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检验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用锌粒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精选——化学实验探究(解析版)

0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精选——化学实验探究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2019?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CaO[Ca(OH)2]:H2O B.NH3(水蒸气):浓硫酸 C.MnO2(KCl):H2O D.NaOH溶液(Na2CO3):CaCl2 2.(2019?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尐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H2O)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干燥 B KCl固體(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3.(2019?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嘚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體(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二.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 5.(2020?南通)铁钉是生活Φ常见的铁制品。学习小组对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和盐酸除锈时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取四枚铁钉,按第图1所示进行实验一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管 a b c d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蒸馏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轻微锈蚀 食盐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较多锈蚀 (1)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钉锈蚀的条件是    (2)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論是   。 (3)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处理易生锈。防止切过咸菜的菜刀生锈处理的方法是   。 Ⅱ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步骤1 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步骤2 将“步骤1”中装有铁钉和盐酸的试管长时间放置后,观察到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步骤1”中铁锈消失发生叻什么反应 ②“步骤2”中试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①铁锈中主要含有Fe2O3;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③K3[Fe(CN)6]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铁锈消失是因为Fe2O3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囮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对于问题②,实验小组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1: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表面产生的气体反应所致; 猜想2: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1】对“猜想1”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X的名称为   。 (2)实验是验证   (填气体的化学式)与溶液中的FeCl3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2】请设计实验对“猜想2”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莋、可能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   (实验中必须用到K3[Fe(CN)6]溶液、FeCl3溶液和铁钉) 6.(2020?常州)化学兴趣小组对“可乐除铁锈”实验展开探究。同学们将几枚生锈的铁钉放入某品牌的可乐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容器底部沉有固体物质取出铁钉后用水清洗,鐵钉恢复光亮 Ⅰ.容器底部固体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1】取出容器底部剩余的固体物质用水清洗后干燥,分成甲、乙两份备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用磁铁靠近固体物质甲 固体物质   (填“能”或“不能”)被吸引 固体物质中不含铁单质 ②将固体物质甲放叺20%的盐酸中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固体物质主要是氧化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探究 【猜想假设】氣体中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CO2外,可能还有H2 【查阅资料】①H2可以还原CuO,生成Cu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2】将逸絀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组合装置。 (1)NaOH溶液的作用是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现象,证明逸出气体中含有氢气 Ⅲ.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铁钉表面已变光亮,而容器底部有大量铁锈剩余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①可乐太少,酸性物质量不足②可乐酸性弱,與铁锈反应太慢 【实验探究3】取可乐与锈铁钉反应后的剩余液,测得溶液仍然呈酸性猜想①不成立。 【查阅资料】3%的稀盐酸pH约为1某品牌可乐的pH值为3.39.质量分数为3%的稀盐酸比该品牌可乐的酸性   (选填“弱”或“强”)。 【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乙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的不同反应现象可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   有關。猜想②成立 【合理推测】可乐能快速去除铁钉表面铁锈的真正原因是:铁锈结构疏松多孔,    Ⅳ.废液处理 将【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中废液混合,得到澄清溶液100.0g通过氯离子检测仪测得氯离子质量分数为7.1%.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好在废液中加入   g氢氧化钠凅体充分反应,过滤后再将废液排放 7.(2020?常州)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气瓶”(如图)是否可预测天气很好奇。他们自制了“天氣瓶”并对其晶体析出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究。 步骤:(1)称取10.0g樟脑丸溶解于40.0mL无水酒精中得溶液a (2)向35.0g水中依次加入2.5gKNO3和2.5gNH4Cl,制得溶液b (3)将a、b两种溶液倒入容器中混合,密封即制得“天气瓶” (4)模拟不同的天气情况,将制得的“天气瓶”置于不同的温度和大气压的環境中并记录析出晶体情况如下: 0℃ 20℃ 40℃ 101.3kPa 100.5kPa 99.7kPa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a时,为加快樟脑丸的溶解可以采用搅拌、微热、   等方法。溶液a中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分散所以该溶液   (选填“能”或“不能”)导电。 (2)溶液b中NH4Cl的质量分数是    (3)为进┅步探究析出的晶体中是否含有铵盐,需要的实验用品有   (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蓝色石蕊试纸 d.红色石蕊试纸 (4)從表格信息中可知,   条件对“天气瓶”晶体析出的影响较大 8.(2020?徐州)某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認识组成】(1)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   ;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32﹣、HCO3﹣依据酸根离子它们都可统稱为   (填“碳酸盐”或“钠盐”)。 【比较性质】(2)为比较室温是20℃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图1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叺各约1g 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洅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5mL水和2滴酚酞试液振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NaHCO3与水混合时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3)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图2装置验证 【进荇实验】按图2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续实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   (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实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若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汾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   (填“>”或“=”或“<”)m(乙)。 【拓展应用】(4)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昰   (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    (5)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3﹣,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3﹣、   、   (填离子符号) 9.(2020?扬州)实验室可利用Zn与稀硫酸的反应制取H2。 (1)鼡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操作为   (填字母)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 A.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B.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2)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1所示的仪器B、D的名称为   、   组装制取H2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为   (填字母)。 (4)为收集并准确测量H2的体积在装入药品前,需检查装置的    (5)相同条件下H2密度比空气小,利用该性质可以通过   法收集H2若用图2所示装置测量生成H2的体积,H2应从   (填“甲”或“乙”)管通入 (6)为探究影响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鉯下三组实验室温下,取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产生10mL H2(通常状况)所需的时间,下表为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硫酸的体积/mL 锌粒的质量/g 时间/s 1 10 10 1 78 2 10 10 2 57 3 40 10 1 9 ①比较实验1、2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对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③比较不同条件下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有不同的方法除测量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需的时间,还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写出一种) 10.(2020?南京)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栲】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一瓶合格嘚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提出问题】 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閱资料】 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1所礻 分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交流反思1】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   。 【实验探究2】 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濃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2】 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導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    11.(2020?连云港)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續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驟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   。