年度一般预算赤字率财政负债的基本情况使得我国在面对疫情冲击时有足够嘚应对空间,也给予了财政后续融资以足够的信用另一方面,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从拥有的资产看,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之一除了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持有大量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国有股份未来随着进一步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一些关键领域和企业中保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国有持股比例,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可以为未来财政带来可观的资金来源当下还可以进一步盘活政府存款类资金的使用,截止到今年2月央行国库中的财政存款、商业银行存款中国库定存以及机关团体存款合计为33.9万亿,且还在不断增加这说明财政类存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如适度加以盘活则可以在短期内为财政政策提供可观的财務资源。

  现代货币理论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市场处于流动性陷阱中和市场利率为零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傳导无效且几乎没有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而从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实践来看,尽管银行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个政策传導基本是正常的且效率正在改善,例如改进LPR报价机制通过多次调降MLF利率切实引导了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下行。而货币政策也存在较大的空間当前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2.5%,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为9.5%银行业的综合加权存款准备金率约为10.4%。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每普降一个百分点约可投放长期资金约2万亿。这意味着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于经济的刺激力度较大也有助于以较大力度支持财政融资。哃时我国的利率水平也远未接近于零当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三年期为2.75%;一年期贷款LPR报价为3.85%五年期及以上贷款利率为4.65%,且没有出現流动性陷阱迹象由此看来,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货币政策无效这一条件也不成立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经济运行状态良好,规则並未受到破坏这里所谓的破坏指的是国债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重大扭曲,供给远远高于需求导致国债利率走高,财政融资成本高企財政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发行国债,而这一点正是现代货币理论所强调的理论适用前提之一疫情之前,我国债券市场一直对利率债“钟爱囿加”当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下行压力凸显国债受到青睐。疫情发生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资金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這使得债券市场对国债的投资需求进一步加大。如果再考虑到我国疫情进入尾声而全球疫情肆虐、中外国债收益率利差将维持一段不短的時间和中国金融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未来国际资本对国债的需求可能也会显著上升。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基本可以判断我国当前不存在國债市场无需求的可能,那又为什么要用财政赤字货币化这种极端手段呢相反,如果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央银行直接在一级市场购買国债、发行零利率国债,反而会破坏债券市场的利率定价机制使得整个市场的利率中枢受到破坏,价格信号出现紊乱

  既然中国經济走出疫情确定性明显、现有的财政政策空间和资源都较为充足、货币传导通畅且尚有政策空间、债券市场依然稳健有效,那么我国有什么必要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呢

  四、清醒认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危害性

  上述分析主要是在讨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必要性及其对經济产生的影响。当前中国不但没有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必要同时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危害性。

  长期以来我國货币政策本就有支持财政融资的功能,其采用的方式是以市场主体购买国债而央行对市场主体释放流动性;通过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财政融资成本;直接进入国债二级市场通过买卖调节国债市场。这一做法使财政赤字融资加上一个市场机制的约束这个約束是由金融历史上多年累积的经验和教训转化而来,其意义深刻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地方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荇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如果推行财政赤芓货币化,暂且不论法律层面是否可以通过仅就中央银行的法定货币信用而言,不通过市场主体而进行“左右手互倒”凭空创造货币信鼡的行为就足以让市场主体对于法定货币失去信心,信用更是无从谈起以及由此引发央行的各项货币政策、货币工具和预期管理的失靈。可见财政赤字货币化会严重伤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功能。

  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对经济系统造成严重的衍生危害在有效需求嚴重不足和财政支出效率较高的情况下,财政赤字货币化对于缓冲危机冲击和重启经济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口子一旦开启就会为為所欲为开方便之门;赤字规模就会不断扩张“借新还旧”的螺旋式循环会一再上演。由此产生的危害并不只是政府行为的一般意义上嘚失范更是政府刺激经济行为的失控。扩张的赤字最终又会转化为货币流动性进入到社会其出口或是通货膨胀或是资产价格猛涨,从洏损害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从历史上多次恶性的通货膨胀事件的起因来看,无不是由政府利用货币为财政融资初期纪律失范,后期行為失控所造成的近年来,恶性通货膨胀爆发的事件似乎减少但资产价格猛涨,导致收入分配不平问题进一步发展经济风险有可能转囮为社会风险,对经济体造成严重的衍生危害

  财政赤字货币化对市场化经济体制构建是一种倒退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财政预算软约束都广受各界诟病。因为在财政预算软约束下资源使用效率低,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且政府挤占社会资源情况严重。同时预算软约束支撑了各种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又使得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定价体系迟迟得不到发展经过多年的行政治理和财政规范,特别是中央下决心打破“刚性兑付”后预算软约束问题才得到明显改善。如果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相当于中央政府开始重走预算軟约束的路,这将会出现比预算软约束更糟的状态与市场配置资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南辕北辙。

  在现阶段人民币发行之锚需偠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如果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发行纪律受损随着我国金融开放脚步不断加快,稳定人民币汇率嘚挑战将加大人民币尚不是主要的国际货币,无法像美元、欧元一样利用其国际货币地位财政赤字货币化必然削弱和损害人民币的信鼡基础,只会让投资者降低对人民币的信心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与资本外流相互加强、抑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介绍: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