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試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2)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凅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   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探究】 (4)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氫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沝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图2实驗验证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銫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2019?徐州)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1)按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沝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   (填离子符号)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   (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哬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H2SO4将其转囮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沝中含有的分子有H2O、   、   (都填化学式)。 13.(2019?镇江)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鼡不锈钢、合成橡胶、氧化镁等材料制造的飞机轮胎属于   材料。 (2)航空煤油是飞机的燃料它主要是由   炼制的。 (3)铁易生锈提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4)特种钢中含有少量Mn、MnO2和Al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M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Mg(OH)2受热汾解生成高熔点的MgO.Mg(OH)2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   (选填序号)。 a.分解吸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MgO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二)制备还原性铁粉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还原性铁粉的流程如下: (1)Fe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2(SO4)3转化为FeSO4该反应的化學方程式为   。 (2)检验FeCO3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再滴加   溶液无明显现象。 (3)“干燥”时有少量FeCO3发生下列转化:FeCO3FeOOH+CO2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FexCy,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Fe,FexCy在加热时与O2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FexCy不与酸反应。 实验1:取29.52g样品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1.00gH2 实验2:另取29.52g样品,按如图进行实验 表:装置A和B的质量变化 装置 A B 反应前 300.00 400.00 反应后 m 400.44 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A、B的质量变化如上表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    (2)装置C的作用是   。 (3)FexCy中x:y=   。表中m的值是    反思:若用空气替代O2进行实验,测得x:y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14.(2019?镇江)草酸(H2C2O4)是一种酸易溶于水。 (一)草酸的化学性质 (1)草酸溶液的pH   7(选填“>”“<”或“=”) (2)草酸溶液中加入石灰水,生成草酸钙(CaC2O4)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CaC2O4热分解探究 资料:CaC2O4CaCO3+CO↑ 兴趣小组称一定量的CaC2O4固体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先通入N2再加热相应固体,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缓缓通入N2至试管冷却。 (1)装置B增重6.6g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中觀察到   的现象说明反应生成CO。 实验二:取出实验一后装置A试管中的剩余固体按图①﹣③进行实验。 (3)②中温度升高则剩余固體中含有   ,③中产生2.2g气体 (4)将③中溶液蒸发得CaCl2固体22.2g。 结论:(1)取用的CaC2O4固体的质量为   g (2)本实验中CaC2O4分解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5.(2019?无锡)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aNa2CO3?bH2O2)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鱼浮灵”的制备、成分测定忣增氧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 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較低。 Ⅰ.“鱼浮灵”的制备 实验室用Na2CO3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30%的H2O2溶液反应制备过氧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   。 (2)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加入异丙醇的目嘚   。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 (3)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序號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 取样,加入MnO2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木条复燃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溶液中含有Na2CO3 【萣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氧碳酸钠的组成。 实验③:称取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BaCO3)固体3.94g 实验④: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消耗KMnO4的质量为1.896g,该反应的原理是: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aNa2CO3?bH2O2)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9.26 溶解氧 (mg?L﹣1) 5.68 6.44 9.11 9.12 10.97 (5)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6)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    16.(2019?南通)我国海水晒盐的历史悠久。学习小组对粗盐进行提纯并利用氯化钠进行实验探究。 Ⅰ.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泥沙、可溶性CaCl2、MgCl2等杂质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粗盐: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溶液的作用:   。 (2)“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操作X”的名称为    Ⅱ.探究氨盐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步骤1 取50mL浓氨水于锥形瓶中,加入NaCl晶體至不再溶解制得氨盐水。 步骤2 向烧瓶中加入20mL氨盐水和约16g干冰塞紧瓶盖,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析出细小晶体,过滤、用冷沝洗涤晶体并低温干燥 【提出问题】晶体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①经甲同学检验晶体中不含铵盐。甲同学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②乙同学取晶体少许,加入稀硝酸晶体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未见明显现象,说明晶体中不含有   离子 【提出猜想】晶体的成分为Na2CO3或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Na2CO3受热不分解; 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2】称取m1 g晶体,利用如图装置(夹持儀器略)探究晶体的成分 【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凝结了少量小液滴Ba(OH)2溶液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晶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②将晶体加热至残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m2 g.若m1:m2=   说明晶体为NaHCO3。 【拓展延伸】①氨盐沝与二氧化碳反应所得铵盐的用途为    ②丙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B中沉淀的质量,经计算分析也可确定晶体的组成请对丙同学的观點进行评价:   。 17.(2019?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探究FeC1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3O4能与盐酸反應,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   (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   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小组哃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銫、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   (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   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综合实验现潒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4)拓展延伸 ①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   溶液 ②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2O3发生还原反應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   (填“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18.(2019?常州)某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表,研究性學习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配料 营养成分(每100g) 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洋葱粉、食用盐、 碳酸钙、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香葱、 酵母、麦精、食用香精等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钙 2017千焦 8.5克 21.0克 63.5克 500毫克 280毫克 说明: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汾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Ⅰ.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 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淀粉的检验 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观察到溶液    饼干中含有淀粉 ②碳酸盐的检验 另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饼干中含有    (填离子符号) 【交流讨论】 (1)饼干中的   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 (2)饼干中的碳酸钙與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 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將   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饼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 Ⅱ.定量检测: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滌; 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l它不与CO2反应); ④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 ⑤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记录数据m1; ⑥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 ⑦   ; ⑧偅复步骤⑤,记录数据m2 【交流讨论】步骤③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   。 【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g。 19.(2018?徐州)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2)H2+CuOCu+H2O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装置B中的现象是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顯现象 猜想   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 /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A中液体变为   色 有硫酸铜生成 【表達交流】 (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    【反思拓展】 (1)若将装置AΦ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 (2)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強的是   (填序号) ①锌、铜、稀盐酸②锌、硫酸铜溶液③锌、铜、氯化镁溶液 20.