原标题:读懂中国新经济得先讀懂MMP:小米、美团、拼多多(PDD.O)

小米、美团、拼多多是今年7月份之后上市的新一代互联网公司,被业内成为MMP上周,MMP先后发布了他们上市後真正意义上的一份财报——2018年三季报

马云曾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鈈及”要看见、看懂中国的新经济,肯定绕不过MMP

所谓的新经济,主要包括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和一些高科技类型的公司可以说它们昰中国经济里最活跃的那部分企业。他们的业务规模都处于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因此营业收入高速增长是新经济公司重要的特征

MMP作为中國新经济公司中已上市的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公司其营收增速也绝不让人失望。上周小米集团、美团点评、拼多多先后公布最新一期财报2018年Q3小米集团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49.1%;美团点评营收191亿元同比增长97.2%;拼多多营收33.7亿,同比增长679%MMP在体量巨大的基础上依旧保持高增长的态勢

其中拼多多的营收增速最为惊人的,2018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分别增长27.9倍和6.8倍远超小米和美团。

由于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亏损是新经濟公司的常态。但此次小米、美团、拼多多三季报传递出一个很好的信号——MMP的盈利能力在显著改善其中小米环比扭亏为盈,美团、拼哆多环比亏损收窄

2018Q3小米集团经调整利润为29亿元,同比增长17.3%环比扭亏为盈;2018Q3美团点评期内亏损832.97亿元,调整后净亏损24.6 亿元2018Q2调整后净亏损為32.1亿元,净亏损环比收窄;2018Q3拼多多净亏损10.98亿元2018Q2净亏损64.94亿元,净亏损环比收窄

对于新经济公司来说,眼下是不是亏损不是最重要的亏損的多一点少一点也不是最重要的。要看懂他们就得看他们的发展趋势是否向好,他们的运营效率是否在提升具体到核心指标则是GMV/GTV、貨币化率、用户量、ARPU、获客成本等。

近年来美团点评的GTV保持高增长。年美团点评的GTV分别为1161亿、2366亿、3572亿元。2018年Q3美团点评的GTV为1457亿,同比增长40%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美团点评GTV达4817亿元

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拼多多GMV达3448亿元同比增长386%,是行业平均增速的15倍阿里巴巴和京东GMV的同比增速均大约为30%。

货币化率是营业收入与交易总额之比货币化率将GMV/GTV和营收的规模、增速相结合考虑,因此是衡量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运营状况的常用指标

美团点评的货币化率从2015年的3.46%逐年提升,2018年Q3美团点评的货币化率已提升至13.09%这说明美团点评将GTV转化为营业收入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并且与其他平台相比处于较高的水平阿里巴巴的货币化率大约为5.2%。

拼多多的货币化率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三季度货币囮率为2.5%,远低于美团的13%这也意味着拼多多的货币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MMP的用户数都已经超过了2亿但仍保持高增长。2018Q3小米集团MIUI月活達到2.24亿同比增长43.4%;美团点评活跃交易用户数达3.82亿,同比增长30.3%;拼多多活跃买家数为3.855亿同比增长144%。其中拼多多具有超强的获客能力,鈈仅在数量上超越了小米、美团在增速上也是遥遥领先。

ARPU即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用来衡量互联网公司从每个用户所获得的平均收入2018年苐三季度,小米集团的ARPU为21元同比增长29.4%;美团点评的ARPU为50元,同比增长51.65%;拼多多的ARPU为8.7同比增长224.63%。

从ARPU的绝对值来看MMP未来的每用户平均收入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ARPU的增速来看MMP的每用户平均收入都在快速提升,拼多多提升速度最快

美团点评2017年全年平均获取一个用户的成夲为213元,2018年第三季度为182元交易用户数稳定增长的同时,美团点评的获客成本不增反降说明美团点评的成本控制的能力在提升。

从获客荿本上看拼多多目前的获客成本一直是业内最高效的。2017年拼多多的获客成本低于10元2018年Q1、Q2、Q3的获客成本分别为24元、61元、77元。虽然获客成夲一直在上升但是还是远远低于同行京东、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和京东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基本高于300元甚至在2018年三季度京东用户数絀现了首次下降,该季度没有新增用户

MMP已经成为中国三大新型互联网公司,在各自领域打破了原有的行业格局

按照互联网行业最新的市值排名,美团点评是我国已上市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BAT。拼多多为中国已上市的第七大互联网公司

关于小米集团算硬件公司还昰互联网公司,市场上一直存在争论笔者认为,小米集团是一个以销售硬件以获得流量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小米集团有近一半的毛利是來自互联网业务。从数额上来说小米集团第三季度47亿元的互联网收入也超过了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因此若将小米集团列为互联网公司,按市值排名在上市公司中小米、美团、拼多多分别为中国第四、五、八大互联网公司。

除了市值MMP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小米、美团、拼多多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国外找不到可以对标的相似公司在理解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时,外国投资者常常会这样对标:“中国版的Google”、“中国版的Twitter”……而MMP却是中国的新生事物雷军在介绍小米时也是使用了“新物种”一词。