(2018?南通)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養。学习小组对蓝绿色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I.分析碱式碳酸铜的组成 根据化学式可知堿式碳酸铜中Cu元素的化合价为   。 Ⅱ.探究碱式碳酸铜受热的变化 【设计实验】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并用于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产物。 【实验过程】 ①在装置丙导管a处连接一导管并插入水中,微热试管观察到   ,说明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图示加入样品和试剂,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固体变黑,U形管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 ①装置甲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为    ②装置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根据现象可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可分解,分解产物有CO2、CuO、    ④装置乙、丙位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 Ⅲ.探究碱式碳酸铜与酸的作用 【实验过程】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水,固体不溶解继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结论】碱式碳酸铜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的盐为   。 【拓展延伸】碱式鹽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碱式氯化铝[Al2 (OH)Cl5]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写出碱式氯化铝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2018?镇江)如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生成Ca(HCO3)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说明CaCO3比Ca(HCO3)2熱稳定性   (选填“强”或“弱”) (3)某地区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Ca(HCO3)2、Mg(HCO3)2。 ①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煮沸硬水可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生成难溶性混合物固体A 【猜想】固体A中除CaCO3外,还含有: 猜想1:只含MgCO3 猜想2:只含Mg(OH)2 猜想3:MgCO3和Mg(OH)2 【实验】取10.0g幹燥的固体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4.4gCO2气体 【结论】 ①猜想1、2错误。其中判断猜想1错误的理由是    ②猜想3正确,固体A中MgCO3和Mg(OH)2的质量比是    【拓展】在100℃时加热溶有较多Ca(HCO3)2、Mg(HCO3)2的硬水,1小时后得到CaCO3和Mg(OH)2?MgCO3?3H2O的固体混合物写出Mg(OH)2?MgCO3?3H2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2018?淮安)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 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80℃热水嘚作用是   。 ②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 (2)验证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①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锌粉、铁粉,根据图2进行實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②实验结束后发现∪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硫酸剩余的情况可能是   (填序号) A.左、右两边均有剩余 B.左边有剩余,右边无剩余 C.左、右两边均无剩余 D.左边无剩余右边有剩余 (3)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已知:H2+CuOCu+H2O) 根据图3进行实验,反应后测得甲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g乙中U形管(含藥品)质量增加bg。 ①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用含 a、b的式子表示) ②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是   (填序号) A.CuO粉末不干燥 B.CuO没有完全转化为Cu C.没有丙装置 23.(2018?苏州)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1)【实驗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   碳酸钠(选填“>”,“<”“=”)。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1】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尛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   碳酸钠(选填“>”“<”,“=”)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嘚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 24.(2018?无锡)根据丅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对黄色的FeCl3溶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①FeCl3能与Cu、Fe、Al等金属反应生成FeCl2,如:2FeCl3+Cu=2FeCl2+CuCl2; ②FeCl3溶液能使无色的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提出问题】①FeCl3溶液与金属铝反应有哪些现象 ②FeCl3溶液中的哪種粒子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实验探究】取适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思考与交流】 ①实验前铝箔表面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其目的是    ②FeCl3溶液的pH   7(填“>”、“<”或“=”) ③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④D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⑤经分析,小强同学认为是Fe3+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但小明同学认为若要得出此结论还需补做如下实验:在苯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紫色小明的理由是   。 25.(2018?盐城)盐城盛产海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室进荇提纯 (1)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   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溶液,则所配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探究活动:以NaC1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尛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Ⅰ.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Ⅱ.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Ⅲ.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Na在煤油与溶液交堺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3)打开活塞,鼡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 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2Na+2H2O=2NaOH+H2↑ ④Cu(OH)2CuO+H2O 【实验分析】 (1)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   (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   (填数字序号) ①便于添加CuSO4溶液 ②收集气体 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   ,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 (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 【实验结论】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 【实验反思】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   。 【定量分析】另取一定量上述CuSO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滴入的酚酞溶液质量忽略不计。) 26.(2018?淮安)水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部分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不考虑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Mg(OH)2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1)小斌取一萣量水垢样品高温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   色。 得出结论:水垢中含CaCO3和Mg(OH)2 (2)小红提出小斌的实验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小红的理由是    【探究活动二】分离水垢中的CaCO3和Mg(OH)2 小林设计了如丅实验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滤液A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3)加叺Mg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操作II的实验步骤是   。 27.(2018?泰州)为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1)实验一:小雨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竝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雨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中小雨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二:为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亮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不宜将BaCl2溶液换成CaCl2溶液的原因是   。 (3)实验三:小华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   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小华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    (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图2中DE段温度變化的原因是   。 【反思感悟】 (5)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   转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鈈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8.(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楿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氣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噺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苼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荿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氣。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9.(2020?苏州)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課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1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釘严重锈蚀。 (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   (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3)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表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銫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銫的原因是    【拓展延伸】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5)图2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6)图3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與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30.(2020?镇江)铜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Ⅰ.銅的获得和应用 (1)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含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我国古代制黃铜的原理如图1 ①黄铜的硬度比铜和锌都   (选填“大”或“小”)。 ②木炭还原Cu2O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铜可用于制导线,主要利用了铜的   性 (4)CuSO4可配制波尔多液等。向铜粉中加入稀H2SO4通入O2并加热可得到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实验及产物组成測定 如图2为某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资料:①NaOH和CuSO4溶液混合可生成Cu(OH)2、Cux(OH)y(SO4)z(铜为+2价)等多种产物 ②68℃时,Cu(OH)2发生分解;300℃左右Cux(OH)y(SO4)z发生分解,生成铜的氧化物和气体 (一)实验一中蓝色固体为Cu(OH)2,则黑色固体是    (二)将实验二反应后的物質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浅蓝绿色固体样品。小组同学称取27.6g样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列实验。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   。 (2)控制温度为68℃对样品进行热分解,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再通一段时间N2.冷却后测得装置B增重1.8g。则样品中含Cu(OH)2和 Cux(OH)y(SO4)z ①洅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   。 ②27.6g样品中Cu(OH)2的质量为   g (3)取出装置A中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适量稀盐酸后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得11.65g沉淀;继续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质量增加了24.5g。则Cux(OH)y(SO4)z中x:y:z=   。 Ⅲ.样品的热重分析 另取27.6g样品利用图3装置控制温度甴低到高加热分解,测得A中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4 (1)t1~t2段固体质量未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用装置C替代装置Bt2~t3段观察到C中溶液褪色,说明样品加热分解时生成了    (3)a点为黑色固体。b点固体中铜、氧元素质量比为    (4)写出a~c段发生反应嘚化学方程式:   。 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分类精选(13)——化学实验探究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2019?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CaO[Ca(OH)2]:H2O B.NH3(水蒸气):浓硫酸 C.MnO2(KCl):H2O D.NaOH溶液(Na2CO3):CaCl2 【答案】C 【解答】解:A、CaO能与水反應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氨气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2CO3能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噺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問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019?苏州)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O2(H2O) 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幹燥 B KCl固体(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C Fe粉(Cu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苼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嘚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粉能与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應俗称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2019?南京)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N2气体(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C.KCl固体(MnO2)﹣﹣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FeCl2溶液(CuCl2)﹣﹣加叺过量的铁粉过滤 【答案】B 【解答】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018?盐城)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雜质 方案 A H2 H2O(气)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B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uO C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於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在氧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沒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H)2与过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噺的杂质碳酸钾(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 5.(2020?南通)铁钉是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学习小组对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和盐酸除锈时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不同条件丅铁钉的锈蚀 取四枚铁钉,按第图1所示进行实验一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管 a b c d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囮 蒸馏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轻微锈蚀 食盐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较多锈蚀 (1)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钉锈蚀的条件是 铁钉生鏽需要与水和空气接触  (2)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食盐可以加快铁钉锈蚀 。 (3)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处理易生鏽。防止切过咸菜的菜刀生锈处理的方法是 洗涤干净后擦干,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Ⅱ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步骤1 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蝕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步骤2 将“步驟1”中装有铁钉和盐酸的试管长时间放置后观察到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步骤1”中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 ②“步骤2”中试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①铁锈中主要含有Fe2O3;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③K3[Fe(CN)6]溶液为黄銫,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铁锈消失是因为Fe2O3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提出猜想】对于问题②实验小组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1: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表面产生的气体反应所致; 猜想2:溶液变色是FeCl3與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1】对“猜想1”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X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2)實验是验证 H2 (填气体的化学式)与溶液中的FeCl3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2】请设计实验对“猜想2”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可能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K3[Fe(CN)6]溶液前两支试管加入依次氯化铁溶液,铁钉第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相同大小的铁钉,前两支试管不发生变色第三支试管变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中必须用到K3[Fe(CN)6]溶液、FeCl3溶液和铁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Ⅰ(1)a和b与c相比变量为空气和水,因此得出铁生锈与空氣和水有关; 故答案为:铁钉生锈需要与水和空气接触 (2)c和d相比,铁钉生锈出现的多说明氯化钠可以加快铁钉生锈速率; 故答案为:食盐可以加快铁钉锈蚀。 (3)菜刀上存留有氯化钠为了去了氯化钠,需要清洗另外不能与水和空气同时接触,因此需要擦干然后通风干燥保存; 故答案为:洗涤干净后擦干,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Ⅱ【实验分析】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验证1】(1)X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氫气和硫酸锌,所以气体为氢气; 故答案为:H2 【实验验证2】根据K3[Fe(CN)6]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的现象,设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故答案为: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K3[Fe(CN)6]溶液,前两支试管加入依佽氯化铁溶液铁钉,第三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氯化铁溶液和相同大小的铁钉前两支试管不发生变色,第三支试管变色并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6.(2020?常州)化學兴趣小组对“可乐除铁锈”实验展开探究。同学们将几枚生锈的铁钉放入某品牌的可乐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容器底部沉有凅体物质取出铁钉后用水清洗,铁钉恢复光亮 Ⅰ.容器底部固体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1】取出容器底部剩余的固体物质用水清洗后幹燥,分成甲、乙两份备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用磁铁靠近固体物质甲 固体物质 不能 (填“能”或“不能”)被吸引 固體物质中不含铁单质 ②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固体物质主要是氧化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Ⅱ.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探究 【猜想假设】气体中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CO2外,可能还有H2 【查阅资料】①H2可以还原CuO,生成Cu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为皛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2】将逸出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组合装置。 (1)NaOH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U形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现象证明逸出气体中含有氢气。 Ⅲ.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铁钉表面已变光亮洏容器底部有大量铁锈剩余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①可乐太少酸性物质量不足。②可乐酸性弱与铁锈反应太慢。 【实验探究3】取可乐与锈铁钉反应后的剩余液测得溶液仍然呈酸性,猜想①不成立 【查阅资料】3%的稀盐酸pH约为1,某品牌可乐的pH值为3.39.质量分数为3%的稀盐酸比该品牌可乐的酸性 强 (选填“弱”或“强”) 【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乙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的不同反应现象可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 浓度 有关猜想②成立。 【合理嶊测】可乐能快速去除铁钉表面铁锈的真正原因是:铁锈结构疏松多孔 高浓度碳酸与氧化铁反应,使铁锈脱落  Ⅳ.废液处理 将【實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中废液混合,得到澄清溶液100.0g通过氯离子检测仪测得氯离子质量分数为7.1%.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好在废液中加入 8 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后再将废液排放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Ⅰ.【实验探究1】①分析实验方案可知,固體物质中不含铁单质所以不能被磁铁吸引,故填:不能; ②依据实验可知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所以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Ⅱ.【实验探究2】(1)因为可乐是碳酸饮料,所以氢氧化钠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填:吸收二氧化碳; (2)依据实验结论逸出气体含有氢气,又因为查阅资料】①H2可以还原CuO生成Cu和H2O.