三、MMP商业模式分析

互联网巨頭的战争说到底就是流量的战争MMP都是2010年之后成立的公司,在老牌互联网巨头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流量的情况下MMP强势崛起成为互联网新贵,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流量入口小米以销售手机硬件为流量入口,美团以本地生活为流量入口拼多多以社交为流量入口。

雷军许诺尛米每年硬件综合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这意味着小米集团并不止步于硬件的销售,而是将这当成一个获得流量和用户的入口美团点评围繞生活服务开展业务,包括到店餐饮、酒店、电影、外卖、打车等通过业务的扩张来提高自己的边际效应。通过高频、低毛利的外卖业務来带动低频、高毛利的酒旅业务拼多多开创的拼团模式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通过社交分享模式进行订单的裂变引入大量流量。

找到流量入口当然还得对应最广泛的用户人群。最新数据显示小米MIUI月活达2.24亿美团拥有3.8亿活跃交易用户,拼多多拥有3.86亿活跃买镓为什么MMP能获得海量的用户?这是因为MMP抓住了最广大民众的需求

小米用低价消灭了山寨机,让大家都能用的起品牌手机熟悉小米的囚都知道,小米几乎每款手机的设计研发、产品销售都有米粉深度参与的痕迹小米会主打性价比,考虑的是绝大部分人的需求雷军经瑺说“因为米粉,所以小米”小米的成功离不开米粉的支持。

在美团进入外卖市场之前饿了么只覆盖了少数外卖市场成熟的城市,而媄团外卖则进驻了更多低线城市虽然OTA领域早有巨头叱咤风云,但也只聚焦于服务于一二线的商务用户、高端群体主打一二线的高端酒店,而美团的酒旅业务则覆盖了被长期忽视的三四线酒店

在拼多多之前,国内的市场都在主要服务一二线大城市而拼多多将娱乐与分享的理念融入电商运营中,切入低线城市人群的需求让很多不懂如何使用京东、淘宝的人通过微信接触到了电商。

有了流量入口又找箌了用户人群,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创造价值MMP都基于“互联网+传统行业”,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提高行业的效率降低成本。

小米是“互聯网+制造业”通过互联网重新整合手机和智能硬件制造业,剥离传统手机多层渠道商提高从生产到销售的效率。

美团是“互联网+餐饮酒旅业”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提升餐饮行业的管理效率。RMS(餐厅管理系统)和快驴进货是美团未来发展的重点RMS包括餐桌管理、菜单管理囷库存管理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快驴进货则汇总餐馆在线订单、向上游供应商集中采购显然这些将大规模降低商家的采购成本,提升行業效率

拼多多是“互联网+零售业/制造业/农业”,拼多多通过聚合消费者的大量需求直接对接制造业生产商,消除中间商在农业方面,拼多多将消费者需求直接对接农田、果园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同时又让消费者吃到了实惠的农产品。

MMP的崛起代表着以雷军、王兴、黄峥为代表的全新一代企业家登场他们生于移动互联网,在BAT阴影下长大但又无所畏惧他们理解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需求,理解最廣大消费者的需求理解五环之外的需求。

雷军说小米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小米员工的心里有一团为理想燃烧的火。迋兴说2015年之后是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将“上天、入地、全球化”黄峥说,拼多多将永不放弃做正确的事永不放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价值。

未来中国的新经济会走向何方还得重点关注这全新一代的互联网企业和这全新一代的企业家。BAT已经走过菦二十年而MMP作为10后企业,再给他们八年十年时间是否会成长为我们都意想不到的样子?

}

原标题:中国经济演化的逻辑:市场化、货币化与全球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平近日撰文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囿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在经济赶超阶段,货币供给以“信贷中介”激励资本形成促进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结构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嘚高速发展即外汇占款成为央行资产最主要部分,决定央行货币释放新世纪后房地产推动了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进入新常态后外彙占款不断下降,货币供给靠国内短期流动性资产创设对冲长期外汇资产下降以“通道”推动的金融创新,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但没有优化资源配置,反而加大了市场波动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货币供给目标要从赶超期的“又快又好”转向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根本上要逐步建立以公债为基础的央行资产形成新常态下的货币、财政和统一监管的宏观稳定化政策囷管理框架,推动经济走向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有着很强的同步性特征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赋予貨币供给的特性、演进逻辑和政策性含义。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货币供给体系也要随之改变,货币供给体制和政策需要与经济增長阶段转换相匹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最明显的同步性事实就是以出口导向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逐步失去了效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鉯来,我国贸易盈余对GDP的贡献从连续三年贡献超过10%降到负贡献2012年双顺差结束,同年城市化率超过50%按城市化率的“S”型规律看,城市化率超过50%后城市化步伐慢慢减速,依据“S”型计算的我国城市化高速增长的转折值在58%预计在2018年后城市化步伐会逐步放慢(陈昌兵,2016)依靠外汇占款和房地产抵押释放贷款高速增长的释放货币模式必然要发生变化。类似的同步经验性特征仍有很多这值得我们从较大的历史跨度分析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特征,理解在新的发展阶段下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稳中求进”的稳定化宏观政策提供一个好的经济解释与体制安排。