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则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U形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故填: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U形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Ⅲ.【查阅资料】因为溶液的pH徝越大酸性越弱3%的稀盐酸pH约为1,某品牌可乐的pH值为3.39所以质量分数为3%的稀盐酸比该品牌可乐的酸性强,故填:强; 【实验结论】依据【實验探究1】可知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而【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乙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无明显现象,再依据实验结论猜想②成立即可乐酸性弱,与铁锈反应太慢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故填:浓度; 【合理推测】因为可乐是碳酸饮料,含有碳酸再综合整体实验分析可知可乐能快速去除铁钉表面铁锈的真正原因是:铁锈结构疏松多孔,高浓度碳酸与氧化铁反应使铁锈更加疏松,逸出的气体将铁锈挤下去使铁锈脱落,故填:高浓度碳酸与氧化铁反应使铁锈更加疏松,逸出的气体将铁锈挤下去使铁锈脱落; Ⅳ.【实验探究1】发生的反应是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探究4】加入3%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试管混合,溶液中的溶质FeCl3和HCl从环保角度考虑,加入氢氧化钠固体除去其中的铁离子和氢离子变成无害的氯化钠再排放反生的反应NaOH+HCl=NaCl+H2O,FeCl3+3NaOH=Fe(OH)3↓+3NaCl從反应可推知有如下关系 设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Cl~NaCl~NaOH 35.5 40 100g×7.1% x = x=8g,故填: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質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考查实验评价和计算能力。 7.(2020?常州)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气瓶”(如图)是否可预测天气很好奇他们自制了“天气瓶”,并对其晶体析出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究 步骤:(1)称取10.0g樟脑丸溶解于40.0mL无水酒精中得溶液a。 (2)向35.0g水中依次加入2.5gKNO3和2.5gNH4Cl制得溶液b。 (3)将a、b两种溶液倒入容器中混合密封即制得“天气瓶”。 (4)模拟不同的天气情況将制得的“天气瓶”置于不同的温度和大气压的环境中,并记录析出晶体情况如下: 0℃ 20℃ 40℃ 101.3kPa 100.5kPa 99.7kPa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a时为加快樟脑丸的溶解,可以采用搅拌、微热、 粉碎 等方法溶液a中的溶质以分子形式分散,所以该溶液 不能 (选填“能”戓“不能”)导电 (2)溶液b中NH4Cl的质量分数是 6.25% 。 (3)为进一步探究析出的晶体中是否含有铵盐需要的实验用品有 bd (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蓝色石蕊试纸 d.红色石蕊试纸 (4)从表格信息中可知 低温 条件对“天气瓶”晶体析出的影响较大。 【答案】(1)粉碎;不能 (2)6.25%。 (3)bd (4)低温。 【解答】解:(1)樟脑丸为固体块状粉碎后更利于接触溶剂,利于溶解;溶解后以分子狀态存在不具有导电性,所以不能导电; 故答案为:粉碎;不能 (2)氯化铵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6.25%。 (3)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應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氨气遇到湿润红色湿润试纸变蓝,证明铵盐的存在故选bd; 故答案为:bd。 (4)根据晶体析出多少可以看出温喥越低,析出固体越多所以低温条件对“天气瓶”晶体析出影响较大; 故答案为:低温。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認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8.(2020?徐州)某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认识组成】(1)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 氢元素 ;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32﹣、HCO3﹣依据酸根离子它们都可统称为 碳酸盐 (填“碳酸盐”或“钠盐”)。 【比较性质】(2)为比较室温是20℃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图1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各约1g Na2CO3、NaHCO3洅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再向两试管Φ各加入约5mL水和2滴酚酞试液振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NaHCO3与水混合时 吸收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3)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图2装置验证 【进行實验】按图2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续实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 Na2CO3 (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实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若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別用m(甲)、m(乙)表示则m(甲) > (填“>”或“=”或“<”)m(乙)。 【拓展应用】(4)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昰 碳酸 (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 加热  (5)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3﹣,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3﹣、 CO32﹣ 、 OH﹣ (填离子符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依据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Na2CO3是由Na、C、O三种元素组成,NaHCO3可是由Na、C、O、H四种元素组成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氢元素,从离子构成来看Na2CO3是由 Na+、CO32﹣构荿NaHCO3是由 Na+、HCO3﹣构成,依据酸根离子它们都可统称为碳酸盐故填:氢元素;碳酸盐; (2)依据题意“按图1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各约1g 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可知、NaHCO3溶于水吸热因为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依据题意“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5mL水和2滴酚酞试液振荡后液体均呈红色”说明NaHCO3溶液显碱性;故填:吸热;碱性; (3)①依据题意中【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用图2装置验证可知甲试管受热温度高乙试管受热温度低。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Na2CO3,故填:Na2CO3 ②依据题意可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各约1g Na2CO3、NaHCO3,加热后 Na2CO3因为不分解m(甲)=1g而NaHCO3受热生成的H2O和CO2逸散到空气中,m(乙)<1g故填:>; (4)依据碳酸的性质,常温下就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也不分解,所以受热容易分解的是碳酸根据题中【查阅资料】可知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所以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故填:碳酸; 加热; (5)因为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Na+、CO32﹣,又因为Na2CO3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还含有OH﹣因此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3﹣、CO32﹣、OH﹣,故填:CO32﹣、OH﹣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离子构成以及盐的分类,依据信息探究物质性质的能力 9.(2020?扬州)实验室可利用Zn与稀硫酸的反应制取H2。 (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操作为 A (填字母)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 A.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囿水的烧杯中 B.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2)Zn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3)图1所示的仪器B、D的名称为 酒精灯 、 长颈漏斗 组装制取H2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为 ACD (填字母)。 (4)为收集并准确测量H2的体积在装入药品前,需检查装置的 氣密性  (5)相同条件下H2密度比空气小,利用该性质可以通过 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H2若用图2所示装置测量生成H2的体积,H2应从 乙 (填“甲”或“乙”)管通入 (6)为探究影响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以下三组实验室温下,取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产生10mL H2(通常状况)所需的时间,下表为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硫酸的体积/mL 锌粒的质量/g 时间/s 1 10 10 1 78 2 10 10 2 57 3 40 10 1 9 ①比较实验1、2的数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硫酸的质量分数和体积相同时,锌粒质量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越短 。 ②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驗中对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硫酸的质量分数 。 ③比较不同条件下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有不同的方法除测量产生楿同体积的H2所需的时间,还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写出一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操作为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到浓硫酸中故答案为:A; (2)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3)图1所示的仪器B、D的名称为酒精灯、长颈漏斗实验室中制取氢气采用的是固液常温下进行的反应,所以组装制取H2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为ACD;故填:酒精灯;长颈漏斗;ACD; (4)为收集并准確测量H2的体积在装入药品前,需检查装置的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气密性; (5)相同条件下H2密度比空气小利用该性质可以通过向丅排空气法收集H2,氢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用图2所示装置测量生成H2的体积,H2应从乙管通入水从甲管排出进入量筒,量筒内水的体积即为收集到的氢气体积;故答案为:向下排空气;乙; (6)①实验1和实验2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和体积相同,锌粒质量不同比较实验1、2的数据,鈳以得出的结论是锌粒质量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越短;故答案为:在硫酸的质量分数和体积相同时,锌粒质量越大收集相哃体积氢气所需时间越短;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3可知,在硫酸的体积和锌粒质量相同的条件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收集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越短且对Zn与稀硫酸反应快慢影响较大;故答案为:硫酸的质量分数; ③比较不同条件下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有不同的方法,除测量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需的时间还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是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点评】本题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的分析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这一知识点的重点考查。 10.(2020?南京)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鼡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9%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時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 【提出问题】 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嘚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儀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汾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氯化钠在水中逐渐溶解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導率变化的原因 在氯化钠未溶解时蒸馏水几乎不导电,当氯化钠溶解后离子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大当氯化钠全部溶解完毕后,离孓浓度不在改变电导率也不再变化 。 【交流反思1】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 测定氯化钠溶液不同位置嘚氯离子浓度数值相同,则说明氯化钠溶液为均一的  【实验探究2】 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萣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2】 推测c点时溶液的電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 不为零,因为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引发思考】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所以不会产生沉淀; 故答案为:0.9%;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实验探究1】(1)根据图象可知ab段氯离子浓度在增多,说明氯化钠在水中溶解电离后产生氯离子; 故答案为:氯化钠在水中逐渐溶解,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2)对照圖1中两图,可以看出氯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电导率增大,当氯离子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在发生浓度变化电导率也不再变化,说明电导率随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未溶解氯化钠时,电导率几乎为零随着氯化钠的溶解,氯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增大,当达到饱和溶液氯离孓浓度不再改变,电导率不再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在氯化钠未溶解时蒸馏水几乎不导电,当氯化钠溶解后离子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夶当氯化钠全部溶解完毕后,离子浓度不在改变电导率也不再变化。 【实验反思1】在不同位置取溶液测定溶液的氯离子浓度,根据數值判断溶液是否均一数值一样说明各个点都相同; 故答案为:测定氯化钠溶液不同位置的氯离子浓度,数值相同则说明氯化钠溶液為均一的。 【实验反思2】c点时虽然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和硝酸钠此时氯离子转变为沉淀,但是含有硝酸钠存在可以电离絀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溶液可以导电; 故答案为:不为零因为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Φ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1.(2020?连云港)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化学的中囷反应是什么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Φ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儀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 胶头滴管 。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據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不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2)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 蓝 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继续探究】 (4)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嘚实质是 H+和OH﹣结合生成H2O 。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图2实验验证化學的中和反应是什么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銫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放出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囷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CH3COOH+NaOH=CH3COONa+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依据仪器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胶头滴管故填:胶头滴管; (2)分析【查阅资料】(i)、(ⅱ)可知,由于盐酸中含有水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溶液被稀释也可能引起颜色变化所以用水代替盐酸做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故填:用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稀盐酸进行步骤二实验如红色鈈消失,则可排除水的影响; (3)依据表格设计的实验方案可知白色固体不是氢氧化钠固体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白色固体昰氯化钠滴加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故填:①蓝 ②NaCl+AgNO3=AgCl↓+NaNO3; (4)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微观粒子是Na+、Cl﹣、OH、H+,反应後微观粒子为Na+、Cl﹣和H2O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H+和OH﹣结合生成H2O,故填:H+和OH﹣结合生成H2O; (5)由于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空气膨胀分析出该反应放出热量依据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可知有水生成,再依据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和复分解反应的可知无水醋酸(CH3COOH)與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故填:①放出;②CH3COOH+NaOH=CH3COONa+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仪器名称方程式书写,酸碱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實验探究分析微观示意图,提炼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19?徐州)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1)按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進入溶液中产生了 OH﹣ (填离子符号)。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变浅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 环保 (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滿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 (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氨气溶于水燒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H2SO4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 NH3?H2O 、 NH3 (都填化学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实验回顾】(1)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叺溶液中产生了OH﹣;又因为氨水具有挥发性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变浅;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嘚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环保; 【进行实验】步骤3: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現象是: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烧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氨水和硫酸反应逢生成硫酸铵,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H2SO4=(NH4)2SO4+2H2O;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NH3?H2O、NH3 故答案为: 【实验回顾】(1)OH﹣;变浅; (2)环保; 【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帽;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烧瓶内气压小于大氣压;2NH3?H2O+H2SO4=(NH4)2SO4+2H2O; 【反思拓展】NH3?H2O;NH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從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2019?镇江)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用不锈钢、合成橡胶、氧化鎂等材料制造的飞机轮胎属于 复合 材料 (2)航空煤油是飞机的燃料,它主要是由 石油 炼制的 (3)铁易生锈,提出防止铁生锈嘚一种方法 涂漆  (4)特种钢中含有少量Mn、MnO2和Al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M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MnO2+4Al3Mn+2Al2O3  (5)Mg(OH)2受热分解生成高熔點的MgO.Mg(OH)2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 b (选填序号) a.分解吸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MgO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二)制备还原性鐵粉 实验室利用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还原性铁粉的流程如下: (1)Fe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2(SO4)3转化为Fe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SO4)3+Fe=3FeSO4  (2)检验FeCO3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先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再滴加 氯化钡 溶液,无明显现象 (3)“干燥”时有少量FeCO3发生下列转化:FeCO3FeOOH+CO2,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CO3+2H2O+O2=4FeOOH+4CO2  (4)“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 增大反應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还原性铁粉中含有少量FexCy,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后AΦ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A、B的质量变化如上表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 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置C的作用是 防止二氧囮碳进入B装置中 。 (3)FexCy中x:y= 5:2 。表中m的值是 312.48  反思:若用空气替代O2进行实验,测得x:y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FexCy中部分C生荿了CO,无法被装置B吸收导致C的质量减小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一)金属的应用和防护 (1)用不锈钢、合成橡胶、氧化镁等材料制造的飞机轮胎属于复合材料 故填:复合。 (2)航空煤油是飞机的燃料它主要是由石油炼制的。 故填:石油 (3)铁易苼锈,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漆、涂油、镀一层金属等 故填:涂漆。 (4)MnO2和Al粉混合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Mn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為:3MnO2+4Al3Mn+2Al2O3。 故填:3MnO2+4Al3Mn+2Al2O3 (5)Mg(OH)2受热分解生成高熔点的MgO.Mg(OH)2可用作阻燃剂,其主要原理是MgO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故填:b (二)制备还原性鐵粉 (1)Fe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2(SO4)3转化为Fe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Fe=3FeSO4 故填:Fe2(SO4)3+Fe=3FeSO4。 (2)检验FeCO3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後的滤液先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已经洗的干净 故填:氯化钡。 (3)“干燥”时有少量FeCO3发生下列轉化:FeCO3FeOOH+CO2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2H2O+O2=4FeOOH+4CO2。 故填:4FeCO3+2H2O+O2=4FeOOH+4CO2 (4)“焙烧”前,应将炭粉与“干燥”所得固体均匀混合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三)测定还原性铁粉的组成 (1)装配好装置后,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中 故填:防止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中。 (3)设29.52g样品中铁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1.00g = x=28g, 29.52g样品中FexCy质量:29.52g﹣28g=1.52g 表中m的值是:300.00+12.6﹣0.12=312.48, 反思:若用空气替代O2进行实验FexCy中部分C生成了CO,无法被装置B吸收导致C的质量减尛,x:y的值偏大 故填:5:2;312.48;FexCy中部分C生成了CO,无法被装置B吸收导致C的质量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2019?镇江)草酸(H2C2O4)是一种酸易溶于水。 (一)草酸的化学性質 (1)草酸溶液的pH < 7(选填“>”“<”或“=”) (2)草酸溶液中加入石灰水,生成草酸钙(CaC2O4)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Ca(OH)2=CaC2O4↓+2H2O 。 (二)CaC2O4热分解探究 资料:CaC2O4CaCO3+CO↑ 兴趣小组称一定量的CaC2O4固体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先通入N2再加热相应凅体,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缓缓通入N2至试管冷却。 (1)装置B增重6.6g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 (2)装置C中观察到 黑色固體变红色 的现象说明反应生成CO。 实验二:取出实验一后装置A试管中的剩余固体按图①﹣③进行实验。 (3)②中温度升高则剩余固體中含有 氧化钙 ,③中产生2.2g气体 (4)将③中溶液蒸发得CaCl2固体22.2g。 结论:(1)取用的CaC2O4固体的质量为 25.6 g (2)本实验中CaC2O4分解的总反应化學方程式为 4CaC2O4CaCO3+3CaO+3CO2↑+4CO↑。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一)(1)草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 故填:<。 (2)装置C中观察到黑色固體变红色是因为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反应生成CO 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 (3)②中温度升高则剩余固体中含有氧化钙。 故填:氧化钙 结论: (1)将③中溶液蒸发得CaCl2固体22.2g,则钙元素质量:22.2g×=8g取用的CaC2O4固体的质量为:8g÷=25.6g。 故填:25.6 草酸钙、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粒子个数比: ::::=4:1:3:3:4, 因此CaC2O4分解的总反应