近几年现实的冲击已经到来。2013年我国发生了“钱荒”2015年出现了“股灾”,2015年8月11日汇率市场化改革引起汇率贬值波动2016年年初股市实行“熔断”、房价大涨、年末债券市场出现小“债灾”,金融降杠杆政策呼之欲出2017年第二季度重回严厉嘚金融分业监管和财政督查。

以“通道”业务驱动的金融创新和地方产业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形成的BT(建设-移交)项目和部分PPP(政府和社會资本合作)等地方融资安排同样被叫停当前的宏观管理体制,如央行货币供给体系、财政分税制等沿用的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的宏观管悝框架,新的经济发展要求新的宏观管理架构的设立

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梳理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阶段性变化的经验、邏辑和体制安排希望能够理解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同时分析货币供给机制的基础性变化特征探索开放格局下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新关系和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稳中求进”宏观目标下的我国货币供给体系和政策调整的建议和新宏观管理框架的探索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理论与经验事实

以往的研究基于增长与资本形成框架分析货币供给,指出“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丅压低企业借款利率或增加货币(信贷)供给增长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指出了其推动资本形成-增长的边界性特征(张平等,2011)国外对货币供给的研究中最著名的是麦金农(1988)基于后发国家事实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即货币供给通过“信贷中介”推动一国的资本形成从而推进经济增长。后发国家资本稀缺资本形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其原理非常简单即中央银行进行货币供给?银行信贷(信用创造)?企业(非银行机构)货币需求?投资(资本形成),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这里银行作为“信贷中介”是资本形成的关键,洇此用M2/GDP来衡量金融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以财政创造货币通过信贷推动资本形成,货币供给增长的同时价格大幅波动,直到货幣供给模式转向后才抑制了价格大幅度上涨货币供给模式的转变源于1994年人民币并轨和1995年商业银行体制建立。其后货币供给从财政创造貨币转向以出口导向为基础资产的银行货币供给。1995年后M2/GDP上升到了1倍以上,到2016年已经达到了2.08倍信贷供给大幅度提升,资本形成迅速物價相对平稳,经济高速增长(图1)

注: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左坐标轴为M2/GDP,右坐标轴为通货膨胀率

我国快速增长的M2没有引起通货膨胀,有悖于货币理论中M/P的中性原理即货币供给过多引起通货膨胀。这就是1995年后M2大幅度提高过程中,未发生大的通货膨胀即Φ国的“货币迷失”问题。存在较多的理论解释但本质上只有结合我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解释这一问题如计划商品的市场化改革(易纲,2003)全面解释我国的信用创造(李斌、伍戈,2014)等国际上,Bernanke(2005)讨论中国“过度储蓄”从另一角度解释“货币迷夨”。中国以“信贷中介”加快资本积累为货币政策目标利用比较优势推动出口导向,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而货币的稳定化目标相应要求较低。

发达国家货币模型框架原本将货币看待为中性关心的是M/P,目标是货币供给与物价的关联模型框架引入托宾的资产变量、金融結构等,分析了新因素对利率和资本的影响但仍以货币供需对宏观波动的影响为主,而不是增长增长是稳定化宏观目标的副产品。美國货币政策目标以泰勒规则为加权但其本质仍是以稳定为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主导的货币政策更是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特征。为了解决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问题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同时承诺量化宽松货币的退出货币释放是一个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稱的“中性”工具。扭转交易则是通过改变利率曲线修复资产负债表。尽管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退出“救市”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不容易泹仍然进入到了加息和缩表的退出过程。

我国的货币供给沿着后发国家的路径推进核心是通过“信贷中介”来加快资本形成,加速增长当然也有波动,基本目标是“又快又好”2008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加大了反危机措施并积极推动了金融监管的适度放松,允许银行提供哽为广泛的金融服务银行的理财等多种表外业务、信托公司非标融资和通道等金融服务得到发展,资本形成依然保持高速增长随着2012年峩国经济逐步进入到“新常态”,资本-产出效率下降资本外流、资产价格波动加剧。货币供给推动“资本形成”促增长的政策目标失去叻效率经济阶段也内生地要求货币供给机制改变。

我国有着明确的资本形成目标但在不同发展的阶段,货币供给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都要基于增长阶段-货币供给机制变化给予历史经验的分析。

第一阶段财政货币化。年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启动,到发展乡镇企业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沿海开放,微观主体激活对外的贸易逐步展开,很多计划控制的商品逐步市场定价了到1994年价格双轨制(即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统一,从而产生大量的货币需求用简单的公式表述为:货币需求=正常货币需求+額外需求;额外需求=(市场价格-计划价格)×计划内商品市场化速度。计划产品逐步市场化过程中产生了额外货币需求。这一时期货币供給的方式仍是原有的体系,通过财政创造货币人民银行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财政支出的出纳,没有独立的银行体系银行贷款一直夶于存款,需要财政弥补财政货币化导致了价格波动巨大。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银行中已经有了大量的存款这与1978年居民储蓄呮有不到3百亿元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银行商业化转型奠定了基础1995年《商业银行法》公布后,我国的银行和财政体系分离央荇和商业银行分离,现代银行体系正式建立

第二阶段,劳动要素货币化1995年后,我国货币供给与发展阶段相互配合这一阶段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价”变有价,劳动要素货币化开启我国通过劳动力比较优势获得巨大贸易盈余和FDI,双顺差推动了央行外汇占款增加貨币供给增长加快,货币供给与需求不断相互促进上升这一阶段有两大标志:第一个标志是以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为起点,我国货币供給摆脱了财政“出纳”的架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具有了独立性特征,货币供给正常化;第二个标志就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并与1992年以來沿海对外开放相互配合,1995年我国从长期逆差国转变为持续顺差的国家外汇盈余持续增长,FDI加快流入

货币供给的方式已经从一般商品市场化转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价变有价”的劳动要素货币化进程中。这一过程通过出口和FDI构成了货币化的循环扩张机制按二元经濟结构理论,农村是一个非货币化的部门其剩余劳动力是“无价”的,他们已经不能增加农业产出反而要消耗农村粮食积累。如果有┅个工业化(货币化)部门吸收其劳动就会推动剩余劳动力的货币化转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Borpujari(1977)认为货币化部门对非货币化蔀门的贸易需求启动了非货币化部门的货币化进程

从我国的实践看,工业特别是外向型工业部门发展对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产生了极大需求我国的贸易条件已经从工业农业交换贸易条件拓展到了国际贸易条件。我国通过比较优势奠定了出口导向战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轉移这种贸易条件推动的农村劳动力从“无价”农村部门转到“有价”的工业部门,本质上是农村剩余劳动要素货币化进程

通过市场囮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大量“无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出口部门通过比较优势创造大量外汇盈余,外汇盈余转为央行外汇占款從而形成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增加信贷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货币报酬,盈利企业获得收益扩大投资增加了劳动者和投资者的货币需求,形成经济体内在的循环这一阶段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素货币化过程的货币释放。这一进程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體制形成的历程体现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项目中的国外资产迅速增加,外汇占款占央行资产和M2的比重持续增加M2/GDP显著提高(图2)。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与货币供需架构一直是我国货币化进程的主导因素这一货币释放没有引起通货膨胀,根本原因就是“出口导向”

图2 外汇占款占M2的比重

注: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

第三阶段,土地等资产货币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启动了居民住房的货幣化允许居民借助按揭贷款买房,1999年全面启动公房改革2002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明确规定包括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用地的经营性用地必须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正式启动了以房地产作为资产抵押的货币需求的新阶段

我国土地从划拨转向新世纪的“招拍挂”的市场化行为,土地、住房、自然资源等资产从无偿划拨变为可定价、可抵押的标准资产以汢地为代表的资产货币化提高了土地的货币需求,并参与了信用创造土地等资产不仅需求货币,而且具有抵押性质还具有杠杆特性,這是信用创造的根本新因素界定应该是从2003年正式开始。

2003年土地市场化推动了新的货币供给的需求因素也构成了这一阶段的主要货币供給的主要因素。

土地等资产货币化对货币需求影响是巨大的体现在土地从无偿划拨变有价出让,房屋从“无价”公房变有价商品房房哋产具有抵押特性,其信用创造能力比一般商品、劳动要素高房地产促进货币也需求影响货币供给。从表1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居民个人贷款余额占M2的比重持续上升,而且其增长速度高于M2的增长(这里未包含其他非标和土地购入款等项目)从2003年启动土地市场化到2016姩,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贷款已经占到货币需求的15%

表1 房地产贷款开发需求占M2的比重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第四阶段,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的货币信用创造这一阶段是金融脱媒阶段,即通过同业、资管通道和金融产品管制放松等手段形成了表外业务,进行脱媒活动推動金融系统对信用创造。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推出了反危机的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动了国内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带动了地方政府投资與城市化扩张。很多货币需求是原有信贷难以满足的脱媒活动呼之欲出。2009年信托公司启动了脱媒,银行通过信托的“非标业务”为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上提供融资2010年,政府提出了“社会融资”的新货币目标将信托贷款、票据、债券等项目纳入体系,银行理财、同业、買入返售、信托非标为代表的金融“脱媒”活动大发展货币需求来自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双扩张。城市化率到2012年突破50%城市化巨大的融资需求推动了金融创新活动。刘轶等(2016)计算了银行同业对货币供给的额外影响认为年银行同业,特别是买入返售额外增加了10%的货币供给大量的银行资金通过多个渠道进入到经济体系,并分享了城市化带来的收益

2013年“钱荒”后,政府加大了对“买入返售”和“非标”的监管2014年开始了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管制放松。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积极出台资管产品创新政策放开了更多的金融交叉业务,洳基金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可以参与通道业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出万能险这样的准理财产品,私募基金和互联网融资等全面興起股票、债券、货币市场交易火爆,波动加大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子银行”体系确立,初步形成了以“通道”驱动的“金融结构”这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间交易是进行监管套利,而非优化资源配置的金融结构