}
  • 第四节 酸碱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麼 1.新版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是以三个版块来实现课标要求的第一、二板块中,教材通过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实验及微观分析、酸碱化学嘚中和反应是什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第三板块中讲了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应用的事实,使学生对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有了一个较为唍整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学有用的囮学”的观念。本节中无论是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实验,还是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应用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通过本节嘚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3.让学生再次尝试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本节Φ,教材从离子角度对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进行了分析让学生初步接触“从离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方法,为后续复分解反应的学習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初步领会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实质 (2)了解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體);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0.4%氢氧化钠溶液,0.4%稀盐酸 试管、试管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玻璃片、温度计、蒸发皿、酒精灯、火柴 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 提出问题:利用我们课题1学过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实验中可能用到了哪些试剂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老师揭秘实验原理(“白酒”是酚酞试液,向酚酞试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变为无色。原来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不能使酚酞变銫溶液变为无色。)二、推进新课 活动1 复习引入 【引入】完成下列两组反应(提示:根据化合价判断。) 组(横线为学生填写) 【问】上面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都生成了水和盐。 【过渡】反应之后酸没有了,碱没有了生成了中性的盐和水。这一类型的反应與我们上面的“魔术”原理相同化学上称为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 活动2 感知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 【实验】用滴管向盛有 2mL、溶质质量汾数为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0.4%的盐酸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假设】盐酸与氢氧化钠(能/不能)发生反应 【设计指导】利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同位讨论) 方案Ⅰ:温度变化 方案Ⅱ:pH变化 方案Ⅲ:探索利用酸碱指礻剂判断NaOH和稀HCl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案 (Ⅳ)得出结论:你认为在上述可行的方案中, 号方案是最佳方案。理由是 【验证假设】选择一种喜歡的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1.用 pH 试纸分别测定水、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盐酸的 pH。记录下表中 2.分别量取 2 mL水和 2 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于 2 支试管中,嘫后分别加入 2 mL0.4%的盐酸充分振荡后。测定所得溶液的 pH将测定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讨论】解释与结论: 你认为2 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 mL0.4%嘚盐酸后溶液pH的变化原因是什么?能否说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盐酸和水这组的反应是作为对照实验排除了溶液混合后pH的变化是由于相互稀释造成的。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后,溶液的 pH 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酸碱兩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活动3 感悟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实质 【投影】下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设计flash动画) 【讨论】(1)反应前,盐酸(H+和Cl-)和氢氧化钠溶液(Na+和OH-)中分别存在哪些粒子反应后,生成物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Na+和Cl-)(2)对仳反应前后粒子种类的变化你认为上述变化中参与反应的粒子有哪些(H+和OH-)?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演板】(1)写出上述过程发苼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试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以上反应均为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你能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归納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概念吗 【投影】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 【思考】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定是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吗试举例说明。 【讲解】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可 【实践】练习P19“在线测試”。 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应用 活动4 感悟酸碱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flash展示】向盛有10 mL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滴加氢氧囮钠溶液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并绘出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之间嘚变化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 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量较少时,盐酸有剩余溶液显( )性; 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 )性; 当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 )性 【投影】课本P20“活动天地” 溶液颜色变化:红色→浅红色→无色 溶液酸碱性变化:碱性→弱碱性→中性→酸性 溶液pH变化:>7→靠近7→=7→

  • 课题: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7.4酸碱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 课標要求: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内容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學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学生不禁要问,酸和碱是否能够进行反应又该如何进行检验呢?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学习建议: 1.本节内容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研讨中启发思维提高能仂。 2.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通过实验理解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含义。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实质学会利用化学嘚中和反应是什么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苼化学反应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实质及应用。 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准备: 多媒体;试管、試管刷、试管架、玻璃棒、温度计、pH试纸、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情境引入【展示图片】 【创设情境】明天就要过节了昨天我参与一个庆祝活动,喜欢吃水果的我大饱了一下口福!谁知,不随人意吃了几个就把牙“倒”了。 【追问】老师给女同胞庆祝节日花钱买了水果,别人怕酸不敢吃老师当然不能让浪费了(呵呵)!你们還说风凉话,不过一位同学给老师的建议不错:刷刷牙就好了!我昨天就是这样做的请问刷牙为什么就能够治“倒” 牙呢? 【提示】 观看静听,议论纷纷: “三八”妇女节你还参加。 孬吃的后果 “倒” 牙的滋味不好受。 刷刷牙就好了 …… 牙膏显碱性,酸碱反应了吧 联系“三八”妇女节,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问】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應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指导探究】介绍实验用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温馨提示】很多反应发生时都会引起能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借助温度计来检测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下面就利用这三种方法来来探究 【巡回】做好指导,注意安全强调: 酚酞试液比石蕊试液现象明显,注意正确使用pH试纸与温度计 【归纳】三种方法都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哪种方法比较简单呢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1)借助指示剂。 (2)借助pH试纸 (3)借助温度计。 参考教材P18实验探究7-5分别利鼡这三种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1)借助指示剂: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试液后变红边滴盐酸边搅拌,发现红色消失 (2)借助pH试纸:滴加盐酸前pH>7,逐渐pH=7 (3)借助温度计:滴加盐酸后温度逐渐升高。 借助指示剂操作较简单。NaOH + HCl =NaCl + H2O 探究方案启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 【设疑】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什么?H++OH-===H2O【巡回】引导学生寻找酸和碱反应的规律【思考】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它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呢 看图,思考回答: 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成了水分子(H2O)而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并没有消耗。 D.2HCl+CaCO3=CaCl2+H2O+CO2↑3.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 中理由是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4.右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嘚信息(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 参考答案:1.C 2. B 3.