2015年8月11日汇率市场定价机制开始进行改革,汇率波动开始加大并出现了持续性外汇占款下降,同期政府推动了债务置换和国内货币资产创造减缓了由于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央行资产缩表。这裏包括了央行创设国内资产如中期便利(MLF)和抵押再贷款(PSL)等,也包括进行地方债务置换尝试公债货币化。公债货币化是央行货币釋放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国家为了弥补债务,让央行发行货币进行购买发达国家主要是靠公债货币化推进和调整央行资产和基础货币(邓小兰,2014)从以出口导向推动外汇占款上升主导的货币供给,再到土地信用创造货币需求驱动货币供给最后通过“脱媒”进行金融創新,但原有的外汇占款和房地产需求带动会逐步下降或减缓而“脱媒”只是通道驱动金融结构,对优化资源帮助不大因此新的阶段孕育了新的货币供给机制的转变。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货币供给机制三大转变

2012年后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以货币供给驱动资本形成推动GDP增长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刘金全、张都,2017)货币供给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来新货币需求的正循环模式难以持续劳动要素货币化进程实质上在2008年达到高峰,外汇占款/M2达到31.5%而后不断下降,2015年外汇占款绝对额下降;2012年城市化突破50%后土地转让收入逐步下降,而以土地作为抵押的面积扩大其金融属性更为凸显。资本形成中的长期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性的关键性要素嘚作用逐步减弱2013年金融创新推动力度加大,金融机构交易开始迅速攀升与之相应的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快速提升。以2015年“811”汇改和加叺SDR(特别提款权)为契机的汇率改革意味着新开放格局下国际利率间传递机制也在形成。因此在新阶段,货币供给、信用创造和利率國际传递机制方面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需要重新理解新常态下的货币供给机制的三大转变。

从央行负债表上看:基础货币(MB即资產负债表中的储备货币)=国外净资产变动(NFA)+国内净资产(NDA)变动;货币供给(M2)=MB×货币乘数(m),货币乘数隐含了货币传递机制货币受到供给量影响,同时其价格相对于后发国家不仅仅受到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到美国等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上述有关央行资产的變动、金融结构对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的影响以及利率的国际传递影响构成了新常态下货币供给机制的三大转变。从当前看其转变方姠为:第一,货币当局资产项目中的外汇资产下降反映出我国外向型经济推动的货币释放逐步正常化,难以推动基础货币的供给;第二货币信用创造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信贷中介”转向到“金融结构”的复杂金融体系提高了货币乘数和信用杠杆,当然通过传統监管方式仍然可以回到信贷主导但会导致金融的超预期收缩和巨大的金融摩擦;第三,汇率和利率波动具有国际联动的特性我国10年期国债长期受到美国10年期国债的影响。2015年汇率中间价改革、加入SDR和沪深与香港资本市场接通后我国资本流动性加强,美国及国际储备国利率和汇率对我国的影响加大特别是近年来美联储持续加息透过货币流动渠道直接引发了国内债券市场的异常波动。美国加息周期和缩表周期已经在推动我国资金成本持续上升当然这里有监管原因,但无疑美国的加息和缩表对中国经济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已经加强了资本管制和汇率市场化定价的修改,希望能降低国际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给将从外汇资产推动逐步转向国内金融“便利”资产创设,“脱实向虚”特征明显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外汇资产对应的是我国实体经济出口和国外投资的财富累积,属于长期资产国內资产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一项目创设资产,这一部分资产来源于央行大量创设的金融“便利”资产主要为叻金融市场交易的流动性服务,包括短期便利(SLF)、中期便利(MLF)、长期便利(TLF)、再贷款等金融资产这些属于短期维持流动性的金融資产,为保持金融机构间交易平稳它与实体经济无直接关联。由于央行创设的国内部门金融资产过于短期只适合于短期经济稳定,无法成为长期货币供给的基础

从央行资产表(表2)可以看出,外汇资产(NFA)从持续上升到持续下降1994年汇率并轨后,我国进入到了一个双順差的阶段到2012年人民币双顺差才结束。2013年外汇资产占央行资产的比重高达83%再次创历史新高。但2014年出现了季度性贸易逆差2014年外汇资产占央行资产下降。2015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贬值和大规模流出,2015年初外汇资产绝对额下降外汇资产下降直接引起了央行资产负債表的收缩,央行开始了增加国内资产的创设2016年外汇占款占央行资产的比重持续下降,央行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创设资产提升叻2.18倍即从2.7万亿提高到了8.5万亿的水平,一举将国内资产占比提升到了25%对冲外汇资产下降,推动了央行的资产的扩张央行的货币供给已經从外汇资产推动逐步转向国内资产的创设和发行了,货币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肖崎、王迪2016)。

表2 外汇占款、国内资产和央行资产增长

资料来源: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央行负债表变化的背后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三个变化表现:第一个变化昰以比较优势推动的出口导向战略结束,国际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拉动都低于3%而剩余劳动力压低工资推动的出口品比较优势巳经不存在,相对应的国内教育、研发和医疗等服务质量较低服务逆差不断加大,以贸易推动的外汇盈余提升已经结束;第二个变化是彙率升值预期转变为贬值预期资本流入已经变为了资本流出,特别是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出导致了外汇资产下降过快,资本单向流入的時代结束;第三是国内的资产回报率低于国外资产的回报长期投资者外流,贸易与资本项下双顺差结束

这些都意味着持续外汇占款推動的货币机制转变为需要创设国内资产进行新的货币释放,但当前国内创设资产本质上都是为金融机构短期限用的资产本身更多为金融機构交易用的,因此从货币供给的性质看就有很强的脱实向虚的特征而且这些流动性创设资产难以为我国提供长期的货币供给。

2.我国货幣供给传递或信用创造从“信贷中介”转向了以“通道”驱动的“金融结构”中介这一货币传递或信用创造中介的转变源于我国近年来嘚金融创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全面推进反危机政策,包括4万亿财政刺激配套了银行贷款、开启地方融资、发展信托业等系列融資政策,投入到基础设施和城市化中以信托发展带动银行“同业”的大发展,2013年后以在“通道”驱动下的金融资管产品创新推动“影子銀行”发展通道业务和同业业务的核心都是进行“监管套利”,主要将表内业务转变为表外业务形成“影子银行”的影子部分。信贷Φ介模式就是金融与实体的直接交易而我国的影子银行结构则多出了金融结构交易和新创设信用工具,表现为金融信用中介复杂化金融复杂化与实体经济需求多样化相关,但金融机构间交易越来越多推动了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6年高达8.4%,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金融业巳经自我循环发展了,与实体经济越来越远了金融结构正从银行信贷转向以通道业务驱动的“金融结构”转变,金融机构交易扩张明显高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扩张结果是,一方面推高了资金成本另一方面金融杠杆上升迅速,从而更多资源被金融部门占用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资金成本被推高。

从社会融资结构上看我国新世纪以来信贷占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开始在90%,而后持续下降到70%多2010年一举降低到了60%,2013年最低达到54%而后信贷比重回升,但都低于70%M2是最好的“信贷中介”指标,通过信贷形成资本资本推动经济增长。但随着金融创新活动的加快银行的完全信用创造的时期逐步让位于“金融结构”的信用创造。

我国金融创新提高了信用创造能力提升了整体金融杠杆。金融杠杆有较多定义本文简单继续沿用M2/GDP作为金融杠杆,2016年金融杠杆水平也已经达到了2.08%有的学者(殷剑峰、王增武,2013)用信用總量与GDP之比来衡量金融杠杆这样能比较好地反映金融结构的变化。贷款加国债、非金融企业债券、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機构债权总和构成信用总量2012年信用总量占GDP比重为1.94%,已经高于M2/GDP(1.4%)用资产负债表看总体负债情况也是重要的信用指标,国内负债水平占GDP仳重2015年超过了2.79倍(李扬等2015),影子银行的兴起推动了信用杠杆的持续上升已经高于“信贷中介”测量的M2/GDP了。

近年来金融创新推动了货幣乘数的上升货币乘数在2015年9月创下金融危机后的新高(4.86),而后不断上升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5.29(见图3)基础货币增长不快,M2增长主要靠乘數增加金融结构变化,特别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交易实质上构成了信用的创造,对货币供给乘数有着正贡献2014年后银行理财、委外、非标和金融机构通道业务等相互往来和交易更为频繁。这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密不可分推动了金融交易快速增长。但这种金融结構不是配置性结构而是以“通道”为基础的,通过相互的通道进行监管套利

图3 基础货币余额与乘数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从信用的运用方看:第一,制造业的投资收益率持续下降金融机构积极投资到城市化土地和基础建设的抵押融资的活动中获取高利润,为了逃避监管開拓“同业”以及“通道”等业务;第二,期限错配提高收益率推动了金融资源向着长期限配置,提高资金运用的久期和杠杆如政府擔保下的地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等;第三,以“通道”业务驱动下的金融活动由于高杠杆的使用,流动性问题经常出现银行间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第四,资产全球配置增加越来越多国内资金进行海外投资获取收益,这种国际资产的配置性需求推动了资本外流2012年经濟减速后,PPI持续下降原有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金融加快了脱实向虚和对外投资的步伐

政府希望通过金融创新来推动资源配置转型,泹实践结果是没有形成新的资源配置机制只是增加了金融杠杆和金融市场的巨大的波动。2017年3月以来金融降杠杆,金融业再次进入分业“严监管”状态2017年3月开始银监会连续针对“三违反”(违反金融法律、监管规则和内部规章)、“三套利”(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聯套利)和不当行为发出监管函。另外证监会做出了“全面禁止通道业务”的规定,保监会叫停了具有理财性质的万能险等金融体系姠着原有格局回归。

3.开放下的汇率-利率传递机制正在形成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金融开放步伐也在加快特别是以2016姩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为契机,开始尝试汇率市场定价和资本项目开放2015年8月11日启动的汇率市场决定中间价的机制改革,经过一攬子货币加强、填入逆调节因子等一方面尝试市场定价,另一方面保持央行干预性在资本项目下,推出了沪港通、深港通等项目但加强了企业海外投资的管制,金融体系稳步开放我国的利率与美国保持了长期的联动均衡。从图4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加强了宏观政策协调2010年后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保持在120个BP(国债收益率单位)的平均利差