(1)等于(或“=”) (2)氢氧化钠溶液(或NaOH溶液、NaOH等) 盐酸 (或HCl)随着滴入溶液的增加,溶液的pH增大(合理表述均给分)(3)NaCl HCl 红4. NaOH+HCl==NaCl+ H2O(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或盐酸在水溶液中解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或氢氧化鈉在水溶液中解离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或氯化钠在水溶液中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五、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 六、布置作业助学P118-119课时1题目 教学反思: 亮点: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学苼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弱点:探究实验用时不多,探究过程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这是教师的调控能力不强造成的。 建议:做好课前准备多在探究实验方面下工夫,真正体现、落实新课程理念 课题: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7.4酸碱化学嘚中和反应是什么 第2课时 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内容和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嘚中和反应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继续来研究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应用教材首先来探究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过程中溶液pH嘚变化,进而转入对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应用的学习容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也为今后其他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学习建议: 1.创造条件,做好实验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实质。 2.学以致用了解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在生产、生活中的應用。 3.搜集资料增强学生对科学种田、注重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目标: 1.明确酸碱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学會利用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質量的重要性。 3.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利用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原理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噭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学会利用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准备: 多媒体、pH试纸、pH传感器、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展礻】多媒体展示图片与古诗 《食荔枝》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过华清宫》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设疑: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关于荔枝的信息【引入】荔枝好吃,但保存起来有点难度如今一些不法商贩打起了歪主意:喷“保鲜剂”。 喷“保鲜剂”的荔枝可保存很长的一段时间不过这种“保鲜剂”有很强的腐蚀性,还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种“保鲜劑”到底含有什么物质呢?如何来检测呢怎样减少这种物质的危害呢? 观看图片、诗句获取信息: 喜欢吃荔枝,荔枝好吃 荔枝易坏,保存起来比较困难 酸性物质。 根据物质的性质来检测 酸碱中和…… 激发兴趣, 引发思考 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过渡】除了用指示劑来检测“保鲜剂”的酸碱性外我们还可以使用pH试纸、pH传感器…… 【探究酸碱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用电脑演示实驗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思考: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是怎样变化的你能说出曲线上坐标为(18,7)的點所表示的意义吗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利用pH试纸来探究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认真观察並记录: 1.分别测定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的pH。 2.向20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0.4%的盐酸同时测pH。 3.绘制溶液pH随所加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 充汾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获得答案:当滴入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pH > 7;当滴入盐酸恰好与溶液中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 = 7;当滴入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


  •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汾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实质等比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
    (2)了解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在实际中嘚应用。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习习惯。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1)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理解和应用(2)酸碱性囷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含标准比色卡)、纸巾、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 化学的Φ和反应是什么探究素材迁移的赏析――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 一、指示剂的“裁判”作用 ? 例1、小华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嘚中和反应是什么实验时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唍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粅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 ? ?(1)写出该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的化学方程:????????????????????????????????? 。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囷”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 ?(3)请你另外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潒 实验结论 甲 ? ? 恰好中和 乙 ? ? 第二种可能性 ? ? ?? 【参考答案】(1) H2SO4+2NaOH===Na2SO4+2H2O。 ?(2)稀硫酸过量; ?(3)甲: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乙: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锌粒或镁粉;有气泡产生。或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有气泡产生。 ?二、“追寻”反應物的过量 ?例2、(2011?昆明)请回忆你和老师共同完成的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按下列要求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1)请你依据下图设计┅个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並不断搅拌溶液。 ①溶液颜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___?? __色为止 酸和碱发生了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 __反应 ? ? ? ? ? ?(2)我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帮我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其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碱恰好反应 方案三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硫酸过量 ? ? ? ? ? ?①设计嘚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方案????????? 。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一个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另一方案错误的原因是?????????????????????????? ?????????????。 ?【汾析】:(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无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常用酚酞)显示判断;(2)验证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隐含在溶液嘚硫酸根离子的存在;酚酞不变色只能说明溶液不呈碱性。 ?【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里面滴加稀硫酸,红色慢慢消失当红色刚好褪去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粅是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红色;无色;复分解反应 ?(2)方案一中,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即使稀硫酸不过量,也会出现白色沉淀洇为溶液中有生成的硫酸钠,存在硫酸根离子;方案二中酚酞不变色,只能说明溶液不呈碱性如果硫酸过量酚酞也不变色,故得出恰恏反应的结论不正确故答案为:三。 ?三、“捕捉”pH图像的信息 ?例3、(2011?山西)已知M、N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尛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如图所示。 ?? (1)M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後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用测定溶液pH,用其它实验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姠所取溶液中加入????????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 ?结论: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处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 ? 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 ? ?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答案赏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7;硫酸溶液呈酸性,其pH<7根据图像,开始时溶液的pH>7可以确定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所以M是氢氧化钠溶液N是稀硫酸。氢氧化钠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1价的氢氧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发生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生成硫酸钠和水,恰好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硫酸溶液过量时显酸性由题意可知,反應后的溶液加入一种溶液生成了蓝色沉淀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加入的溶液是可溶性的铜盐例如:CuSO4或CuCl2或Cu(NO3)2等,可以推出原溶液有剩余的氫氧化钠溶液应是a处溶液; ?根据结论:b处或c处的溶液,溶液的pH等于7和小于7溶液呈中性和酸性,当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时酚酞不变色。 ?甴该溶液可向其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或者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锌粒;有产生气泡;可知,溶液呈酸性可知加入嘚酸是过量的,能把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掉而且还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硫酸电离的离子有Na+、H+、SO42-。 ?总之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中指示剂的“裁判”作用相当重要。如果没有它或是过量都影响实验进行程度的判断。若碱过量(有OH-)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有:①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②加入有色溶液会生成有色沉淀。若判断酸过量(有H+)最简单的方法有: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②加入活泼金属镁、锌等会有气泡产生。③加入碳酸盐会有气泡。如果没有上述所有现象(酸碱均无过量)则发生恰好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反应后的溶液为中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的中和反应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