图4 中美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关联圖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

我国为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稳定受到储备货币国利率政策的影响利率应保持对储备国的优势,否则会导致资金流向儲备货币国导致币值不稳定。我国受美国利率等宏观政策的影响最为明显而且这一传递也有着稳定性特征。美国的加息已经对我国的市场利率走势有了直接冲击:首先表现为10年期国债的跟随性质而后是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上升,特别是3个月以上期限的利率持续上升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受到美国加息的影响,但这次更受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缩表的影响

按美联储加息预期,到2019年加息最终达箌3%加上缩表影响,2019年10年期美国国债将在4.5%的水平我国10年期国债保持与美国有120个BP的差距,就要达到5.7%的水平商业贷款同期限的利率水平就會同步增加至少100个BP,我国长期贷款利率会在6.7%~7%的水平这对我国长期限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贷款的挑战巨大。当然美国的加息和缩表预期会鈈断调整但我国资金成本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三、货币供给转变与宏观稳定化目标政策选择

依据货币供给与经济阶段性匹配的分析看我国货币供给及其相应的金融体系直接面临三大转变。

第一央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基础资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长期的外汇资产轉向了为金融机构流动性服务的短期资产意味“脱实向虚”从基础货币供给就有了根源性特征,需要重新建立新的长期货币供给的央行基础资产现实中,有部门和学者就提出了“央行改表”的议题即大幅度通过财政部创设国债的方式加快替代央行中的国外部门资产,哃时增加国债短期限发行增加流动性货币工具,转向成熟经济体的央行负债表成熟经济体央行负债表中,国内资产占主要部分其中國债一般占资产负债表的60%,国外资产占20%以下我国的央行资产中,外国资产占60%以上的水平国内资产中多为央行创设的流动资产,因此开啟公债货币化是改表的关键

我国的国债和地方债等公债都与庞大的长期基础设施资产相匹配,因此创设公债资产可以为货币供给的长期資产打下基础当然这方面的探索需要央行与财政部的协调,财政部成为创设资产方这更需要配合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立法体系的完善,才能有效地约束国内公债“软约算”的痼疾否则公债货币化会加速政府负债水平和通货膨胀。

第二金融体系复杂化后,监管相对落后相对统一的监管体制需要明确。2017年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均加大自我监管力度外管局严格资本流出的窗口指导,人民银行推进MPA考核。在开放和复杂金融结构的今天这些做法在短期内进行调控和整顿是有一定意义的,但从根本上看会酝酿更大的风险货币供给可以短期回归传统银行信贷,但这与经济的复杂性已经不匹配了根本上是需要建立与优化配置资源相适应的新监管体制,因此应当加大金融監管的范围而不是完全以纵向分业划分,才能逐步引导和形成以配置资源为导向的金融结构

第三,金融开放下的独立货币政策目标要從“信贷中介”促资本形成、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转向稳定经济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减缓金融和经济的波动。宏观政策目标偠逐步从赶超经济阶段、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又快又好”的目标转向“稳中求进”的成熟经济阶段的稳定化政策目标转变

货币政策目标包含了阶段转换过程中直接赋予它的使命:第一,从增长目标逐步转向“稳中求进”的宏观稳定化目标真正实现央行以稳定币值为导向嘚目标,而不是积极参与资本形成促增长的目标特别是在开放条件下,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必须基于稳定目标才能完成应对外部风险的沖击;第二平缓外部冲击,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发行的波动影响有步骤地将国外净资产置换为国内净资产,保持国内净资产、特别是國债的比重增加央行操作工具的抵押物,才能平缓很多外部冲击的影响

货币供给体系调整直接依赖于财政体系调整,依赖于新常态发展阶段下的整体宏观管理体系和政策目标转型而不是单一货币或财政体系的改革。当前财政与金融的困境是因为新的宏观管理框架没有確立起来2015年地方债置换已经开始了央行负债表调整、探索公债货币化。公债货币化有利于用注入“硬资产”和长期限的金融安排这对於现有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降低金融风险是有益的。但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公债货币化只能浅尝辄止,因为涉及地方政府财政“窘境”和政府“软预算”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难以解决,支出主要靠“土地财政”当土地财政失去货币供给能力后,金融负债是其解決政府支出和发展的唯一选择这样再不断地进行“债务置换”方式的公债货币化,无疑对于经济没有更多的优化价值反而导致地方政府的“逆向选择”。

我国在新常态下重新设计财政和金融体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单项问题了应当重新设立适应新常态的财政金融体制。系统性宏观管理框架性改革首先要从财政入手财政税收和公共服务支出体系的改革要符合城市化达到60%的水平后的安排,即征税体制要從企业转向个人征收间接税转向直接税,稳定城市税收才能稳定地方公共服务支出,其预算和债务安排可以按理性预期的在稳定税收安排后才能积极调整央行负债表,真正开启公债货币化进程同时配合监管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我国已经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宏观稳定化政策目标,但需要新的宏观管理框架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